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勞動者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勞動者教學設計

勞動者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知道各行業勞動者是人類物質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各行業的勞動者是平等的。

能力目標:能夠清楚地認識並抵制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的思想和行爲。理解勞動光榮、勞動者可敬的道理。

情感目標:尊重勞動者,樹立勞動平等的勞動觀,培養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尊敬之情。

二、 教學重點、難點

“勞動者可敬”是本課教學重點。只有使學生認識到勞動者可敬,才能樹立“尊重勞動者光榮,鄙視勞動者可恥”的思想。

“勞動不分貴賤”是本課的難點。雖然各行業的勞動者爲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所作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但是,由於勞動者分工的不同而導致收入、工作環境的差別等各方面原因,使得部分學生容易對勞動的平等性產生疑問。

三、教學準備

1、學情分析

中學階段的青少年缺乏勞動實踐與社會的瞭解,因而對勞動的價值和勞動者的作用還不可能有全面正確的認識,對於勞動付出與收穫的關係還認識不足,對一些收入教低,但還需要付出較多勞動和艱苦勞動的現象難以理解。另外,不熱愛勞動、不尊重勞動者、好逸惡勞的現象還是存在的。

2、物質資料準備

教師蒐集不同行業勞動者辛勤勞動的圖片

四、教學過程

導入:共同回味:播放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畫面

教師引導:大家還記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的那個夜晚嗎?相信那些精彩的場面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終身難忘的,不過,我們早欣賞這些精彩瞬間的同時,是否想到什麼?

多媒體課件展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相冊。

教師讓學生觀看完相冊以後,感受每個精彩場面背後所付出的艱辛勞動。

教學環節一、共同觀察:身邊的勞動者———引領學生觀察、體驗生活

多媒體展示各行各業的勞動者,學生觀察後說說這些勞動者給我們生活提供了哪些方便。

請同學們列舉身邊的勞動者,說說他們的貢獻。

教師提問:用一個詞形容這些勞動者,爲什麼要用這個詞。學生回答,教師歸納小結:他們是物質生活和幸福生活的締造者,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源泉。

多媒體展示:

(1)清晨的清潔工人__整潔的城市環境

(2)上學路上的公交車司機—快捷的交通方便

(3)建築工人__方便的生活設施

(4)餐廳服務員__健康豐富的事物

(5)教師__知識的提高

(6)演員__多彩的精神享受

教學環節二、勞動狀元榜

1.教師:我們可以把勞動者大體分爲體力勞動者和腦力勞動者。讓我們來看看大家瞭解的各領域中最傑出的代表是哪些,他們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做出了哪些突出的貢獻?

2.學生交流自己所瞭解的勞動模範,製作自己的“勞動狀元榜”。讓學生懂得,各行各業優秀勞動者爲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提出的貢獻,應該受到全社會的尊敬。

教學環節三、勞動的貴與賤

1.教師:通過剛纔的活動,我們看到在“勞動狀元榜”中有各行各業的勞動者,說明任何行業都可以出解出傑出人物。我們也經常說,勞動只有分工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由於不同的勞動者在收入等方面享受到不平等的待遇,因此,不少人還是存在不平等的思想。下面的事例就充分地說明了這點。

2.呈現案例。

有一家報社舉辦了百名中學生“暑期一日”社會實踐活動,諮詢和報名的中學生十分踊躍。其中在必勝客實踐的“我到名店做比薩”和到農科院實踐的“我是克隆植物的新農民”兩組,50人的名額在活動啓事登出的第二天便已爆滿。可與此同時,“我當一天清潔工”小組直到實踐活動的前一天,也僅有5名學生報名,活動當天,當環衛保潔隊派來了5名最好的保潔隊員,開着5輛保潔車歡迎小隊員們的時候,他們看到只剩下一名隊員。

3.學生談對上述新聞的感想。結合流弊談談這種思想的嚴重後果。

4.教師總結:有很多人看不起農民,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工人。但是,我們看看我們中午吃的飯、回家時乘公交車等,都是這些常被人忽略甚至被人“看不起”的工人和農民的勞動成果。崇拜甚至迷信一些勞動者,看不起另一些勞動者,這種思想本身就不是現代社會所應具有的觀念。尊重勞動,尊重勞動者纔是我們應有的態度。我們不尊重工人和農民,也許將來我們自己就會成爲其中的一員,那時候,我們纔會渴望自己得到尊重,自己的價值得到承認。所以,只有人人都尊重勞動者——不管他的勞動是幹什麼的,我們每個人纔會受到尊重。這是社會的常見現象,讓學生了解社會流弊,深刻反省自己的錯誤觀念。懂得在當今社會,任何行業的勞動都可以讓自己的價值得以實現,在任何工作崗位上都能夠取得好成績。

強調尊重勞動者的事每個人應該持的態度,尊重勞動者就是尊重我們自己,懂得歧視本身是健康的心態,是需要徹底剷除的封建思想。

總結1.學生判斷下面的論斷的正確性。

(1)張三的爺爺是老科學家,爲國家的原子彈研製做出過重要貢獻,所以要受到同學們的尊重;李四的爺爺是個普通農民,在農村幹了一輩子,所以不必受到同學們的尊重。( )

(2)王五的媽媽是某醫院的院長,所以王五在學校整天“我媽長、我媽短的”生怕同學們不知道他媽是誰;劉七的爸爸是個修理工人,每次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劉七總是很不好意思。( )

2.教師總結:勞動者都是美的,所有的勞動者都應該得到尊重。

教學環節四:共同反思是自己否尊重勞動者

學生閱讀教材93頁第一段,檢查自己在日常生活重有的言行舉止,看看自己有沒有輕視勞動、鄙視勞動者的思想和行爲。如果有,想辦法改正。

課堂練習:

一些同學聊天時,遇到了下面的情況,請你用今天學習的'觀點幫助他們:

小強的爸爸是一所大學食堂的炊事員,當別人問他爸爸做什麼工作時,他只說爸爸在大學工作。

小強爲什麼這樣回答?你怎麼看?

(2)小海看見傳達室的王爺爺,每次都主動打招呼。小成對小海說:“他是看大門的,你何必對他這麼客氣?”

小海和小成誰做得對?爲什麼?

(3)①鄰居家的保姆;②集市上買菜的農民;③從農村到城市打工的人;④到夜市上擺攤賣日用品的人;⑤在馬路上維持交通秩序、市容衛生的人。

對上面這些人,我們應抱什麼態度?

勞動者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本課題在選材上新穎獨特,從古至今,很多藝術家通過對勞動的體驗與感受,繪製了大量反映勞動場面的藝術作品,記錄了勞動者的艱辛、歡樂與堅強,歌頌勞動光榮。通過欣賞畫家筆下的勞動者形象,讓學習者更加深刻認識到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者是推進世界前進的力量,體會到藝術家們對勞動的體驗和感受,領略到勞動者的艱辛、歡樂與堅強。教材提供的圖片具有“古今中外結合”的特點,有俄國列賓的《伏爾加河縴夫》;法國米勒的《拾穗者》,中國古代的畫像磚,現代版畫家李煥民的《初踏黃金路》,農民畫家劉榮紅的《播種》。給學習者提供了不同時期各種繪畫類型的作品,開拓了學習者的視野。

本教材亦體現了美術文化的內涵、人文意識的培養。大量的謳歌勞動者的畫面,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豐富的欣賞空間,特別是從作品中所反映出來的歷史背景、人文環境,更是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震撼和感動;簡短而又深刻的文字簡介給學生提供了欣賞的方向。具有可選性的教學建議,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生活體驗去選擇教學側重點,當然,能收集一些課外的表現勞動的藝術作品進行欣賞,讓學生能用美術專業術語描述勞動者勞動時的動作、心情,及畫面中反映出他們的生活狀態,教學會更生動、更豐富。

1、感受外國畫家反映的勞動場面的藝術品:

《伏爾加河縴夫》(作於1870-1873)作者是列賓,他是俄國19世紀後期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繪畫主要的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縴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在橫幅的畫面上,一隊蓬首垢面、衣衫襤褸的縴夫拉着貨船,在酷日下向前掙扎,荒蕪的沙灘上只有半埋在沙裏的幾個破筐,縴夫們的步子那樣沉重,人們彷彿聽到低沉的《伏爾加船伕曲》從遠處傳來。引導學生欣賞畫家如何通過這幅畫表現沙皇統治下人民的苦難生活,揭示了勞動人民所受的野蠻剝削,同時也表現了蘊藏在他們身上的堅強的力量。

《拾穗者》的作者是法國的米勒,在這幅畫中,米勒採用橫向構圖描繪了三個正在彎着腰,低着頭,在收割過的麥田裏拾剩落的麥穗的婦女形象,她們穿着粗布衣裙和沉重的舊鞋子,在她們身後是一望無際的麥田,天空和隱約可見的勞動場面。引導學生欣賞米勒沒有正面描繪她們的面部,也沒有作絲毫的美化,她們就如現實中的農民一樣默默地勞動着。在造型上,米勒用較明顯的輪廓使形象堅實有力,很好地表現了農民特有的氣質。色彩沉着,加之豐富細膩的暖調子,使作品在純樸渾厚中,具有撼人的力量。羅曼.羅蘭曾評論說:“米勒畫中的三位農婦是法國的三女神”。

2、感受我國畫家對勞動的熱愛和歌頌勞動者的畫面:

《東漢牛耕圖畫像石》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作品,牛耕技術的使用,是人類社會進入一定文明時代的一個標誌。引導學生去了解我國牛耕技術的使用,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春秋戰國之交,中國進入了鐵器時代,鐵器農具的出現及牛耕技術的使用,極大地節省了社會勞動力,擴大了生產規模,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而推動了當時社會制度的變革,促使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制度轉變。從而啓發學生體會到勞動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初踏黃金路》是現代版畫家李煥民經過長期深入藏民生活創作的作品,讚揚祖國解放後,藏族勞動人民憑藉自己的雙手辛勤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熱情與情景。可引導學生去了解西藏人民的生活習性、風土人情,仔細觀察人物的動態、表情去體會人民解放後的喜悅心情,勞動時快樂、興奮的情景。

農民畫家劉榮紅的《播種》,展現出農民畫那種純樸深厚、新穎通俗、寫實與裝飾並融的繪畫風格。讓學生從畫中的內容、色彩、構圖去了解農民畫是繁重的勞動之餘,又傾注了自己的感情,用彩筆繪出了一幅幅家鄉美的圖畫,構圖那麼新穎,色彩又十分強烈,頗具大西北地域特徵和當地人的強悍氣質,在藝術風格上,直觀地描繪生活,色調十分和諧統一、恬靜,富有天然的情趣和生機,如一首首美妙的田園詩,又如一曲曲清閒琴曲,富有藝術吸引力和哲理

二、美術活動設計建議:

1、欣賞《伏爾加船伕曲》導入課題(感受與激趣)

聽一聽:創設情境,播放《伏爾加河船伕曲》樂曲或朗讀,欣賞後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看一看:《伏爾加河縴夫》

(1)觀察各個縴夫的動態、表情、衣着特點,你能發現哪位縴夫是新手、哪位是已經習慣這種工作的?你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來?

(2)縴夫們是怎樣工作的?作者是誰?爲什麼作者畫了大量的時間去寫生後才創作這幅作品?

議一議:讓學生合作討論從畫面的構圖、色彩、內容上如何去感受和理解列賓筆下的縴夫的苦難和堅強的毅力。作者爲什麼要表現這些縴夫?

說一說:你看後有什麼感受?

演一演:模仿縴夫的姿態和動作,體驗縴夫的苦難和堅強。

2、欣賞其他各圖,要求通過看一看、議一議、說一說的方法去探究作者的創作意圖以及他們對勞動者的讚美之情。

3、分組介紹本組所欣賞的作品的內容、形式、特點及疑問,並綜合本組同學的感受做一個簡短的演講彙報。

4、欣賞課外收集的表現勞動者的美術作品,瞭解和認識更多的畫家並激發學生學習大師的興趣。

5、讓學生回憶自己所經歷過的勞動場面,談談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能畫的同學可以通過線條畫把自己勞動的感受畫出來,也可以用文字表達出來。

6、欣賞評述學生創作的各類作品。

7、課後延伸:鼓勵學生多點去勞動,感受勞動給人帶來的無限歡樂。

三、教學評價建議

有計劃記錄學生學習表現,建議用評語式等級式相結合評價。

四、教學討論研究

1、在教學中通過欣賞《伏爾加船伕曲》導入課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不同的藝術表現手法,開拓視野,啓發學生的多元思維。

2、通過模仿表演,活躍課堂,加深印象,關注學生通過體驗去了解作品的內涵及藝術魅力,加深理解。

3、關注學生生活,讓他們暢談對勞動的感受,真正能體會到勞動的價值與美感。

4、通過比較欣賞中外畫家的作品,瞭解中外勞動者的不同之處,找到他們的共同點:勞動是偉大的,勞動創造了世界,勞動是光榮的。

5、讓學生自主學習,給他們提供了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但要作適當的引導,不要使欣賞變得膚淺表面,難於達到對作品深度的瞭解和感受。

五、參考資料

1、知識窗:

●列賓

Ilya Efimovich Repin 1840-1930

《伏爾加河上縴夫》作者:伊里亞.葉菲莫維奇.列賓,作品尺寸:131.5cm×281cm

現於聖彼得堡 俄羅斯博物館藏

列賓是俄國19世紀後期的俄國批判現實主義繪畫主要的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縴夫》是他的成名之作。還在學生時代,彼得堡涅瓦河上縴夫的沉重勞動引起了列賓的同情,從那時候開始,他就想描繪一幅表現縴夫的作品,以提示下層勞動人民的痛苦生活和社會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賓與同班同學華西里耶夫(他後來也畫過有關縴夫的畫)去伏爾加河旅行寫生,典型的俄羅斯風光和縴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的拉着纖繩。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十一個人的年齡、性格、經歷、體力、精神氣質各不相同,畫家對此都予以充分體現,統一在主題之中。全畫以淡綠、淡紫、暗棕色描繪頭上的天空,使氣氛顯得慘淡,加強了全畫的悲劇性。背景運用的顏色昏暗迷濛,空間空曠奇特,給人以惆悵、孤苦、無助之感,切實深入到縴夫的心靈深處,亦是畫家心境的真實寫照,這對畫旨的體現,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極大的作用。 因此本畫的構圖、線條、筆力等繪畫技巧都是相當成功的。代表作爲《伏爾加河上的縴夫》和《查波羅什人寫信給土爾其蘇丹》。

●米勒

Jean 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拾穗者》米勒 1857年 油畫 83.5X111釐米 巴黎盧佛爾博物館藏。

米勒:法國畫家。他從1849年定居巴比鬆村後,就以農民的生活作爲創作的題材,人稱“農民畫家”。他筆下的農民形象樸實,畫面色彩渾厚、沉着,有鄉土氣息。米勒出身於農民家庭,在他眼裏,大自然有着“無窮無盡的壯觀”。米勒自幼便參加田間勞動。長期和妻兒生活在巴黎郊區的巴比鬆村,邊勞動,邊作畫。生活雖寧靜卻很困頓。他善於運用樸拙的線條塑造單純而簡練的形象,並使之具有象徵意義,耐人尋味。畫中微妙的色彩變化,使景物籠罩在迷人的光暈中,造成一種寧靜而溫柔的氣氛。但由於他的繪畫中洋溢着對農民的熱情讚美和深刻同情,產生了強烈地揭露社會現實的效果。所以他的作品及他本人受到當時官方和商人的排斥。儘管如此,米萊還是用他精湛的藝術技巧,樸素的繪畫語言爲“泥土上的英雄”——農民譜寫了一首首讚歌,直至生命的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