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瞭解五首詩的作者生平及相關的背景知識。

⑵瞭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⑶體會五首詩的藝術特色及語言風格。

2、能力目標:

⑴反覆誦讀,咀嚼涵泳,感受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語言美。

⑵積累五首詩中的名句,增強語感,豐富學生的古典文化修養。

3、德育目標:

這五首詩,或憶今追昔、慷慨悲憤,或感時傷懷,或思親憂國,文筆優美,文思獨特。學習它們可以激發靈性,陶冶情操,豐富文化積累。

【教學重點】

1、領會詩意,體味詩情,積累名句。

2、背誦並默寫五首詩。

【教學難點】

深刻體會詩人的胸襟抱負。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我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的歷史源遠流長,名家輩出,佳作迭出,可謂是中華文明寶庫中最璀璨的明珠。曾記得有位作家說過:如果你缺乏想象力,那麼請多讀讀詩吧。今天,就讓我們漫步於古詩苑,含英咀華,去領略詩的魅力吧。

二、師生共同品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簡介作家、作品

作者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白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出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謝。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2、指導朗讀,初步感受

教師播放朗讀磁帶,要求學生聽請字音、節奏。

⑵教師指導朗讀。

要求:讀準字音、把握節奏、讀出重音。

⑶師生對擂,比賽朗讀。

師:同學們,生活中挑戰無處不在,敢於挑戰,勇於超越是現代中學生必須具備的品質。哪位同學有膽量跟老師比賽,比一比誰朗讀得更好,更有感情呢?歡迎挑戰,攜手前進。(師大力鼓勵學生踊躍參與,激發學生朗讀興趣。)

3、學生結合註釋,理解詩句,概述詩意。

4、品味名句,感受哲理美。

師提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爲人們傳誦的名句。請你聯繫實際,談談對這兩句詩的理解和認識。

學生分小組討論,推選代表發言(師引導學生見仁見智,從不同角度欣賞,品味名句)

師總結:這兩句詩本意是抒發詩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哲理使詩句具有普遍意義。它暗示社會總是向前發展的,新的事物必將代替用舊的事物,前景是無限美好的,詩句體現了詩人堅定的信念和樂觀的人生態度,值得我們學習。

5、小結。

三、師生賞讀《赤壁》

1、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2、簡介作者並解題。

杜牧(803~852),唐代詩句,字牧之,京兆萬年人,和李商隱並稱“小李杜”。赤壁是東漢末的周瑜大敗曹操的地方,但杜牧所詠赤壁並非此處,而是湖北黃岡的赤鼻磯,所以說此詩雖爲詠史詩,其實也借題發揮。

3、學生藉助註釋,感知詩意。

4、教師設計一些思考題,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⑴請用自己的話概述詩意。

⑵詩歌開頭爲什麼從一片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⑶全詩最精彩的是末尾兩句,這兩句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歷史眼光?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分組討論,全班交流。

5、小結

這首詩是詠史詩,由“折戟”的發現引發議論,作者的見解獨特,眼光敏銳,詩中也反映了作者的豪爽胸襟和非凡見識。

6、學生齊讀,進一步體味詩人的胸襟和氣度。

四、學生自讀《過零丁洋》

1、學生講述文天祥抗元的歷史故事。

師:文天祥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是南宋傑出的政治家和詩人。這首詩作於作者被俘後第二年過零丁洋時,後來元軍統帥張弘範逼迫他寫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將領張世傑等人,文天祥以此詩明志。

2、學生推選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範讀這首詩。

教師提示:注意把握重音。如“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嘆零丁”應重讀加點字。

注意讀出情感。全詩交織着憂國之痛和願爲國捐軀的滿懷豪情,語調慷慨激昂。

3、學生自讀詩歌,藉助註釋,整體感知詩意。

4、合作研討,品味語言

請同學們任選這首詩的任一聯,說說自己對它的理解。

師提示:可從詞語的錘鍊、修辭的運用、表現手法等角度切入。

學生四人一組合作研討,然後推選代表進行全班交流。

重點賞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一聯。

5、拓展延伸

請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五、學生齊讀這三首詩,並嘗試背誦。

六、佈置作業。

1、背誦並默寫這三首詩。

2、學生嘗試自己製作配樂朗誦帶,互相聽讀、品評。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個體抽查與集體背誦相結合,全篇背誦與名句背誦相結合。

二、師生賞讀《水調歌頭》

1、導入新課

以歌曲《但願人長久》導入多媒體播放相關畫面,渲染情境。

2、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⑴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書畫家。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並稱“三蘇”,爲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健,風格獨特,其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代很有影響。

⑵這首詞是蘇軾在密州任太守寫的,蘇軾與其弟自幼感情深厚,皆因反對王安石新法,先後被貶出京,到宋神宗熙宗九年(1076年),兄弟倆已有七年未能見面。中秋之夜,蘇軾仰望天上一輪圓月,想起自己政治上被壓制,仕途不得志,與兄弟遠隔一方,不能團聚,不禁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

3、初讀全詞,感知內容

⑴教師範讀,生邊聽邊劃分節奏。

⑵學生明確節奏的劃分。(投影顯示)

⑶全體朗讀,師指導點評。

4、再讀詩作,理解詩意。

學生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師生共同研討。

5、品味詩作,體會詩情(多媒體顯示)

⑴詞的上下闕主要寫什麼?二者的聯繫何在?

⑵詩人筆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詩人由月色想到了什麼?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⑶作者對人生的感悟體現在哪些詩句上?

6、想象意境,賞析名句

⑴學生反揮想象描繪意境(師可示例)

⑵談談對“人有悲歡離合……共嬋娟”這一名句的理解

(師適時引導學生學習詩人曠達的胸襟和樂觀的人生態度。)

7、拓展延伸

如果時空倒流,你化身蘇軾本人,請配合表情、動作、內心獨白等再現詩人賞月的意境。

8、小結

三、指導學生自讀《山坡羊、潼關懷古》

1、作者及背景介紹

張養浩(1270~1329),字希孟,號雲莊,濟南人,元朝散曲家。本首選自《金元散曲》,是張養浩散曲的代表作。潼關,古代關名,在陝西東部。此關地勢險要,是古代兵家必爭之地。懷古,對古人的事蹟有所追念和感慨。

2、整體感知詩意,

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分組討論釋疑,小組無法解答的問題請全班解答。

3、悟詩,體會詩情。

教師提問:這首散曲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學生思考、明確:這首詩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全詩揭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無論是興是亡,都給老百姓帶來沉重苦難的事實,表達作者對人民疾苦的同情。

4、品詩。用審美的眼光鑑賞詩歌,選取一個角度作簡要評析。

學生自由發言。

5、學生背誦這首散曲。

6、拓展延伸

請學生結合有關歷史資料,縱觀各個朝代的興衰以及該朝代的人民生活情況,談談對“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學生自由發言,集體交流。

四、課堂小結

這一課學的五首詩歌,它們或沉鬱豪放,或慷慨激昂,或樂觀曠達,或深沉感慨。它們似乎把我們帶進那歷史的長廊,與詩人一起憂傷一起嗟嘆。讓我們虔誠地接受這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吧,“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詩情將會更加勃發,前進的腳步將更加穩健。

【板書設計】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坎坷遭遇──淒涼地棄置身

慨嘆身世──沉舟

歸來感慨──聞笛賦爛柯人病樹

席間贈言──歌一曲長精神

《赤壁》

前兩句──興感之由

後兩句──借題發揮

《過零丁洋》

回顧一生──沉痛

國破家亡──悲憤

慨嘆眼前──恐懼

以死明志──慷慨

《水調歌頭》

問──歸──舞

曠達

怨──釋──願

《潼關懷古》

憑弔古蹟──峯巒、波濤、宮闕

抒發感慨──興,亡百姓苦

《詩詞曲五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興趣。

2、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3、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形式上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意境。

2、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瞭解我國古代詩歌在體裁上的特點。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探究古代詩歌的分類常識,詩、詞、曲的特點。

2、瞭解各位詩人的生平。

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以誦讀爲主。這五首詩詞曲,都是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背誦的篇目。因此,教學本課,首先應在熟讀的基礎上,落實背誦的要求。在讀、背的過程中,讓學生完成默寫的練習。通過默寫,使學生更熟練地識記這五首詩詞曲。基本上是按照“讀──品──背”的順序進行,精講多讀,以讀帶品。品讀時,要求讀出作品的.節奏韻味,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調,讀出詩人所表達的內在感情。如《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中的無限辛酸、憤懣不平以及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鬱不平之氣,《過零丁洋》中的憂國之痛和願死國難的滿懷豪情,《水調歌頭》中的纏綿悱惻與樂觀曠達,《山坡羊潼關懷古》中對國計民生的憂慮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詩歌是最高的語言藝術。詩歌常常用最精練的語言來展示世界的萬千氣象,形象而含蓄地抒發複雜的思想感情。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五首詩詞曲都是名家作品,這些作品通過精練的語言要表達怎樣的內涵呢?現在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走進詩歌優美的意境,來品味我國古代詩歌的藝術魅力吧!

二、研習詩歌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朗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注意讀出節奏、感情。

2、作家作品簡介。

這首詩選自《全唐詩》,作者劉禹錫(772~846),字夢得,洛陽(現河南省洛陽)人,唐代詩人。他曾參加王叔文領導的政治改革,失敗後,一再遭貶。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劉禹錫被罷去和州刺史,北歸京師,途經揚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寫了《醉贈劉二十八使君》,對劉長期遭受貶謫表示同情。劉禹錫寫了這首詩答謝他。酬,答詩。使君,是對刺史的稱呼。

3、師生共同讀品詩句。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詩人在二十餘年的貶謫生活中,多次遷徙邊遠地區,這裏用“巴山楚水”泛指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聞笛賦”指西晉向秀所作的《思舊賦》。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而被殺。一次向秀經過亡友嵇康的舊居,聽見鄰人吹笛,不勝悲嘆,於是寫了《思舊賦》。意思爲想起當年因政治改革失敗被殺被貶的朋友,不勝懷念。“爛柯人”指晉人王質。據《述異記》,王質人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便停下來觀看。等到棋局終了,手中的斧炳已朽爛。回到村裏,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此處作者以王質自比,寫自己被貶離京雖然只有二十餘年,但心裏卻有隔世之感。這兩句活用典故抒發自己長期被貶的心境。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舟”“病樹”爲詩人自喻。這兩句針對白居易贈詩中“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兩句而發。白詩的意思是您是個這麼有才能的人長期被貶邊遠地區。寂寞地閒望山水風光,而朝廷的重要官職將由誰來承擔呢?而劉詩答的意思是雖然我一人被貶遠遷,但後繼者仍大有人在。何必爲我一人可惜?顯示了詩人開朗的胸懷。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今日在酒宴上聽到您(指自居易)詩歌《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喝着酒聽着歌不禁覺得精神振作。

白居易《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爲我行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爲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磋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本詩是劉禹錫回贈自居易的詩作,詩中曲折地表達了詩人遭受政敵打擊,長期遠貶異地的憤慨不平心境。其中“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一聯是富有形象而含意深刻的名句。

4、齊讀這首詩。

《赤壁》

1、指名朗讀《赤壁》。

2、思考探究:

⑴《赤壁》開頭爲什麼從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寫起,這樣寫有何作用?

要點提示:這一把折戟與古代戰爭有聯繫,很自然地引起後文對歷史的詠歎。

這兩句的作用主要不在於作爲詩的引導,它本身也蘊含着強烈的意念活動。沙裏沉埋着鐵戟,點出此地曾有過歷史風雲。折戟沉沙而仍未銷蝕,又發歲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歷史上留下過蹤跡的人物、事件,常會被無情的時光銷蝕掉,也易從人們的記憶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機會被人記起。正由於發現了這把鐵戟,使詩人無法平靜,因此他要磨洗並辨認一番,發現原來是“前朝”──三國赤壁之戰時的遺物。從而爲下文鋪墊。

⑵全詩最精彩的是久爲人們傳誦的末二句,這二句議論感慨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要點提示: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鬱不平和豪爽胸襟。詩人慨嘆歷史上英雄成名的機遇,是因爲他自己生不逢時,有政治軍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還有一層意思:只要有機遇,相信自己總會有所作爲,顯示出一種逼人的英氣。

3、齊讀背誦這首詩。

《過零丁洋》

1、指名朗讀《過零丁洋》。

2、四人一小組,思考探究:

⑴這首七言律詩首聯寫了個人和國家的哪幾件大事?

⑵頷聯上下兩句有何聯繫?都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⑶頸聯中的“惶恐”“零丁”有雙層含義,請談談有哪兩層含義。

⑷尾聯是千古傳誦的名句,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⑸請同學們談談中國歷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點提示:

⑴一是在他21歲時,因科舉走人仕途;二是在國家危急存亡的關頭,起兵勤王抗元。

⑵國家山河分裂,局勢危急,個人命運也動盪不安,暗示國家命運和個人命運緊密相連。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⑶一是兩個地名,另一層意思是寫出了形勢的險惡和境況的危苦。

⑷表明詩人捨身取義,以死明志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⑸如蘇武、岳飛、鄧世昌、朱自清、聞一多等等。(學生能談多少談多少,不宜作統一要求。)

3、齊讀這首詩。

三、佈置作業

1、背誦今天所學的三首古詩。

2、品析下面的詩句。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