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重點訓練項目組織教學

 

圍繞重點訓練項目組織教學

張家口市下東營小學 

○李愛蘭○ 

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爲了有效地完成這一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認識到必須從整體出發來確定知識和能力訓練的項目,圍繞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教學。

首先,就教材本身來講。小學四、五、六年級語文統編教材都安排了重點訓練項目,並以重點訓練項目爲主線精心組織了每一組課文。每組課文都包括講讀課文、閱讀課文、獨立閱讀課文和讀寫例話等。這樣,建立了一個科學的訓練序列。每一組都按着由淺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讀寫相同,互相呼應,循序漸進。重點訓練項目內容既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又包括運用這些知識去讀去寫的方法。比如,文章有主次詳略,過去我們把這樣的知識告訴學生,現在卻作爲重點訓練項目提出來。一個叫作“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教給學生讀文章的時候要分辨哪些是主要的內容,哪些是次要的內容。還有一個是“重點突出,主次分明”,是教給學生寫文章的時候要分清主次,主要內容要作爲重點來寫。一個側重於指導讀,另一個側重於指導寫。這樣既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又使學生掌握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所以根據教材的要求,圍繞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教學必將使學生獲得系統的讀寫知識,同時受到系統的讀寫能力的訓練。

其次,就學生認識規律來講。圍繞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教學,由於訓練項目專一,各項非重點訓練項目都圍繞着重點訓練項目來進行,學生可以得到充分練習的機會。一篇文章,包含着許多教學因素,可以提出許多教學要求。諸如字、詞、句、段、篇、語法、修辭、邏輯無所不包。如果在教學中目的要求過繁,必然造成面面俱到,學生所得卻面面“俱不到”。再加上篇篇課文字、詞、句、段、篇等,又不環繞一個訓練中心,時間久了,學生必然覺得學習語文不過如此,索然無味,這樣既不能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不能培養學生的能力。葉聖陶先生在《作文論》中有這樣一段話:“要把教材組成一個圓球,纔算到了完成的地步。圓球這個東西是最美滿的,渾凝調合,周通一致,恰是一篇獨立的,有生命的文字的象徵。圓球有個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環拱着。而各部分又密合無間,不容更動,方得成爲圓球。一篇文字的各部分也環拱於中心,爲着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應有最適當的定位列次,以期成爲一篇圓滿的文字。”葉老這段話講的是作文,我想我們進行閱讀教學,也應該圍繞一個重點對學生進行訓練,這是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和學習語文規律的。這就避免了字詞一塊,分段一塊,分析文章一塊的問題,使課與課之間有機地聯繫起來,學生從重點訓練項目學到的知識、能力逐步“納入已有的知識經驗系統中去”。下面以一組教材爲例,談談我是怎樣圍繞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教學的。

一、研究每篇課文在完成本組重點訓練項目中所擔負的任務。十冊第五組教材的重點訓練項目是“注意事物的聯繫”,偏重於讀的訓練。課文《跳水》《蛇與莊稼》《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我和獅子》以及《讀寫例話》、《基礎訓練》的習作都是圍繞這一重點訓練項目安排的。《跳水》《蛇與莊稼》是講讀課文,是體現重點訓練項目的重點課文。通過《跳水》這篇課文的學習,要引導學生在學習字詞、分清段落、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瞭解事物之間是有聯繫的,而且這種聯繫是隨着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蛇與莊稼》一課,要引導學生理解句子的意思,通常句與句之間的聯繫,理解課文內容,從而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繫,有的是比較簡單的聯繫,有的是比較複雜的聯繫。要訓練學生在閱讀中注意文章所描寫的事物,並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在這兩篇講讀課文的教學中,既教給學生語文知識,又訓練他們閱讀文章的基本技能。《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是一篇閱讀課文。在講讀課文的教學中,重點訓練項目經過教師的具體指導,學生已初步領悟有關知識,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自覺的學習,運用剛剛學到的方法理解課文,加深對重點訓練項目的理解並初步加以運用。《我和獅子》一課是獨立閱讀課文,是檢查學生自學能力的。要把對重點訓練項目的運用落實到獨立閱讀中去。教師要圍繞重點訓練項目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問題獨立閱讀,獨立思考。檢查閱讀效果時,主要檢查他們是怎麼學習

學生說出學習過程。《讀寫例話》屬於獨立閱讀課文,把學生在前幾課學習中得到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要引導學生回憶講讀課文的教學,並聯系實際指導閱讀。不同類型課文的教學,體現了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知識逐步轉化爲能力的過程。使每篇課文的教學“能力合作”,共同完成重點訓練項目的訓練任務。

二、逐課確定體現重點訓練項目的教學方法。《跳水》是本組教材的重點課文,是體現重點訓練項目的主要教材。教師首先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瞭解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思考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根據課後提示的段意給課文分段。接着引導學生逐段學習,瞭解各段所描寫的事物及事物之間的聯繫。最後,在理解全篇課文的基礎上,瞭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是如何發展變化的。教學第一段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了解“環境棗人們棗猴子”之間的聯繫:本段講了哪些內容?猴子爲什麼那麼放肆?人們爲何有這麼高的興致?教學第二段時,教師提出下列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猴子棗孩子”之間的聯繫,並注意到事物之間的聯繫在發生變化。如:孩子爲什麼哭笑不得?孩子的臉爲什麼紅了?孩子見到猴子摘下帽子戴在頭上是怎麼做的?從課文中學生了解到由於猴子的放肆,事情發展變化了,事物之間的聯繫主要表現在猴子和孩子上,強烈的自尊心促使孩子爬上桅杆去追猴子。教學第三段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孩子棗猴子”之間的聯繫是如何發展變化的,如:孩子怎樣追猴子?猴子怎樣戲弄孩子?水手們看到孩子走向橫木時爲什麼都嚇呆了?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認識到本段主要寫孩子與猴子的聯繫是如何發展變化的。教學第四段時,教師提出以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父親棗孩子”之間的聯繫,同時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隨着事情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如:本段主要描寫誰和誰之間的聯繫?當孩子丟開桅杆走上橫木,往下一望腳底下搖晃起來時,船長是怎麼對待自己孩子的?結果怎樣?通過學習,學生認識到孩子的生命有了危險,隨時有可能喪命,父親與孩子之間最密切的聯繫處於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船長,即孩子的父親急中生智舉槍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爲安。

《蛇與莊稼》一課是講事物之間的聯繫,有的是簡單聯繫,有的是複雜聯繫。雖然也是本組的重點課文,但是由於學生有了前一課的學習經驗,在學習本課時,教師應多給學生自學的時間。如學第一段時可先出自學提綱:本段講了哪幾件事?這些事情中提到哪些事物?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請按你對本段的理解畫聯繫圖。學習第二段時,也按學習第一段的方法進行,引導學生討論:本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爲什麼看哪個村子貓多還是少,就可以知道那裏的苜蓿長得怎麼樣?說說貓與苜蓿之間的聯繫。

通過講讀課文的學習,學生獲得了有關重點訓練項目棗“事物之間的聯繫”的感性認識。這個認識要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及時複習鞏固,並初步加以運用,使知識逐步轉化爲技能。在《漁夫和金魚的故事》這篇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中涉及到哪些人,這些人是怎樣聯繫起來的?人物的態度是怎樣隨着事情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培養學生分析事物的能力,使他們所學到知識得到運用。

《我和獅子》一課是獨立閱讀課文。應讓學生充分“獨立”閱讀。學習之前,讓學生根據前幾課的學習方法說說自己準備怎樣學習這篇課文,然後讓學生按照課後的閱讀提示自學。

《讀寫例話》要在複習《跳水》《蛇與莊稼》的基礎上學習,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使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的聯繫指的是什麼,研究事物之間的聯繫對讀寫有什麼幫助。

圍繞重點訓練項目進行教學,並不排斥一般訓練項目的教學。如果削弱了字詞句的教學,削弱了讀的訓練,重點訓練項目就沒有基礎。同時在進行重點訓練項目的訓練中要注意各個項目之間橫向聯繫和縱向聯繫。

《一個降落傘包》課堂教學實錄片斷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學習《一個降落傘包》,並繼續學習概括段意的方法。我們預習過課文了,老師請一位同學讀課文,大家考慮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爲什麼以“一個降落傘包”爲題目?

(生讀課文後回答)

生1:課文講的是周恩來同志把降落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

生2:他說得不太全面,我覺得應該說上在什麼情況下,周恩來同志把降落傘讓給小揚眉,結果怎樣?

師:好!你說說看。

生2:這篇課文講的是周恩來同志乘飛機到重慶去,同行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小揚眉。中途,飛機遇到寒流,情況十分危險,機長命令大家跳傘。小揚眉沒有傘包,周恩來同志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揚眉的事。

師:誰說說課文爲什麼以“一個降落傘包”爲題目?

生1:因爲小揚眉有了降落傘包,在緊急情況下跳傘,就沒有生命危險。

生2:因爲小揚眉沒有降落傘包,周恩來把自己的傘包讓給小揚眉,這個降落傘包很重要,所以課文以“一個降落傘包”爲題目。

師:你說說這個降落傘包爲什麼很重要?

生:因爲這個降落傘包關係到一個人的生死存亡。

師:在這關鍵時刻,周恩來同志把傘包讓給小揚眉,表現了他的什麼精神?

生:表現了周恩來同志捨己爲人的偉大精神。

(師板書:捨己爲人)

師:看課文是怎樣通過寫周恩來同志讓傘包這件事來表現周恩來同志捨己爲人的偉大精神的。

師:這篇課文有幾段?

生:這篇課文有五段。

師:我們先學習第一段。誰讀一讀?其他同學考慮本段告訴我們哪些內容?

(生讀課文後回答)

生:這段告訴事情發生的時間是1946年1月的一天,人物是周恩來、小揚眉和工作人員,事情是到重慶去。

師:誰有補充?

生:還告訴事情發生的地點是在飛機上。

師:你怎麼知道的?

生:課文第一段寫着“乘飛機到重慶去”。而且其它段寫的事都是發生在飛機上。

師:你能把各段內容聯繫起來思考問題很好。

師:同學們默讀課文,看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生:這一段有兩句話。第一句寫周恩來乘飛機到重慶去。第二句寫同行的有小揚眉。

師:你概括第二句意思時,爲什麼沒有把“工作人員”說進去?

生:因爲“工作人員”在這件事中不是主要人物。

(師出示訓練題目:請你從下面的三句話中選擇一句作爲本段段意:1敝芏骼賜志乘飛機到重慶去。2敝芏骼賜志乘飛機到重慶去,同行的有小揚眉。3敝芏骼賜志到重慶去,同行的有小揚眉。)

師:選擇段意時要考慮全文的內容。

生:我選第一句。因爲這句最簡練。

生:我選第二句。因爲第一句沒有“小揚眉”,而“小揚眉”又很重要,傘包就是讓給小揚眉的。第三句沒有“乘飛機”,而“乘飛機”也很重要,事情發生在飛機上。

生:我也選第二句。因爲第二句概括了全段的主要內容。

師:對,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內容。誰再說說第一段的段意。

生:周恩來同志乘飛機到重慶去,同行的有小揚眉。

師:誰能根據這個段意擬一個小標題?

生:飛到重慶。

生:應該是飛往重慶。

(師板書:飛往重慶)

師:老師請兩位同學讀課文的第二段,每人一句輪讀。

(生輪讀第二段)

師:請大家默讀這一段,把這一段分爲三層。

(生默讀課文後討論分層)

生:這一段分三層。第一層是從“飛機飛得又快又穩”到“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寫飛機飛行又快又穩;第二層從“突然”到“沉甸甸地急劇往下墜”,寫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剩下的是第三層,寫機長命令機械師打開艙門扔行李,還讓大家準備跳傘。

生:我認爲應該把“飛機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峯,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分到第三層。

師:爲什麼?

生:因爲第二層都是寫飛機遇到一股強烈的寒流,失去了平衡,情況十分嚴重的。

師:其他同學呢?

生:我也同意第二層到“情況十分嚴重”。

師:還有沒有不同意見?沒有。老師請三位同學分別說說這三層的主要意思。

生:第一層寫飛機飛得又快又穩。

生:第二層寫飛機遇到寒流,急劇往下墜,情況十分嚴重。

生:第三層寫機長讓大家準備跳傘。

師:努努磐學,老師想知道你是怎麼概括出第二層意思的?

生:我是一句一句連起來想的。第一句寫“飛機遇到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第二句是“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第三句寫“飛機急劇往下墜”,第四句寫“情況十分嚴重”,這一層的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都是寫“情況十分嚴重”的。我又想,情況十分嚴重都是因爲飛機遇上了強烈的寒流。所以第二層的意思是“飛機遇上強烈的寒流,急劇往下墜,情況十分嚴重。”

師:像這樣根據每句話的意思和句與句之間的聯繫來概括層意的方法很好。

師:誰讀讀第一層,其他同學找出比喻句。

生:“透過雲層,可以看到積雪的山峯層層疊疊,好像波濤洶涌的大海”是比喻句。

師:在這個比喻句中,把什麼比作什麼?用什麼比什麼?

生:把“積雪的山峯層層疊疊”比作“波濤洶涌的大海”,用“波濤洶涌的大海”比喻“層層疊疊積雪的山峯”。

師:在什麼情況下,才能看到如此壯觀的景象呢?

生:當飛機飛到雲層的上面才能看到這種景象。

師:說明這時飛機是在高空正常飛行。

師:看第二層,請四位同學讀,每人讀一句,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感情來。

(生讀課文)

師:從哪句話看出情況最嚴重?

生:“飛機失去了平衡,機翼掠過一座座山峯,眼看要撞着山尖了,情況十分嚴重”。

師:“平衡”是什麼意思?

生:“平衡”是“平穩”的意思。

師:“失去平衡”是什麼意思?

生:失去平衡,是說飛機飛得不平穩。

師:從哪些地方看出“飛機失去了平衡”?

生:飛機像凍僵了似的,沉甸甸地急劇往下墜。

生: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

師:飛機爲什麼失去平衡?

生:因爲飛機遇上一股強烈的寒流,機翼和螺旋槳上都結了冰,機身也蒙上了厚厚的冰甲,所以飛機失去了平衡。

師:我們瞭解了第二層四句話之間的關係,請同學們想像一下飛機“凍僵”了,“急劇往下墜”,“眼看就要撞着山尖了”的危險情景,有感情地讀讀這一層的四句話。

(生讀課文)

師:看第三層,誰讀?其他同學考慮機長讓大家做哪幾件事?

(生讀課文後回答)

生:機長讓大家做兩件事,一件是命令機械師開艙門,把行李扔下去,另一件是讓大家準備跳傘。

師:課文第二段的三層意思是怎麼聯繫起來的?

生:第一層寫飛機在高空正常飛行,第二層寫飛機遇險,這是沒有料到的,課文中用了“突然”把一、二層意思聯繫起來。因爲飛機面臨着危險,機長才讓大家扔行李,準備跳傘。(師出示訓練題目:根據第二段的三層意思概括本段的主要意思:1狽苫在高空正常飛行。2狽苫遇到寒流,情況十分嚴重。3被長讓大家準備跳傘。)

生1:“飛機遇到寒流,情況十分嚴重”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生2:我覺得把三層意思連起來纔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生3:我認爲第二層,第三層意思連起來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師:我同意後兩位同學的意見。課文中比較長的段落,我們可以先分層,用綜合層意的方法來概括段意。

師:誰能給第二段擬個小標題?

生:飛機遇險。

(師板書:飛機遇險)

緊緊圍繞重點,突出段的訓練

--《一個降落傘包》教學片斷評析

張家口市橋西區教研室 席彬祥

此教學片斷有以下特點:

一、重點訓練項目明確。中年級閱讀教學常常以段的教學爲重點項目。在此教學片斷中,李老師主要訓練學生概括文章的段意,指導學生學習概括文章段意的方法。學習課文第一段時,李老師引導學生邊讀課文邊理解每句話的意思,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繫,並抓住關鍵詞語“乘飛機”“周恩來”“小揚眉”設計了三句話,讓學生從中選擇一句作爲本段的段意。

學生通過分析、判斷得出了正確的結論。這樣做既及時地反饋了學生對課文理解的程度,又使學生初步掌握了概括段意要抓住主要內容這一規律性的知識。學習課文第二段時,李老師根據這段文字較長、層次清楚的特點和學生不容易把握住主要內容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先給課文分層,概括出層意,理解層與層之間的聯繫,然後引導學生依據本段的三層意思歸納出本段的段意。這樣做使學生認識到較長的段落可以通過分層來把握主要內容。在第二段教學中,李老師還通過讓學生回答“你是怎麼概括出第二層意思的”,巧妙地考查了學生知識轉化爲技能的情況。

在段的訓練中,李老師始終引導學生把理解段落的內容置於理解全篇文章之中,注意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感受,使閱讀教學中段的訓練從單純的詞句理解中解脫出來,既發展了語言又發展了的思維,產生較好的閱讀效果。如:揭示課題後,李老師引導學生通過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來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在引導學生概括第一段段意時,又緊緊圍繞課文的主要內容、緊扣“乘飛機”和“小揚眉”來確定本段的段意。

二、通過詞句訓練突出重點訓練項目。在段的教學中,李老師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句子的理解和句與句聯繫的訓練。在句子的訓練中,又特別注意重點詞語的訓練。如:在第二段第二層的教學中,李老師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讀,說出每句話的意思,在理解了每句話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回答“從哪句話看出情況最嚴重”。接着,又圍繞“平衡”一詞討論了四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繫:①“平衡”是什麼意思?②“失去平衡”是什麼意思?③從哪些句子看出“飛機失去了平衡”?④飛機爲什麼失去平衡?這樣做爲學生準確地掌握本段的主要內容、突出訓練重點做了很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