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五篇

爲了確保事情或工作安全順利進行,常常需要預先準備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你知道什麼樣的方案才能切實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實用的教學設計方案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一、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科普短文,文章採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和太陽相關的一些知識,說明太陽和人類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

課文內容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別從“遠”“大”“熱”三個方面介紹了太陽的有關知識;第二部分講人類和太陽的密切關係。這兩部分內容互相關聯。正因爲太陽那麼大,溫度那麼高,距離我們又那麼遠,才能給地球送來適合人類生存的光明和溫暖,我們生活的世界纔會這麼美麗可愛。

運用多種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是本文寫法上的重要特點。課文在介紹太陽時,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等多種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識顯得具體、通俗、明瞭,這樣描寫太陽的特點因此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學習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初步認識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三、教學過程

導入課題,激發閱讀興趣

(1)、課件出示課文第一段前兩句(學生自由讀)

(2)、說一說:這段話主要講了什麼故事?(指名說)

師:《后羿射日》是一個古老而又美麗的神話故事,但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

文《太陽》與它在寫法上完全不一樣。這是一篇科普說明文,它將會給我們介紹些什麼呢?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再讀一遍。

(2)、學生按要求自讀。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①、課件出示:(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攝氏度差不多 生存繁殖估計殺菌治療蔬菜比較凝成

②、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4)、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教師:概括起來講,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學習課文(l-3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l-3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2)、學生彙報交流。

①、交流“遠”的特點:

a、師: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它說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b、比較:“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

c、師:這樣寫好嗎?爲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很容易理解)

(板書:列數字舉例子)

d、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熱”的特點:

(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a、“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列數字)

b、“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

c、“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列數字)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也很遠呢?

4、學習課文第8自然段

(1)師:課文中哪句話寫出了太陽與我們密切的關係?

出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指名讀)

(2)交流: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麼?

師:可見,我們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太陽帶來的。也就是說,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

5、學習4-7自然段

1.默讀4-7自然段,思考:太陽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2、在學習小組內交流、討論自讀情況。

3、選代表交流彙報。

(l)課文是從太陽同動植物、同人類生活的關係、太陽同氣象的關係以及太陽同防治疾病的關係這幾方面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係非常密切的。

①第四自然段講太陽和動植物及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說明的:“如果有了太陽……、如果沒有太陽……”

太陽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是從吃的、穿的、燒的三個方面舉例進行說明的。

②第五、六自然段講太陽和氣象的關係,是通過雲、雨、雪、風的形成來說明的。

③第七自然段講了太陽和防治疾病的關係。

④第八自然段總起來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是從正反兩方面來說明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這是從正面說。

第二句“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不會有人”。這是從反面說。

在從正反兩個方面說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爲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聯繫自己的生活,說說對“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的理解。)

6、總結全文

《太陽》這篇課文集中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是從它具有的特徵和它與地球的關係兩方面來具體講的。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7、鞏固識字、指導書寫

(1)四個人的小組內交流,你是怎樣記憶本課生字的。

(2)教師重點指導“蒸”“蔬”等字的書寫。

(3)讀寫詞語。

8、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後一段)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教案點評:

本課的重點是:讀懂課文,瞭解太陽與人類的密切關係;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難點是:理解課文中所闡述的有關太陽的知識,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說明事物的。爲很好地解決教學重難點,教師從啓發談話引入新課,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激發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進行深入的探究,在交流中相機指導,在學生大致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視頻演示,加深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佈置學生通過書刊和網絡蒐集、瞭解有關太陽的知識。通過自讀自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對課文進行深入的探究。

戴善娣評

《太陽》是一篇科學說明文,作爲三年級的學生是第一次接觸,但文章語句優美,多種說明方法並用。教學中抓住太陽的特點和人類的關係一條主線,通過讀,品評來感受說明文的語言,培養語感。這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以一種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態投入了學習過程,我想學生定會學得情趣盎然。

竺亦瑾評

在語文課程教學中要善於抓住其內在的活的語言文字的因素,促使學生能喚起這些活的因素,從而成爲自己可以加以靈活應用的有益部分。在課後設計練習寫寫《太陽的自述》,能夠使學生把課文中學到的語言轉化爲自己的語言。而又因語言的運用有章可循,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主動運用語言文字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3個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並通過雨點的動態變化認識它們的特點,激發學生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生字,並會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徵,瞭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步認識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瞭解一點水的變化常識,激發學生觀察、認識自然現象的興趣。

3、學會本課3個生字“落”、“海”、“洋”。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看圖揭題。

1、(多媒體課件顯示)小朋友看,天空佈滿了烏雲,你還看見了什麼?

2、今天我們學的課文,題目是——《雨點》。

師板書課題,

3、這篇課文告訴我們,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樣子是不一樣的。雨點落進了哪些地方?樣子有什麼不同呢?

二、初讀課文。

1、請小朋友一邊看圖一邊藉助拼音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正確、通順。

2、課文中共有4句話,配有4幅圖。請小朋友一邊看一幅圖一邊讀相應的一句話,再想想它們的意思。

3、通過自己的讀,你知道雨點都落進了哪些地方?雨點落進不同的地方,樣子有什麼不同?現在我們就一句一句地把課文讀懂讀好。

三、講讀課文。

(一)講讀第一句。

1、指名讀第一句。

(1)(出示生字)落。讀準字音

雨點是從空中落下來的,它落進了池塘裏。

(2)(多媒體播放:池塘畫面)

池塘裏的水跟我們平時看到的小河裏的水的樣子有什麼不同?

2、一動也不動,就像什麼?書上用了哪個詞?

Shuì jiào

(1)(出示詞語:睡 覺)讀準字音,“睡”是翹舌音。

我們每天都要睡覺,睡覺的時候要閉上眼睛,所以“睡”這個字很有意思,是個眼目旁。你能讀出它的意思嗎?

(2)指導讀好第1句。

(二)講讀第二句。

1、指名讀第二句。

(多媒體課件播放:小溪畫面)小溪的水緩緩地流着,就像在幹什麼?書上是怎麼說的?

sàn

出示詞語:散 步)讀一讀。

2、爲什麼不說它睡覺,而說它在散步呢?散步的時候是怎麼走的呢?你能讀好這個詞嗎?

3、指導讀好“散步”。

4、指名讀第2句。評議,再讀。

(三)講讀第三句。

1、自己看第3幅圖,小聲讀第3句話,能不能把意思讀懂。

(多媒體課件顯示:江河畫面)

2、指名讀。

其他同學注意聽,聽一聽他有沒有讀懂。

3、評讀。

4、齊讀第3句。

5、小結:剛纔大家看着圖,自己讀懂了第3句話的意思。

(四)講讀第四句。

1、現在請小朋友再看一幅圖,自己讀第4句話,能不能把第4句話讀懂、讀好。

2、指名讀。

3、評:他讀懂了沒有?從哪裏聽出來的?

Hǎi yáng tiào yuè

(出示詞語:海 洋 跳 躍)

4、指導讀好“海洋”、“跳躍”。

5、齊讀第4句話。

四、指導朗讀。

1、現在誰能把整篇課文讀給大家聽呢?

2、自讀、互讀、指名讀、賽讀、全班讀。

五、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讀生字卡片,鞏固字音。

2、這些生字不光要認識,還要能記住它們。

本節課,我們學了幾個有三點水的字?

3、“落”是上下結構的字,三點水在這裏不做偏旁了。

你怎麼記住這個字?

“海”這個字請小朋友注意右邊“每”的筆順。

“洋”這個字怎麼記呢?

4、師範寫“落”、“海”、“洋”。

5、學生描紅、臨寫,師巡視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剩餘的生字,並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2、能有感情地背誦課文,表演課文。

教具準備:

錄音磁帶、頭飾、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齊讀生字卡片(“海”、“洋”、“落”)

2、口頭擴詞。

海( )( )( ) 落( )( )( )

3、齊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1、這麼有趣的課文,願意背下來嗎?

2、爲了背好課文,我們先來讀好下面這幾個詞語:

睡覺 散步 奔跑 跳躍

3、看着板書或屏幕,試着背誦課文。

(1)自背、同座位互背、指名背、評議、全班齊背。然後問:我們來演一演這個課本劇好嗎?

4、拿出自己做的頭飾,邊背邊做動作。

三、拓展練習

1、課文我們已經學懂了,你們注意觀察過嗎,春天的雨點還會落在哪些地方?給大自然帶來哪些變化呢?小朋友到郊外去觀察,你就會發現了。

2、多媒體課件顯示:雨點落進果園裏、樹梢上、田野裏、池塘裏的畫面。

3、(出示:口頭填空)

雨點落在果園裏,點紅了 。

雨點灑在樹梢上,染綠了 。

雨點落在田野裏,滋潤了 。

雨點降在池塘裏,喚醒了 。

4、雨點還會落在哪裏呢?學生互相討論。

四、教學生字

1、出示字卡,讀字音。

2、教學新偏旁。

睡:上節課老師已經教過,這叫“眼目旁”,跟讀兩遍。

散:右邊的偏旁是“反文旁”,跟讀兩遍。

覺:偏旁是下面的“見字底”,跟讀兩遍。

步:上面的叫“止字部”,讓學生認讀兩遍。

3、自學課後的筆順表,描紅。

4、從怎麼記住這些生字呢?學生各抒己見,師提醒以下的幾個生字。

步:下面不要寫成“少”,多出一點來。

睡:重點指導右邊的筆順。

五、指導寫字。

散:左右等寬。

跑、躍:左右等寬,足字旁略微比右邊的部件短一些。

睡:右邊的第二筆橫寫長一些,第三筆橫略長些,第一筆橫寫得最短。

1、師範寫“散、睡”,生描紅。

2、生描紅,臨寫生字,師巡視指導,放輕音樂。

板書設計:

池塘 睡覺

小溪 散步

2、雨點 江河 跳躍

海洋 奔跑

教學反思

課文寫作者在不同地觀察同一事物都不一樣。引導學生觀察,春天來了,小雨點落在其他地方,會有什麼變化。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學習目標

1、識虐、踞、淤,理解肆虐、風雨同舟、三番五次、歸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輝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老人所創造的奇蹟,說說青山不老的含義,領悟老人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課前準備

相關圖片資料、課件。

教學過程

出示圖畫,激情導入

1、出示一幅如詩如畫的山林圖。

師:瞧,同學們,參天的楊柳,如臂如股,勁挺山腰;綠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綠風盪漾。多麼如詩如畫的景色呀。在這令人如癡如醉的林海背後,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畢生的心血和執著的追求。他爲青山披綠衣,青山爲他獻鍾情。同學們,想認識他嗎?

2、板書課題:青山不老。

3、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要求學生用較快的速度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暢、讀正確。圈出自己認爲最關鍵的詞語。

教師出示重點詞,學生進行練習。

自由選擇下列詞語中的五個,把它們連起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扛上肆虐盤踞綠洲歸宿奇蹟宏偉價值命運

以文入情,感受奇蹟

1、抓奇蹟。

師:青山爲證,綠樹爲憑。老人綠化造林,執著地堅守着大山。從他的事蹟中,哪個詞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蹟)

?出示:

15年啊,綠化了8條溝,造了7條防風林帶,3700畝林網,這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去年冬天,他用林業收入資助每戶村民買了一臺電視機。

這是怎樣的一個奇蹟呀?引導學生想象,然後齊讀。

2、課文的哪些部分還具體寫到了這一奇蹟?找出來進行交流。(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

這一奇蹟究竟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造出來的?學生讀課文,概括。

預設:

(1)出示:我知道這條山溝所處的大環境。

聯繫課文,結合註釋,學習第2自然段,瞭解惡劣的自然環境。

(2)我還知道這個院子裏的小環境。(學習第3自然段)

?用自己的話,概括老人創造的奇蹟,再說說自己對老人的看法。

?作者對老人是什麼看法呢?從課文中找出來,讀一讀。

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轉化爲另一種東西。他是真正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了。

把這句話多讀幾遍,聯繫課文內容邊讀邊想,並背誦下來。

再讀全文,積累句段

讀課文,摘抄或背誦自己喜歡的內容。

(杭州市大關苑第二小學沈建炬)

B案

課前準備

1、中國地圖,認識晉西北的地理位置。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初探課文,認識老人

1、猜字激趣。

課件出示老字。

這個字的意思大家都知道吧,誰來說說看。

《說文解字》中也是這樣解釋的:七十曰老,言鬚髮變白,告訴了我們老的本義。

今天,讓我們一起去認識一位81歲的老人,他從65歲開始創造了一個青山不老的奇蹟。

揭題讀題。

2、自學課文。

認真地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3、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語。

(2)選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默讀課文,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老人確實年歲大了、老了?

預設交流點:

(1)65歲那年,他組織了七位老人開始治理這條溝,現在已有五人離世。(板書:離世)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樂音由音調、響度和音色三個特徵。

2、常識性的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距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3、能從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樂音有音調、響度和音色的區別。常識性知道音調的高低與聲源振動的頻率有關,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振幅和離聲源的遠近有關,不同發聲體發出的音色不同。

4、通過觀察聲波的圖形,初步學習利用儀器進行探究,觀察圖形進行分析的方法。

5、通過觀察波的圖形,使學生初步體會到科學探究不能光憑人的感觀,還要藉助於儀器,初步建立利用儀器進行測量的觀念。

教學重點: 音調及響度的概念

教學難點:

1、音調及響度的區分

2、音色

教具選擇: 刻度尺 橡皮筋 鉛筆 音叉 紙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聲是怎樣產生的?

2、聲音是怎樣傳播的?比較聲在固、液、氣三種介質中的傳播速度。

3、人耳的聽聲頻率範圍以及頻率的有關知識。

二、新課教學

1、情境創設,提出問題

⑴ 播放兩段音樂的片段,其中一段爲音樂歌曲,一段爲機械噪音。讓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是哪一些,由此提出樂音和噪音的區別。

⑵提出問題:其中音樂歌曲都屬於樂音,那他們同樣是歌曲,又有什麼區別?啓發學生自己提出聲音又大小,高低之分。同時,不同的樂器,不同的人的聲音各有什麼區別。

⑶總結樂音的三個特徵。

並提出問題:這些特徵又與什麼有關係?有怎樣的關係呢?

2、過程展開

A、音調:聲音的高低。

實驗探究音調的高低,組織學生用刻度尺做此實驗。然後進行討論: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不同,所發生的振動現象有什麼不同?由此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主觀感受的音調高低和刻度尺振動的快慢有什麼關係?記錄下表

伸出長度

振動的快慢

振動的頻率

發聲的音調

1/4

1/3

1/2

3/4

再次提出頻率的概念,並複習其單位。強調一下音調決定於聲源振動的頻率,一般情況下聲源振動的頻率大,主觀感受的音調就高。

學生閱讀書43頁“一些聲音的頻率表”,

總結:音調由聲源的振動頻率決定,頻率越大,音調越高;

頻率越小,音調越低。

一般說,兒童的音調比成人的高,女同學的音調比男同學的高。

實驗探究:探究吉他絃線在以下哪種情況下彈撥時發出的音調高?

讓學生用橡皮筋模擬吉他弦來做這個實驗。

結論: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高;

越粗、越長、越鬆的聲源發出的音調更低。

B、響度:聲音的大小(強弱)叫做響度,也叫音量。

提問:如果你想要聽到更響的聲音,你會怎麼辦?那你覺得響度又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學生活動:把直尺的一部分伸出桌子,保持伸出桌子的部分長度不變,分別用不同的力度撥動直尺。

注意觀察 1、 刻度尺的振動幅度有什麼不同?

2、 聽到的聲音有什麼不同?

振幅: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

(1)結論:力度越大,振幅越大,響度越大。

老師活動:敲擊音叉,前面和後面的同學聽到的聲音有什麼差別。可以讓同學到教室外邊或者更遠的地方來聽。

(2)結論:響度與人與聲源的距離有關。

總結:響度的大小與聲源振動的幅度(振幅)、距聲源的距離等有關。

C、音色:又叫音品。

兩個同學同唱一句歌詞(或者同說一句話),讓學生區分分別是哪位同學演唱(說)的,進而向學生提出問題:你是憑什麼區分出他們呢?學生會感性地認識到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

①、不同人的音色不同

D、聲波的圖形 (書中第44-45 頁分別介紹)

波形圖有:波峯、波谷。頻率的高低:圖形曲線中,波峯(波谷)出現的個數多少,表示頻率的高低。

振幅的大小:對應着聲源振動幅度的大小.

三、小結:樂音的三個特徵、定義、決定因素

A、振動越快,頻率越大,聲音越尖銳,音調越高

B、越細、越短、越緊的聲源發出的音調越高

教學反思

1、以聽聲爲主線,恰當的使用了農村教學的實驗器材,讓學生在豐富的聽覺體驗中反覆感受聲音的三個特徵,使學生的認識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很好地突破了“音調與響度這兩個易混淆概念、聲波圖”等的教學難點。

2、以學生參與爲主線,學生通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等方式,很好地培養了學生分工協作、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使不同展次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提高了學習效率。

3、學生對樂音三個特徵的認識和展示實驗探究過程,學生代表的準確描述、學生間的密切配合,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很好的做到過渡自然、流暢、科學、有效展示了學生的學習成果、合作學習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4、教學過程中討論交流、聽聲、實驗探究等,都緊緊圍繞教學重點來展開,讓學生在體驗、合作和探究中學習聲音的三個特徵,氣氛熱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效果好。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等詞語表達的意思。

2,有感情朗讀地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做事勤奮、專注的品質。

3,學習作者觀察和描寫人物的方法。

重點:從語言描寫中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理解“魚游到了紙上”和“魚游到了心裏”的深刻含義。

教學流程:

一,感受課題,造勢

1,板書“魚游到了紙上”。

2,讀讀課題,你想到了什麼?

3,你會怎樣讀這個課題呢?

1)突出“游到”,青年畫技高,使人讚歎;

2)突出“紙上”, 青年畫技高,令人驚奇。

二,品讀課文,賞析

1,魚爲什麼能游到紙上?請大家帶着這個問題讀課文。

學生自由回答

請用青年說的一句話回答:先游到了心裏。

哪些描寫可以看出魚已經游到了青年的心裏?默讀課文,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他眼中所見,心中所想,筆下所畫全是金魚,和魚合二爲一,魚游到了心裏。

(全班齊讀)他有時工筆細描,把金魚的每個部位一絲不苟地畫下來,像姑娘繡花那樣細緻;有時又揮筆速寫,很快地畫出金魚的動態,彷彿金魚在紙上游動。

青年是怎樣畫畫的呢?讀一讀,理解“每個部位”,瞭解金魚的各部位;

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呢?讀一讀,瞭解分號的作用,理解工筆細描——畫得深入,理解揮筆速寫,畫得流暢生動。

老師重讀“每個部位、很快地”等詞,指導朗讀。

2,魚爲什麼能游到青年的心裏呢?帶着問題,邊讀邊想邊畫——找出段落、標出句子、圈出詞語。並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想法。

說他“特別”,因爲他愛魚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個人呆呆地站在金魚缸邊,靜靜地看着金魚在水裏遊動,而且從來不說一句話。

他告訴我,他學畫才一年多,爲了畫好金魚,每個星期天都到玉泉來,()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飯,忘了回家。

1)理解“忘我、呆呆的、靜靜的”,感悟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

讀讀第一段文字,讓學生找一找有意思的詞語,說說自己的理解。

導讀: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老師提問聲調越來越高,情緒越來越激動,感染學生。)

別驚擾這位青年,我們悄悄地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

2)想像青年的日常生活,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導讀:每個星期天,青年來到玉泉,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他會忘記什麼?而他不會忘記的,是什麼?

再次追問:青年的眼光在哪裏?青年的思維在哪裏?青年的興趣在哪裏?青年的愛在哪裏!?

想一想,星期六晚上他在做什麼?星期五、星期四、星期三呢?走路時他可能在想什麼?吃飯時、睡覺時、在夢中呢?

指導朗讀,理解青年忘我的境界。

三、提煉思想,知情

1,這是一個怎樣的青年,我們用什麼詞語讚美他?

列舉10個詞語,進行一分鐘背誦練習。

2,我們從中要學習什麼呢?介紹古往今來的經典勵志故事。

四、啓思練筆,導行

通過今天的學習,青年勤奮專注的精神給你什麼啓示?結合自己的情況寫一段話。

對練筆進行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