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素材第一集(31個)(11-15) 作文指導

          張憲

2012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素材第一集(31個)(11-15) 作文指導

11.時代文化現象令人堪憂

2010年歲末,年度中國作家富豪排行榜出爐了。前十名裏,以青少年兒童爲主要讀者對象的佔了半壁江山:楊紅櫻、郭敬明、鄭淵潔、韓寒和天下霸唱。這還沒有包括專寫職場經驗的李可,專寫育兒的尹建莉。排行榜前十名作家中,沒有一位是嚴肅文學作家;青春文學、玄幻小說、職場攻略最受追捧。面對這樣的現狀,有人認爲中國作家“愛吃青春飯”是由近幾年火暴異常的青少年讀物市場決定的,這種現象無可厚非。但也有人不無擔憂地指出,對青少年而言,如果他們的青春都在低幼化、淺閱讀中度過,未免太可惜。一旦走出青春閱讀的氣場,讀書的習慣就會在生活的壓力下漸漸消失。

運用指南

據調查,中國成年人年均閱讀圖書不到兩本,與發達國家大多在10本以上、以色列甚至高達64本的閱讀量相比,實在懸殊。此素材適用於“淺閱讀與深閱讀”“文化”“讀書”“習慣”“素質”“精神”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闡述與“讀書”“精神”等相關的話題。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是開啓人類文明的鑰匙。有一種力量支撐着我們在現實社會裏樹立起自己的精神標杆,無畏地抵抗絕望、墮落與虛無,從而獲得激情,明曉行走的方向--那就是書籍,它是智慧的傳承,精神的支撐。

【角度二】闡述與“淺閱讀與深閱讀”辯證關係的話題。在青春文學氾濫的今天,在娛樂精神大行其道的時候,輕鬆愉快的閱讀方式成了讀書的主流。誰也想不到,當淺顯遇上深刻,當隨意遇上嚴謹,當矯情遇上真誠,當低幼遇上睿智,前者竟可以輕鬆將後者掩蓋--這是亟待我們反思的社會問題!它將直接關乎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角度三】闡述與“思考”“價值”等相關的話題。每一次真正有價值的閱讀都是一次嚴肅而深刻的生命體驗。現在的青年們就應該閱讀有“精、氣、神”的文學作品,這樣纔會對人類的精神與存在的意義發出終極追問。巴金說:“人不只靠吃米活着。”這需要拷問一個人的靈魂,因爲只有從書本到達靈魂的高度之時,我們才能學會深刻思考。

我的構思

閱讀以上材料後,從中選取一個構思角度,寫出有關思考:

                                    

                                    

12. 譚勝軍老師向學生下跪

譚勝軍老師是湖南省婁底市某中學的英語老師。這天在上英語課的時候,一名姓白的同學和另外一名同學在紙上下五子棋。授課的譚老師發現他們沒有認真聽課,便上前制止,在制止未果的情況下,學生和老師發生了衝突,這名學生竟然對老師動起手來。事後,班主任讓這名學生當衆道歉,不過在他毫無誠意的道歉之後,譚老師卻突然下跪。事後譚老師在談及下跪的緣由時說,當衝突發生時,只有一個女學生講了一句“小白,你別打了”,而其他的學生都無動於衷,甚至還有學生鼓掌。這一切加起來促使譚老師做出了“下跪”這樣一個決定,他希望以此震撼和喚醒孩子們,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運用指南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事一經曝光,迅速成爲熱門話題,很多人爲譚老師抱不平,認爲不值得,也有人說譚老師這樣做喪失了教師的尊嚴,更會助長學生的歪風邪氣。可譚老師卻認爲他這一跪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們的本質是好的,他們的學習態度因爲此舉而改變了不少。此素材適用於“尊嚴”“恥辱”“教育”“是非”“曲直”“人性救贖”“大愛”“寬容”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闡述與“教育”“人性救贖”等相關的話題。“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當年,魯迅運筆爲刀,刺破國人麻木虛僞的面具;他著文爲藥,療治人性的卑劣和靈魂的創傷!有人批評他的筆調過於尖刻過於冷峻,但是輕描淡寫的批判只能是隔靴搔癢,如何能真正刺痛人的靈魂呢?譚老師就如魯迅先生一樣,決意用一種學生一輩子都忘不掉的方法,用一種讓常人難以理解的行爲,用一種能引起巨大社會波瀾的方式,去達到與魯迅先生相同的目的。他們都是人性的救贖者。

【角度二】闡述與“尊嚴”“恥辱”等相關的話題。譚老師那“驚人的一跪”拋給了我們一個嚴峻而現實的問題,當男兒挺直的雙膝遇到浪子一時的失足,是直還是曲?老師給學生下跪,是尊嚴還是恥辱?譚老師爲什麼會跪?難道是在畏懼權貴?不,那個學生的老爸不是李剛!或是因爲自己理虧?不,從始至終他都盡職盡責,絕無失誤!男兒膝下千斤重,不爲權勢而跪,不爲金錢而跪,這正體現了一位老師想拯救一個迷失的靈魂的良苦用心。一跪之下,何恥之有?

【角度三】闡述與“大愛”“寬容”等相關的話題。面對着受社會不良風氣漸染而淡漠冷酷的學生們,譚老師沒有選擇無謂的強硬,而是用自己的大愛和寬容來感化這些本應善良熱情的心,縱然感化不了,但他已無愧。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當父之過無法彌補,師之嚴也不起作用的時候,也許就該用一種真正刺痛人內心的方式來拯救人性和靈魂了吧!

我的構思

閱讀以上材料後,從中選取一個構思角度,寫出有關思考:

                                    

                                    

13. 瓷器愛國主義

2010年11月,一個乾隆時期的瓷瓶被中國買家以超過5億人民幣天價購得,震驚英國媒體。拍賣行對該瓷瓶最高估價不過1 285萬人民幣。拍賣成交後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國婦女幾乎暈了過去。英國媒稱中國人正不惜代價買回失去的文化遺產,背後是“瓷器愛國主義”。“瓷器愛國主義”是指中國富豪出於愛國主義熱情,搶購流失國外文物的情結。

運用指南

愛國主義似乎是一瓶香水,可以用來隨意噴灑和塗抹、美化和粉飾。無論什麼詞都可以與愛國主義進行組合,併產生一種奇特的效果。此素材適用於“愛國”“自強”“理智”“成熟”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從理性愛國的角度闡釋話題。一個被帝國主義搶走的中國文物,需要的不是買回!而是收回!強盜搶走的東西,你還要靠買回,不是愛國,是愚蠢的自辱!被搶走的東西,只有兩種方式拿回來才叫“英雄”、“愛國”。第一,用同樣的方式再搶回來!第二,用你強大的威嚴讓這些強盜的子孫再送回來!除此之外,都是恥辱!

【角度二】從“如何表達愛國熱情”的角度闡釋話題。中國開放程度日益提高,經濟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世界,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表達愛國熱情,確實值得思量。比如,拒進洋超市,甚至痛砸個別外國品牌的車,算不算愛國?那裏面其實凝結着很多中國員工的心血,意味着成千上萬的就業崗位。

真正的愛國主義,是把對祖國的熱愛變成自己的行動,爲祖國的發展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不惜生命抵抗侵略,堅守民族氣節;在和平年代,以自己哪怕是微小的努力,讓這個國家和它的百姓生活得更美好更公平更團結,以這樣的愛國主義爲核心的民族精神,纔是中華民族賴以存在、發展的情感紐帶與精神支柱。

【角度三】從否定“瓷器愛國主義”的角度闡釋話題。讓流失文物回國,的確稱得上是當之無愧的“愛國”行動,但是,讓文物回國是不是需要一擲千金,顯然需要打上個問號。某種程度上,中國人高價競買流失的中國文物,未嘗不是對文物盜賊們的鼓勵與縱容,甚至是變相承認了文物流失的合法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真正意義上的“瓷器愛國主義”,恐怕不應該出手闊綽,而恰恰應該主動抵制流失文物的海外交易。

我的構思

閱讀以上材料後,從中選取一個構思角度,寫出有關思考:

                                    

                                    

14. 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讓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採用如此“潮”的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有網友將這一標題截圖發佈在微博上後,網友紛紛大呼“標題給力”。

“給力”,原本屬於網絡語言,意思類似於“牛”“很棒”“酷”,常作感嘆詞用。此前曾有人擔心,網絡語言會破壞中國漢語言的傳統和純淨,因而一些地方也主張在政府公務系統等領域限制使用網絡語言。

運用指南

此次《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中使用網絡熱詞“給力”,引發網友熱評:“《人民日報》作爲黨中央的機關報,敢於標新立異,引用網絡熱詞,足見網絡文化正在被國民所接受,被主流媒體所認可。”難怪有網友大呼:《人民日報》這次的標題很“給力”!此素材適用於“網絡文化”“網絡語言”“給力”“與時俱進”“約定俗成”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闡述與“網絡文化”“網絡語言”等相關的話題。網絡文化向來難登大雅之堂,因爲在某些人看來,它只是一堆沒什麼營養的快餐,食之如嚼蠟,在極短時間裏轟轟烈烈所向披靡過後便漸漸湮沒在新一輪的網絡洪流之中。然而最近幾年的形勢卻彷彿風雲變幻,勢態迥異了。對於網絡熱詞,不僅我們年輕人愛用,而且平素清高非凡的君子們、氣質優雅紳士們,在高談闊論時也喜歡信口來上幾句,甚至以嚴肅嚴謹著稱的國家級媒體也“不甘寂寞”而與時俱進了!

【角度二】從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角度闡述話題。文化是不斷變化創新發展的,它從來都是與時俱進,並以大衆化的接受和肯定程度而約定俗成的。此次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再次證明了這一點,這意味着網絡文化已被最主流的媒體承認了,也彰顯出國家主流媒體開放包容大氣的工作作風。

【角度三】闡述與“網絡文化與傳統文化”辯證關係的話題。網絡文化是人類傳統文化、傳統道德的延伸和多樣性發展,它本身就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或許剛開始的時候,網絡文化會爲人所不齒、排斥,但因其全民參與性得特點而具有了最豐富的創造力,在拋卻低俗、媚俗、庸俗的文化渣滓之後,隨着互聯網時代的日漸深化,它必將佔據主流文化的半壁江山。“給力”這個詞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就驗證了網絡文化的合理性。

我的構思

閱讀以上材料後,從中選取一個構思角度,寫出有關思考:

                                    

                                    

15.中學生集體不讓座事件

2010年11月5日早上,7名中學生在南京公交車上“集體不讓座”,漠視一位白髮蒼蒼的老大爺站在身邊。這組照片被網友發了出來,與另外一篇“老人給孕婦讓座,學生無動於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網友的關注。這兩篇帖子受到近2萬名網友關注,有網友說“90後沒素質”,有網友說“讓座不是義務”,還有學生上網跟帖說“我們比他們這些老人累多了”!

運用指南

比起公共交通工具裏隨處可見的“老弱病殘孕專座”標識,北京地鐵裏的一句提示語“請將座位讓給需要的乘客”因脫離了生硬的道德要求而更顯溫暖。此素材適用於“尊老”“善良”“美德”“道德”“風尚”“顛覆”等相關的話題、材料和命題作文。

【角度一】闡述與“尊老”“傳統美德”等相關的話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句話的意思是:善待別的老人就像對我自己家的老人,關愛別人的孩子就像對我自己的孩子。讓座一件小事,卻真實的反映了人們根本喪失了古人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爲照顧弱者付出或者讓座一些什麼,本不該成爲爭議。但不知曾幾何時,“與老人爭座”似乎已經理直氣壯。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跡象。

【角度二】闡述與“尊重”“人性”等相關的話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提倡給老幼病殘弱讓座固然是對公民道德要求,但是這需要靠整個道德環境的潛在影響,而不是拍照上網這樣生硬規範。依靠道德的優越感羞辱我們身邊的社會成員,無益於鞏固社會的文明體系,反倒容易引發道德混戰。教育的力量讓中學生稚嫩的肩膀難以承受之重,他們是“需要座位”的人,而老人身體虛弱同樣也是需要幫助的人,這時候不能以老幼來判定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只有尊重個人實際需要、尊重人性的道德才不至於演繹爲暴力和審判。  

【角度三】闡述與“道德”“教育”等相關的話題。學生不給老人、孕婦讓座,在網上居然有“兩派”相互爭執,這既讓人感到無奈,也加劇了人們對道德滑落的擔憂。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睡眠少、精神狀態不佳等,社會固然需要重視,必須儘快改變,讓學生們真正強壯起來;而學生心態上的偏差,尤須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加以關注,予以糾正,只有這樣,學生們纔會真正有朝氣,社會也纔會真正健康。

我的構思

閱讀以上材料後,從中選取一個構思角度,寫出有關思考:

                                    

                                    

2012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素材第一集(31個)遴選了迄今爲止的2011年發生的最新社會熱點素材,從分析角度出發闡釋作文的多項立意,既有素材的引用作用,又有作文的立意點撥。另我處尚有2012年高考作文社會熱點素材第二和第三集,內容涉及最新的“佔領華爾街”“神八,與世界交會,與夢想同行”等,如需要,請電聯:13782762096 

張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