第一學期政史地教研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無情的時光老人像一陣寒風,走得無聲又匆匆,在這段時間的教學中我們通過努力地工作,也有了一點收穫,該總結這段時間的得與失,爲下一階段的工作奠定基礎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教學總結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第一學期政史地教研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歡迎閱讀與收藏。

第一學期政史地教研組教育教學工作總結

回顧緊張忙碌的一學期,我們教研組在學校各級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始終堅持以“教研帶動教學”爲中心理念,全體組員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各項教學活動中,較好的完成了本學期的各項工作。爲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更好、更有效的開展今後的工作,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現將本學期的主要工作及成效總結如下:

一、教育教學工作方面

全組老師同心協力,政治、歷史、地理、社會四個學科分佈的教學班面比較廣,學科間的知識交叉性也比較多。根據這一特點,教師之間都能做到羣策羣力,資源共享,減少重複勞動。全組經常性進行教育教學研究,研究自己、研究學生、研究同行、研究教材及研究教法,深入班級聽課,互相學習,取長補短,老教師多出主意,年輕教師虛心好學,各備課組集體備課,學習熱潮高漲,在教研中,老師們做到了毫無保留,有問必答,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在定期組織的教研活動中都學到了很多的經驗,課堂教學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教研活動及業務理論方面

根據教務處的規定,組員均按要求完成聽課任務,其中李鴻娟校長聽課達40節,韓雲鬆老師聽課達26節,王曉蓉老師聽課達34節,各位老師的聽課記錄、評價都極爲認真。

全體教師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並注意把一些先進的理論應用於課堂教學,做到學以致用。加強集體備課,初二政治備課組認真鑽研教材,明確教材中各章、節的教學目標。教研組能按計劃定時間,有內容、有主題的開展教研活動,學習相關理論文章,商討、分析教材,備課中能體現課改理念。本學期教研組活動共開展五次主題教研及三次常規教研,理論和實踐穿插進行。

1、2017年8月29日召開第一次主題教研活動。首先討論安排本學期幾項工作重點:主題教研與常規教研要保證質量和效果,注意資料積累。相互聽課,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聽課不少於25節,教研組長不少於15節,其中三分之一是聽和學科相關的課(素養班、三大課程),組內其他成員聽課不少於6節,認真聽每一節課,做好記錄、評價,互相交流,做到實效性。校本作業的'落實,完善探究拓展類作業。修定課程計劃,並認真落實課程計劃內容。對學生的期終測評要根據學科特點給出合理的多元評價。完成師徒帶教任務。本學期教研活動定在週二上午第2節,預備年級地理備課組活動定在週二上午第3節,初二年級政治、社會備課組活動定在週一下午。按時上交教研組及備課組計劃。

2、2017年9月18日,召開第二次主題教研活動。佈置考查科目補考事宜:老師應佈置補考複習範圍,儘可能讓其補考合格,補考卷要從新調整。確定組內師徒帶教時間:(初二社會)週一第1節 王曉蓉聽格桑吉,第2節 格桑吉聽王曉蓉 (初二政治)週三第3節 格桑吉聽王曉蓉 第5節 王曉蓉聽格桑吉。培訓希沃設備的使用:張心勝和楊鈺晨老師負責講授演示,各位老師邊學習邊操作。

3、2017年10月16日,召開第三次主題教研活動,全組聽王曉蓉老師公開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針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評課活動。李鴻娟老師評:教學過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功能,與二附中“行走課堂”課程體系有效結果,通過學生交流自己的親身經歷,真正感受到我國小康社會發展的特點。但要注意課堂中有效設問的研究,應盡少採用填空式設問,這樣會固定學生的思維。陸鵬娟老師評:整堂課有亮點,那就是學生對今後想要學習、生活城市的選擇,讓同學思想活躍起來,有很多想要表達的東西。但在小康美好藍圖環節的講解中,可再多一些學生設想的過程。格桑吉老師評:結合最新的時政新聞,突出政治課程的特點。信息量較大,事例選擇從學生生活實際提取,學生深有感受。但感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可講得再詳細一些。季敏老師評:把前後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在整體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的同時對我國國情的相關知識進行了回顧整理,使學生的知識系統更加完善。但對艱苦奮鬥精神講解可再深入一些,最後可帶領同學對整堂課的知識框架進行回顧總結。結合各位老師的建議,對此課教學進行了調整。

4、2017年12月4日, 召開第四次主題教研活動。作業檢查反饋情況,表揚批改認真的老師:李鴻娟老師、樂敏老師、陸鵬娟老師、王曉蓉老師,歷史練習冊收交率特別低。作業設計、檢查、評價反饋責任制度的完善,政、史、地各同學科之間老師進行商議,共同商量討論,統一作業規範最終確定完成,修改後的內容要有使用的可延續性。各位老師要作好充分準備,以迎接12月18日督導檢查。對格桑吉公開課進行點評:認真做了準備,精心備課,條理清晰,目標明確,各環節緊湊,探究、思考、討論環節較多,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理念。格桑吉老師對自己開課的過程進行總結,並介紹收穫與不足。如課堂規範用語、課堂的時間把控等環節還需提高。

5、2017年12月26日,召開第五次主題教研活動。總結本學期工作及成效,並反思不足之處:各備課組之間的集體備課還需加強,共同學習、共同研究教材教法,以保證授課內容、進度的一致性。區裏督導反饋:總體對政史地學科聽課表揚少,批評多,提醒老師們要重視非考試科目,要把握好自己的陣地,注意備課、課堂教學、作業佈置、教師語言、學生聽課習慣的規範。下學期各教研組要推2節課,圍繞一個點展開主題教研,如問題鏈的設計,有效作業單的設計等等。對學期末工作進行佈置,期終考試時間進行安排:預備地理:週三,初一地理:週三,初一政治:週三,預備政治:週二,初二政治:週三,初二社會:週一,初二歷史:週二或週四。試卷及答案於1月3日下班前交。認真閱卷,在學生成長手冊中登錄兩個成績,期終和學期總評,均以百分制形式,並及時錄入數字平臺。

三、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1、努力提高師德修養,增強教師的人格魅力。每位組員都努力成爲一個道德高尚,富有愛心的人。以自己的言行能對學生產生震撼,以此吸引學生、感動學生、教化學生。

2、每位老師積極參加市、區、校極的各類進修和培訓,認真學習教育理論,積極適應新的教育觀念,業務能力均得到提高。

3、鑽研專業知識,完善知識結構,提高教學教育能力。積極參加學校的各類項目建設。

4、加強教法研究,努力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組內成員虛心學習他人的先進經驗,不斷改進教法,優化教學過程,努力實現教師專業化發展。一半以上組員積極承擔區中心組的工作。

5、積極參與本校和本區的各項課題的教學科研,多名教師參與我校《作業的有效設計》《家長義工》課題。

四、特色活動

1、各學科老師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開設學科類的拓展活動,彰顯學科特色。例如:政治課開展“時政演講”、地理課開展“瞭解24個節氣”等活動、歷史課開展講故事活動。

2、積極參加學校三大課程的教學工作,王曉蓉老師的創意超輕粘土,格桑吉老師的絲帶繡、輕舞飛揚等課程,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深受學生歡迎。

3、積極參加市區校級的課題大賽,成果頗豐。

五、其它

本組大多數成員除了擔任教師專業工作外,還身處學校重要崗位工作,如:李鴻娟老師擔任學校分管教學的校長工作,本學期她仍負責三類大課程“大藝術、大勞技、大體育”課程改革,修訂了課程計劃和教學管理制度。關心青年教師的成長,修訂帶教制度,以進一步規範帶教過程。韓雲鬆老師是科研室主任,還被聘爲復旦大學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委員,同時還負責外地來校學習考察的校長、教師的接待工作。樂敏老師擔任工會主席工作,並主管初一年級組工作。朱啓洪老師擔任繁重的德育處主任的工作。張心聖老師,擔任全校網絡及教學設備管理工作。陸鵬娟老師擔任學校健康中心工作。格桑吉師也是身兼數職。王曉蓉擔任班主任工作。

總之,一學期以來,組內全體教師在學校領導的關心下,齊心協力,努力工作,關注自身素養的提高,堅持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努力踏實地工作,作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同時,我們也要向其他教研組學習,取長補短,爲二附中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