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促學的點滴體會(人教版九年級必修教學論文)

 《以 用 促 學 的 點 滴 體 會》

嵩縣何村鄉中       曹武銀

近年來,隨着我國改革開放政策力度的加大,經濟飛速的發展,高等教育逐漸普及,國民的整體文化素質也不斷提高。但是這幾年隨着國際經濟危機對中國的衝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也困難重重,即使政府積極開闢就業渠道,人民的經濟收入也不可觀。一個沒有文化的青年到南方打工收入相當於在貧困山區就業大學生的三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些貧窮落後的山區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造成中學生輟學嚴重,即使在校的學生,除少數成績特別優秀外,相當一部分同學不願努力的學習,而且認爲成纔不如發財,一部分家長也錯誤的認爲孩子上學是一個蘿蔔兩頭切--得不償失,不但不能掙錢還得花錢,還不如去打工增加收入以資家用。這就爲從真正意義上提高國民素質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完成上級要求完成的教育目標”成爲我們教育工作者急需解決的問題。爲了改變教育中的被動局面,儘管我們對老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進,採用了啓發式,探究式教育,不斷引進外地的先進教學經驗,但是對本校的現狀的改觀甚微,很難調動學生自身的學習積極性。

爲了使適齡兒童順利完成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業,真正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質,使學校煥發新的生機。經過充分的調查,分析,我認爲要想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使學生立竿見影的得到實惠,也就是用中求學,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纔是內動力。爲了尋找這個動力,我調查到政府爲解決城市人口的菜籃子工程,扶持農民建了一大批塑料大棚,生產反季節蔬菜。羣衆的積極業性很高,各家各戶都建起了大棚。但是,由於多數農民沒有知識,缺乏技術,仍沒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得知這一情況後,我給所有家有大棚或者親朋好友家有大棚的學生留了家庭作業:星期天回家把自己家或者親朋好友家大棚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以書面的形式帶回學校,我要做你們家的免費技術顧問。

學生到校後都完成了任務,而且說家長們焦急等待給他們技術指導。我經過彙總後,發現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氣溫低,不敢使大棚內空氣流通。本該是綠色的菜,變成了黃色或白色。針對以上的問題,我讓他們在棚內放上煤火,既可以提高室溫,又可以增加CO2在棚內的含量,從而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第二週學生反饋信息時,大部分同學說自家的蔬菜生長良好,效果也很明顯。一少部分同學說情況改善不明顯,且又有了新問題,就是根部有腐爛的情況發生。針對這種情況,我讓他們通知家長在棚內走廊裏撒上少量的純鹼,問題就可以馬上解決,並用化學知識做了解釋。這是因爲他們所用的煤中含硫量過高,燃燒時產生了SO2 的緣故,用Na2CO3可以消除SO2,使其轉化成CO2,即: S+O2=SO2,Na2CO3+2SO2+H2O=2NaHSO3+CO2。

經過我的指導,今年菜農們的蔬菜獲得了大豐收。加上年關菜價特高,農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直接的經濟效益。政府領導瞭解情況後,對我們這些“臭老九”也更加尊敬,決定加大教育投資的力度。菜農門異口同聲地說:知識就是力量,技術就是生產力,知識和技術更是財富。不從內心支持自己的孩子上學纔是真正的傻子。從而也培養了學生求學的積極性和自覺性,使他們認識到生活,生產中處處有化學,無時無刻要用化學。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是學化學的內動力,那麼用中求學,以用促學纔是產生這種內動力的源泉。

發掘學生的內動力,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積極性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沿着教師的思路完成教學目標,通過以上的做法,爲學生學習“空氣以及空氣的成分,空氣的重要用途,以及空氣的污染源,怎樣防止空氣污染,給人民造就良好的生存環境”等知識鋪平了道路。

光有積極性和教師的指導是不夠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開拓能力和創新思維。爲了達到這一目標,我還採用了師生換位的教學方法:在講水這一部分的知識時,由於同學們特別熟悉,我就制定出學習目標:1水的分佈,2水的作用,3何爲硬水,4爲什麼要淨化水,怎樣淨化,5純淨水是否是最佳飲用水等。讓學生當老師,學生提問,教師提問,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完成教學目標。因爲他們都來自貧困落後的山區,環境惡劣,且十年九旱,大部分學生都有節約用水的習慣,最能體會到水的重要性,都能認識到水是生命之源。我校學生家大部分地方用的是政府扶持而建的水窖中的存水,集漫山遍野之水,用的時間長,水中雜質多,且有異味,不能直接飲用,要經過處理,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有關水這一部分知識。同學們講述的有些方面,在應用上更可行。如:大部分用硬質煤渣做過濾劑及除味劑是我們課本中所沒有的。我對各種方法進行了總結,同時使學生了解更有效的方法。最後我又抽出星期天的時間,帶學生到各家各戶對水的淨化又加以指導,大大的改善了當地居民的飲水質量。使人民的健康得到了保證,使學生認識到將來不管我們幹哪一行,知識都是有用的。我們正是學知識,長技術的時代,只有努力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才能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纔是自己的創業,立命之本。有的知識是教師傳授的,更多的知識是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獲得的。社會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大課堂。需要自己付出畢生的精力來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活到一百也不巧。這就是前人對終身學習觀點的精闢總結。使學生樹立了終身學習,樂於學習,創新,開拓學習的良好習慣。

通過教師學生地位的互換,以及家庭社會的互動拉近了教師,學生,家長的距離,密切了相互之間的關係。教育工作得到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在一次家長會上有一位家長意味深長地講到:我沒有文化,沒技術,看別人致富心中不甘,原想讓孩子外出打工掙錢蓋房,娶妻,重複出賣勞動力混口飯吃的日子,沒想到小小的兒子,當了我這年邁父親的老師,使我在自家的一畝三分地上實現了致富的夢想,謝謝老師們!

通過這幾年的探索,學生的信心鼓足了,學習自覺性增加了,視野開闊了,方法靈活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終身學習的習慣,圓滿地完成了上級交給我們的各項教育目標,爲高一級學校輸送了優秀的學生,也爲社會培養了開拓型建設人才。

由於我地處貧窮落後的深山區,自然條件差,信息閉塞,本人水平有限,雖做了最大努力,進行了艱難的探索,只能說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只想藉此機會,從同仁以及專家的交流中得到教益。

 

曹武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