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數》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衆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衆數》教學反思

《衆數》教學反思1

本次公開課我講了五年級中的《中位數和衆數》一課,在講完課以後學校領導以及老師們給我提出了寶貴而又中肯的建議,使我收穫甚多,之後我進行了細緻的研究與分析,並總結出了以下需要提高和改善的地方:

一、細緻研究與分析教參

王校在我講完公開課之後,她細讀了教參,並且提出了教參中需要比較出平均數、衆數、中位數這三者的異同,而我的教案中缺少了比較的方面,她告訴我一定要深刻細緻的研究教參,這樣纔可以精心上好每一節課。我回去重新研究了這節課,確實是我忽略了這一點,現在想想也許就是這一點可能會誤導好多學生。造成的後果該多嚴重呀!

二、導入

在這節課中,我是以踢毽的兩組數據導入的,之後讓學生找平均數、衆數、中位數這三種統計量,以這樣的方式導入無法區分這三者的異同,孩子們或者會想爲什麼要用到中位數和衆數呀,用平均數不就已經可以反映出兩組學生踢毽的水平了嗎?王校給我提出了最樸實的建議:可以以教材中的例子入手,剛開始有兩組數據,算出的平均數都是5,因此無法比較兩組到底誰植的好,因此引出中位數和衆數的概念,可能孩子更容易理解其用意。本節課我導入的時間過於長了,在“十項技能大賽”直接就應該說出來,不應該在此處浪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三、中位數、衆數、平均數的區別

王校提出應該讓學生明白在什麼情況下去用這三種統計量,比如:①在這組數據模糊不清的時候,此時無法用平均數去比較,則這時用中位數比較能反映兩組數據的異同。其次應該讓學生明確中位數、衆數、平均數的優勢、劣勢是什麼,中位數的優勢是隻和中間位置的數據有關,極端值不影響中位數。中位數的劣勢是:只能反映中間數的特點,反映數據的局部性。衆數的優勢是:明顯趨勢。

平均數的優勢能反映出整體的趨勢,但如果數據不清楚時則無法求出。還有在引出中位數的時候,王校建議我可以直觀的藉助孩子的資源,讓一列學生站起來,直接讓孩子去找中位數,那樣不更直觀和清晰嗎?還有在講衆數的時候,如果這組數據是這樣的:12、3、4、5、6、87可以明顯的看出這組數沒有衆數,在本節課中我沒有涉及到,所以在有些情況是沒有衆數的。還應該着重強調中位數、平均數只能有一個,而衆數可能有一個或者多個,也可能一個也沒有。

四、細節注意

1、上課時我的頭髮由於過長所以對教學有嚴重的影響,我一定會注意,並及時改正。

2、講到中位數這個難點的時候我給學生的空間太小了,應該花費更多的時間去處理這塊知識點,應該把學生的排列結果在投影中展示出來,這樣才能給學生加深記憶並強調做題方法。

3、到生活中“均碼”的概念時,應該先讓學生自己說說,然後再給出相關概念的陳述。

4、書:主要呈現中位數的兩種特殊情況就可以了,多餘的東西就刪掉了。

5、語速:新教師都會說話比較快,我一定要克服這個致命的缺點把重難點突出來。

這次公開課並沒有因此而結束,聽了王校長和老師們的建議真的讓我收穫好多,並且更加懂得了,要想上一節好課需要下多麼大的功夫。我想我會以此爲契機,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認真備好每一節課,使之行之有效的上好每一節課,成爲學生愛戴的好老師。

《衆數》教學反思2

新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所以本節課主要以“先學後教”、“小組合作”爲主線開展課堂教學。

“中位數和衆數”安排在“算數平均和加權平均數”之後的一節概念與方法教學課,爲“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的選用”奠定基礎。本節課從實際生活中的氣溫引出已學過的平均數,再過度到中位數與衆數?由解決問題的過程得出概念、方法,再由一般情況到特殊情況,如:奇數個數據到偶數個數據的中位數的尋找方法,一組數據中有一個衆數到有多個衆數,沒有衆數的特殊請況;最後由方法到應用。在練習題目的設置上,有代表性、有層次性。由概念判斷到較易的找中位數和衆數,再到有難度的變式練習。其中,在課堂小結時,由學生表述當堂所學,教師給予肯定,讓學生體驗掌握知識的成就感。

但是,在備課時,對備學生這塊準備不足,課堂的應變能力有待提高,各環節的時間掌控也不甚理想,以致最後有兩道題未能在課堂上完成,而留着課下作業。課堂教學的目標應該是,當堂內容,當堂消化,儘量少留或不留課下作業,爲學生減負。

不盡之處,望各位領導、同仁,不吝賜教。

《衆數》教學反思3

一、改造教材

本人認爲,這節課在用教材方面有兩個特點:

第一、教材中的三個例題都是開放性的,學生很可能會大多指向平均數,從而忽視了中位數和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故本課僅採用了和學生生活最貼近的例.1(比較三人成績)來展開,同時增加了中位數、衆數的例子,把相關的知識點納入其中,既鞏固了知識點,有起到了以題激情,題情交融的效果。

第二、改變了例題與習題的界限和跨度。每一例題呈現後,我都安排學生有默讀的時間,讓學生獨立地在讀中研,在研中讀,有意識地使學生學會提取、處理和加工信息,培養他們的閱讀數學數據的能力,在這個基礎上再開展合作交流。老師主要進行方向性的引導,從而使例題的探究交流過程就是習題的解決過程,改變了例、習題之間單純的示範,記憶和模仿,加大例題之間的思維跨度,讓學生的思維不斷地產生認知衝突。

一、從關注教到關注人

首先、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小組討論時,我走進學生中間,巡問、點撥,“引而不發”,激發學生主動精神,讓學生始終保持求知慾,爲了讓問題討論更加廣泛和深入,我及時刪掉了一個例題。整節課教師儘可能多地引發並適應學生的觀念,參與學生開放式的探究,引領學生掌握真正的研究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地學習,從而讓師生相互交流和啓發,共同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經驗,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其次,從關注學到關注人。由於我在該班開展“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活動,同學的大膽質疑否敢於發表自己的想法,課堂氣氛相當活躍。課堂教學從關注學轉向關注人就意味着要求教師要改變學科本位觀,有更高的人文素質。既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多一些尊重和關心;還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用“心”施救,體現教師的人文關懷,力求從“目中有人”到“心中有人”;還要關注學生的人格養成,從而使教學過程成爲學生一種豐富的人生體驗,讓我們的教學服務於“完整的人”的成長。

二、跳出模式,走向理念

爲了讓課堂形式適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更好地服務於教學目標和內容,我一方面改變了例題的呈現方式,把“效果評價”放入課堂,創設真實的學習環境,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積澱,一下子拉近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另一方面儘可知多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經驗背景,設計有一定挑戰性、開放性的教學任務,通過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而非形式上的熱鬧,促使學生在較複雜的水平上理解這三種數,從而較好地達到了有效教學的目的。

另外,從構建探究性教學模式到超越模式,課堂教學更多地關注研究性教學的理念,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教室,走向生活。課堂教學是創生問題的起點,不必過於追求探索教學的形式,更改地是問題與方法的遷移、發現,讓學生有進一步探究的願望。

三、幾點不足

雖然我還是比較注意運用“延遲判斷”,給學生較充足的思考與發言的時間和空間,但有些地方還是過早地介入了學生的發言。

這節課對學生中的“弱勢羣體”關心也不夠,新課程要求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我覺得學生評價老師的主要標準應該是他在課堂中有沒有真正的收穫。本課中雖然只有個別學生認爲自己收穫不大,給老師打了80分以下的分數,但也足以說明我的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更多地關注了中上水平的學生,忽視了對困難生的關愛和幫助。

《衆數》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的內容。主要是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認識並會求一組數據的中位數和衆數,並解釋其實際意義。這是一堂概念課,也是學生學會分析數據,作出決策的基礎課。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發認知衝突。

在使用教材時,我對教材使用瞭如下處理:創設了一個用平均年齡來反映一羣人的年齡水平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發現單靠“平均數”來描述數據特徵有時是不合適的,從而理解中位數和衆數產生的必要性,讓知識的產生聯繫生活實際的需要。

二、引導分析討論,加深概念理解。

接着提供了某人去找工作,招聘廣告承諾月平均工資1000元,覺得條件不錯,可當他看到該超市月工資表時,卻有疑問了。就勢向學生提出“用平均數1000元來描述該超市工作人員的月工資水平合適嗎?那麼,你覺得用哪個數來描述比較合適?” 這是一個生活中的真實問題,通過學生的思考、討論,在此基礎上理解衆數、中位數的意義,怎麼求中位數和衆數,緊接着通過四組練習題,讓學生了解到特殊情況下中位數和衆數的求法。

三、在運用中完善知識結構。

從發展學生認識問題、探索問題、研究問題的能力角度考慮,我設計了大量的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思考題,幾乎所有的問題都在學生身邊,使學生得以聯繫實際,設身處地的去考慮問題,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加深對概念的進一步理解,體會到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三者既各有所長,也都有不足,一定要根據需要靈活選擇。從而使學生領會到在實際生活中一定要多角度全面的考慮問題,分析問題。

上完此節課後,我覺得在三種統計量的應用方面還有所欠缺,如果課前能讓學生自己去搜集一些生活中的數據,在課堂上提出來自己覺得哪種統計量更適合自己蒐集到的數據,爲什麼?讓其他同學來評評他的看法,這樣能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起來,增加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互動性。

《衆數》教學反思5

這次我講的這節課是統計部分的指示,講完課後自己的感觸很多。

從整堂課來看這就是我平時上課的真實寫照,課堂親切不失嚴肅,結構清晰,環節緊湊,略帶激勵措施。

這次講課時我再次又重新認識了自己。看似簡單的統計知識研究起來真不是想象得那麼簡單。另外我再次領悟到課改的精神,數學上很多知識不能校對的那樣嚴格。而且這次犯了數學上的大忌:對學生沒能大膽“放手”。致使個別環節突破的不好,不巧妙。例如在區別衆數和平均數的不同含義時,剛開始讓學生交流,也許是由於有聽課的緣故發現學生不能說出多少,而且發言學生很少,接着我就給學生點了出來而沒能讓學生充分交流充分體會。還有在分段整理後討論“哪段人數最多,和衆數所在範圍一致嗎?“這一環節也犯了同樣的錯誤。

總之,這節課從整體上看效果不是很好,自己在業務上還需進一步提高,多向他人請教,尤其多向結拜師傅學習,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真正提高課堂效率,走出現在的誤區,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使自己真正成爲一位名副其實的教師骨幹。

《衆數》教學反思6

《認識衆數》這節課,我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圍繞“用平均數能否代表員工工資一般水平”展開討論,引起學生對“平均工資”產生認知上的衝突,發現用“平均數”來代表工資一般水平不合適,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輕鬆的學習。學生在提出問題、觀察和處理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中,認識另一種統計量——衆數。

課中我把衆數放在與學生有關的年齡、視力、身高等情境中讓學生自主學習。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學生能以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爲基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在自然而然中解決了衆數的找法,衆數與平均數區別等等問題。

課後我能及時總結並能引導學生利用所學的衆數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作出決策和判斷。

但這節課也有嚴重的不足,一是沒能讓學生清楚的明白既然衆數和平均數一樣都是一種統計量,那什麼時候用衆數作代表,什麼時候用平均數作代表。二是在不斷改題的過程中出現了科學性的錯誤,那就是既然第一組學生定下來了,他們的年齡是不能隨便改的。要改也只能改由年齡抽象出來的那組數據。也可以調換這組學生。

《衆數》教學反思7

本節課認識衆數,我認爲需要達到這樣幾個目標:(1)讓學生體會到衆數產生的價值和需要;(2)如何求一組數據的衆數;(3)能根據實際情境判斷選擇哪種統計量分析這組數據比較合適,進一步體會衆數的實際應用價值。

整節課有這樣幾點做得較好:

1、注重從情境引入,讓學生認識到以前所學的平均數的侷限,再引入學習衆數的概念,體驗其優越性。

2、注重課外知識的補充,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衆數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3、注重聯繫生活情境,讓學生學會比較選擇合適的統計量來客觀地分析數據的特徵,形成初步的數據分析能力。

總體來看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沒有問題的課總感覺也不是一節好課。學生真的對衆數非常瞭解嗎?真的能聯繫情境正確判斷選擇哪個統計量嗎?例如衆數的存在是因爲一組數據中出現了極端數據,使平均數明顯偏離中心。可是怎樣來界定極端數據?對學生來說是個難點。教師應該對這點進行必要的指導。應該通過一系列的情境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在生生爭辯中將學習中的矛盾凸顯出來,從而對平均數、衆數有更深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數據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衆數》教學反思8

關於衆數的教學,是小學數學中一個新增的教學內容,也是大家公認的難教的一個內容。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衆數,這部分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圍繞“李阿姨應該選擇哪家公司”展開討論,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觀察和處理數據、做出決策的過程中,認識另一種統計量——衆數。在理解衆數的意義和作用的同時,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的區別,並能根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本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方面:

一是把衆數放在有意義的現實情境中學習。衆數是在現實需要的基礎上產生和學習的統計量。因此,衆數的學習不能也不應該脫離現實情境。在本節課中,李阿姨應聘、我給鞋店當參謀、體育運動訓練等現實情境都爲學生認識、理解和運用衆數取了極好的促進作用。有了這些典型的現實情境作支撐,學生就能自然感受到學習衆數有趣而且有用。

二是把衆數放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學習。在認識衆數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數和中位數。在新課的引入中,教師巧妙地利用平均數製造衝突;在新課的學習中,教師注重了對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的數學意義和統計意義的比較;在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強化了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三是把衆數放在學生自主活動中學習。在這一教學設計中,學生的學習活動始終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猜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過程;學生能以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經驗爲基礎,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開展必要的數學思維訓練,獲得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

《衆數》教學反思9

《中位數與衆數》腦子裏最直接的反映是:什麼是中位數,有什麼應用價值,中位數和衆數教學反思。什麼是中位數比較好理解,但是,爲什麼學習中位數呢?

平時生活中,我們用得最廣的是平均數,對平均數的體驗也較多,要學生捨棄平均數選用中位數體驗的過程就需要相當地清晰。因此,我把課的難點定位爲: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即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然而衆數的概念更好理解一些。

一、創設情境,引發認知衝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纔會思索,有了問題纔可以引發學生認識上的衝突。一開課,我提供某公司技術部門有總工程師1人,工程師1人,技術員6人,見習技術員1人;現需招聘技術員1人,小范前來應徵趙總經理說:"我們這裏的報酬不錯,平均工資是每月20xx元,你在這裏好好幹!"

"小范在公司工作了一週後,找到總經理說:"你欺騙了我,我己問過其他技術員,沒有一個技術員的工資超過20xx元,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是每月20xx元呢?"總經理說:"平均工資確實是每月20xx元。"問題(1): 結合表中的數據,計算該公司技術部門員工的月平均工資是多少?

問題(2): 平均月工資能否客觀地反映一般技術員工的實際收入?。

二、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教學反思《中位數和衆數教學反思》。

中位數和衆數的概念,我沒有直接給出,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認識到不按順序排列,處於中間的數是不確定,而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後中位數是確定,從而理解求中位數時,數據應該排序。

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構出這兩個概念,這樣做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這兩個統計量都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回答給予肯定,各人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由於教材出現的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奇數,直接找中間的數作爲中位數。“老師,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該怎麼辦?”初二三班的張晉碩和四班的孫凱旋問道。多好的問題,這一問題引發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自學,看書上有沒有教我們。這時有學生讀出教材的方法: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根據這兩位學生的提問,我立即與學生一起構建求中位數的思維,幫助學生梳理求中位數的方法與步驟。

“中位數”中“中位”是指位置居於中間,即某個數據在按照大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置處於最中間的數。“衆數”中“衆”即多,也就是某個數據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形象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更易理解、掌握這兩個概念。

三、在學以致用中體會區別

練習時,在同一具體問題中分別求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目的是爲了比較三個量在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時的不同角度,有助於瞭解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到學生的參與交流、探索知識。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不可一味的否定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千萬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可強加給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

《衆數》教學反思10

衆數是小學數學統計中新增的教學內容,而中位數、平均數、衆數的選擇與運用對學生來說又是比較難掌握的。

本節課是學生第一次認識衆數,這部分內容緊密結合學生實際,圍繞“怎樣選取人員更合適”展開討論,讓學生通過討論、嘗試的過程,認識另一種統計量——衆數。在理解衆數的意義和作用的同時,初步體會平均數、中位數與衆數的區別,並能根統計量進行簡單的預測或做出決策。

爲了讓學生能夠更好的認識到平均是、中位數與衆數的區別,在教學中我把衆數放在新舊知識的對比中學習。在認識衆數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數和中位數。在新課的`學習中,我注重了對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的數學意義和統計意義的比較;在新課的練習中,強化了平均數、中位數和衆數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運用。

從課堂效果上來看,孩子能夠初步區分中位數、平均數與衆數,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找中位數時,由於數字較多,孩子經常出現找錯中位數的情況,可以看出,孩子對於中位數的掌握還不是很牢固,在今後的教學中,更要注意對舊知識的複習。

《衆數》教學反思11

一、重視課前與學生交流互動。

由於我是借班上課,與學生是不熟悉的,爲了儘快地讓學生接納我,我加強了與學生的課前交流。“老師初來太平湖,很高興,放歌一曲,讓學生給老師的演唱水平評判”,學生很感興趣。通過獨具匠心的設計,較好地與學生溝通,拉近了師生距離。評判的時候,讓學生分三組,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量化,將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等數學知識有機地滲透在引入環節,充分體現“數學味”。

二、重視數學問題的情境創設。

結合北京奧運會的大背景與“陽光體育”的開展等情況,從中抽出數學問題,充分體現“生活味”。課中,我引用了“我是教練”的方式,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勇於參與問題的探索。

三、重視學生的數學情感體驗。

“讓學生參與特定的教學活動,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對象的特徵,獲得一些經驗”(數 學課程標準第4頁)。我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了之一理念,由五個板塊組成,(在課前交流中體驗,滲透統計思想、在生活情境中體驗,培養統計意識、在數據整理中體驗,學會統計描述、在數據分析中體驗,找尋統計決策、在歸納總結中體驗,形成統計能力)將學生的數學體驗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

四、重視數學課件製作與使用。

充分發揮課件優勢,集音像、動畫於一體,讓數學課堂豐富起來。我將龍門中心校的校舍、太平湖畔、牯牛降等風景的圖片放在課件中,在圖片上出題,學生眼前一亮,很是新奇。

五、重視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

走進我的數學課堂你總能收穫到學生的笑聲,主要源於我一貫的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當學生在探索“給太平湖景區的經銷商提供好的信息時”,學生建議給斷碼的鞋多進貨時,我告訴學生:“你不是在幫助經銷商,你是在害他,你會讓他破產的!”學生鬨笑。

最不能讓我原諒自己的是,我犯了一個低級的錯誤,那就是我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壓根沒有考慮到黃山區的課改沒有進行到五年級,而我使用的版本是新課改的,所以我差點栽了。好在,我所選擇的內容與以前所學的知識聯繫並不太緊密,只與“平均數、中位數”有所聯繫,課前,我對學生進行了短暫的“惡補”,雖然情況不是特好,但至少讓我的課堂還顯得流暢。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脫離了學生,你的教學肯定不會走向成功。

《衆數》教學反思12

《中位數與衆數》腦子裏最直接的反映是:什麼是中位數,有什麼應用價值。什麼是中位數比較好理解,但是,爲什麼學習中位數呢?平時生活中,我們用得最廣的是平均數,對平均數的體驗也較多,要學生捨棄平均數選用中位數體驗的過程就需要相當地清晰。因此,我把課的難點定位爲:理解中位數的意義,即學習中位數的必要性;教學的重點是理解中位數的意義,掌握求中位數的方法。然而衆數的概念更好理解一些。

一、創設情境,引發認知衝突。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有了問題纔會思索,有了問題纔可以引發學生認識上的衝突。一開課,我提供某公司技術部門有總工程師1人,工程師1人,技術員6人,見習技術員1人;現需招聘技術員1人,小范前來應徵趙總經理說:"我們這裏的報酬不錯,平均工資是每月20xx元,你在這裏好好幹!" "小范在公司工作了一週後,找到總經理說:"你欺騙了我,我己問過其他技術員,沒有一個技術員的工資超過20xx元,平均工資怎麼可能是每月20xx元呢?"總經理說:"平均工資確實是每月20xx元。"下表是該部門月工資報表:

卻有疑問了。同學們經理是否欺騙了小范?

問題(1): 結合表中的數據,計算該公司技術部門員工的月平均工資是多少? 問題(2): 平均月工資能否客觀地反映一般技術員工的實際收入?。

二、在分析討論中促進學生對概念的理解。

中位數和衆數的概念,我沒有直接給出,主要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認識到不按順序排列,處於中間的數是不確定,而從小到大或從大到小排列後中位數是確定,從而理解求中位數時,數據應該排序。

通過學生觀察、分析、討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逐步建構出這兩個概念,這樣做使學生逐步體會到這兩個統計量都反映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各種回答給予肯定,各人從不同的角度理解會得到不同的結論。由於教材出現的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奇數,直接找中間的數作爲中位數。“老師,如果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該怎麼辦?”初二三班的張晉碩和四班的孫凱旋問道。多好的問題,這一問題引發起其他學生的思考。自學,看書上有沒有教我們。這時有學生讀出教材的方法:當一組數據的個數是偶數時,中位數取中間兩個數的平均數。根據這兩位學生的提問,我立即與學生一起構建求中位數的思維,幫助學生梳理求中位數的方法與步驟。

“中位數”中“中位”是指位置居於中間,即某個數據在按照大小順序排列的一組數據中,位置處於最中間的數。“衆數”中“衆”即多,也就是某個數據在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形象語言的描述讓學生更易理解、掌握這兩個概念。

三、在學以致用中體會區別

練習時,在同一具體問題中分別求平均數,中位數,衆數,目的是爲了比較三個量在描述一組數據集中趨勢時的不同角度,有助於瞭解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感到學生的參與交流、探索知識。需要強調的是:學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教師不可一味的否定學生。教師要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千萬不要代替學生思考,更不可強加給學生固定的思維模式。

《衆數》教學反思13

一、在生活情境中提出 概念。

數學教學,要求緊密聯繫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所以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特點,我創設了“爲迎接六一兒童節的到來,我們年級準備組隊參加集體舞的表演,要選報舞蹈隊員”這樣一個學生喜歡、熟悉的生活情境,以如何從20名隊員中選撥10名隊員這個問題爲切入點,充分利用課本中的主題圖,將學生置身於現實的問題情境之中。抓住童心,激發興趣,然後通過學生對選拔方法的探究,順理成章地引出了衆數的概念。

二、在學以致用中區別概念。

“學習數學是爲了能運用數學來解決實際問題”,本着這樣一種理念,我在練習的第二個環節中設計了三個選擇題,這三個選擇題分別是:

1、當我們需要購買物品的時候,往往會關注同一種物品的不同品牌的銷售量最多是什麼品牌,也就是利用衆數來幫助我們作出判斷:哪種品牌的物品質量比較可靠;這個選擇題的設計意圖主要是要讓學生明確: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要根據我們所關心的問題來進行確定。

2、當一組數據中有偏大數和偏小數的時候,用中位數來代表這組數據的一般水平比較合適,主要讓學生明確: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要根據這組數據的大小特徵來確定。

3、要確定一名學生的成績在班上處於什麼位置,要用中位數來判斷,要比較兩個班的成績,要關注的他們的平均水平。由此讓學生理解:衆數、平均數、中位數他們既有聯繫,即都可以用來描述一組數據的集中趨勢,又有區別,即衆數反映的一組數據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數據,平均數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平均水平,它與這一組數據的每一個數據都有關係,而中位數則反映的是一組數據的中等水平,它與這一組數據的大小排序有關,所以它們描述的角度各不相同。

當然,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如:對待學生的生成問題,處理方法有的不是很妥當;對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到位,評價性的語言也不夠藝術。

《衆數》教學反思14

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設計認知衝突。“爲什麼老師跳得比平均數小,卻還能排在第二呢?”讓學生通過觀察,並通過老師設計的條形統計圖,形象地發現極端數據與其他數據之間的差距,強烈感受到:在這組數據中,如果出現了極端數據,這時用平均數作爲這組數據的代表已經不太合適,需要選用新的數據作爲代表,從而激發學生尋找新的數據代表的心理需求。

在第二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尋找新的數據代表,我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經歷尋找新的數據代表的過程,從中感悟中位數的意義。而且將中位數102與老師跳的107做比較,使學生初步領悟到中位數的作用,獲得認知平衡。

本課的練習設計,我分別設計了這樣幾道題。一平均數與中位數比較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感知什麼時候用中位數代表一組數據的水平比較合適。二平均數與中位數比較,讓學生體會中位數與平均數相差不大的情況,如何選擇數據代表。三實際生活中選合適的統計量的練習,進一步明確各個統計量的意義和作用,感悟到它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逐步體會到要根據數據的特點,具體地分析數據,靈活選擇數據代表;要根據不同的需要,選擇合適的數據代表,做到具體數據具體分析,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不形成思維定勢。

《衆數》教學反思15

“先學後教,自主互動”教學模式,是我校向南平市審報的課題研究,本課題從立項至今已近兩年,課堂教學模式已形成規模,學生的自學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所以不管是觀摩課,還是考覈課我都能習慣地採用這種教學模式。

課伊始,我從統計學生現在的平均年齡入手,引導學生想像十年後找工作的情景,緊接着從身邊的李叔叔找工作中看到的廣告讓學生在解讀廣告中獲取信息,進而引發出超市的工資表。這些都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事例,學生感興趣,又顯得親切自然,再從工資表與廣告的衝突,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當學生躍躍欲試時,教師提出要求給出自學方向,讓學生少走彎路。隨後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自學指導,進行有針對性地自學。彙報、交流後讓學生把“平均數、中位數、衆數”進行聯繫與區別,再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快如何比較準確表示超市職員月工資,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了問題,初次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爲了檢測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同時也是爲了滿足學生的挑戰心裏,我設計了四道闖關題,這道四道題由淺入深,內容所涉及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其中第二關是爲了全面考察學生對今天所學知識的掌據,又是把問題引向深處,挖掘出問題可能存在的特殊性,進一步加深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離不開生活。

我認爲本堂課有以下亮點:

1、導入新課貼近生活,讓學生感興趣,從興趣中引發認知衝突,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慾望。

2、爲了讓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貼近,創造性地從廣告的年代着手,體現出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教師呈現給學生的自學指導,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扣緊教材。學生學起來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4、彙報交流時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導在關鍵點,決不含糊,並讓學生舉例加深理解和辨析。

5、練習設計全面有梯度,既能抓住本課的知識點的普遍性,又挖掘出在解決問題時可能出現的特殊性,同時又考慮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體現出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與生活。

遺憾之處再所難免,在鞏固練習環節的第二關時,爲了讓每位學生都會找“平均數、中位數、衆數”,本環節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以致於最後的一道題時間倉促,留下了遺憾。或許教學是一門永遠缺憾的藝術,只有缺憾才能不斷挑戰自我,創造出自我的課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