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虞美人》教學設計 (高二選修)

 

李煜《虞美人》教學設計 (高二選修)

高二年級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三單元自主欣賞

設計人:江波       審覈人:江波

課題:虞美人

一、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李煜生平及作品風格,感受詞作的藝術魅力及其藝術價值。

2、鑑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真摯的情感美,動人的音樂美。

3、感受李煜詞中的亡國之恨,故國之思。

4、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鑑賞能力。

能力目標:提高審美情趣,培養古典詩歌的鑑賞能力。

習慣培養目標:培養學生緊抓文本,在誦讀、品味的過程中,尋找意象,感悟意境,感受作品藝術魅力的習慣。

二、教學重點:鑑賞李煜詞深遠的意境美,真摯的情感美,動人的音樂美。

三、教學難點:詞中各種寫作技巧的運用對提升主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點撥法、問答法,合作探究交流法

五、教具:多媒體

六、教學時數:1課時

七、教學過程設計:

【任務一】

一.目標或要求:瞭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論世。

二.模塊組合:

(一)導入 

夏天到了,我們校園的白玉蘭也開得燦爛,校園處處飄香。有一種花,也是在夏天盛放,它還有一個動人的名字,叫“虞美人”。不過,今天我們接觸的“虞美人”不是花,而是一首詞,它的作者是李煜。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品讀李煜的《虞美人》。 

(二)知人論世

讓學生回顧作者生平,教師補充。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稱南唐後主。他工書,善畫,洞曉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藝才能。975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解到汴京,辱封“違命侯”,囚禁在一座小樓裏,過着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傳978年七夕之夜,李煜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詞。宋太宗知道後大怒,賜酒將李煜毒死。可以說《虞美人》是他的絕命詞。古人吊李後主詩云:“作個才子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王。” 

李煜詞前期:多寫宮廷逸樂生活,風格綺麗,輕靡婉轉。代表作有《浣溪沙》、《玉樓春》、《更漏子》、《菩薩蠻》等。

後期:追憶往事,傷懷故國,詞風沉鬱蒼涼。

(三)整體感知--誦讀

1、師:學習詩歌先從誦讀開始,正所謂“因聲求氣,吟詠詩韻”,詩歌應通過誦讀來領悟其韻律和情感。請同學們齊讀本詞。(生齊讀)

2、師:請一位同學起來給我們朗誦此詞,請其他同學認真感受,然後對他的朗誦做出評價。

3、師:同學們請說說,他讀得怎麼樣。(學生自由評價)

提示:入情入境地讀,把自己想象成李煜,誦讀時一定要把握感情基調和節奏。

感情基調:淒涼哀傷

節奏:低沉緩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4、聽配樂朗讀(多媒體展示)

聽範讀,要求學生認真聽,用心感受。

5、學生自由誦讀,要求讀出情感。

6、再找一學生誦讀。

7、學生再次齊讀本詞。(朗讀是學習詩歌的重要一環,通過朗讀讓學生進入學習情景,加強對詩歌的理解。) 

【任務二】

一.目標或要求:分析鑑賞

二.模塊組合: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交流展示

(四)分析鑑賞--品讀

1、師:剛纔大家誦讀了這首詞,已經感受到作者淒涼哀傷的情感,那麼詞中哪個字能直接抒發這種情感?

詞眼:愁

2、說一說:李煜有哪些愁?

           往事之嘆

愁     亡國之痛

               故國之思

3、合作探究(學習小組分組合作探究): 李煜是怎樣展現愁情的?

提示:從意象、關鍵詞句、藝術手法入手,把握愁情的寫法。

4、展示交流:

(1)品讀意象

意象:春花秋月、往事、小樓、東風、故國、明月、

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春花秋月:美好景象           --亡國之痛

往事:錦衣玉食,九五至尊     --往事之嘆

月:懷念親人,懷念故鄉       --故國之思

(2)品讀關鍵詞句

①又

“又東風”點明他降宋後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②改

改:朱顏、地位、感受

不改:春花秋月、小樓東風、 雕欄玉砌--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

③品味欣賞名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運用了設問、比喻、誇張修辭手法,突出愁思的廣、長、多,把無形的愁思具體化,沉重的情感飛動化。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瀉千里。

             2、愁思如春水般長流不息,無窮無盡。

作爲一位亡國之君,李煜過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國滅亡之恨,讓他心潮起伏,憂思難平。這種情感有如滔滔江水,一瀉千里,綿綿無盡。

④拓展:寫愁思的名句。

學生交流,然後教師列舉一二: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李煜《相見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歐陽修《踏莎行》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李清照《一剪梅》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李白《秋浦歌》

(3)品讀手法

    ①詰問(自問)

          宇宙永恆有常        昔日九五至尊

②對比     

人生短暫無常        今日階下囚

③設問、比喻、誇張

④虛實結合、情景交融

實寫: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明月      ----自然永恆----景

虛寫:往事、故國 、雕欄玉砌、朱顏、一江春水 ----人生無常----情

(4)課堂小結

①通過抓意象、把握關鍵詞句和藝術手法,我們感受到作者的滿腔愁緒:往事之嘆、亡國之痛、故國之思。一個亡國之君對他曾經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自然會惹來忌恨,招來殺身之禍,《虞美人》自然就成了李煜的絕命詞。

②歸納鑑賞古詩詞的方法

誦讀--因聲求氣,吟詠詩韻。

品讀--以意逆志,知人論世。

緣景明情(意象  關鍵詞句  手法----感情)

(五)當堂檢測

一、 預習(填空)

詞是___________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句式長短不齊的詩體。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明代徐師曾《文章辨體序說》)。詞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個樂段,叫“片”或“___________”,分兩片的最爲常見,本課的七首詞都分兩片。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字數將詞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種,認爲58字以內爲___________,59-90字爲___________,91字以上爲___________。(見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    

(隋唐 闋 小令、中調和長調  小令,中調,長調。)

二、賞析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爲什麼希望它結束呢?

明確:李煜降宋後被封爲違命侯,過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對人生已經絕望,所以見了春花秋月的無盡無休反而覺得厭煩。奇語劈空而下,問得很奇,卻又在情理之中。 (以樂景寫哀情)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體指什麼?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麼?

學生討論的直接結果可能是錦衣玉食、後宮佳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榮等等,更可引導他們從精神層面上思考,諸如歡樂、尊嚴、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3、“小樓昨夜又東風”中的“又”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東風即春風,感嘆時光流逝,宇宙的永恆不變。“又東風”點明他歸宋後又過了一年,時光在不斷流逝,與開頭句照應。季節的變化引起他的無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隨着花謝月殘而長逝不返,感慨復國之夢隨着花開月圓而逐步破滅。 

4、只是朱顏改--“朱顏”的含義是什麼?

後宮佳麗的容顏,詞人自己容顏,國家的容顏。

5、爲什麼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繫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麼特殊涵義嗎?

能表現懷念故鄉、懷念親人的主題。 

6、從全詞來看,哪個字最能直接表現詞人的感情?這種感情從何而來?請結合詞句回答。

 “愁” 。 (提示:往事、故國、改,三處是重點)

7、詩的前六句運用了什麼表現手法來寫?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運用對比手法。全詞緊緊圍繞着永恆和短暫的對比來寫,用永恆不變的自然之物:春花秋月、小樓東風、雕欄玉砌,與往事、故國、朱顏等所代表的短暫無常的人生相對比。寫出了詞人作爲一位亡國之君面對物是人非,復國之夢難圓的無限悵恨之情。

8、劃出《虞美人》中的韻腳,說說韻腳的變化對情感的表達起什麼作用?

《虞美人》的韻腳分別是"了"、"少","風"、"中","在"、"改","愁"、"流"。兩句一換韻,仄聲韻和平聲韻交替,音律的變化與作者心情起伏迴轉配合,在形式和內容、情感上達成了高度的和諧。 

(六)課堂總結  

1、小結:

王國維評價李煜的詞說:“尼采謂:‘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後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法國作家繆塞說:“最美麗的詩歌是最絕望的詩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純粹的眼淚。”

李煜《虞美人》中表現出來的盼望春花秋月早日了結的絕望之情,回首故國物是人非的淒涼悲慨,像春水那樣奔流不息、汪洋恣肆的愁緒,都浸透了詞人的血淚。沒有慘痛的人生經歷,就寫不出飽含血淚的作品,也就不可能打動人的心靈。這也就是《虞美人》千古傳誦的重要原因。

2、播放歌曲《虞美人》,學生小聲跟唱。在歌聲和誦讀中接受美的陶冶。

3、學生背誦全詞。(進一步肯定李煜後期詞的成就。)     

(七)課後作業

詳見《課後訓練單》。(另發)

三、難點突破策略:知人論世,鑑賞品味,勾畫要點。

四、學情反饋措施:抽取2名同學回答,積分獎勵。

五、歸納小結:

詩歌鑑賞歷來是高考語文重要考點,如何做到既要體現新課標“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又能避免“滿堂灌”而讓學生掌握必備的知識應對高考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這節課可以說是對解決這個問題的一種嘗試。在本節課我努力把課堂還給學生,只是引導他們思考問題,給予了充分的時間讓他們進行合作探究、進行交流展示,而且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真切地感受李煜詞作的音樂美。反覆誦讀側重培養學生的誦讀能力,深層品讀既結合考點又不致課堂氣氛乏悶,反而給學生提供一個碰撞思想火花、展示交流的舞臺。而且在整個課堂節奏上把握得當,沒有出現前鬆後緊或前緊後鬆的情況。但這節課仍有不足之處,就是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做的功課較多,而且展示交流時忽略了部分基礎較薄弱的學生。今後仍需努力改進。

 

江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