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教學計劃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爲了以後教學質量不斷提高,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教學計劃吧。那麼教學計劃要怎麼寫才能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品德教育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品德教育教學計劃

品德教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幼兒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爲習慣的重要時期,是幼兒教育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結合五大領域和教學活動、日常生活,向幼兒滲透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幼兒的思想素質,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二、班級幼兒情況分析:

1、我班幼兒年齡小,整體思想品德狀況不理想,幼兒自理能力差,沒有基本的生活常規。

2、大部分幼兒都是獨生子女,以自我爲中心,不會同情、體諒別人,幫助關心他人。

3、文明行爲習慣缺乏,沒禮貌,不謙讓愛打架。

4、大部分幼兒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自控能力較差。

三、常規教育,常抓不懈

1、通過故事介紹先進人物,引導幼兒學習榜樣,做手紀律講文明的孩子。

2、進行初步的禮貌教育,在班級中開展“講文明、懂禮貌”評選活動。

3、進行愛集體守紀律教育,使幼兒養成愛護幼兒園物品的習慣。

4、通過“三八節”“母親節”“父親節”“重陽節”培養幼兒愛父母,增進家庭成員的感情。

5、向幼兒進行小朋友之間相互關愛,相互謙讓的教育。

品德教育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的品德科緊緊圍繞着學校 “悅納至正” 的辦學理念,通過《品德與生活(社會)》這一門德育的主渠道,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爲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真正做到“正心、正德、正智”。

二、工作重點和要求

(一)加強學科理論學習,提高品德課程意識

加強課程標準學習,更新教學觀念。爲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思想,強化新的課程標準意識,規範品德學科教學常規,促進教師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結合課改形勢,及時回顧,重新加強對《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的培訓,並交流心得體會,進一步強化課改意識,把新課程理念的研究融入教學過程的始終,使每位教師紮實理解和掌握課程的基本理念、性質、特點、目標、內容、原則、教學評價等,切實抓好這門課程的建設。

(二)強化學科管理,落實《品德》課程的教學。

爲規範《品德》學科教學常規,樹立課程意識,保證《品德》課程常態實施,不能讓其他學科擠佔《品德》課,保證有序、有效地開展品德課教學,我校採取了一系列的檢查課程落實情況的對策。

1、在學期末會抽查每個班學生的《品德》書,通過檢查學生做筆記和老師的批改情況,來檢查任課老師有否嚴格地落實課程上課。

2、以學校的.市招標課題《小學課堂觀察與評價》爲契機,成立了《品德》科教學科研小組,不定期地對當天有《品德》課的班級,採取推門課的形式,以檢查《品德》課程的落實情況。

(三)紮實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關注課堂,立足課堂,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探索積極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在品德課中滲透對學生習慣養成教育,促進教師學科專業水平和課堂教學水平的提高。

1、積極鑽研教材,深入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活動。教材是我們上好課、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最基本的、最實用的、最能體現價值的資源。因此我們打算在這學期進行制度化學研,使教研活動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以提高《品德》學科教學的實效性。

2、加強課題研究,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結合學校的招標課題《小學課堂觀察與評價的研究》的第二階段的實施,開展品德學科的推門課,進行品德課的課堂觀察。並以課堂觀察爲契機,加強交流、研討,提升教師的教研水平。

3、參加各種培訓學習,促教師快速成長。外出學習是老師專業水平快速提高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因此我們要爲老師創造更多的外出學習的機會,積極參加城區和市、省的教學活動或比賽。

三、具體工作安排

時間具體工作地點參加人員

9月份學習區品德工作計劃,討論、制訂新學期學校品德工作計劃,下發給各年級學習。會議室學校德育行政、科組長和全體品德老師

10月份1、學習《品德與生活(社會)》新課程標準,交流學習新課程標準心得體會。會議室全體品德老師

2、組織教師學習品德課堂評價標準及課程相關理論。會議室學校德育行政、組長和全體品德老師

11月份1、開展品德科制度化研討活動 教工之家全體品德教師

2、實行推門課,進行品德科課堂觀察。教室個別老師和觀察小組成員

12月份1、實行推門課,進行品德科課堂觀察。教室個別老師和觀察小組成員

2、對學生進行期末考覈。教室全體品德老師

1月份進行學期品德科教學總結。全體品德老師

品德教育教學計劃 篇3

一、教材分析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是小學高年段最後半年學習的教材,教材內容十分豐富,包含了品德、科學、歷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學習內容,三個單元具體涉及了以下幾方面內容:一是國家近代以來的歷史與發展,以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領導人民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爭;二是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國家在工農業生產、科學技術、對外交流及其人們的生活水平等各方面的飛速發展;三是世界上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的生活及文化。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現有學生38人,男生24人,女生14人,學生分別來自不同學校;有的是新轉學來的,學生的思想行爲各不相同,部分學生比較自私,團結協作精神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比較差,有些學生作業拖拉,字寫得比較差。上課時,不愛動腦、動筆,需要不斷督促。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係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四、教學措施:

1、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改變少數學生不重視思品課的現象。一是每節課前,檢查學生課前準備的情況,重點是帶教材的情況。二是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表現給予加分獎勵,作爲期末考評的重要參考。

2、認真備課,上出新意。學生對思品課不感興趣,可能主要因爲聽多了空洞的說教。因此上出新意很重要。爲此,要做到,一是多收集材料,並讓學生接受更多的信息;二是設計讓學生參與的教學環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3、及時小結學生的課堂表現,並給予獎勵。對課堂表現出色的學生,一定及時給予獎勵。一是口頭表現,二是獎勵加分。

4、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結合課文實際,開展學生樂意參加的實踐活動

五、研究要點:

1、第一單元 從小學創造

教學目標:①初步認識創造的重要性,勇於嘗試創造,體驗創造的快樂。②通過質疑—探究—解疑—發展的模式,感悟到創造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本能,體會到“創造的快樂”,讓自己的異想天開打開創造之門;創造人人能做,但並非個個都能成功,“失敗是成功之母”,讓學生體會到在創造的道路上需要堅忍不拔的品質,從失敗中逐漸走向成功。

重難點:①激發好奇心,培養學生對自然現象和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但不盲目好奇。②幫助學生懂得在創造中會遇到失敗,引導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失敗,並嘗試在失敗中吸取教訓;提高學生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③:通過創造活動,讓學生體驗創造帶來的快樂。

教學措施:以趣激情,導入新課。依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善於發現和利用教材中能激發學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課導得巧妙、新穎、有趣,達到引人入勝的效果,使學生的學習情緒不斷高漲。以趣激情的導課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

2、第二單元 從田野到車間

教學目標:①瞭解生活中的主要農作物,知道它們是怎樣種出來的。②瞭解幾種常見的生活用品的生產過程,找找這些用品背後的勞動者。③瞭解科學技術推動了工農業的發展,傳統的工農業正在走向現代化。

重難點: 探究農業、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係,體驗農民、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懂得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措施:精心設計問題,增強心理體驗。要讓學生理解課文、明白道理,很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根據教材的重難點,精心設計一些富於啓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並藉助假設聯想、想象對比、角色互換、心理移位等心理體驗,把學文與明理,知識上的接受與情感上的認同有機結合起來。

第三單元 走向信息時代

教學目標:①從學生身邊出發,感受通訊給生活帶來的方便和樂趣,探究通訊的變遷的歷史。 ②幫助學生在體驗現代化通信的好處的同時,瞭解網絡規則,有效利用現代信息。

重難點:感受信息與人們生存的關係,激發學生去體驗、探索,有效利用現代信息。

教學措施:講述郵政的歷史,介紹現代郵政的發展。

4、第四單元 人類文明的歷史

教學目標:①瞭解古代文明,大致知道世界著名的古代建築以及古代的文明。 ②初步瞭解幾位科學偉人及其科學成就。③初步瞭解一些中外名著及藝術傑作,知道一些藝術特色及藝術價值。

重難點:①感受科技的無窮力量,體會科技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巨大推進作用和科技與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關係。②較廣泛地瞭解文明遺產的狀況,知道如何保護文明遺產。教學措施:圍繞人類文明的主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引導形式從古代文明、古代的科學成就、古代的文學藝術、文明遺產等方面感受人類文明的歷史進程;引導學生了解世界人民的勤勞與智慧,知道追求文明進步是人類共同的目標,培養學生繼承和保護人類文明遺產的責任感。

5、第五單元 我們去環遊旅行

教學目標:① 初步瞭解地球的地理概況,知道不同民族的民俗風情,瞭解各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②使學生知道歐洲的幾個主要的國家和城市。③使學生對歐洲社會、經濟、人民的生活有初步的瞭解。

重難點:宏觀整體角度,瞭解地球上的國家、人口、種族、民族、語言的概況;瞭解美洲、非洲、歐洲的有代表性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社會生活、風俗習慣等,從而瞭解世界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