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鐘錶》教學設計及評析

教學目標

《認識鐘錶》教學設計及評析

1.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3.使學生養成珍惜時間和遵守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鐘錶、實物投影、微機課件;學生每人一個實物鐘錶、每人一張作息表、一張有四個時刻的作業紙。

教學設計

問題導入

1.(在這一部分,教師通過層層深入的問題,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認整時,既明確了鐘錶的作用,又瞭解了學生的知識基礎,還爲後面的認識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表現慾望。)問題分別是:

“你們每人桌上有一個我們生活中的小夥伴,是誰呀?”

“鐘錶是用來做什麼的呀?”

“你們認識時間嗎?”指名學生回答。

[以問題引入,直接明瞭。用設問引起懸念,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課前,我們對學生這一部分知識的掌握進行了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認識整時,一部分學生認識半時。通過動手撥這個環節的設計,可以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機會,使學生自然地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當然,也有個別學生不認識時刻,所以撥不出來,但他們也會對知識感興趣,認真地看其他人撥。]

2.結合學生經驗,讓學生撥出認識的時刻。

讓學生動手撥一個自己認識的時刻,並提出:不會撥的小朋友可以看看別的小朋友是怎麼撥的。

3.投影展示。

請撥出不同時刻的學生拿着自己的鐘表到投影上展示。(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撥的是什麼時刻告訴大家。)

可能出現三種情況:

a.撥出整時。b.撥出半時。c.撥出幾時幾分。

認識整時

1.結合學生撥出的整時刻,出示其中的3個,讓認識的學生說出時刻,少部分不認識的也會在其中找到整時的特點,慢慢學着認識。

說完三個時刻後,教師規範學生語言:“小朋友們都說對了,但在數學中,我們要把幾點說成幾時,誰能再說一說,這三個時刻分別是幾時呀?”讓學生用“時”字再說出三個時刻。

2.再出示兩個時刻讓學生對整時進一步認識,然後問:“這樣的時刻都是整時。仔細觀察,想一想,你們是怎麼認識整時的?”(總結整時的特徵,使全部的學生都會看整時。)

3.通過整時的認識,介紹分針、時針的名稱。

4.出示2個時刻讓學生鞏固,然後,教師說一個整時讓學生撥出來,全班訂正。

[整時的認識,主要是使學生認識分針、時針,並且總結整時的特徵,使少部分不認識整時的學生學會,併爲後面學習半時做好鋪墊。]

認識半時

(前面將學生撥出的半時先留下)出示學生撥的時刻,讓認識的學生簡單說一說他是怎麼認的,初步感知。

出示3時半、8時半,讓學生來認(8時半的認識學生有可能出錯,讓認識的說一說是怎樣認的,簡單滲透半時的特徵)。

師引導學生觀察,並對比認整時的方法來討論如何認半時,得出認半時的方法,在對比中加深印象(學生小組討論)。

出示3個時刻鞏固。

[在總結半時的特徵時,我提出了一個具有導向性的問題:“剛纔我們知道了整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指的位置。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半時的時刻時針和分針又指向哪裏呢?我們怎麼來認呢?”這樣可以突破認半時這個難點,並採用討論的方法得到規律,讓學生學會看半時。]

認識鐘面

課件演示鐘面:時針、分針以及12個數分別閃動。

提問:“小朋友們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麼?”

[通過課件演示和學生的介紹,最終使學生知道鐘面上有12個數,長針是分針,短針是時針即可。]

寫時刻

1.認識電子錶上的時刻。

出示2個整時、1個半時讓學生認,並問一問在哪裏見過這種表示方法,爲後面的寫法做準備。

2.寫時刻。

教師板書,學生學寫,並知道數字表示法和電子錶的表示方法是一樣的。

學生完成作業紙上的內容,小組訂正。

綜合練習

1.找座位(課件操作)。

2.小朋友的一天(動畫演示),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並使學生知道每天有早上的6時和晚上的6時。

讓學生填寫自己的起牀和睡覺時間。

3.師或生說出時刻,讓全班學生在鐘錶上撥出時刻,並及時反饋。

4.教師撥出5時讓學生認,並依次撥出6時、7時。通過撥表認識整時的順序,並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

結束語

“時間就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而且再也回不來了,所以小朋友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時間,讓我們做時間的小主人,好嗎?下課。”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內容包括認識鐘面、認識整時和半時等,主要是使學生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整時和半時。由於這部分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的非常密切,我在課前對學生的知識基礎進行了調查,知道學生對鐘錶有一些認識,瞭解鐘錶的作用,大部分的孩子能認整時,有少部分學生認識半時,知道鐘面上三根針的名稱。因此在新授部分,結合學生的已有生活經驗,將整時和半時在一課時進行教授。大部分的孩子雖然認識整時刻,但沒有想過整時的時候時針、分針指在哪裏,瞭解了這一點,對認識半時也有幫助。所以我沒有利用教材的主題圖,而是直接讓學生認整時,並在此基礎上認半時,增加了課堂容量,也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

一、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教材所出示的鐘面上的時刻比較有代表性,而且與學生的生活聯繫比較密切,如課本主題圖所出示的7時、8時、3時半、8時半等。我在教學中就利用了課本所給出的時刻,通過這些時刻來學習認識整時和半時。第92頁小朋友一天的生活圖與學生實際非常吻合,而且畫面非常生動真實,也在練習中進行了應用。

二、改進和補充教材資源

爲了突出鐘面上的時針、分針和12個數,我製作了這樣一個課件:出示一個鐘面,時針、分針和鐘面上的12個數字可以分別閃動,便於學生認識。

在本課的內容中,第92頁是結合小朋友一天的生活鞏固對整時的認識,使學生初步瞭解一天鐘表上的時針要轉兩圈。我對這部分教材進行了改進。

1.將六幅圖做成動畫的形式。這個練習是在最後部分出現,學生的注意力開始分散,應用動畫可以重新吸引學生,引起學生的興趣。

2.將六幅圖分爲三組:上午、中午、晚上,每一組分別出現,可以對學生的認識起到引導的'作用。這樣使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知道一天中有早上的7時,也有晚上的7時。

3.對六幅圖中的時刻做了部分修改。將起牀改爲6時半,做操改爲9時半,睡覺改爲8時半,這樣更貼近學生生活,也起到了綜合練習的目的。

對課本練習十六的第3題的改進:在本節課最後,教師用大的鐘表撥到5時,問學生:“5時過1小時是幾時?”“6時過一小時是幾時?”並總結:“時間就是這樣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了,再也回不來。”通過此練習,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

三、創造性提供的資源。

在綜合練習中,第1題設計的是“找座位”,是5個小動物胸前各有一個鐘錶,上面有不同的時刻,還有5把椅子,每把椅子上有數字表示的時刻,給5個小動物找到和它胸前時刻相同的椅子,小動物就可以坐在椅子上,否則,它就回原來的位置,拖動用鼠標來操作。這個練習既鞏固了對整時、半時的認識,也鞏固了對數字表示時刻方法的認識,同時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在知道了課本上第92頁圖中小朋友的作息時間後,我又設計了一張表格,讓學生寫出自己早上起牀和晚上睡覺的時刻,讓他們知道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專家評析

這是教材改革以來,第一次讓剛入學不久的孩子,初步認識鐘面,並能正確地讀出整時、半時的時刻。教師教案的設計大膽、開放,不僅改變了教材的呈現形式,還豐富了教材的資源,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從整節課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遵循學生的實際,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動”中自然地、愉快地、主動地獲取知識。

今天是高科技的信息時代,不可否認,學生能從校外獲取大量信息。因此,課前教師對孩子的知識基礎進行了深入瞭解,知道了多數孩子基本能認整時,少數孩子也能認半時或其他時刻。於是,課的一開始,教師就讓孩子“試着撥出你認識的時刻。”事實證明,這一大膽設計,引起了孩子極大的興趣,給了不同的孩子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老師通過讓學生動手撥表、觀察討論、孩子講解、互相評價等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自悟,從而獲取了新知識。

2.注重培養學生蒐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激發學生自主探索、永不滿足的精神。

認識整時和半時放在一節課,對比教學,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還能給學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全班交流學習情況,使學生在探索、體驗中逐步獲取新知識。學生自主學到的知識印象深刻、紮實、靈活。

3.形式多樣的評價,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

課堂上老師多次表揚、鼓勵學習,發“小紅花”、“小紅果”激勵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時反饋,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獲得無窮的樂趣。

總之,這節課無論從課的設計,還是從教師的臨場發揮上,都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學生始終處在一個積極思考、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當中,使教與學真正融爲一體。

執 教:山東省濟南市育新小學 朱立莉

指導老師: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教研室 董惠平

山東省濟南市育新小學 馮惠玲

評 析: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教研室 董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