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3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通用3篇)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3、學習鮮明的對比手法和高度的諷刺藝術

4、認識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會趨炎附勢的世風。

【教學重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儒林”指讀書人這一階層。《儒林外史》全書正是以封建知識分子爲主要對象,描寫他們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書中人物,大都有當時真人真事爲影,全書故事沒有一個主幹,但有一個貫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對封建科舉、封建禮教,諷刺因熱衷功名而造成的極端虛僞的社會風氣。作品塑造了許多典型人物,如周進、范進、馬二先生,嚴監生等等。在中國文學史上,尤其是諷刺小說中,這本書獲得很高評價。小說雖以明朝爲背景,反映的卻是清朝的社會現實。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二、整體感知

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感知以下問題。

1、圍繞“中舉”這一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小說可分成哪兩個部分?

中舉前和中舉後。

2、說說中舉前、中舉後各寫了哪些事?用四字短語概括。

屠戶賀喜 范進借錢 范進發瘋 屠戶治瘋 鄉紳拜訪

3、讀這篇小說中,你覺得哪個人物最可笑又可厭?

胡屠戶。

4、胡屠戶可笑在哪裏?找出課文句子來回答,並歸類。

對范進的稱呼:“現世寶”──“賢婿老爺”。

對范進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才學又高,品貌又好”

賀禮:“一副大腸和一瓶酒”──“七八斤肉,四五千錢。”

動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臉上,罵了一個狗血噴頭”──“連斟兩碗酒喝了,壯一壯膽”,“那手早顫起來”,“幹思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對女兒婚姻的態度:“倒運”,“累了我多少”,“可憐可憐”──女兒像有些福氣。

5、胡屠戶的表現可用四個字概括,哪四個字?

前倨後恭。

6、小說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出胡屠戶怎樣的性格?

通過對比,表現出胡屠戶欺貧愛富、嗜錢如命、趨炎附勢、貪財虛僞的市儈性格。

7、鄉鄰們的變化說明了他們是一羣什麼樣的人?表現了什麼樣的社會風氣?

嫌貧攀富,冷漠勢利,整個社會都瀰漫着冷漠炎涼的氣息。

8、張鄉紳是個怎麼樣的人?他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道貌岸然 老奸巨滑

他和范進稱兄道弟,爲的是攀附范進宗師周學道和楊知縣,來鞏固和擴大自己的權勢,好爲將來仕途發展作鋪墊。

9、張鄉紳對待范進態度的變化反映了什麼?

反映了當時官場結黨營私、官官勾結、相互舞弊的事實。

三、課堂小結

從小說中三類人的變化,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奉承,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表現出了科舉制度下的世態炎涼,這正是范進所生活的社會環境,那麼,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同學們自己先自讀分析。

四、佈置作業

1、自讀分析范進的形象。

2、體會小說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二、講授新課

1、速讀課文,劃出描寫范進的有關內容,說說范進是一個怎樣的人?

自私虛僞,熱衷功名利祿,夢寐以求躋身於統治階級行列。

家中斷糧,仍要去參加鄉試,置老母和妻子捱餓於不顧,可見他急切地豔羨功名富貴。

2、范進爲什麼會發瘋?這說明了什麼問題?

這是喜極而瘋。范進中了舉,幾十年來的貧苦屈辱一旦改變就驚喜得發瘋了。

說明他的靈魂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之深。

從中舉之後看,范進已開始成爲封建社會的新貴,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貴,但他也馬上表現出虛僞,圓滑世故的性格,對胡屠戶態度變化,與張靜齋稱兄道弟,這就表現他已被科舉制度所腐蝕、所同化,同流合污。

3、范進中舉,喜極而瘋,那麼中舉到底是喜劇還是悲劇?

范進中舉,從一個人的命運看,是於他有利,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透過范進看當時的讀書人,悲劇普遍存在,如果不能中舉或中舉後變成瘋子、傻子,就是一場真正的悲劇,表面看來是喜劇,本質看來是悲劇,從個人來看,把一生浪費在科舉考場中,是范進的人生悲劇,把知識分子束縛在科舉制度框架內,扼殺他們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靈魂,是國家民族的悲劇,

4、文中多處引人發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用了什麼藝術手法?

諷刺。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諷刺藝術。諷刺有多種表現形式:如對比、誇張、反語以及直接寫實等。本文主要用了對比、誇張和細節描寫直接寫實三種。

⑴ 對比:

上節課分析的圍繞着范進中舉前後在貧富、哀樂、榮辱等方面的巨大變化,在人物關係上是“冷”和“熱”的鮮明對比,以及范進本人從唯唯諾諾到圓滑世故的變化。

⑵ 誇張:

范進喜極而瘋,胡屠戶一巴掌居然能治瘋。

⑶ 細節描寫直接寫實:

白描式的細節描寫,如“屠戶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十幾回。”“把銀子攥在手裏緊緊的把拳頭舒了過來。”前後矛盾的細節描寫,如范進中舉前,胡屠戶離開范進家“屠戶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范進中舉後,胡屠戶離開范進家“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地去了。”誇張性的細節描寫,屠戶打了一巴掌後,手掌彎不過來。范進的細節描寫。賣雞時和發瘋時的表現,讓我們認識到封建科舉制度下文人的迂腐、病態和畸形的心理。

三、課堂小結

小說以范進中舉爲中心事件,對范進中舉前後的境遇進行了對比刻畫,形象生動的刻畫了他周圍的人,尤其是對范進的老丈人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和范進“中舉後”的不同表現,反映了當時中國人的世態和人心,揭露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四、佈置作業

1、完成課後練習一、二、三。

2、預習《香菱學詩》。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

1、通過分析人物的語言,動作等細節把握人物形象。

2、學習通過對比和諷刺突出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3、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重點:

1、分析范進、胡屠夫等人物形象。

2、深刻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教學難點:

1、理解范進中舉反而喜極發瘋這一現象。

2、欣賞本文的諷刺藝術。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語:

同學們請看,這是什麼(提問的同時亮出彩 )

是的,彩 !小小彩 。現代社會,多少人憑藉它而一夜暴富,改寫了命運。在我國封建社會,如果人們希望改寫個人命運,實現飛黃騰達的夢想,是不是也憑彩 呢?(不是)

的確,大多數人只有憑藉參加封建科舉考試,憑“中舉”才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借吳敬梓的眼睛,通過范進及其身邊人來見證封建科舉。

翻手爲雲,覆手爲雨的巨大威力。

二、分析主人公范進

1、提問:課文是怎樣描寫范進的喜極發瘋的過程? 請學生簡要複述這一情節。

討論並歸納:范進喜極發瘋的過程可分作四層。

明確: 昏厥 → 瘋跑 → 跌倒 → 瘋走集上

2、提問:課文寫范進的喜極而瘋說明了什麼?

討論並歸納:在封建社會,讀書人一旦中舉,那就平步青雲。范進末中舉前窮愁潦倒,受盡屈辱。中舉後,即能吐盡幾十年的苦水悶氣,從此將身價百倍,富貴榮華。因此,這是范進夢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極而瘋。文章着重刻畫范進顛狂的醜態,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3、提問:你認爲主人公范進是怎樣一個人?

貧困潦倒、唯唯諾諾、逆來順受、圓滑、虛僞、世故、猥瑣懦弱、熱衷功名

4、提問:刻畫范進這一人物形象,作者要告訴我們什麼?

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揭露了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5、提問、范進中舉前後,胡屠戶對他的態度發生了哪些變化?

小說對比描寫胡屠戶在范進中舉前後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形成鮮明的對比,使他的前倨後恭、欺貧愛富、趨炎附勢、嗜錢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儈的性格,躍然紙上。

三、提問

諷刺是本文突出的藝術特徵,找找全文可笑的地方,想一想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什麼?

在笑的背後隱含着作者對科舉制度懷着深惡痛疾的態度,作者痛感科舉制度已把讀書人腐蝕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作者借小說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舉制度的腐朽以及對讀書人的腐蝕和毒害。

四、主題

范進中舉前後狀況的變化,反映了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對讀書人命運的主宰,以及在這種制度下人與人之間的勢利關係和世態的炎涼。

五、結合對文本內容和范進的理解,請你爲“范進中舉”擬一副對聯。

六、作業:

發揮想象,續寫故事。 就在胡屠戶剛笑咪咪地走出范進家門,沒多久,來了四報說,前三報弄錯了,中舉的不是現在的范進,而是鄰莊范進。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呢?請你展開合理的想象,續寫故事,不少於200字。

《范進中舉》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課文諷刺、誇張的語言;

2、理解分析范進和胡屠戶的形象(前後對比);

3、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重點、難點

1、范進、胡屠戶的形象對比(重點)

2、認識封建科舉制度對知識分子的嚴重毒害。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目標 :

1、掌握字詞:注音、解釋;

2、介紹文學常識及有關明清科舉制度的文化知識;

3、整體感知小說的情節結構;

4、分析15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新課

二、介紹作者吳敬梓及《儒林外史》

1、吳敬梓(17011754)字敏軒,又字文木,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說家。

2、《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章回體長篇諷刺小說,計五十五回,課文節選第三回的後半回,原題是周學通校士拔真才,胡屠戶行兇鬧捷報。

3、明清科舉制度簡介

童試秀才(生員、相公、進學)

正式的科舉考試分三級,即鄉試、會試、殿試。他們的第一名分別叫解元、會元、狀元。

三、檢查預習情況

1、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體統同案火候 局不過 兀自 桑梓 萬貫家私 謹具賀儀 相與

四、範讀課文

要求學生思考預習題及情節結構

五、整體感知課文情節

課文圍繞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時間順序組織材料,對比描寫范進中舉前後不同的境遇,可分爲兩部分:

(一)(12)寫范進中舉困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的社會地位以及他不顧一切參加鄉試的情況。

(二)(312)寫范進中舉後高興得發了瘋及其社會地位的顯著變化。

①(35)寫范進上集賣雞和喜極而瘋。

②(610)治瘋;

③(1112)張鄉紳拜會范進。

六、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一部分。

1、結合註釋自瀆課文,並理解文義。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分別概括第一段、第二段的中心意思;

②范進中了相公,胡屠戶來賀喜,帶了哪些禮品?寫明禮物的作用是什麼?

③胡屠戶教導范進的話主要有兩層意思,請用文中的話來回答。

④體統的實質是什麼?

⑤屠戶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寫出了什麼樣的形象?

⑥范進不知丈人小氣嗎?爲什麼硬着頭皮商議盤纏?

⑦屠戶爲什麼斷定范進中不了舉人?

⑧找出第二段中表現范進對功名的追求如癡如迷的心理描寫的語句。

3、小結

這部分側重寫胡屠戶的倨傲,精彩的語言描寫和簡練的動作描寫,把胡屠戶粗俗勢利的嘴臉勾畫得活靈活現。寫范進幾處都只用簡筆,反而顯出他在胡屠戶面前卑怯畏縮、忍氣吞聲的可憐相,胡屠戶斷言范進考舉人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來,第二部分再寫范進中舉就有出人意料的效果。

七、師生共同討論課文第二部分第一層

1 、學生默讀結合註釋弄懂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設計范進上集賣雞有什麼好處?

②三步兩步走進屋裏來,報喜人擁着他也擁不住,顯出范進什麼樣的心情?

③第五段寫范進歡喜瘋了,作者運用了多層次的細節描寫,可分爲哪幾個層次?試找出描寫范進發瘋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的詞語和句子。

④爲什麼新貴人歡喜得竟至於瘋了?瘋態的描寫哪些地方最有諷刺意味?

八、作業 : 抄寫有關字詞的音形義;

完成思考和練習二。

第 二 課 時

教學目標

1、精讀6——12段

2、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討論思考和練習二

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二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借報錄人之口說范進是迷了心竅含有什麼深意?

②胡屠戶第二次賀喜的時候,爲什麼叫二汗提着?爲何又寫明禮物?

③簡析胡屠戶喝酒壯膽的有關描寫的語句。

④忍不住的笑,有什麼含義?

⑤簡析第9段胡屠戶厚顏無恥的恭維范進的語段。

⑥爲什麼衆人也都笑起來?

⑦簡析第9節末句。

小結:

結合思考和練習三討論胡屠戶對中舉前後范進態度的變化

三、師生共同分析課文第二部分第三層。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2、討論下列問題:

①爲什麼除衆人之外又詳寫鄉紳來拜?

②課文末段寫胡屠戶見財性、心喜卻又假意推讓,運用了那些動詞?

③誇張張鄉紳的富有與范進中舉歡喜瘋了有無關係?

四、歸納總結全文

1、中心意思

2、寫在特點:語言刻畫人物的性格;

運用誇張、對比的手法進行諷刺;(結合課後練習)

3、語言特色:準確生動的白話語言(結合課後練習)

五、討論思考與練習

六、作業 :思考與練習

比較范進與孔乙己形象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