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教學設計

1、理解古詩意思,能說出詩歌大意。

2、抓住關鍵詞“無窮碧”、“別樣紅”感受六月西湖的美麗風光,並引導學生在探究其原因的基礎上感悟詩情,領悟詩人“以景寄情”的表達手法。

3、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想象、欣賞、背誦,感受這首詩的豐富內涵,受到美的薰陶。

[重點難點]

在高度概括、精練含蓄的詩句中,理解、感悟和體會古詩的意境和情感內涵。

教學過程:

(課前欣賞西湖美景錄相。)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1.楊萬里這位詩人大家一定很熟悉,還記得我們學過他的哪些詩嗎?你能來背一背嗎?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楊萬里的一首詩,是關於荷花的,你們看過荷花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美麗的荷花荷葉圖。我們一起欣賞一下。(課件出示:荷花、荷葉、最後定格。)

3、你能用幾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嗎?能具體些嗎?(指導:你可以說它的形狀、顏色,或者你的感受)

[設計意圖]:北方的學生從未見過荷花,這對於學習這首古詩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所以課前,讓學生花一部分時間讓學生欣賞西湖美麗風光,讓學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產生一種閱讀期待。古詩的教學步驟一般分爲知詩人,解詩題,明詩意,悟詩情四部分,而這首詩的作者楊萬里,在本冊教材第一單元,剛剛學過他另一首清新活潑的詩作《宿新市徐公店》,學生對於他是熟悉的,所以從詩人直接入手,自然導入課堂。接下來再次讓學生欣賞定格的荷花蓮葉圖,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美景,必能讓學生從整體上、宏觀上認識荷花,初步感受荷花之美,爲下面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楊萬里看到這樣的美景,作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傳誦至今,它就是《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板書詩題,強調“曉”、“慈”的寫法。)解詩題:從詩題,可以看出這首詩寫的是一件什麼事?(指導:從詩題中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帶着這樣的理解你再讀一讀詩題。)

2.我們來看這首詩。出示全詩。初讀全詩:

(1)想要學好詩,首先我們就要把詩讀正確,讀通順。下面請同學們放開聲音讀一讀這首詩,如果有拿不準的字可以請教老師或同學,讀不通順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2)學生自讀,師巡視,瞭解讀書情況。

(3)指讀,正音。

3、詩,我們已經會讀了,你還讀懂了些什麼?

讓學生自由說自己的理解。教師不作更多的評價。(你怎麼知道的?課前查閱工具書可是一個好習慣。語言的理解很多時候都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

[設計意圖]:詩題較長,首先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其意思,如果學生理解遇到困難,則通過找時間、地點的方式,降低難度,引導學生自主把握題意,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讓學生讀出正確的停頓,讀出對詩題的理解。在理解詩題的基礎上,讓學生充分地、自由的讀詩句,要求做到正確、通順,這是學習古詩的最低要求。通過指讀後的評價,讓學生(特別是學困生)樹立學習古詩的信心。這一部分的教學着重關注學困生。但初讀不能僅僅滿足於此,在讀正確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說出“你讀懂了什麼?”這一開放性的問題,旨在瞭解學生已理解哪些詞句的意思,學生已經理解的就無須再做瑣碎的理解。這首詩的詞句理解起來並不複雜,讓學生在自主交流的過程中,對詩意有了初步的瞭解。

三、品讀詩句,感悟詩情

1、同學們,從題目來看這是一首送別詩。可詩中着重寫的.是荷花和荷葉,(板書)詩中描繪了怎樣迷人的風光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課件出示一組荷花蓮葉圖。)

2、學習: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出示)

(1)誰能用詞語來形容一下荷花、荷葉的顏色。()的荷葉()的荷花

(2)荷葉是嫩綠的,碧綠的、鮮綠的,荷花是紅豔豔的,紅彤彤的,那麼詩中又是怎樣來寫這種綠、這種紅的?

(3)板書:無窮碧別樣紅

指導朗讀:讀出荷花之紅,蓮葉之綠。

3、探究原因,深入詩情:荷葉爲什麼是無窮碧,荷花又是別樣紅的呢?帶着問題去詩中尋找原因吧。(出示全詩。)

☆荷葉之多---“接天”:

(1)接天,你的感覺是?你能用幾個詞說一說荷葉的多嗎?你來讀一讀,讀出荷葉之多。

(2)教師語言描述:滿湖的荷葉,挨挨擠擠的,一眼望不到邊,彷彿與天相連。遠遠望去,綠得讓人心曠神怡,綠得讓人陶醉。

(3)指導朗讀:讀出蓮葉之多,之綠、之美。

☆陽光映照---“映日”:

(1)早晨什麼樣的太陽?在明媚的陽光下,你看到了怎樣的荷花?

(2)指導朗讀:讀出燦爛陽光普照下荷花之紅豔。

☆特殊時節---“六月”:

(1)展開想像:出示:是啊,六月的西湖是一年中景色最美的時節,這時荷葉長得,荷花開得,六月早晨的陽光,映照在荷花上,荷花就顯得更了,也許早晨的荷葉上還有,荷花上還有----,

充分展開你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你的眼前。誰說一說。

(2)指導朗讀:讀出西湖六月美不勝收的風情。

☆作者心情--- 體會讚美、喜愛、愉快之情。

(1)詩中哪個詞,表達出詩人對六月西湖景色的情有獨鍾?想一想“畢竟”這個詞體現了作者那些感情?(讚美、喜愛,愉快)

(2)指導朗讀:讀出心情的愉快與對美景的讚美之情。

☆寫作背景--爲友人升遷而高興

(1)、這是送別詩,送別應該是傷感的、依依不捨的,爲什麼詩人那麼的喜悅?這是還有一個特殊的背景,那就是楊萬里和林子方是多年的好友,他們情投意合,交情甚佳。就是六月中的一天,林子方連升兩級,將離開杭州去上任,林子方高升了,作爲好朋友楊萬里能不高興嗎?

(2)同學們,如果若干年後,你的好朋友考上大學,你去送他,這時,你的心情如何?你的好朋友考上了博士,你的心情又如何?現在我們更能理解作者的心情了吧。正是在這種愉快的心情下,他看到的蓮葉,他看到的荷花。

4、迴歸整體,讀中悟情。

(1)指導朗讀:讀出美景,讀出愉悅之情。

(2)朗讀評價,讓詩情融入學生的朗讀。

[設計意圖]: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現代人去學習古人的精華詩篇,尤其需要紮紮實實做好朗讀指導。同時朗讀的指導又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在這首詩的教學中,我在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做到讀正確,在學生逐步理解詩情的基礎上,我又給與了層層深入,步步爲營的朗讀指導。在揭示出關鍵詞“無窮”“別樣”後,我讓學生讀好後兩句,體會不一樣的紅,特別的綠。接着通過原因的探究,又有兩個詞語跳了出來,引導學生突出“接天”和“映日”,讀出荷花的面積之大。“一切景語皆情語”,當悟出詩人愉悅的心情後,再在“面積廣”“特別綠”“別樣紅”的基礎上,再融入詩人的心情,讀出詩境,品出詩情。這樣的朗讀,不只是形式上的多樣化,而達到每一步朗讀都有確定的目標,每一次朗讀都是學生認識的一種提高,真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提高語文素養。

古人云“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中的語言極其簡練但卻很傳神,如何體會詩中所描繪的情境?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感受詩的美,詩的純粹,詩的境界。在教學中,我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展開想像的翅膀,讓這美麗的畫面出現在眼前。用填空的形式可以降低說話的難度,在看幻燈說之後,其實也可以讓好的學生不看前面幻燈講,以達到循序漸進的效果。

四、入情入境,讀寫結合。

1、古人常以詩明志,以詩寄情。《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是一首別具特色的送別詩,通過對西湖美景的極度讚美,婉轉地表達了對友人的眷戀。誰來吟誦這首詩,重現千年前的這場送別。(配樂)

2、編寫故事:“時光彷彿回到一千多年前,我,就是楊萬里……(交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來到西子湖畔……”(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的美景。)

[設計意圖]:學生在朗讀中情感得到一種昇華,這時,引導學生吟誦詩句,必能達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讓學生分別擔任楊萬里,林子方的角色來領悟詩情,必能使課堂達到新的高潮。而故事的編寫,則能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詩的情境,真正做到了讀寫結合,有效3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沒有完成故事編寫的同學下課後繼續完成。

2、收集《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元二使安西》、《贈汪倫》等送別詩,感受《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與這類詩的不同。

[設計意圖]:《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別具風格的送別詩,讓學生充分感知這一點的同時,要讓學生了解送別詩的共性。教材只是一種範例,在這個環節,努力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引導學生去讀詩,去品詩,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