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以計劃和佈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高中化學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

高中化學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1

一、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反應”是人教版化學必修1第一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第三節內容,是高中化學課程中重要的核心概念,是學生認識物質性質、實現物質轉化的理論基礎,對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電化學等知識具有指導作用。本部分內容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中屬於主題2:常見的無機化合物及其應用這一部分,內容要求“認識元素在物質中可以具有不同的價態,可通過反應實現含有不同價態同種元素的物質的相互轉化;認識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瞭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知道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從教材安排來看,這部分內容安排在“物質的分類及轉化”及“離子反應”之後,元素化合物內容之前,這既能發展夯實之前對物質及反應的微觀認識,從不同角度建構出新的化學學習思維,又能幫助學生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預測物質性質,完善新課標中提出的價類(物質類別-化合價)二維分析思路,爲後續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建立理論基礎。

二、學情分析

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常見元素化合價、常見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等基礎知識。而本章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的學習讓學生明確分類思想在化學物質及反應研究中的重要價值,初步形成分類觀;而第二節“離子反應”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將宏觀與微觀結合起來,從微觀角度認識物質,認識反應,初步形成了微粒觀;並且宏微結合的思想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認識物質及反應的維度越豐富,越能接近其本質。而本節內容則將突破學生在初中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建立一個新的維度,即從化合價(電子轉移)的角度認識反應,在概念建構的過程中繼續深化學生的變化觀,同時爲後續元素化合物性質的學習打下基礎。

因此分析學生的障礙點:

1.認識停留在物質層面:僅能從初中物質得氧失氧角度認識反應,難以深入到化合價或電子轉移的微觀角度揭示氧還反應的本質。

2.認識停留在孤立層面:難以理解氧還反應中所蘊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思想及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3.認識停留在理論層面:不能將所建立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模型順利應用於預測物質性質或解決物質轉化等實際問題。

因此需要以學生已有知識及經驗爲基礎,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核心概念,構建從化合價認識物質性質的維度,發揮核心概念對元素化合物學習的指導作用,培養學生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

三、教學目標

1.從宏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以日常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實例引入,通過對反應進行分類引發認知衝突,從宏觀物質切入,初步認識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概念。

2.從微觀角度認識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建構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模型。借用原子結構示意圖表達氧還反應中電子得失、電子對偏移的微觀過程。會用“雙線橋”“單線橋”分析電子轉移過程,完成對氧還反應認識的進階。

3.通過具體實例,明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等基本概念。能列舉常見的氧化劑和還原劑。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所蘊含的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並認識其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價值。

4.能應用氧化還原反應基本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四、教學重點

1.準確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學會從宏觀角度(元素化合價升降)對氧還反應進行辨識,能從微觀角度(電子轉移)理解氧還反應本質。

2.能掌握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會用電子轉移方法分析具體氧化還原反應的微觀本質。

3.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模型,會用其解決簡單問題。

五、教學難點

1.從微觀角度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2.利用氧化還原反應模型解決實際問題。

六、教學過程

(一)環節一

1.溫故知新,引入氧化還原反應概念

教師引導:【任務1】 依據物質分類標準,將氧化鐵,氧化銅分類;並依據物質轉化規律,將其轉化爲金屬單質,並寫出反應方程式;依據基本反應類型,將反應進行分類。

學生活動:

(1)將氧化鐵、氧化銅分類。

(2)寫出氧化鐵、氧化銅轉化成金屬單質的反應方程式。

(3)將反應進行分類。

設計意圖:從物質分類及轉化這一任務入手,不僅可以診斷評價學生對第一節“物質的分類及轉化”的掌握程度,同時可引入新的問題:當現有的標準無法準確將反應進行分類時,將會出現新的維度,引發學生探究興趣。

2.觀察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

教師引導:【問題】觀察上述反應,無法用四種基本反應類型將一氧化碳與氧化鐵的反應進行分類,從得氧失氧的角度思考這兩個反應均屬於什麼反應?從元素化合價的角度觀察這兩個反應具有什麼特徵?

學生活動:

(1)從得氧失氧角度分析上述兩個氧化還原反應。

(2)從元素化合價角度觀察兩個反應的特徵。

(3)在教師引導下,初步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概念。

設計意圖:從初中得氧失氧角度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認識進階到從化合價角度認識反應,建立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引入另一維度將反應進行分類,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表面特徵。

(二)環節二

1.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教師引導:【任務2】基於原子結構,以氯化鈉與氯化氫的生成爲例,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學生活動:

(1)分別畫出鈉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依據“八隅體理論”,討論得出氯化鈉的生成過程中需要電子得失。

(2)分別畫出氫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討論得出氯化氫的生成過程中需要有共用電子對的偏移。

(3)在教師引導下,總結氧化還原本質爲電子轉移,包括電子得失和共用電子對偏移。

設計意圖:完成由物質到元素再到微觀電子轉移的探究過程,由宏觀至微觀,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究的核心素養。利用原子結構的簡單模型,讓學生尋找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轉移的證據,並推理得出結論,培養學生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的核心素養。

2.利用“單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教師引導:舉例介紹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氧化反應、還原反應、化合價升降與得失電子等基本概念,示例分別用“雙線橋”“單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引導學生理解氧還反應中對立統一思想。

學生活動:

(1)理解氧化劑、還原劑等氧還反應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其中的聯繫。

(2)模仿示例,學會使用“單雙線橋”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3)觀察理解氧還反應中對立統一的哲學思想,並感受其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

設計意圖:明確氧還反應的基本概念,體會氧還反應所體現的對立統一的思想,爲後續學習打好基礎。

3.探究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教師引導:結合具體實例,總結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

學生活動:思考,理解氧化還原反應中的強弱律、價態律、優先律、轉化律、守恆律。

設計意圖: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規律的理解更有利於判斷及應用氧化還原反應。

(三)環節三

1.列舉總結氧化劑、還原劑。

教師引導:舉例給出具體生產生活中所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判斷氧化劑、還原劑。

學生活動:獨立思考,完成給定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設計意圖:診斷評價學生對上一環節內容的掌握情況,熟悉生產生活中氧化還原反應,感受氧還反應的價值。

2.將氧化劑、還原劑分類整合,形成有序思維。

教師引導:【任務3】結合已有知識,列舉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並將其進行歸納總結,爲後續問題解決提供依據。

學生活動:

(1)列舉常見氧化劑、還原劑。

(2)將氧化劑、還原劑進行分類歸納,如:氧化劑包含非金屬單質及含較高價態元素的化合物;還原劑包含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含較低價態元素的化合物。

(3)從所歸納出的物質中挑選合適的氧化劑、還原劑進行反應,並寫出反應方程式。

設計意圖:有意培養學生歸納、分類等思想,並讓學生感受這樣的思想方法的實際用處,其次建立反向思維,學生不僅可以從反應分析物質的性質,也可以從物質出發,依據反應原理,對反應進行預設,更進一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價值。

(四)環節四

1.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解決實際問題。

教師引導:【任務4】基於氧化還原反應原理,設計實驗,從海帶灰中提取碘單質。

學生活動:

(1)設計實驗,確定海帶灰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

(2)設計合理分離步驟,將海帶灰中的碘離子轉移到溶液體系。

(3)依據氧化還原反應原理,尋找合適的氧化劑,將碘離子轉化爲碘單質,並完成實驗過程。

(4)選擇合適試劑,檢驗碘單質是否被成功提取。

設計意圖:診斷評價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模型的理解,體會氧化還原反應在實際問題中的應用價值。

2.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探究物質性質。

教師引導:【拓展作業】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原理,探究過氧化氫的性質。

學生活動:基於元素化合價提出假設,設計實驗,探究過氧化氫的性質。

設計意圖:強化化合價這一維度在物質性質分析中的重要應用,呼應本課一開始物質分類在物質性質分析中的應用,建立物質類別-化合價二維分析方法,爲後續元素化合物的學習提供指導。

高中化學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設計2

一、 教材分析

氧化還原還原反應是進一步學習化學的基礎,因此是高中化學的重點內容。通過這部分的學習,學生可以根據實驗事實瞭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的轉移,能夠舉例說明生產、生活中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而且刪除了舊教材從化合價變化多少、電子轉移多少去分析和表示氧化還原反應的過細、過繁、過難的內容,大大降低了難度,減輕了學生負擔。學生可以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去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達到優化知識結構的效果。對氧化還原反應在生活中應用的介紹,起到了培養學科感情的目的,同時,教材還辨證地介紹了氧化還原反應會給人類帶來危害,以引導學生形成辨證看問題的科學思維方式

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

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2、使學生學會用化合價升降的觀點及電子轉移的觀點來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3、使學生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理清5對概念的關係(氧化劑和和還原劑、氧化產物和還原產物、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被氧化和被還原、氧化性和還原性)及它們與化合價、電子得失的對應關係。

能力目標:

1、思維能力的培養:由表及裏培養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思維的邏輯性。

2、表達能力的培養:通過小組討論、代表彙報的形式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培養學生用發展的眼光、科學的態度、勇於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通過創設問題情景,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三、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及其中的對立統一的關係

四、 學情分析

有關氧化還原的知識,學生在初中就已經從得、失氧的角度學習過,因此有較好的知識基礎,通過初中和高中階段的訓練,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分析和歸納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本節教學中可以把通過比較和歸納得出結論的任務交給學生完成,以激發學習興趣,形成探究習慣。對於氧化還原反應,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的定義是不同的,其中的不同之處是學生最容易忽視的,在教學中要給予指出,以利於學生形成正確的認識。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

2.學案導學:見後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實驗)、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課本基礎知識,初步把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和方法步驟。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製作,課前預習學案,實驗用品的準備、課內探究學案,課後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

2課時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爲主線,通過提問,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實驗)鎂條在空氣中燃燒,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 ① 2Mg + O2 = 2MgO

(提問)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學生隨意發揮:化合反應、氧化反應)

Mg得到氧發生氧化反應。

②H2 + CuO = Cu + H2O此反應屬於什麼反應類型?(置換反應、還原反應)

CuO失去氧發生還原反應。科學家早以從得氧失氧的角度認識了氧化、還原反應,這是最原始最基礎的氧化、還原反應概念。問②中只屬於還原反應嗎?否。還屬於氧化反應即爲氧化-還原反應。由此可知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生,它們是對立統一,不能分開的。知識是有階段性的,許多概念是在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進行“對立統一”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

(提問)③2Na+ Cl2 = 2NaCl 是否爲氧化-還原反應? (學生:不是)

事實是氧化-還原反應。(學生愕然。)

(激發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

(討論)①②③三個反應的新的共同點,可提示從化合價角度分析。

學生討論、分析、尋找規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 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徵: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複習)反應H2 + CuO = Cu + H2O 中H2因得氧發生氧化反應,最終H的化合價從0價升高到+1價;CuO因失氧發生還原反應,最終Cu的化合價從+2價降低到0價。得出氧化還原反應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設問)爲什麼氧化還原反應前後元素化合價會發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麼?(培養學生由表及裏的邏輯性思維)以NaCl 、HCl的形成加以分析。

(結論)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

(小結)氧化還原反應中電子得失與化合價升降的關係。

爲了方便記憶,給出口訣:高失氧,低得還,中間看情況。

(講述)氧化劑、還原劑概念

要求: 理清五對概念: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 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

爲了方便記憶,結合簡單的方程式(Zn+2HCl==ZnCl2+H2↑)

和口訣:氧化劑(具有氧化性),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得到還原產物,還原劑(具有還原性),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得到氧化產物

第二課時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並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①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②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③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④複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鹼、酸與鹼、酸與鹽、鹽與鹽。

(聯繫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打下伏筆)

(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係。

(營造寬鬆和諧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 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於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範圍

(充實概念)常見的氧化劑、還原劑;比較氧化性、還原性強弱的一般方法

(聯繫實際)氧化還原反應對生產、生活的意義

(總結)氧化還原反應概念間的相互關係(由學生提出觀點,相互補充後整理得出)略。 (目的是構建知識網絡,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練習鞏固所學知識

九、板書設計

第一章 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第三節 氧化還原反應

一、氧化還原反應

1.概念:從得失氧分析

2.特徵:從化合價的變化分析

3.本質:從電子轉移分析

C+CuO====Cu+CO↑

得氧:C 氧化反應化合價升高 失電子

失氧:CuO 還原反應 化合價降低 得電子

①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去電子—被氧化—發生氧化反應

②氧化劑-----化合價降低—得到電子—被還原—發生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反應與四大反應類型之間的關係

三、氧化性、還原性的比較

氧化性:氧化劑>氧化產物

還原性:還原劑>還原產物

十、教學反思

在精講的同時一定注意學生的參與,題不在多要精挑題目做通講透,否則講得多練得多最後學生還是不懂因此求“悟”乃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