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鄉愁》教學設計範文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那麼什麼樣的教學設計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鄉愁》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鄉愁》教學設計範文

設計理念:

本設計遵循新課程中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理念、注重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語言積累、思想情感、思維品質、審美情趣、學習方法的融合。並且在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教學目標:

1、學習現代詩的朗誦基本技巧,學會節奏、重音,有感情的朗誦。

2、通過品味語言來鑑賞詩歌。

3、聯想想象,走入詩人創設的優美意境。

4、培養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進而對詩歌作出正確評價。

5、體味作者所表達的鄉愁,同化愛家愛鄉愛國意識。

教學重點:

1、通過品味語言來鑑賞詩歌。

2、聯想想象,走入詩人創設的優美意境。

教學難點:

聯想想象,走入詩人創設的優美意境。

教學方法:

朗讀法、探究式。

教學用具:

多媒體計算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同學喜歡聽音樂嗎?(喜歡)那我們就來欣賞一段由美籍華人費翔演唱的名曲《故鄉的雲》。(播放音樂)

提問:聽了這首歌后,你想到了什麼?喚起了你怎樣的情感?

抽學生回答。

這種思念親人思念家鄉的情感就是鄉愁。鄉愁是中國詩歌一個歷久常新的普遍主題,這其中不乏千古傳誦的名篇。現在請大家回憶一下有關鄉愁的詩句。大家熟悉的李白的《靜夜詩》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還有“胡馬依北風,越鳥朝南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剪不段,理還爛,是離愁,別有一班滋味在心頭”。

每個日落的黃昏,每個月圓的夜晚,每陣歌樓的雨點,每陣西風裏斷雁的叫聲,都會牽動遊子的離愁別緒,都會勾起對故鄉的眷戀。詩人們把難以排遣的思鄉之愁訴諸於筆端。於是我們便能欣賞到那一首首悽婉哀傷的詩歌,感受着詩人那綿綿的思念,那柔美的哀傷。今天我們來學習臺灣當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思鄉之作《鄉愁》。(板書:鄉愁、余光中)

二、合作探究

1、作者簡介:

提問:誰來介紹一下余光中?(不要求學生介紹得很全面,學生之間可以相互補充)

教師總結:余光中,臺灣當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和詩歌評論家。1928年出生於南京,1949年去臺灣。由於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陸和臺灣長期阻隔,而詩人又經常流浪於海外,遊子思鄉之情,是他的詩歌作品中的重要內容。從現代詩的創作和影響來說,目前臺灣詩人還很少有人超過他。

2、熟悉課文,指導朗讀:

⑴詩歌欣賞最重要的就是朗讀。先聽老師範讀一遍。請大家注意感情、節奏和重音。

(配樂二胡曲《江河水》)

⑵提問: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昂揚激越還是憂鬱深沉?

(採用自由提問式,讓學生無拘束回答,學生應該容易明白。教師補充:這首詩有如音樂中柔美而略帶哀傷的“回憶曲”,是海外遊子深情而優美的戀歌)

⑶朗讀要求:要用憂鬱深沉的感情,用注意把握好節奏和重音。

⑷分四小組朗讀一小節,學生評點。

⑸全班齊讀。

⑹學生自由誦讀、體會。

3、品味語言,鑑賞詩歌:

⑴隨着同學們聲情並茂的朗誦,課堂上也瀰漫了濃濃的鄉愁。通過朗誦這首詩,我們可體會到在詩人漫長的`生活經歷中那對故鄉綿綿的思念一直縈繞在詩人的心頭,讓詩人悵惘嘆息不已,可從哪些詞語看出來?

明確:四個時間序詞,代表了四個人生階段。詩人以時間的變化來組詩,四個時間序詞也即概括了詩人的整個人生,也就是濃濃的鄉愁牽動了詩人的一生。

⑵四個時間序詞,代表哪四個人生階段?四個人生階段又因什麼而愁?

明確:小時侯(少年)──母子分離、長大後(青年)──夫妻分離、後來(中年)──母子死別、現在(老年)──遊子與大陸的分離。

⑶鄉愁是非常抽象,不可捉摸的一種情感,而詩要講究形象性,詩人是怎樣把抽象的鄉愁形象化的?

明確:運用了獨特的比喻,化抽象的、難以捕捉的離愁別緒爲具體可感的東西,詩人從親歷的生活中選取了“郵票”、“船票”、“墳墓”、“海峽”四個物象來寄寓情感,這種取象看似平常,卻蘊涵飽滿的詩情:

郵票──母子深情(濃烈)

船票──夫妻恩愛(熱烈)

墳墓──生死悲痛(巨大)

海峽──思鄉哀愁(深沉)

這是詩歌創作中常用的一種寫作技巧:託物寄情。在許多古典詩歌中,如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詞中有類似的寫法,“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煜的《虞美人》中有“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雲》中有“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⑷這首詩用“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意象來表現鄉愁。將抽象的情緒化物化了,李清照在《武陵春》一詞中有類似的寫法,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說“載不動”,而本詩卻說“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並且用了“一枚、一張、一方、一彎”等量詞,是不是說明余光中的鄉愁比較淡?

明確:這是正語反說,“一枚”“一張”“一方”“一灣”四個數學量詞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淺淺的”四個形容詞都以一種看似輕描淡寫的方式,把鄉愁濃縮於四個面積小程度輕的對象之上,恰恰反襯出詩人內心深處濃烈的思鄉情感。

郵票雖小,牽繫綿長母子情,船票雖窄,負載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墳墓載不下巨大的悲痛,淺淺的海峽阻礙了無盡的鄉思,落筆雖小,卻詩情飽滿。

小結:全詩以時間的變化組詩,以空間上的阻隔作爲這四個階段共同的特徵,詩情層層推進昇華,最後將鄉愁上升到民族和國家的角度。

4、聯想想象,走入詩人創設的優美意境:

詩是精當含蓄的藝術,比較跳躍,讀者要用想象、用情感去填補其中的空白,請同學就一、二、三、四兩節詩想象作者寫作時的心中所想從而體會詩人內心的情感。學生自讀,想象討論、回答。沒有統一答案,鼓勵創新。不斷挖掘詩的內涵,豐富學生的想象。

⑴指名朗讀本詩。

(朗讀提示:第一小節,此時的作者是“少小離家”爲讀書,未經世事滄桑,略帶“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感覺,更多的是對母親的依戀;第二小節,妻子是相約一生共白頭的親人,新娘是自己一生最欣賞的亮麗風景。朗讀時應注意那淡淡的哀愁中的絲絲溫馨和似水的柔情;第三小節,恰當運用顫音,表達一種如泣如訴的深深的哀傷;第四小節,文章最後,詩人由個人的悲歡離合昇華到家國之思:此時猶如樂曲達到高潮!所以要讀得蕩氣迴腸,一波三折。特別是最後一句要一字一頓,語調上揚,“在──那──頭”要氣流不斷,讀出激昂慷慨之感)

⑵學生分組想象第一、二、三、四小節的畫面。師生共同點評。

⑶給想像的畫面取名,並體會這些畫面所表達的情感。

明確:畫面依次爲母子別──夫妻別──生死別--故國別,家人之愛與國家之思很好地在詩中融爲一體。

三、遷移運用

下面我們活學活用,熱炒熱賣,進入練一練的環節。

1、請仿照詩作中的“鄉愁是……”這一句式,以“鄉愁”、“思念”“幸福”爲本體寫一寫與詩句相似的句子,可以是一句話,也可以是多句。(學生思考時,播放背景音樂《思鄉曲》)

2、詩的前兩節的鄉愁是分別思念母親和新娘,假若在第2節後再添上一節是寫思念兒子的,可以怎樣寫?(學生自由發揮)

四、歸納延伸

今天我們一起體會了余光中先生的如煙似霧、如泣如訴、慷慨激昂、蕩氣迴腸的鄉愁──家園之戀,故國之思,令人動容。學了這首詩後,同學們一定有許多感觸,現在你最想對誰說?最想說的是什麼?(學生自主回答)

教師總結延伸:臺灣自古以來就是祖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臺灣離開了大陸的懷抱,成了漂泊的一懸孤島,兩岸人民飽嘗親人離別的思念之苦,迫切地盼望臺灣早日迴歸祖國,完成統一大業,這符合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

回過頭來,讓我們再一次深情的吟唱余光中先生《鄉愁》的最後一節,來體會臺灣人民纏綿沉痛的故土之思吧!

學生再讀《鄉愁》第四節。

五、欣賞體驗

最後讓我們欣賞來欣賞由余光中作詞、羅大佑作曲演唱的抒情名曲《鄉愁四韻》,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鞏固練習

1、給席慕蓉的《鄉愁》賞析性文章。

2、任選一個角度或物象(如:季節、色彩、情緒、校園)寫一首詩。

板書設計:

小時侯(少年)郵票(小)──母子深情

長大後(青年)船票(窄)──夫妻恩愛

後來(中年)墳墓(矮)──生死悲痛

現在(老年)海峽(淺)──思鄉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