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環境下的研究性教學

濟南市平陰縣孔村中學 賈思梅 張廣柏

新課程環境下的研究性教學

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引入了綜合性教學習的理念,並將其跟“習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並列,足見其重要性。教育部制訂的另一個文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積極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 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就是綜合性學習的目標所在也是其追求的目標。

由此 ,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出,新課改環境下的語文教師,必須能進行會進行研究性教學,這樣才能指導學生的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

那麼,新課程環境下,如何進行研究性教學呢?筆者通過幾年來的教學實踐,教育嘗試,談以下幾點拙見:

一 進行研究性教學,教師要“超越傳遞, 走向創造”。

研究性教學是指教師積極主動探索教師問題,把教學變爲創造性的,有意義的探究活動,使教學推陳出新,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發展。研究性教學是一種教師發展模式,是對傳統“教書匠模式”的革命。

古人云:桃李不言,不自成蹊。老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指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首先自己必須會進行研究性學習。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尊重自己的教學經驗,保持自己獨有的教學風格,要求教師解放思想,“超越傳遞,走向創造”。教師對某一部作品,某一篇文章,有自己獨特的體驗和感受,並將這種獨特的體驗與感受通過語言,傳遞給學生。比如,我在教授蘇軾的名篇《水調歌頭 明學幾時有》時,關於本文的思想內容,不同的教學用書,教學參考書有不同的觀點,著名的詩人學者沈祖 芬 將其概括爲“對月飲酒”和“對月懷人。”詞評家夏承燾認爲是“抒發自己對政治的感慨”和“抒發對兄弟的懷念之情”我先把這兩種不同的觀點介紹給學生,然後再談自己對本詞的獨特感悟。我認爲蘇軾寫這首詞是被貶到密州時所作,所以,上闋應寫詩人對政治的感慨,下闋抒發對親人的懷念和對人生的美好祝願”。通過我的講解和我對詩詞的這種獨特感悟,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上課時,不僅僅是向他們傳授知識,還在對他們談自己對某位作家某些作品的認識與感悟,我們是在交流思想,是在談人生,談理想,談未來,這也就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教學工作是創造性的教學,而不是對知識的簡單傳授更不是對昨日工作的機械重複,學生就會自然而然的受到薰陶和感染,就會主動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二進行研究性教學,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與遷移。

信息時代的教學是多樣化的,也極具挑戰性的,教師每日每時都會面臨新問題,只有把教學作爲一種創造性的活動,主動地去認識,去探索,去發現,去解釋,去選擇,教學質量才能不斷提高,師生纔會得到不斷髮展。研究性教學可以把教學變爲教師生活的重組成部分,教師生活的意義隨着研究性教學的開展而提升。新課程環境下教材無非就是例子,因此,拓展與遷移,就是讓學生的語文學習不拘泥於教材上的幾篇課文的學習,而應把它當作例題,得法與課內,得益於課外。進行教材的拓展和延伸,可將體裁,題材相同或不同的古今中外名家作品,根據學生的愛好,認知水平有所選擇地介紹給學生,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範圍,提高欣賞水平,滋養他們的心靈。要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比如在學習鄭振鐸的《貓》這一篇散文時,教師可學生再推薦孫犁的《黃鸝》、周瘦鵑的《杜鵑枝上杜鵑啼》、畢淑敏的《智慧的母狼》、法國博物學家布封的《天鵝》,這些文章文辭優美,意蘊豐富,是學生課外閱讀的最好精神食糧,此外,教師還應注意把那些具有時代特徵的小品文,代表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普作品,隨時補充到語文課堂上。可

三進行研究性教學,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研究活動

創新的思想來自於實踐,創新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才能得到提高,課文學完後,教師就要激勵學生的課外探究慾望,讓學生到更廣闊的'時空中探究創造,促進語文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增強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如學習陸游的《小算子詠梅》時,讓學生蒐集有關寫“梅”的詩詞歌賦,甚至於有關梅的繪畫,讓學生感受梅的高潔品格,感受梅花凌寒開放,暗香浮動的逸韻,從中得到美的薰陶,學習《變色龍》、《買炭翁》引導鼓勵學生編寫課本劇,並進行課本劇的表演,學生在編寫課本劇,探究表演得失的過程中,學生會深入分析把握課文內容,因感受和體驗不同而對角色作出不同的理解和處理。這樣,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學生獨特個性和創造能力得到充分張揚。而且在編寫和表演課本劇過程中,需要有新穎的構思,需要有角色的配合,這樣又加強了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學習畢淑敏的《我很重要》時,我組織學生進行了以我能行爲主題的演講活動,學習“現代詩歌”單元后,我鼓勵學生大膽進行詩歌創作,並將學生的作品彙編成冊,裝訂成詩集《文欣》,大大提高了寫生的創作熱情,另外,我還鼓勵學生大膽向各報刊雜誌投稿,本學期有兩篇文章在《讀寫一體》上發表,3篇文章在中學生報上獲獎。

這些豐富多彩的研究活動,都深受學生喜愛,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造精神。

在研究性教學中,內容每天在更新,教學方法每天在改進,學生每天在進步,教師每天在發展。如果用研究的態度對待教學,教學就成了豐富的,多彩的,奇妙的,有意義的世界,教師的生活就變的豐富多彩和有意義,教師不再把教學作爲謀生的手段,而是作爲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生活,作爲生命的一部分。

總之,新課程改革給師生都提供了自由發揮的彈性空間,教師進行研究性教學,使師生在雙邊互動,互相激發中的和諧有效的氣氛中,共同提高,共享學習的快樂。

賈 思 梅

平 陰 縣 孔 村 中 學

二0 0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