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精選3篇)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精選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精選3篇)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1

《生活中的負數》的教學目標是利用溫度的情境瞭解負數的表示方法,會讀寫正負數,會比較溫度背景下兩個負數的大小,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體會負數的意義,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首先考慮到讓學生感知負數的必要性,主要教學思路如下:分三大步進行,一是溫度的讀法,二是海拔高度的讀法,三是在此基礎上引出正、負數的認識,解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首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我先出示了幾個地區的溫度讓學生試讀。並讓學生比較上海和北京兩地氣溫的不同,學生很容易能發現一個是零上,一個是零下,他們正好以零攝氏度爲分界線,一上一下正好相反,給學生打下正負數是相反的兩個量,而且零是一個分界點的初步印象,繼而引出如何用簡單的符號表示溫度,理解正負號所表示的意義,會比較溫度背景下兩個負數的大小,教會學生正確讀寫正負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預設學生會說出很多常見的負數,如:天氣預報中用到負數、計算器中有負數、電梯、股市、存摺、賬單、玩電腦遊戲的計分等。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對天氣預報用到負數是比較熟悉的由此可見,溫度是學生學習負數的一個非常好的生活原型。

然後引出海拔高度的讀法,由於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有了初步的感知,所以讓學生根據上面的學習知識直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同時強調以海平面爲基準,提問學生海平面的高度可以用什麼數來表示。爲後面的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再次打下基礎。

溫度和海拔高度的引入都是爲了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感受負數的意義。並用不同地區有溫差和同一地區一天內也有很大的溫差將溫度和海拔高度有機地聯繫和過渡。而且注重向學生滲透0攝氏度和海平面只是一個分界點和分界線。解決本課的教學難點。

進而出示一組不同的數讓學生對這些數進行分類。引出正負數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負數和0的關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要“改進數學概念教學,強調通過實際情景使學生體驗、感受和理解”、“許多重要的概念,都要求在現實情景中去理解,恢復‘來源於現實,又紮根於現實’的本來面目……”。由於有了前面良好的鋪墊,正負數的概念和0的定位以及正負數與0的關係,自然而然就引出來了。

最後是一個小練習讓學生鞏固對正負數的認識,並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的正負數。也是爲了體現新課程標準中強調的數學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總之必須充分設想到課堂上可能出現的種種可能情況,並提前對此做好預案,這樣才能在教學中應付自如。同時,教師也要增強教學機智,要善於處理課堂突發問題,找到合理、有效的解決方法。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2

《溫度》一課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生活中的負數》的起始課。學習的目的是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瞭解天氣預報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同時能夠進行正確地讀、寫。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通過教學,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學習“溫度中的數學問題”是爲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意義做鋪墊。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來源於生活。小學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知識只有是來自於生活中的纔會有靈性和活力。因此,要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將生活化常識轉變爲數學化知識,挖掘其數學本質。本課力圖從溫度中的正、負數入手,藉助溫度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正負數的意義,爲下一節課進一步建立負數的概念奠定基礎。

1、從直觀到抽象,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是一個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同時獲得發展的時期。中高年級的學生雖然抽象邏輯思維獲得較大的發展,但學生一般還不能完全依靠抽象的數學概念進行思考,往往還需要具體的形象思維的支持。

在突破本課難點——比較零下溫度的高低之前,就藉助了具體形象的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來幫助學生理解溫度的高低。

在我和學生一同認識了測量溫度的工具——溫度計之後,將教材上呈現的兩個溫度計上的溫度成爲比較溫度高低的很好的切入口,有的學生藉助了溫度計上水銀柱的高低來直觀形象的辨別溫度的高低,有的對溫度高低的判斷有了比較抽象的想法。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手開始。”好動是小學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儘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於時間的關係,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後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生活中的負數》教學反思3

課堂的準備是一個辛苦而漫長的過程。既有對教學內容選擇的猶豫不決,對教學環節安排的取捨不定,又有等待中的忐忑不安。當我經過反反覆覆的考慮後,選擇了第七單元的《認識負數》,在分析了教材內容後,我有些困惑了,因爲第一課時的內容在我看來是太簡單了,溫度計的認識在三年級《科學》裏已經學過了,如果按教材的內容安排,也許自己這堂課用不了三十分鐘就可以完成了。無奈之中只好求助於網絡,希望能在其中得到借鑑。

在翻過許多老師關於《生活中的負數》的教學設計之後,給了自己一些啓示,我將二個課時的內容進行了整合,經過一個星期的嘗試,終於完成了自己的初稿。因爲是自己花了較長時間的“傑作”,所以心裏想想還是很好的,但因爲之前有過經驗教訓,所以告訴自己在沒上過之前一切還都是未知數。第一次的試教是在匆忙中進行的,和預想中的一樣,課堂中的生成很多是出乎了自己的預設,加上之前自己對每個問題的準備並不足,所以一堂課下來發現的問題很多,通過這次的試教也讓自己進一步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明白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針對試教中發現的問題,對每個環節,每個問題自己又進行了細化。在完成二次稿後,接下來工作就是製作輔助課件了,之前的課件在試教中發現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達不到輔助的效果,所以在課件的製作上自己是盡力的讓每一次的呈現都能成爲學生思維的起點與紐帶。

之後的時間是在等待中渡過的,我的課安排在週四下午第二節,週三早上,三年級的陳老師提醒了我,我又決定到三年級再試一下,把教學流程走一遍。這次的試教又讓我有了不同的收穫,一位語文老師在我的問題提問上給了修改的見意。通過這次的試教讓我有些緊張的心稍稍的平靜了一些。

週四終於是來了,下午第一節上完五年級的科學課後,我趕緊往報告廳跑,報告廳還沒下課,參觀的家長都來到了走廊上,看到這麼多的家長在旁邊,心裏又緊張了起來。接下來的四十多分鐘裏,面對五十一位家長,我盡力的放鬆自己,孩子們的表現也讓我在上課不久就完全的放鬆了。當下課鈴響起時,我心裏暗暗爲孩子們鼓掌,他們課堂上的表現讓我看到了他們平時很少表現出來的另一面,而這正是自己一直想達到的課堂目標:活而不亂,問有所思,各有所獲。同時也深深反思着自己平時的課堂。

課上完了,給自己放了一天假,回放上課的錄像,以下幾點值得自己反思:

1、這節課的教材內容該不該整合?

之前聽過了縣新生代教師的四節關於《生活中的負數》的課堂,其中有三位老師是沒有把一二課時的內容整合在一起的。但他們也並沒有說課堂很空沒東西上,而且有位老師也上得很精彩。於是對於自己之前的擔憂我不再是很肯定了,唯一可以說明的理由可能只剩下自己所要教的班級的已有知識水平了。而這本是備課前自己必須要去做的課前瞭解呀,但自己並沒去做,如果這堂課上砸了,那根本的原因就出在這裏。

2、這節課的目標達到了嗎?

反思這節課,問題提了好多,要解決的知識點也好多:符號+數字的表達方法、正負號、正負數、讀法寫法、正負數在溫度中表示的意義、在溫度中比較大小、數軸尺、0與正負數的關係,用正負數、0表示個人的態度觀點。現在想想這麼多的東西學生能掌握嗎?學生能達到怎樣一個水平?這又讓自己想到一個問題:你的後測做了嗎?

3、課堂提問都有效的嗎?

兩次的試教過程中,同一個問題自己往往改了不止兩次。課前設計的問題沒有經過試教覺得也很不錯了,可是一經試教卻發現學生反應並不好,不能很好達到引導的目的。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課堂中確實是非常的重要,有老師有老師曾說:要學會教書先要學會提問。看來真的是非常之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