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十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有很強可操作性的書面計劃。那麼你有了解過方案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教學設計方案合集十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2、研究本文中反問句,理解其語氣強烈的作用。

3、理解本文中作者的觀點,鍛鍊學生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人

當你爲宇宙的神祕而驚異,爲人類的智慧而自豪時,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無與倫比的智慧創造了這一切,你的心靈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類卻妄圖面對充滿了母性關懷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說:我要征服你!快看看這篇文章,望我們保持理智的清醒和靈魂的溫情吧。

二、整體感知

學生反覆閱讀課文,然後圍繞問題:作者提出的主要觀點是什麼?爲什麼提出要敬畏自然?爲什麼說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們自己?進行思考,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第1段:人類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

第2段:大自然竊笑人類。

第3段:人類發明的工具可能是人類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級的生物。

第5段:大自然的智慧也遠勝於人。

第6段:人類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認識的工具。

第7段:人類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個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碩大的永恆的生命。

第9段:生命都是宇宙物質的另一種存在方式。

第10段:在宇宙中處處都是人類的兄弟。

第11段:我們應當視其他生物爲我們平等的生命,敬畏它們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們自己。

三、語言品讀

本文語言充滿哲理之美和思辨之美,找出你最欣賞的語句,讀一讀,並說說其中包含的深意。(以課後研討與練習二爲例)

四、反問

反問是一種用疑問句式來表達確定意思的修辭方法,用否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來反問,表達的是否定的意思。反問的作用是加強語氣,加重語言的力量,激發讀者的感情,給讀者造成深刻的印象。例如,誰說宇宙是沒有生命的?這比用一般判斷句宇宙是有生命的語氣更強烈,意思更肯定。試從課文中找出幾個反問句,並把它們變換成一般陳述句,然後比較一下,這兩種句式的表達效果有什麼不同。

如:

1、我們有什麼理由和資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賣弄小聰明呢?

2、然而誰能斷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礦坑不會是人類自掘的陷阱呢?

3、誰說大自然是沒有生命的?那永恆的運動,那演化的過程,不正是她生命力的體現嗎?如果宇宙沒有生命,怎麼會從中開出燦爛的生命之花?

4、難道你沒有聽到石頭裏也有生命的吶喊嗎?

5、你難道沒有用心靈聽到從那遙遠的星系裏傳來的友好問候嗎?

五、質疑

充滿思辨的智慧是世間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處處洋溢着思維的火花,那麼你敢對本文作者的觀點進行質疑嗎?

1、如果說至今人類的作品(一萬年後)還是可笑,那麼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沒有否定現今人類科學的成就?

3、我們對自然正確的看法應當怎樣?

4、作者認爲自然創造人類的目的是什麼?自然界有目的嗎?

5、人類也有好有壞,大自然是否也一樣?那麼本文是否也有好壞?

6、人類的科學是人類需要的產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種需要的產物?

六、探究活動

長期以來,人類宣稱自己是萬物之靈,這篇課文的作者卻提出人類只是大自然機體上普通的一部分,其他生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生命。對這個問題,你有什麼看法,根據是什麼?

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組成小組,蒐集資料,並出一期人與宇宙之謎的專刊。

七、小結

這是一篇以議論爲主的散文。主要談論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作者對觀點的闡釋是層層深入的,首先否定了人類征服自然的口號,認爲這實在是自不量力的妄想,因爲與大自然相比,人類的智慧實在算不了什麼,人類的許多認識很幼稚,而大自然的智慧卻是無與倫比的。接下來作者進一步強調人類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賦予的,是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類與大自然其他事物其實是兄弟關係。因此,我們應該敬畏自然。雖然作者的某些說法不無偏激之處,但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也許不是一件壞事,至少可以使人們對自然存有幾分小心,不敢妄動胡來。科學的發展使得人們解除了對自然的畏俱,也使人類過高估計了自己的力量,解除了對自然的敬畏之心的人類,總是爲着自己的私利由着自己的性子胡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人類自己。

同時在文字裏我們也讀到了作者一種大生命觀:生命平等,生命尊嚴的理性之美和人文關懷。

昔者莊周夢爲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爲胡蝶與?胡蝶之夢爲周與?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齊物之美好境界當是人與自然真正和諧之境界。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材簡析】

人教版小學語文第十冊課文《黃河象》是一篇科學小品文。文章介紹了由骨骼化石安裝起來的黃河象的骨架的形態,及這具大象化石的發掘過程,並從科學家假想的角度說明了黃河象化石的來歷。文中假想的大象化石的形成故事,想象細緻合理,描寫生動形象,讀後可以使我們思接千古,不僅增長關於化石的科學知識,而且激發起熱愛科學探索的興趣。

【設計理念】

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學生參與,強調活動,實踐,探究,經歷。在教學時要鼓勵學生對教科書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爲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本課教學主要目標並非在於教教材讓學生去弄清一個科學假想故事,接受書本知識,而是以教材作爲一種憑藉,引領學生通過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大膽實踐,創編故事--文我比較,產生新的感受--發展改造原有知識經驗的過程,讓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去親歷,去發現,去探究,去完善他們自己的知識建構。

【教學目標】

⒈以教材爲憑藉,引領學生觀察大象化石,瞭解發掘經過,在現實基礎上大膽推測,合理想象,培養創新精神與想象能力。

⒉在把自編故事與課文故事對比賞評中,領悟科學假想的一般方法,感受作者的想象合理﹑嚴密,描寫生動形象,培養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㈠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許多同學對現已滅絕的古生物挺感興趣,特別是恐龍,因而對一年前去過的中華恐龍園是念念不忘,說說那次遊園最令你難忘的,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學習興趣是學生的內在需要之一,有了興趣,學習就成爲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從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切入,又緊接下面環節古生物化石及相關知識介紹,激發學生內需。)

㈡化石資料交流,豐富感性認識

課前蒐集了不少有關化石的圖片和文字資料,來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獲所得。

(設計意圖:資料蒐集交流是開放式教育下對信息處理的一種學習,亦通過感性材料的積澱,豐富對化石這一科學知識的感知,拓展學生視野,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究欲。)

㈢圖文結合,發現化石特點

⒈觀察化石圖片。

老師也帶來一張古生物化石的圖片,想看看嗎?(出示)這是陳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館古生物大廳裏的古代黃河象骨骼的化石,仔細觀察一下。

⒉感知化石特點。

怎麼樣,看了有什麼感覺,跟大家來說說。

⒊引導讀文,加深感受。

陳列館旁邊還豎着一展牌,上面寫的正是這具化石的介紹,你們讀讀看,有什麼新的感覺。

⒋讀中感悟,感情朗讀,表現化石特點。

指名讀,齊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讀中感受化石的大和保存完整。

⒌瞭解發掘經過。

師引述過渡:這具化石在地底下沉睡了200萬年,直到1973年的春天,甘肅省的一些農民在黃河邊挖掘沙土,忽然發現沙土中有一段潔白的象牙,便向當地政府報告,這具化石終於得以重見天日。讓我們再去挖掘現場看看,又瞭解了哪些情況。自讀課文最後一段。

(瞭解化石出土姿勢:腳踩石頭,斜斜插入土裏)

⒍引發生疑。

瞭解了有關黃河象化石的這麼多內容,接下去你最想了解些什麼。

⒎過渡引導。

我們也來做做小科學家,假想一個有關黃河象來歷的故事,你們說怎麼樣。

㈣想象來歷,自編假想故事

⒈指導假想。

⑴科學假想我們還是第一次。首先讓我們來策劃一下,看這個假想該怎麼個想法。

⑵學生討論,引導歸納科學假想的要點:以現實爲依據,大膽推測,展開科學合理想象。

⒉小組合作,自編故事。

⒊交流自編故事,學生評議。

評評:①故事創意,②現實爲依,③科學合理。

(設計意圖: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讀書,自己感受事物,感知化石的特點,自己分析,思考,推斷,自編故事,通過自己親歷、實踐,體驗科學家假想的一般過程,逐步發展完善了對科學假想的認知。)

㈤賞評課文故事,交流感悟

⒈讀中充分感知課文故事。

⑴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喜歡的段落可以多讀幾遍。

⑵指名分段讀,進一步感知。

(設計意圖:多層次的讀,充分感知,讓文字內容在頭腦中逐漸清晰明朗起來,爲後面對文本故事的分析,比較,賞評奠定基礎。)

⒉比較故事,細細品味。

⑴小組學習,把剛纔自編的故事和課文故事比一比,誰編得好,好在哪裏。

⑵交流感受。

①故事發展的背景環境:氣候乾燥炎熱,動物們乾渴難忍,爲後文急於喝水,忘了危險埋下伏筆。(細緻形象)

②老象陷入淤泥的經過,環環緊扣,故事想象合理、

③地質變化的過程,具有科學性。

(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見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可欣賞書本故事的優點,亦可評其不足,也應肯定自編故事的獨特創意,細膩周密之處,學會用辯證的眼光看待書本)

(設計意圖:轉變學習方式,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主要目的。賞評文本故事,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超越,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表達,旨在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和批判意識。)

⒊小結親歷感悟。

說說通過自編科學假想,再與課文故事對比,你們有什麼收穫。

(設計意圖:傳統教學重結論,而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起初,學生憑着已有的對科學假想粗淺的認知進行自編故事實踐,再經歷生生互評,與文本故事進行比較,分析,選擇,經歷了多種觀點的碰撞論爭和比較,不僅探究獲得新知,發展了已有的知識經驗,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個性和具體生活,爲學生個性化發展創造空間。)

附:板書設計:

個頭大,保存完整

以現實爲依據

腳踩石頭,斜插土裏

科學

假想

大膽推測,合理想象

嚴密

科學

細緻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設計理念】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應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充分的對話,通過自讀自悟讀懂課文。因此,在教學中應讓學生充分地讀書,通過自主地入情入境地朗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釣魚的啓示》一課,通過記敘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使“我”獲得的是終身受益的啓示。課文在敘事的過程中插入了許多細節描寫以及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這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課文的這一特點,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捕撈、魚餌、魚鉤、小心翼翼、操縱、皎潔、沮喪、誘惑、告誡、實踐”等詞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1、抓住細節描寫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

1、掛圖,字詞卡片。

2、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閱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啓示”

1、導語:

同學們,你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爲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爲他的建築成就,而是因爲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那麼,這到底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13課,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爲《釣魚的啓示》。

2、(板書課題)理解題目意思:“啓示”是什麼意思?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啓示呢?

二、整體感知,初識“啓示”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可以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隨機釋詞。

3、默讀課文,思考: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指名交流。

4、題目是《釣魚的啓示》,請你用“( )”畫出作者在釣魚中收穫了一個什麼啓示。指名讀。

三、品讀賞析,感悟“啓示”

1、初步瞭解情感:

從對課文內容的瞭解可以看出,這是一篇寫事的記敘文。讀這樣的課文,我們可以比較容易地瞭解課文內容。但是,我們還必須讀出課文隱藏的情感。請用心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體會到了課文中的什麼情感。

(提問,學生隨機回答。體會到什麼就回答什麼,不做過高要求。)

2、深入體驗“我”的情感變化:

⑴ 自讀:

在釣魚的過程中,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一直變化着的。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找出有關描寫“我”的情感變化的語句,並用“──”表示,邊讀邊體會,可以在旁邊做上批註。

⑵ 指導交流:

① 出示語句:

課文哪些語句,寫從釣魚到放魚“我”的情感變化?

A、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着。

B、“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C、“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

D、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E、我慢慢地把魚鉤從……放回湖裏。

② 釣到大魚時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

③ 把魚放回湖裏的心情,相機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想象中體會“我”在這一過程中的心情變化:

高興、得意→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3、深入體驗父親的情感:

⑴ 自讀:

我們體驗了兒子從釣到魚到放魚回湖的這一系列情感變化,那父親呢?把大鱸魚放回湖裏,他的情感有什麼不同?在課文什麼地方體現出來的。

⑵ 指導交流:

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父親的態度和“我”又什麼不同?在課文的哪些地方?出示相關語句:

① 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指導:從“得”字你體會到什麼?

②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說。

指導:從父親平靜的語氣從中體會到什麼?

③ 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指導:“不容爭辯”什麼意思?

請看看課文中的插圖,體會體會。請展開想象,當兒子向父親再次投去乞求的目光的時候,父親不容爭辯地說些什麼?從父親“不容爭辯”你體會到什麼?

⑶ 討論:

父親要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態度爲什麼那麼堅決?父親做得對不對?爲什麼?先在小組裏討論,然後在班上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4、感悟“啓示”:

⑴ 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2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湖裏。這一過程並沒有人看見。小時候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啓示?會怎樣影響我的成長?我爲什麼對父親滿懷感激之情?

⑵ 學生默讀思考:

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得到什麼啓示?出示文中的重點語句:“轉眼間34年過去了,……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① 這“魚”指的是什麼?

(“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

② “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什麼意思?

(因爲把還沒到捕撈鱸魚時間,把釣到的鱸魚留着,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裏,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很難,實踐道德,就是放掉到手的魚,放棄個人利益。)

③ “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從這句話體會到什麼?“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是什麼教育?

(“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是遵守社會公德的教育。這句話是說,從小得到嚴格的道德教育,就會有勇氣和力量去實踐道德。)

⑶ 指導朗讀這段話。

四、引起共鳴,昇華“啓示”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會經常遇到形形式式的誘惑,也就是像這位作者所說的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遇到過誘惑嗎?遇到誘惑時怎麼做的?比如:

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

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

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

五、課外拓展,延伸“啓示”

蒐集有關道德修養的名言警句。

同學們,請記住: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啓示

釣到大魚:得意、高興

放魚回湖:急切、着急→委屈、乞求→依依不捨、傷心

受到啓示: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勇氣和力量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體會除法的含義,並藉助乘法口訣求商。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直觀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到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讓學生能夠結合情景,發現信息,提出解決問題,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教學難點:

深化學生對除法運算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前準備:

1、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發現信息,提問選擇信息,思考解決問題探究學習方式,使學生在輕鬆,愉快中掌握知識。

2、課件。

教學過程 :

一、情境創設。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同學們到森林中的動物學校去看一看。現在那裏可熱鬧了,小動物們剛剛放學,正走在回家的路上。小朋友們想見到它們嗎?

(課件出示:“回家路上”主題圖)

二、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說一說。

(1) 觀察畫面。

引導學生說一說畫面上有什麼,誰在幹什麼?把看到的情景講給大家聽。同桌互相說一說。

(2)組織全班彙報交流。

2、提出問題。

(1)小朋友們觀察得真仔細!從一幅圖中居然瞭解到這麼多多信息,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根據圖中信息提數學問題。最近我們學習了乘法,你能不能提出一些要用乘法來解決的問題呢?

(2)組織全班彙報交流。

3、解決問題。

(1)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合作解決問題,比一比,看哪個小組解決的多。

(2)彙報學習過程。

(3)引導學生質疑,教師指導

三、教學效果測評。

1、比一比,算一算。

剛纔在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中,小朋友們都把乘法口訣用得很好。接下來你們能利用乘法口訣進行口算嗎?

(1)出示第一張卡片,指出算式,說出答案並說明用了哪句乘法口訣。

(2)依次出示卡片,開火車形式讀算式,說答案與口訣。

(3)做書中練習第一題。(讓學生直接用口訣說出答案)

2、完成書中第2題。

(1)瞭解題目要求:看圖填空。

(2)啓發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列出算式。

3、送信遊戲(找新家)。

小朋友們都十分聰明,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這麼多問題。下面我們就運用自己的智慧幫助小動物們找一找它們的新家,好嗎?

四、小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學生談收穫)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1個生字,會寫4個字。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領悟課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話故事蘊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課題質疑

1、導入課題;齊讀課題。

2、課題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

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3、默讀課文,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生進行交流。

三、研讀課文,訓練朗讀

1、去年的樹和鳥在一起是怎樣的情形?自由讀1~4自然段,你的感受是什麼?

重點體會:天天唱、天天聽;分手時的約定。

指導學生朗讀。

2、鳥是怎樣尋找大樹的?你的體會是什麼?

默讀7~14自然段,概括鳥的尋找過程,反覆朗讀小鳥詢問的話,體會小鳥的心情。

3、(教師範讀最後三個自然段)生說感受或疑問:

⑴ 鳥兒爲什麼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她看到了什麼?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朗讀。

⑵ 鳥兒唱完了歌,又對着燈火看,它在想什麼?

四、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結合學生髮言,師進行小結。

2、根據學情,設計作業。

【板書預設

大樹(圖) 小鳥(圖)

珍惜友情

信守諾言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複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小結上節課情況。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小組自由分角色讀。

2、指名一小組上臺表演。

3、全班進行評價:

你認爲誰讀得好,好在哪兒?你認爲誰讀得還不夠,你能讀讀嗎?

三、指導四個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說說寫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一、導入

今天在講課之前,老師先考考大家有誰知道成語“胸有成竹”講的是什麼?(學生回答) 師:宋朝一個人特別善於畫竹子,當時蘇軾說他所以畫得好,是因爲他在動筆以前心裏已經有了畫成了的竹子模樣,因此得“胸有成竹”之說,後來以“胸有成竹”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有了計劃。在這裏也希望同學們今後不管做什麼事都應先做到有一定的計劃,這樣才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正好這節課我們也來學習畫竹子。(課件—圖一)

二、講授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一幅竹子的圖畫,同學們仔細觀察圖中描繪了竹子的哪幾部分?(竹竿、竹枝、竹葉) (課件—圖二)

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竹竿、竹枝和竹葉的特徵及畫法。(課件—框架圖三)

1、竹竿

竹竿是一節一節的,認真觀察圖中同一竹竿的竹節長短變化有什麼規律?(生:越往上越長) 因此,繪畫時應一節一節的從下往上畫,並且越往上的竹節越長,如果畫成上短下長就不符合竹子的生長規律了。(圖四)

繪畫時節與節之間留出小的空隙,竹節畫完以後用濃墨勾畫竹節之間的連接處,我們可以把連接處的形狀看成一對單引號,這樣畫起來就容易了。

畫多根竹竿時避免平行。(圖六)

觀看竹竿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2、竹枝

小竹枝竹枝生於節與節之間的連接處,上下竹節的竹枝左右交錯生長,發枝處可生一枝也可生多枝,根據畫面的需要而定,不要畫的太亂,要交代清楚生長規律。

如何更好的畫好竹枝請大家仔細觀看下面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3、竹葉

竹葉是竹子的畫龍點睛之筆,竹竿能表現竹的'質感,而竹葉則體現竹的質感。我們可以把竹葉看成一組一組的。這四組竹葉可以用“一、八、個、介”四字來概括,也就是把這四個字的每一筆都當成一片竹葉,並給予它一定的動態,將書寫與繪畫融爲一體來表現竹葉的結構及動態。(圖八)

表現茂密的竹葉時,開始要一組一組的話儘可能多畫幾組葉子片數多的而後在一片一片的加。用墨時要注意濃——淡、密——稀的變化,這樣能體現竹葉的層次感。(圖九)

觀看竹葉的繪畫片段。

學生討論提出問題。

4、繪畫步驟的演示

師:現在同學們一定想馬上就動筆,要想畫好除了瞭解竹竿、竹枝、竹葉的特徵外,還需要我們對繪畫過程的仔細觀察。不管是課堂上還是生活中只有認真觀察才能準確的表現某個事物。

接下來我們帶着問題觀看竹子的繪畫全過程。

問題:繪畫竹子時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

三、學生練習

通過以上的學習結合課本、大屏幕或生活中所見到的竹子描繪出你心中的竹子。練習中我們再播放一次繪畫過程,同學們可以邊看邊畫。(課件—音樂)

教師巡迴指導

四、作業展評

將優秀的作品進行展覽,同時糾正錯誤。

五、小結

今天,同學們對竹子的繪畫完成的比較好,雖然有些同學還沒有完全掌握其中的技巧,但是請你不要灰心,相信通過你課下的努力一定回做到成竹在胸。如果這節課能夠劉給你一段記憶,或者一個思考,或者一個經驗,甚至一個微笑的話,那我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謝謝大家!(課件—圖十)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一、激發學生讀短文的興趣

1、精心設計多媒體課件,用於識字,用於瞭解課文內容,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利用其直觀、形象、生動、娛樂的特點,在遊戲中學習,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課件內容涉及到一些植物方面的知識,促使小朋友由課內到課外,進行廣泛地閱讀,從而主動地認識更多的字,增加了識字的數量,提高了識字的能力。

二、從小重視聽的訓練

在聽說讀寫語文能力的培養過程中,進行聽的訓練是十分必要的,本課教學通過讓小朋友帶着問題聽故事來導入課文,對全文進行整體感知,與此同時,培養了小朋友聽的良好習慣。

三、教給學生讀短文識字的方法

1、找到生字的位置,在短文中圈出,把句子讀正確,知道生字的讀音。

2、讀準字音,想方設法記住生字的字形。

3、給生字找課內課外的朋友組成詞語,瞭解字義。

4、老師指導和學生自學相結合,讓學生掌握讀短文識字的方法。

四、最大限度地使用和發揮課文的作用

1、聽課文錄音,幫助小朋友瞭解課文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2、利用課文做載體,聯繫上下文學習生字,理解詞義。

3、用各種方式朗讀課文,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積累語言文字。

五、給學生充分的表現機會

1、讓學生自由讀課文,尊重學生的個性和選擇。

2、分角色朗讀課文,做動作輔助朗讀,上臺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表現。

六、培養質疑能力

對課文的插圖和最末一節質疑,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肯定學生敢於向權威挑戰的科學態度。

七、營造融洽的、民主的課堂氣氛

1、充分肯定學生。

2、面向全體學生。

3、尊重學生個性化發言。

4、讓學生品嚐成功的喜悅。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

2、激發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

一、複習回顧

1、師: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最大的書》這一課,知道了我們平時讀的書,書上有字、有畫、有豐富的知識,讀書能更好的建設祖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這些詞語會讀了嗎?指名讀(4名)——齊讀

師:點擊“刨根問底”,誰來說說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

師:是呀,川川就是這樣不停地向叔叔提出問題,我們去看看他倆都談了些什麼?

二、學生分角色讀課文1-4小節的對話,瞭解岩石書

1、師:打開19課,我們一起來讀1-4小節,誰來讀川川?誰來讀地質勘探隊員?

再請一位小朋友來讀敘述部分。 其它小朋友有一個任務,邊聽邊想,從他們的對話中你明白了什麼?

師:讀得真不錯。從剛纔的對話中,你們知道了什麼?(岩石就是一本書。 這本最大的“書”就是岩石。)

師隨機板:岩石“書”。

2、認識岩石書,朗讀指導。

師:小朋友,想不想看看這本“岩石書”呀?點擊課件,這就是岩石書,多麼神奇啊!誰來讀讀這句話。

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男女聲比賽讀——評價

三、感知“書”的內容。

1、生分角色讀課文5-8小節。

師:當川川明白岩石就是一本書後,好奇心可來了,他又向叔叔提了什麼問題?下面就請兩位小朋友來讀讀5—8小節,誰來讀叔叔的話?誰來讀川川話?小朋友讀敘述部分。

2、師生共同研讀“書”的內容。

師:你們讀得真投入!讀了這本書,你們知道了什麼?

(1)如若生回答:我知道了這書中有雨痕、波痕,還有礦物。 引出“字”

師概括:其實這些就是書中的“字”(師板書 字:雨痕、波痕、“礦物)。

師:小朋友,你們見過雨痕、波痕嗎? 那你們想象一下,這雨痕、波痕會是什麼樣子的呢?

師:你們太會想象了,你們想不想看看它們的廬山真面目呢?

師:(師點擊課件)這三幅圖你能認出哪個是雨痕,哪個是波痕,哪個是礦物嗎?

師:我們看看答案吧,真棒,全找對了!看,它們多有意思啊!誰能用書上的文字來介紹一下它們呢?( 兩位學生介紹)

師:真能幹,介紹得非常流利。

下面誰來讀讀書中叔叔的話呢? 老師來當川川,讀 川川認真地問:“這上面有字嗎?” 生:“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

師:哦,你這個叔叔當得有板有眼的。 (再請一組學生朗讀,一生讀川川的話,一生讀叔叔的話,師評價:你看,“認真”一詞讀得真有味道,這真是一位充滿求知慾望的小男孩!)

引:這本厚厚的書上除了有字,還有什麼?

(2)生:書上有樹葉、貝殼、小魚。

師:這些樹葉、貝殼、小魚,就是書中的“畫”。(師板:樹葉、貝殼、小魚)。

師:你們看,(出示課件)這岩石書上的畫與我們平時見到的樹葉、小魚、貝殼有什麼不一樣呢?(這裏的小魚沒有鱗片。這裏的小魚是死的,看不清楚。這裏的小魚是不動的,好像凹進去了。平時看到的樹葉是綠色的。平時的貝殼可不是這樣的。 …… )

師:孩子們,這裏的樹葉、小魚、貝殼,本來也有美的顏色,也是活的,可由於特殊的地殼運動,他們被包了起來,死後沒有腐爛,埋在地底下,經過漫長的時間之後,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很多年以後,這些動植物就成什麼呢?(指名回答:“化石”。)

師:你怎麼知道的? 對該生進行表揚

師:(出示句子),誰來讀讀這些化石呢?

生:讀“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

師:是呀,當叔叔從岩石上發現化石心情是怎樣的?很激動,好,請你也帶着這份激動讀讀發現的化石……

(3)拓展

師:孩子們,其實像這樣的圖畫,岩石書裏還有許多,想不想看?

師:(師點擊課件,出示各種化石),你們認識這些有意思的東西嗎?

師:對!這麼有意思的東西,能不能也像剛纔那樣介紹呢? (出示句式:你看,這兒有( ) ,有() ,那兒還有( ) 哩!),小朋友先試着說一說

師:現在你就是地質勘探隊員,我來作川川,向你請教,誰來和我合作。師生對話表演。

師:這上面有圖畫嗎?

生:有,你看,這兒有烏龜,有蝴蝶,那兒還有可愛的對蝦哩!

師:大大方方的,挺不錯。 ……

師:誰如果能一邊介紹一邊加上動作就更好了! 生邊介紹邊指着畫面(3位)——同桌介紹師:小朋友介紹的真投入。

(4)師:川川此時真的被岩石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他可不明白這些神奇的字、畫,又能說明什麼呢?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邊想,此時你的腦海裏似乎出現了怎樣的一幅幅畫面?(師配樂朗讀第10節)

師: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描述各種畫面……

師:是呀,陸地變成大海,大海又變成高山,那是神奇的地殼運動,這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它要經過漫長的歲月,請大家讀讀課文第10小節,你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地殼運動要經過漫長的歲月。

生:“很久很久”,“很多很多萬年”,“慢慢”。

師:誰來讀讀這些詞,讓我們感受時間的漫長呢? (2位)

師:把這些詞放回課文中,一定會讀得更好,誰來讀讀第10小節?請兩位學生讀。(師評價:讓我們真切地感受到地殼變化的漫漫過程!)

師小結:是呀,只要研究這本厚厚的岩石書上的字、畫,我們還真能探究地殼運動的漫長過程呢!

四、瞭解“書”的作用

師:愛提問題的川川還真不罷休呢,他又向叔叔提了什麼問題?(指名讀川川和叔叔的話)

師:讀了這本岩石書有什麼用呢? 生:讀懂這本岩石書,我們可以找到地下的寶藏。

師:還告訴我們地下藏着哪些寶藏呢? (石油、銅礦、鐵礦、天然氣)

師:那你知道川川長大想幹什麼呢? (做地質勘探員)

師:對!這真是一位有理想的小男孩。

五、整體回味課文,引向更廣的“書”。

師:讓我們再次來讀讀這篇課文,看,這篇課文的對話特別多,我請一位小朋友讀川川的話,其他小朋友讀叔叔的話,合作讀。

師:現在你能明白刨根問底的意思了嗎?(生說)

師:是呀,川川不停地提問題,不斷的解決心中的疑問,這就是“刨根問底”!川川刨根問底的精神,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讀懂了這本最大的書上有字、有畫,讀懂這本最大的書能找到地下的寶藏。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其實在我們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這樣的“書”呢?你們看,(點擊課件),這美麗的星空就是一本書,讀懂它我們可以找到北斗七星的位置;我們居住的舟山羣島也是一本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發展歷史;這朵嬌豔的藍玫瑰是書,讀懂它就知道它的地下有銅礦;小燕子是書,低飛時就是在告訴我們要下雨了;這可愛的胖豬是書,它愛睡懶覺是因爲它的大腦裏有一種特殊的麻醉作用的物質,讓它常處於昏睡狀態。其實我趙老師也是一本書,我臉上悄悄出現的皺紋告訴你們我已不再年輕,我的穿着打扮告訴你們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孩子們,茫茫宇宙,萬物生靈,書無處不在。只要我們帶上一雙善於發現的慧眼,一顆善於探究的心,我相信你們肯定能發現更多的祕密。

六、做課堂作業

1、說一說

師:這句話換一種說法,還能怎麼說?(你看,這岩石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2、做一做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教材與學情分析《釣魚》一文是小學語文s版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 這篇課文按事情發展順序敘述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天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這件事給了?我?終生的啓示,讓?我?懂得了在各種誘惑面前,要有抵制的勇氣和力量。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習本文,應抓住學生這一能力,讓學生運用已有的閱讀能力,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同時,聯繫生活實際體會課文蘊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從中得到啓迪,完成本課的學習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過程。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獲得的啓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提高抵制各種?魚?的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重點 感情朗讀課文,領會文章中蘊含着深刻的做人道理——嚴格要求自己,堅定地抵制各種誘惑

教學難點 領會課文最後部分含義深刻的句子第二課時教學過程一、檢查複習,導入新課

1、導出課題,聽寫詞(詞語見教參)

2、同桌互相檢查、訂正

3、回憶上節課我們提出了什麼問題?【設計意圖】這樣的設計既能複習上節課的學習內容,又能把學生帶入新課的學習中。二、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默讀課文。讀明白的問題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讀不明白的作上標記。

2、小組內交流這些問題。【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讀書,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既培養了學生閱讀習慣,又注重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的培養,更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二、集體交流,體會情感

1、我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當時我和父親心情怎樣?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輕輕翕動着

2、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和父親喜悅的心情。、

3、父親要我放魚,我的感情發生了怎樣變化?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1)、?爸爸,爲什麼??我急切地問道。(2)、?可是不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哭出了聲。(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4)、我慢慢地把魚鉤從……放回湖裏

4指導感情朗讀,體會我難過的心情。

5、父親當時的態度如何?從哪些句子中體會到的?學生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他放回湖裏去。’?指導朗讀,體會父親態度的堅決

6、分角色朗讀我和父親的對話,進一步體會我和父親的情感變化。【設

計意圖】朗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它能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領悟課文情感,發展語言積累,陶冶情操。《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文中作者情感的變化,主要通過?我?和父親的對話表現出來的。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朗讀,通過讀來表達自己所體驗到的情感

7、父親這樣做對不對?現在我們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設計意圖】通過辯論不僅使學生能明辨是非,受到正確的引導,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8、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啓示?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當我一次次地面臨到的抉擇的時候,------我就會獲得抵制誘惑的勇氣和力量

9、指名讀句子。

10、?道德抉擇?什麼意思?我都遇到了什麼樣的道德抉擇?學生交流,課件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1、這裏的?魚?指什麼?(?魚?指的是形形式式的誘惑,指各種各樣的個人利益。)【設計意圖】要讓其讀懂文字背後的東西,使學生經受一次情感的體驗。四、拓展練習,提升情感

1、你們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請認真思考後把下邊省略的內容補充完整: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你……在學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你……選舉班幹部,看到有的同學找人幫忙,你……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你……

回家路上,你揀到一件自己喜歡的玩具,你……

2、引導學生補充省略的內容【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態度。五、課堂小結,昇華主題同學們,這節課我們隨作者一道經歷了一次心靈的考驗,進行了一場道德的抉擇,受到了一次情感的薰陶,獲得了一個難忘的啓示。此時老師想起了一句名言:(課件出示: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孟德斯鳩。)此時老師也有一句話要送給大家:(課件出示句子老師讀:今天播下道德的種子,明天收穫成功的人生。)願我們都能向作者那樣,從釣魚中獲得思想的啓迪,走好人生之路。【設計意圖】結尾用孟德斯鳩的一句名言來導之以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道德教育,深化了文章的主題,達到了預期目標。五、佈置作業,結束課堂

1、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

2、聯繫生活實際,以《……的啓示》爲題,寫一篇短文。【設計意圖】摘抄重點語句,牢記於心,進行語文積澱;課後練筆體現學以至於用,以此提高學生語文素養,體現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

2.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海上日出的壯觀景象,受到美的薰陶;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生準備:觀察日出的景象,瞭解巴金的生平及作品,預習課文。

教師準備:準備日出的錄像片斷或者有關的掛圖、一段優美的音樂。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瞭解“導讀”要求

1.請學生自由讀讀“導讀”的要求,交流:從“導讀”中知道了什麼。

2.教師小結。

二、談話導入

1.大家觀看過日出嗎?請學生交流平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2.小結:日出的景象壯觀迷人,很多作家詩人都曾讚美過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著名作家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生字新詞的讀音。

(2)重點強調學生容易出錯的讀音。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作者描寫了海上日出的哪幾種景象?

教師引導學生梳理:寫了在天氣晴朗時看到的日出景象和有云時看到的日出景象。

3.讀了課文,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教師將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

四、細讀課文,解決疑問;感受日出的壯觀

1.通過剛纔讀課文,我們發現:作者描寫了天氣晴朗時和有云時兩種日出的景象,那麼這兩種景象你更喜歡哪一種?請大家先仔細讀課文,然後在小組裏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全班交流。

3.教師小結:大家從一些重點的語句裏感受了日出的壯觀景象,想不想看看當時的景象?(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日出的錄像片斷)仔細觀察,看和你想象的日出的景象是不是一樣。

[意圖:運用電教手段,將靜態的文字變成動態的景象,引導學生直觀地感受日出的壯觀,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爲解決學生的疑問作鋪墊。]

4.提問、交流:(1)課文讀到這裏,知道作者爲什麼說這是偉大的奇觀了嗎?

(2)作者說“這不是偉大的奇觀麼”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意圖: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理解,解決前面提出的問題,進一步體會作者對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五、感情朗讀。

1.讓我們在感受了日出的美景以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中想象日出的壯觀景象。請大家先自由朗讀,然後可以把自己讀得最好的部分讀給大家聽。

2.請部分學生朗讀(可配樂),大家評議。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出日出的美和壯觀。(在此環節後,部分有能力的學生可以練習背誦。)

3.我們和巴金爺爺一起欣賞了海上日出,你想說什麼?

[意圖: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美讀,把自己的閱讀感受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來,把自己閱讀後想說的心裏話說出來,和作者形成共鳴。]

六、佈置作業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住本課的生字,把你喜歡的詞句抄下來。

2.繼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蒐集、閱讀其他的描寫日出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檢查對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

1.上節課大家一起欣賞了巴金爺爺的《海上日出》,課文裏的生字掌握得怎麼樣呢?

[意圖:通過檢查,瞭解學生自學生字的情況,把字詞教學落實好。]

2.你們抄寫了哪些喜歡的詞句?讀給大家聽。

[意圖:鼓勵學生積累喜歡的詞句,讓學生在交流中互相學習、借鑑。]

二、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

1.同學們抄寫了這麼多喜歡的詞句,這些句子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投影出示下面的句子,小組討論。)

(1)轉眼間,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道紅霞。

(2)紅霞的範圍慢慢擴大,越來越亮。

(3)太陽像負着什麼重擔似的,慢慢兒,一縱一縱地,使勁兒向上升。

(4)一剎那間,這深紅的圓東西發出奪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發痛。

2.全班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語句來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

3.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準確生動的描寫,給我們展現了一幅日出的壯觀美景。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感悟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生動,受到啓發。]

三、背誦課文

1.課文寫得這麼美,想不想背下來?學生自由練習背誦課文。

2。小組內背誦。

3.全班指名背誦。

四、擴大閱讀

1.小組同學互相交流蒐集到的其他描寫日出的文章,簡單說說好在哪裏。

2.各小組推薦喜歡的文章全班交流。

[意圖:通過蒐集,培養了學生蒐集資料的能力;學生在課堂交流中擴大了閱讀量,將課堂知識向課外延伸。)

五、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巴金爺爺的其他文章閱讀,可以舉行一個巴金爺爺文章閱讀會。

六、板書設計

日出前:淺藍 紅霞越來越亮

日出時:負 縱 升 衝 跳 射

海上日出 薄雲:躲時 透過 直射 亮光

日出後: 厚雲:鑲 透出 出現 染成 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