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爲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我們應該怎麼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範文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教學方法:誦讀品味,採訪探究,音樂怡情

教學準備:《月光曲》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哪些同學能自己讀懂課文,讀好以後能回答兩個問題:《月光曲》是一首什麼樣的曲子,是誰寫的?《月光曲》"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甦醒、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體會貝多芬對勞苦人民的同情和愛,從而培養學生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並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

4、體會寫實和聯想相結合的寫法,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適當的聯想,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邏輯思維的能力

三、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不懂的詞語聯繫上下文多讀幾遍,還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這篇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3、默讀課文一自然段,說說你知道了什麼?

4、默讀2——6自然段,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學生自學,全班交流。

師:《月光曲》是首什麼曲子?

結合學生回答,課件出示貝多芬資料,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

貝多芬是世界上著名的音樂家。他對貧苦的人民非常同情,他曾經寫下過這樣的句子:我們的藝術應當只爲貧苦的人造福。……做到這一點,我將是多麼的幸福!

全班交流遇到容易出錯的生字,多分析一下字型結構,

給本課的生字組詞語辨析。(點擊字形結構,會顯示例詞。)能說說幽靜純熟陶醉這三個詞語的意思。會用這些詞語造句。(點擊課件出示解釋和例句。)

學生在練習本上寫生字詞。

辨析部分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

交流第一自然段

1、齊讀

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2、理解"譜寫":

“歌譜”同學們是知道的,根據歌詞寫譜,叫"“譜寫”。如果沒有歌詞,單純作曲子,也叫“譜寫”,簡單的說法叫”譜曲子”。曲子寫好了,就叫什麼?(”譜成”)

寫曲子叫"譜寫",寫出非常壯麗的詩,也可以說"譜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譜寫了一首扣人心絃的詩篇。

交流課文2—6自然段

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什麼?(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爲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啓發學生聯想:“同學們想一想,這幅畫上除了一輪明月、萊茵河、小路,還有在小路上散步的貝多芬外,根據故事的發展,畫面上還應該有什麼?”(一間小茅屋,茅屋的牆壁上最好畫上窗口,而且從窗口裏透出微弱的亮光,甚至有兩個人影。)

“貝多芬就在幽靜的小路上散着步,他聽到從那所茅屋裏傳來斷斷續續的琴聲,你們想當貝多芬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而且在這僻靜的小鎮上,有人在彈他的曲子,他會怎麼想?

師:爲什麼那琴聲是斷斷續續?(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

指名分角色讀第五、六兩自然段的對話。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朗讀。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三個自然段。

二、教學重點

1、領會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三、教具準備:

電子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簡介貝多芬、進入新課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情?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電子幻燈片]

出示貝多芬的名言

3、課文講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什麼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既然是傳說,也就說有可能是真的,也有可能不是真的。

4、課文從哪兒是講關於《月光曲》的傳說的?(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麼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紹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後是第二部分,講關於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傳說)

學生概括月光曲是如何譜成的。

二、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爲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弄清彈奏第一首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麼?(斷斷續續的彈琴聲)

這琴聲爲什麼會引起他的特別注意?(彈的正是他的曲子。)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

(2)、貝多芬走近茅屋,又聽到了什麼?(兄妹的談話)因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面感到深深的遺憾。

(3)、請同學們讀讀這段話,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本段話的含義。

姑娘爲什麼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證券交易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有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願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裏可以看出兄妹倆的相互體貼,這種感情非常可貴,十分感人。)請兩位同學分角色朗讀兄妹倆的對話,教師引導學生體會讀出感情。

(4)、貝多芬聽到兄妹倆的談話會怎麼想?(其實她非常想聽到我的演奏。只是因爲窮。買入場券。我何不爲他們彈奏一曲?)他怎麼做?(要走進茅屋彈琴。)

(5)、貝多芬走進茅屋,他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會想到什麼?

看到:茅屋中微弱的燭光,有架舊鋼琴,一位盲姑娘。

聽到:皮鞋匠的問話。想到:這兄妹倆很窮,但愛好音樂。)

(6)、找找書上的語句,貝多芬怎樣做的?(懷着這種感情,他彈了一首曲子給盲姑娘聽。)

(7)、找找盲姑娘的反應,讀一讀。

重點理解“純熟”的含義。(很熟練,本文指彈琴的技術熟練,功夫過硬。)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儘管斷斷續續,不大熟練,但是很不容易。當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就聽得入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是發白內心的讚美;“感情多深哪!”,表現她對曲子有了共鳴;“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表現她內心的激動。

練讀盲姑娘的話。注意兩個“!”。

(8)、貝多芬聽了盲姑娘的話後會怎麼想?(這盲姑娘不但喜歡音樂,而且懂音樂,她能從琴聲裏判斷出彈琴的人是誰。我找到了知音。我要爲她再彈一首。)貝多芬也深深地爲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他創作了《月光曲》。

(9)、貝多芬用什麼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的?(琴聲。)

(10)、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三、深入學習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部分

1、我們來欣賞貝多芬彈第二首曲子的部分。[播放錄像]

2、出示[語段閱讀1]“一陣風……按起琴鍵。”

貝多芬彈奏《月光曲》時的環境怎樣?[電子幻燈片]“一陣風……格外清幽。”最能突出這個環境的—個詞是什麼?(清幽)

(1)、“清幽”是什麼意思?指(風景)秀麗而幽靜。清幽的月光使人感覺沉靜、安閒。

課文裏還有一個帶有“幽”字的詞,是什麼?(幽靜——地方僻靜,光線暗。)

查字典:“幽”。“幽靜”的“幽”應選擇“深遠;僻靜;昏暗。”“清幽”的“幽”應選擇“沉靜”。

(2)、“格外”什麼意思?(超過尋常)。可換什麼詞?

(3)、自由讀,體會當時的環境,讀出“清幽”的感覺。指名讀、齊讀。

3、恢復幻燈片:“一陣風……按起琴鍵。”

師:蠟燭被風吹滅了,月光從窗戶照進黑暗的屋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屋裏屋外一片銀白的世界,彷彿進入仙境般。在這種環境中,貝多芬看到了什麼?(清幽的月光、茅屋裏的'一切、窮兄妹倆)

4、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對兩個可愛的知音人,一股創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盪,於是他滿懷深情地按起了琴鍵。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當時的琴聲,體會《月光曲》描繪的情景。(播放樂曲)板書:激情

5、(結束音樂)這麼動聽一曲《月光曲》,課文是通過什麼來寫它的內容的?

(通過窮兄妹倆聽琴聲產生的聯想來寫的。)

6、在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聽着美妙的琴聲,好像看到什麼?

(1)指名答。

(2)出示[語段閱讀2]“皮鞋匠靜靜地聽着……涌過來……”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月光曲》教學設計3

一、教材分析

《月光曲》是六上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冊八篇老教材中的其中一篇。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因同情鞋匠兄妹而爲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音樂的癡迷而即興創作出《月光曲》的傳奇故事。讀後,我們也彷彿進入了樂曲描述的如夢如幻的美妙境界,對樂曲產生了無限嚮往,同時對貝多芬產生了深深的敬仰和愛戴之情。文章熔傳說、美景、深情於一爐,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文字中,受到美的薰陶,感受音樂藝術的魅力;二是體會作者在敘事中進行恰當的聯想,使文章的表達更加充實、情感更深刻。

二、學習目標和重難點

學習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課文意境的美。

2、瞭解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3、學習作者展開聯想和想象進行表達的方法。

重難點:

重點是領會《月光曲》描繪的意境和表達的情感,以及貝多芬創作《月光曲》的背景。

難點是從《月光曲》的意境中體會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三、教學準備: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會了生字詞,瞭解了貝多芬生平。今天就讓我們走進課文,更深入地去了解貝多芬。

(二)學習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第9自然段)

1、上節課我們佈置了一個任務,找出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的段落,是哪一段?課件出示第9自然段

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

這段文字有沒有描寫《月光曲》的琴聲、節奏及旋律?(沒有)它寫什麼?(月亮和大海)

2、自由讀這一段,這段文字描繪的意境美不美?(美)你們是從哪體會到的?

這裏描繪了幾個畫面?

月亮升起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捲起巨浪

月光照耀波濤洶涌

指導朗讀

讀出景色的變化,指名讀,評價,師引讀全體學生讀

3、這三個畫面都有月光的照耀,十分地美。這樣美麗的景象是兄妹倆親眼看到的嗎?(不是)從哪知道?(好像、彷彿)

爲什麼聽着貝多芬彈的樂曲能讓兄妹倆聯想到這麼美麗的景色?這說明了什麼?

你們想不想來聽一聽,感受一下《月光曲》的神奇力量。播放《月光曲》

4、通過傾聽,再加上第9段文字,你們能說說《月光曲》的旋律和節奏是怎麼變化的?

再去好好讀讀這段話,四人小組討論一下,可以從三個層面去分析

小組派代表彙報

生1:曲子剛開始時,節奏是比較慢的,曲子很舒緩。這時,貝多芬應該是輕輕地按起琴鍵。

生2:月亮越升越高,曲子應該逐漸增強,節奏也快些

生3:到最後聲音和節奏都達到了高潮,越來越響,越來越快。

師:你們也是懂音樂的,要是貝多芬能聽到你們的回答,肯定會說你們是他的知音。一起來把這段讀一讀,相信這次肯定會讀得更好!

(三)追溯根源瞭解創作背景

如此美好的樂曲,貝多芬是在怎樣的心境和激情中創作出來的呢?接下去我們去看看貝多芬的創作背景。(學習第2到8自然段)

找出引發他創作的一些起因的句子。

1、出示: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斷斷續續的鋼琴聲從一所茅屋裏傳出來,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抓住“斷斷續續”、“茅屋”、“正是他的曲子”等重點詞來理解。

在這麼僻靜的小鎮上,這麼貧窮的人家,卻聽到有人彈奏自己的曲子,貝多芬會怎麼想?

2、貝多芬想去看個究竟。他走近茅屋,聽到了有人在談話。

出示:一個姑娘說:“這首曲子多難彈啊!……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是隨便說說罷了。”

從兄妹倆的對話中,你聽出了什麼?

“隨便說說”什麼意思?姑娘真的是隨便說說嗎?她爲什麼要這樣說?說明了什麼?

師:你們聽出的東西可真多,那你們能把他們的手足之情表達出來嗎?

分角色朗讀課文(指名2人讀分男女生讀)

貝多芬聽出來了嗎?他會怎麼想?

師小結:貝多芬也和你們一樣,被兄妹倆純潔、善良的美好心靈感動了。於是他推開門走了進去,發現正如他在外面猜測的一樣,這家人的確很窮,哥哥是個(皮鞋匠),讓人難以置信的是彈琴的妹妹竟是個(盲人)!看到這一切,一股同情心油然而生。他坐下來,彈奏起盲姑娘剛纔彈的曲子。

3、同學們,當盲姑娘聽出是貝多芬時,她夢寐以求的願望終於實現時,她的心情會怎麼樣?(激動)

出示:盲姑娘聽得入了神,一曲彈完,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指名讀出激動的語氣

這裏兩個“您”一樣嗎?

誰再來讀一讀,評價

盲姑娘是根據什麼做出的判斷?(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

師:貝多芬覺得盲姑娘不僅愛音樂,還十分的(懂音樂)是的!除了這句話,還有哪裏可以看出她懂音樂?(聽得入了神)

在這麼僻靜的小鎮上,在這麼一個貧窮的家裏,貝多芬卻遇上了自己的知音(盲姑娘),他的心情怎樣?他會怎麼想?

4、貝多芬決定再給盲姑娘彈奏一曲

出示:貝多芬沒有回答,他問盲姑娘:“您愛聽嗎?我再給您彈一首吧?”

請看看他對盲姑娘的稱呼(您),爲什麼稱盲姑娘爲您?

5、師講述:這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照進窗子,茅屋裏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銀紗,是那麼地清幽,那麼地美。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倆,他們是那麼地淳樸,那麼地善良。他觸景生情,激發了創作激情。藉着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創作出舉世聞名的鋼琴奏鳴曲《月光曲》。

(四)領悟貝多芬的情感變化

《月光曲》內容正是貝多芬感情的抒發,月亮和大海的變化正反映着貝多芬心情的變化。

開始時微波粼粼的海面,貝多芬想到的是什麼?(兄妹倆淳樸、美麗、善良勤勞的美好情操)

後來波濤洶涌的海面,彷彿是(替兄妹倆向不平等的社會提出抗議,爲兄妹倆鳴不平。)

(五)昇華總結

最後,讓我們帶着感動和對貝多芬的無限崇敬,再聽一次《月光曲》,你會有更深的感觸!

貝多芬僅僅是同情兄妹倆嗎?(不是)他同情哪些人?(所有的窮苦大衆)

師小結:貝多芬不僅在音樂上有着卓越的才華和高超的技藝,更有着同情和熱愛窮苦人民的博大情懷。

板書設計:

月光曲

貝多芬盲姑娘(窮苦大衆)

同情

感動愛音樂

激動懂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