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範文(精選8篇)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1

伴隨着一步步課改,我不由地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深深地反思:那些個大家已經習以爲常的甚至被津津樂道爲“改革”的種種說法和做法,以新課程的理念加以審視,我如坐鍼氈、恍然而有所悟。反思使我“與時俱進”,在深層上促進了教育觀念的真正更新、轉變;反思使我對新課程更充滿感情、充滿信任,抱有極大的希望。

在過去講《老王》這類文章,教師在臺上不停地講抓住人物特徵,典型事例、生活片段進行敘述,學生則一味到聽,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我通過佈置幾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然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生討論結果:老王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但他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藉此機會拓展遷移“你周圍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樣對待的?”、“在當今的商品大潮中,人與人之間還需要真誠與友善嗎?”,以此來喚醒學生們對不幸者要懷有一顆愛心,學會關心人、愛護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讓世界充滿愛的陽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學生們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早已見慣不怪了,可是通過生動、感人的語言把同學們重新帶進寫作的天地,學習了把瑣碎組成一個整體的寫法,產生了寫作的慾望,抓住這個契機佈置仿照《老王》寫寫我《我最難忘的一個人》,順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如世界上尋不見完全雷同的一對樹葉一樣,人海茫茫,教誨無涯,我們既找不到兩個完全相似的學生,也找不到能適合任何學生的一種教學方法。這就需要我們作爲教師的去關注、去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個性化教學的科學依據來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必須保證適應每位學生的學習方案才行,這樣的教育教學行爲才能真正得到學生的認可。

因此,我認爲: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課堂應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而給予火把、火種的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走出教室的時候仍然面對問號,懷抱好奇。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2

我覺得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比較順利,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經過課後反思,我認爲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把握文本特色,重視情感體驗。

整個教學過程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裏地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用自己的情感體驗映照作者的內心世界,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三讀,一速讀感知老王形象,二跳讀感受老王品質,三細讀精讀感人片段,領悟作者情感。

2、立足語言品味,穿插寫作指導

課堂教學能夠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與重難點,讓學生選擇一個片段,結合自己的感悟說出感動的原因,並想具體說說是哪個字打動了你。由事情到細節到句子到詞語,逐步提升情感領悟。由賞析語言到情感體驗逐步提升,並對如何寫人給予學生適當指導,既重視了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又訓練了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

3、面向全體學生,小組合作探究。

在恰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運用了高效課堂模式,採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側重學生的自我感知、自我體會,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有些不愛發言的學生也舉起了手,並說出了他們獨特的想法。

在教學設計中有四個問題需要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可是我們有六個小組,於是我就設計讓學生們搶題,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氣氛。

同時這堂課但也存在着不足。因將兩課時內容壓縮爲一課時完成,在時間安排上有些力不從心,如給學生討論的時間不夠充分,有些問題挖掘不深,結論下得過早;整個教學過程有些前鬆後緊,這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3

11月8日,我參加了組裏的上公開課活動,我上了一堂公開課《老王》。

在這堂課上我堅持兩個原則:

1、體現洋思的理念。

2、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注重前後知識聯繫,適當地進行德育滲透。

一、課堂45分鐘內容環環相扣,十分緊湊

同學們充分利用時間思考、回答,學生情緒高漲,氣氛十分活躍。一堂課緊張而有序。下課後同學們反映收穫很大。無論是洋思也好、新課標也好,不管什麼樣的教學理念,其實都要體現“懂”、“會”、“用”三個層次。

二、在備課和設計課時貼近學生的實際非常重要

這樣學生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無論生活中的實例還是我們所學的課文內容俯拾皆是。如:

1、課前的導入環節,我請了兩位同學,(其中一位是德育委員)小結上週加入紅十字會和爲奎屯市三中丁俊同學捐款情況,學生很自然地歸結到人道主義和關愛不幸者,這一主題上。

2、延伸拓展部分讓學生談一談你是怎樣對待不幸者的。

3小結引用前面所學的課文〈〈大道之行也〉〉中的句子,“矜、寡、孤、獨、廢疾者有所養”,讓我們共創和諧社會。

三、這節課得到了師生們的一致好評

同時也提出了不足之處:寫作背景不宜千篇一律全在進行新課前進行,若在課文精彩片斷也是最感人的場面,老王在臨終前給作者楊絳送香油和大雞蛋。如果在這裏介紹文革的背景,知道那個時代香油和雞蛋的珍貴,才能理解作者愧疚的原因。在如學生歸納問題時,必須指出在第幾頁、哪一行,讓全班同學都掌握。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4

今天,我講了《老王》,講得挺好的。因爲指導學生,抓住了主問題,設計了“老王的情況小結”、“老王的苦”、“老王的善”、“楊絳一家人的善”、“這是一個不幸者對幸運者的愧怍”這幾個問題來組織文章,因爲前面的幾個問題,讓學生來總結,來品讀文章,能引導學生進入到文本之中去,在引導學生來深刻理解文眼“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我是讓學生一一來分析“幸運者”指的是誰?“不幸者”指誰?“愧怍”又指誰?如何來理解楊絳一家人的幸運,愧怍如何理解,從文章中找到根據嗎?這樣,一步步引導學生真正地明白了在那樣的一個是非顛倒的社會裏,老王不僅物質上苦,精神上也同樣悽苦。但老王一直尋找,或者需要的是親人般的關愛,老王是將楊絳一家人當成了親人,需要的是平等的愛。而楊絳對老王也關愛,也尊重,但是沒有真正地理解老王真正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說,隨着歲月的流逝,經歷的複雜,經歷的積澱,楊絳終於明白了老王的遺憾,但老王已經離世了。作者發出了一種呼喚,對弱者、不幸者,應該給予一種關愛之情,真正意義上理解他們!

得出幾點經驗:

1、設置主問題,引領全文。

2、細讀文本,從文章中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點,展現人物的精神風貌。

3、發動學生,課堂應該是有生命力的課堂。

這幾課,阿長與《山海經》、《背影》《臺階》《老王》都講得不錯。尤其是《背影》和《老王》,尤其好。所以在探索課型上,要多下功夫才行!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5

本課主要是通過抓住《老王》這篇文章中的關鍵詞來分析文章,主要通過合作、探究、自主的方式,通過老師所指出的“三輪”、“病了”、“愧怍”這三個詞來構建整個課堂,學生進而由淺入深的體會《老王》這篇文章的內涵。

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很順利,充分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觀看視頻後經過反思,我認爲成功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由淺入深,合理安排。

本節課的中心就是抓住文中的詞來分析把握文章,於是老師在安排學生所要分析的詞語時是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由“三輪”到“病了”再到“愧怍”,這樣從一個事物到一件事再到一種心情的安排,其實也就是對於這篇文章的由淺入深的較爲全面的.分析,通過短短的三個詞就可以清晰把握《老王》這篇文章,從而一步一步的感受到楊絳先生的內心豐富的情感。

二、尊重學生,發散思維。

在整個過程中老師並沒有讓學生僅僅圍繞自己所設計的三個詞語進行進行分析,反而是在討論之中給了學生髮揮的空間,讓他們來說出自己所認爲關鍵的詞語,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就不會侷限於老師的思維而無法發表自己的看法,而是可以得到機會說出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過程中其實不僅僅是爲學生開拓了思維空間,激勵學生去獨立思考,也是給老師打開了思路,是一個共贏的環節。

三、合理引導,恰當總結。

整堂課上下來,在老師與學生的問答過程中,老師始終在引導學生,對於每一位學生的回答都進行了恰當的總結,同時這些總結對於學生把握《老王》這篇文章也起着一定的引導作用,從而對於每一個詞語的分析都達到了很細緻的程度,這樣對於這篇文章的分析也就較爲深入,學生理解起來也較爲容易,對於楊絳先生心中的“愧怍”之情有了更爲清晰準確的認知。

但是我覺得其實在最後說到楊絳先生對於老王的“愧怍”表現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悲憫情懷以及純美人性,同時也說到楊絳先生因爲沒有爲老王做什麼而“愧怍”,而在那個年代楊絳先生那樣的處境就是要去做什麼也是做不了的,在這個環節裏不妨打破常規不在最開頭而在這裏引入文章的寫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介紹,這樣可以在已經分析完文章後來更加直觀深入的體會到老師所說的這最後的情感。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6

一、一個結合:課文思想內容和課文語言的結合

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的特點已成爲語文老師的共識。即課文的內容和課文的語言不是兩塊皮,而是一個整體,只有把兩者很好的結合,才能藉助精妙的語言來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闢的見解、豐富的情感。落實到每一堂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想每個教師應該清晰的認識到,既要有對文本的深入認識,又需要設置與之相照應的語言教學環節,任何對文本內容的分析如果離開語言的支託,那文本內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樓閣,反之則一樣。《老王》的第三個教學設計就因爲在文本內涵的挖掘上很好地藉助語言的品味來實現,學生的內心對什麼是善良,什麼是尊重、什麼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體驗。

二、兩頭並進:理解突出個性,語言品得實在

1、個性的理解:課文思想內容理解的個性化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往往是作爲讀者與文本對話,在這“前理解”上應當對課文的內容有自己的理解與心得。這就要求教師自己在閱讀中要認真質疑文本,讓自己的心靈與文本撞擊,在撞擊中受到觸動,真正讀出一點心得感受。不能淺嘗輒止,不能失此顧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對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沒有心得,以俗讀,淺讀,誤讀來理解來“說文解義”,可能會缺乏智慧而讓精彩文章變得庸俗,可能會缺乏明辨而讓清晰內容一團霧水,所以我以爲一個好的教學設計,教師對文章內容該有自己個性的理解,尤其對文本的提煉、加工、組合,或樸實或大氣,或精巧,全在教師的“會之於心”的徹悟。如《老王》的第三個教學設計就是在閱讀文本時感受到作者行動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強烈的願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來。所以最後決定在“善”──“愧怍”上立足。

有了自己的心得與感悟,有了整體的考慮,但如果沒有恰巧的新穎的教學角度切入,這也不能體現教學的個性。《老王》的第三個設計就是抓住文章最後一句中的“愧怍”而展開的。如今年的優質課評比中,在對《濟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於濟南的“慈善”“溫情”的特點展開辯論。這其實就是在教學整體風格中的“設巧”環節。教學的內容的個性理解就有了個性的切入。

2、有效的品讀,課文語言品得實在

新課標理念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在語文課上不能少了語言的品味,在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上,都有感悟品味語言這一環節,這是一個很大的改觀。但在設計這一環節時,現在好多的教師都“你認爲哪些句子寫得好?”這樣的提問來設置這一環節,我總是有這樣的疑惑和擔心。怎麼樣纔算好?這是比較模糊的。雖然學生從多個角度去揣摩品味了,在品中對語言有自己的想法,有了一點感悟,但這樣的品總顯得有點零碎,這樣的說總有點東鑿一斧,西掘一刨的味道,有許多學生的鑑賞因爲沒有教師的總結歸納而成了曇花一現。

我以爲在品味語言教學這一環節中,必須在“情”“質”的帶動下品,去感受、體驗語言表情達意的表現力和生命力。如上次在蕭山的優質課的評比中,有一老師在《濟南的冬天》的語言品味中做得很出色。她把所有的有兒化音的句子找出來,引導這是北方的語言的特點,讓學生說說爲什麼要兒化音。學生讀了之後馬上就感覺有了兒化很軟,感覺上很親切,很溫暖,這是老舍對濟南有感情,去掉就會覺得冷冰冰。這種語言教學的設計纔是有效的,實在的。學生明白了愛濟南可以愛濟南的山山水水,也可愛它特有的方言並運用它。所以品語言,要讓學生在品中體會作者不用那個詞而偏要用這個詞的原因與情感。如果這樣去考慮品味語言的教學設計,那肯定能讓學生在語言的品味中品出味道。

總之,在教學設計中無論以文本內容爲切入,還是以文本語言的推敲爲切入,均要牢牢地把握內容與形式如漆似膠,互爲依存的這條線。這樣無論側重哪點,都會讓你的教學設計略勝一籌。值得注意的是:以爲教師只要在教學設計時挖深挖透,語言品足品夠,過於追求自己教得深刻、教得順暢、教得輕鬆,即爲“教”而設計的教學設計是行不通的。只有在關注文本的同時,關注內容,關注語言,教出自己的個性,不忘給學生上實實在在的語文課,這樣,任何的教學設計都是一個好設計。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7

在過去講《老王》這類文章,教師在臺上不停地講抓住人物特徵,典型事例、生活片段進行敘述,學生則一味到聽,整個課堂如一潭死水。我通過佈置幾個問題讓學生讀課文,然後分組討論、合作探究,學生討論結果:老王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很苦,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但他心好、老實厚道、有良心,關心人.......

藉此機會教師拓展遷移“你周圍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樣對待的?”、“在當今的商品大潮中,人與人之間還需要真誠與友善嗎?”,以此來喚醒學生們對不幸者要懷有一顆愛心,學會關心人、愛護人,感受美好善良情素,讓世界充滿愛的陽光,感受生活中的那份厚重。學生們對寫人記事的文章早已見慣不怪了,可是通過曹老師生動、幽默的語言把同學們重新帶進寫作的天地,學習了把瑣碎組成一個整體的寫法,產生了寫作的慾望,抓住這個契機佈置仿照《老王》寫寫我《老曹》,順水推舟收到良好的效果。

課文《老王》課後的教學反思8

這次應九資河鎮中心學校、九資河中學盛情邀請,我主講了初一新教材閱讀課《老王》,作爲20xx年“研課磨課”活動的引領,我將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思考傳遞給大家。

一、力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發揮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老王》是中學語文教材中經典傳統篇目,屬敘事散文,作者楊絳敘寫了自己和身邊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艱苦,但心地善良的普通人的故事,由於人物精神品質可貴,情景感人至深。是一篇既能傳授語文知識,又能陶冶情操,培育善良品德的好文章。因此,我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設計的思路是學生預習之後,快速閱讀課文,掌握老王的“苦”和“善”兩方面的基本情況,人物故事,人物精神品質。然後研讀課文,深入課文重要情景“老王送香油和雞蛋”,探究人物的描寫和作者情感的表達,還特地設計了疑難問題的問答,目的是尋找重要詞句的解讀,體會人物的深層的感情,理解文章主題。最後拓展延伸,由老王到千千萬萬個類似如老王的不幸者,培育學生的愛心奉獻精神,提高思想道德素養。

二、實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打造優質高效的語文課堂模式。

教學之路,學無止境。課堂教學深奧無比,變化無常,唯有不斷學習,不斷求新,才能站得住,行得通,有實效。

我的目標是努力實現教學“三實”,即紮實,上課實在有內容,聽、說、讀、寫、思、疑,力爭步步到位。課堂上能學到東西,而且是有價值的東西,既不貪多,也不求快;充實,課堂儘可能多的安排激情對話,心靈溝通,現場生成。教材拓展,儘量向外發散。同時特別關注個體的學習效果,重視整體和個體的表現,達到人人有所學,有所得,共同進步提升;真實,不追求花架子,常態運行,允許出現差錯,允許臨時變更。返璞歸真,去僞存真,讓大家看得清學習過程,學得到教學經驗。

基於這種思考,我把羅田縣實驗中學“四環五步”語文教學課堂模式靈活運用到鄉鎮中學語文課堂中來,刪繁就簡,因地制宜。由“課前預習(導學案)——激情導入(導語)——自主學習(個體學習)——合作交流(小組學習)——課外拓展(課內課外)”演化爲“朗讀預習(裸讀課文)——激情導入(導語)——快速閱讀(主動發言)——深入探究(近鄰小組)——拓展延伸(教師引導)”,實現了語文課堂模式的本土化。

三、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最有效纔算是最得法。

我覺得把傳統語文教學中的識字、朗讀、講讀、討論與現代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有機結合起來,能夠找的語文教學的正途。這次教學雖然達成了目標,但也存在遺憾,首先,注重新課堂的交流對話,忽視了學生讀書,朗讀課文的聲音太少,對話太多。教師放權不夠,主導意識太強了,導致學生讀書理解的時間不充足。其次,注重優秀學生的對話,忽視了普通學生的學習和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沒有真正展開,沒有調動絕大多數同學的學習熱情,學習效果整體上有欠缺。再者,時間安排不太科學,幾個教學模塊的時間分配有不妥之處,導致拓展延伸沒有足夠的時間展開,遷移能力培育打了折扣,愛心培育方面欠了火候。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總是處在改革當中,但是次次都處於大家責難當中,幾十年來一直沒有突出重圍,實現浴火重生。現在,新理論、新理念、新方法層出不窮,語文教師目不假接,多是左右爲難,不學不行,學來並沒有實效,信心不足,失去自我。我想,新理念是應該學習的,新方法也可以接受,但是,必須死死扣住語文學科特點,語文知識和語文能力是絕對不能弱化的,忽視了雙基就不是語文課了,在這個基礎之上,適當探究和延伸,課堂加深加寬也必須源於課文字詞句篇、人物、事件、感情、精神、寫法、主旨等等,無目的探究,無限的拔高,無止境的拓展都是增加教學負擔,給教和學帶來了許多不便,新課堂變成了邯鄲學步了,從而走入了誤區不能自拔。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將傳統的理念、教法與現代的理念、教法相結合,主體的學生與主導的教師相結合,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個體學習與羣體學習相結合,突出語文學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點,突出語文教師個性特長和自主創新,落實語文知識和能力,發展思維能力,培育思想感情。注意到了這些,我想語文教學完全可以走上一條紮實有效、讓人刮目的光明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