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以內數的排列》的教學反思

本單元在學習了 11~20 各數的基礎上, 繼續學習加減法, 其中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是重點和難點, 學生日後的加減法學習主要圍繞 20 數列圖和數射線展開。 因此在本課中, 讓學生認識 20 數列圖, 牢記 1-20 這些數在 20 數列圖和數射線上的位置,掌握 2 個一數、 5 個一數等數數方法, 顯得尤爲重要。 教學設計的一些思考

《20以內數的排列》的教學反思

1、 基於課標的知識點。 在課本第一單元中, 學生已經認識了兩個 5 是 10, 對於 20 以內數的排序, 學生也已有了一些經驗的積累。 因此在本節課的設計中, 一開始, 從 5 以內數的排序引入, 學生能夠很快從 10 以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數數。 在數的過程中,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數之間的排列規律, 使學生感知從小到大數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大 1, 從大到小, 後一個數比前一個數小 1, 建立數與數之間的位置的概念, 進行20 以內數的排序。 在數射線上數數, 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書本 P41 和練習冊 P24、 25 兩頁的練習整合而成。 考慮到兩道連線題都需要教師一定的指導, 爲了 能讓學生輕鬆完成練習冊上的作業, 特意整合在了 課堂練習中。 練習中, 教師儘量讓學生自己先發現題意, 同時配以計時工具, 意在培養學生正確審題、 快速完成練習的好習慣。 其中連線組成皇冠圖, 又正好配合本節課“數學王國” 的.情境主題, 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一年級的孩子因其年齡特點, 活潑好動, 枯燥的數數對他們吸引力不夠, 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 更重視營造輕鬆歡快的氛圍, 安排形式多樣的體驗活動, 做到人人蔘與, 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所體驗, 有所收穫。

爲了鞏固學生對 20 以內數的排序及數與數之間的位置的概念, 緊接着進行了三個課堂活動

(1) 在 20 數列圖上數數、

(2) 和數寶寶們一起數數、

(3) 在數射線上數數: 都說“孩子的智慧在指尖”, 數學知識的抽象性與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又是相矛盾的。

因此在教學設計中, 通過讓學生擺一擺雙色片, 翻出相應的雙色片等一系列體驗活動, 爲學生具體而形象的建立 20 數列圖, 讓學生在邊數邊擺雙色片的過程中, 直觀理解 2 個一數、 5 個一數。 學生在第一單元中已經知道兩個 5 是10, 在十幾就是十和幾中知道兩個 10 是 20, 因此先從 5 開始, 5 個一數, 由淺入深, 再到每次大 2、 每次小 2, 意在爲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一年級的孩子思想集中的時間短, 和數寶寶們一起數數安排在課堂中間時段,讓學生動一動, 幫助學生更認真的學習下半節課的知識內容。 同時,“報數”、“起立” 等活動, 要求全體同學思想集中, 全員參與, 意在爲每一位學生提供開口和體驗的機會, 爲學生直觀建立 20 以內數的排列。

3、 基於知識點的思維拓展。 拓展練習中, 通過對 20 以內數的排序認識, 尋求找規律填數的一般方法, 即相鄰的兩個數相差多少, 則每次相應的發生變化。 習題設計由易到難, 其中第三題爲開放題, 答案不唯一, 意在發散學生思維, 鼓勵答案多樣化。 以同桌互動形式展開, 培養學生糾錯並及時改正的良好學習習慣。 思維拓展作爲一座橋樑, 它既是已有知識的延伸, 又是後續學習方法的滲透。因此, 思維拓展題不能簡單的選取難題、 或是將後期知識點提前學。

本課的思維拓展題: 找規律填數()() 12()(), 在基於課標的基礎上, 讓孩子們藉助 20數列圖, 探索不同的規律, 同時滲透數學學習的有序思考方法, 每次大 1、 大 2、大 3、 大 4 或每次小 1、 小 2、 小 3、 小 4, 把共 8 種方法填完整。

培養孩子的數學思考習慣, 爲日後的學習打下紮實基礎。 二期課改注重課堂的及時評價和評價的有效性。

在各個體驗環節中, 讓學生爲自己的表現獎勵自己五角星, 並在課堂總結時, 回顧每顆星所代表的新本領。既讓學生體會學習中的自豪感和滿足感, 又讓學生整理總結了 本課的知識要點,使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持續延伸。 綜上所述, 整堂課較好地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 課上我努力爲學生提供各種有趣味的練習形式, 讓學生動手又動口, 讓學生去經歷、 體驗、 感悟, 在探索的過程形成自已對數學的理解, 在與他人的交流過程中逐漸完善自已的想法。 但由於時間的有限, 讓學生討論得還不夠充分, 徹底。 在以後的教學中這是我要提升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