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

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1

新課程對數學教學要求的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做數學”的過程。與此相對應的,新教材增添了一些實效性、趣味性較強的,有助於提高學生觀察、分析、應用能力的章節,也給教師提供了設計的空間。但教材中畢竟還有許多一直就有的“傳統章節”,與實際生活聯繫並不十分密切,屬於抽象的純數學。對於這樣的內容如何處理,才能使之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這需要我們研究新理念,在教學中體現新理念,採用新方法,避免用新書卻走老路的現象。當然,這對教師來說,難度也是比較大的。

“合併同類項”這一知識點是整式部分的核心,因爲它是本章重點“整式加減”的基礎。這樣一個抽象的“老”知識,如何設計成適合學生參與、討論,滿足學生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要求的課堂呢?我是這樣設計和思考的:

一、認識“同類項”

我首先設計了學生非常熟悉的一個生活場景:桌面上非常凌亂的課桌,問學生如何整理。學生很容易答出:將文具放入文具盒裏,書整理成一摞,本放在一起,分別擺放整齊。我問學生,爲什麼這樣做,引導學生意識到“歸類”的重要作用,即它不僅使生活有條理,更可以在數學運算中達到化簡的目的。

第二步,我又讓他們運用歸類的思想進行速算競賽:

求代數式和的值。

有了第一步中總結出的生活經驗,一部分學生會聯想到把代數式中的、 、,及和、和先結合化簡再計算。這時,大部分學生在恍然大悟的同時會質疑:我們以前沒有學過這樣做,這樣做可以嗎?都什麼時候可以這樣做呢?

於是,我安排了一個分組討論活動,論題是:這樣做可以嗎?根據是什麼?哪些項可以這樣結合在一起?學生充分討論,自由發表見解,互相協作,最後得出“可以結合在一起的每一項所包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等(這樣的項叫同類項);把它們結合在一起(合併同類項)是根據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第三步,爲了鞏固學生的探究成果,我安排了兩個遊戲:一個是同類項速配,另一個是“找朋友”。

二、學會“合併同類項”的方法

正當學生沉浸在遊戲中的歡樂和喜悅時,我又提出了本節的第二個知識點:合併同類項。玩興正濃的學生顯然覺得這個問題很突兀,於是我設置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5x+3x等於多少?學生齊聲答出8x。我又問,怎麼做的?學生答:5x+3x=(5+3)x=8x(根據乘法分配律),學生又接連做了幾組這樣的題後,我再讓學生總結法則。學生中無人回答,於是我又引導學生從單項式的構成考慮,學生想到單項式由數字和字母兩部分構成,馬上就豁然開朗,總結出“係數相加,結果作爲係數,字母及指數不變”的法則。

可見,教師只要設計好教學環節,使學生感興趣,能主動觀察、猜想、推理,順着教師的引導,自主探究,發現總結出要學會的內容,這樣教師則真正從知識的傳播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設計者,而學生也就由觀衆變成了演員。

在課後的自我評價中的“你學到了什麼”一欄中,學生除了填寫知識點外,還填寫了諸如“集體的智慧大於個人智慧”、“合併同類項的方法可以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如垃圾分類處理,辦公室格式化等”,這些是我事先都沒想到的。

但是,教學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速算環節不是每個學生都能找到簡便途徑,這樣勢必會浪費時間,所以必須做好鋪墊,時間上也要控制好。另外,採取這樣的教學方法,在討論過程中有部分學生成爲發言的中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仍只是聽衆。如何處理好這些

問題,使教學更加完善,是有待於我們今後在實施新課程中進一步探索和解決的。

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2

本節課課前進行了認真的準備,整節課上下來有很多的不足之處,反思如下:

1、對沉默很恐慌。當點學生回答問題時,那個學生講得很慢,還會錯。但是對於我而言,這是一個十分簡單的問題,所以就會想會不會其他學生都懂了?只是個別學生還沒有懂?而且通常這個時候,其他學生都是沉默的,感覺不到他們是不是都懂了!這個時候我就會很恐慌,到底該如何去做呢?儘快結束這個問題,講下一個?還是繼續重複解釋這個“簡單”的問題?沒有開公開課的時候還好,不緊張;但是在公開課的時候有點緊張,所以就更慌了,有點無所適從的感覺。

2、經驗不豐富。這個是承接上面的問題的。因爲把握不了學生到底有沒有懂,所以重複地講知識點,然後最後變成了都是自己在講,學生的思考時間太少!上課的有效提問太少,都是一些不用動腦筋的問題,學生只要回答是不是就可以了。不得不說是這樣,因爲這樣問,他們會回答,會讓我覺得他們懂了,放心地講下面的知識點。對於這個問題總結地說來:對沉默恐慌,需要學生的聲音來讓我知道他們已經懂了,同時也是自己的經驗不足,無法自己判斷學生到底有沒有懂!所以一二兩點的本質是一樣的。

3、要明白上課的.重點是什麼。亮相課的另一個問題是重點不突出,備課的時候需要考慮,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如何去講這個重點才能讓學生更加容易地明白?什麼樣的例題能更凸顯出這個重點?這些都是我以後備課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4、自己在教學語言方面還是比較欠缺,一方面,在於對講課內容的過渡及講課過程中的語言運用,缺乏生動性,無法體現出一個老師對於文字的駕馭能力,此外,還有“羅嗦”的問題,有時我自己說的太多,完全不給學生說的機會,但是作爲一堂符合要求的課,應該是以學生活動爲主的;另一方面,則是對學生的評價,在講課過程中,我往往會在學生回答問題後重復學生的回答,這樣的評價會直接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另外,也無法對學生做到有效的引導。

總之,在這次亮相課的整個過程中,我學到了很多,對自己身上的存在的問題也有了更清楚的認識,今後的在教學中要多思、多問、多實踐,希望自己能在接下來的教學中不斷地累積,教學水平能上一個新臺階。

數學合併同類項教學反思3

思之則活,思活則深,思深則透,思透則新,思新則進。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總結教學的得失與成敗,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回顧、分析和審視,才能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才能不斷豐富自我素養,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逐步完善教學藝術,以期實現教師的自我價值。下面就《合併同類項》第二課時作以下反思。

《合併同類項》這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有同類項的概念、合併同類項法則及其運用。

一、從教學設計上反思

1、注重創設問題情境

課堂引入是通過提出現實生活申的分類問題,如果有一罐硬幣,(分別爲一角,五角,一元)你會如何去數呢?這樣把學生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數學學習中來,再通過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你發現哪些事物也需要分類?能舉出例子嗎?生活中處處有分類的存在,那在數學中也有分類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使探究新知成爲學生的自覺行爲。

2、注重知識形成的探索過程

新知識的學習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上,從學生己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小組討論,把一些實物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同類項這個概念。並通過練習、遊戲、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更清楚地認識同類項,掌握合併同類項法則。在整堂課的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能力和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注重學生的自我反思

學生學習的收穫不僅有基本知識與技能,還有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課堂小結的設計,意在使學生學會歸納和反思,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自我反思的意識。

二、教學效果上的反思

1、重視學生活動,關注個性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充分讓學生自己觀察、自己發現、自已描述,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交流,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滿足學生的表現欲和探究欲,使學生學得輕鬆偷快,這樣,師生之間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他們都作爲平等的一員在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心靈的溝通與精神的交融。

2、注重學生能力培養

在學習了同類項的概念後,進行了一個遊戲。遊戲是這樣的,一學生說出一個單項式後,指定一位同學回答它的兩個同類項。要求出題同學儘可能使自己的題目與衆不同。最後請回答正確的同學向大家介紹寫一個單項式同類項的經驗。學生自行編題是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它可以改變一味由教師出題的程式化做法,並由編題學生指定某位同學回答,可使學生透徹理解知識,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同時通過變式訓練,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申,既讓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提高識別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另外,在課堂小結中,讓學生暢談學習的感受,交流學習的體會,包括知識與方法的收穫,探究與合作交流的體驗等。訓練學生的歸納能力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