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槐鄉五月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

初讀《槐鄉五月》,深受其吸引。那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整篇課文展現了槐花盛開的美麗,香氣的迷人,槐鄉孩子的勤勞能幹、熱情好客和淳樸可愛。毫不猶豫地我便選擇了它作爲公開課的教學內容。

真巧,隨着開課時間的臨近,我們家鄉的槐樹也相繼開花了。課前我採摘了一些將教室稍稍佈置了一下,整間教室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裏。我想孩子們在這樣的教室讀這篇課文更能感受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鄉孩子的快樂。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這是作者想要表達的主要思想。於是教學一開始我便設計了以小黑板出示這句話,讓學生自由朗讀。緊接着拋出問題:“爲什麼說‘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以此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

“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形式的讀,並引導學生在讀中感受美,繼而去表現美。一方面,我結合文章特點設計自由讀、比賽讀、男女生讀、齊讀、角色體驗讀,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結合課文中插圖,教室的環境佈置,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發揮自己的想象去讀,以達到讀中感悟的目的。

例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 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去描繪槐花的形態美,我在引導學生走進課文,理解作者語言之後,設計問題:“小朋友,你們眼中的槐花像什麼呢?”進而豐富學生對槐花形態的想象,用心去欣賞槐花。這個時候再回過頭來讀課文,對課文的理解就跳出文字本身了。

再如:“嗡嗡嗡”、“啪啪啪”,讀讀這些擬聲詞,它們使文章語言更富形象性的同時,也如同一個通道將課堂中的學生與蜜蜂、槐鄉孩子相連接。讓學生去猜小蜜蜂說的話,像槐鄉孩子一樣跑一跑,改變身份,融入文字才能感受作者創作時所處的意境。

在教第三自然段時,我逐漸放開。請事先化裝好的幾個小姑娘和小夥子來到講臺前,頭上戴滿槐花的小姑娘,笑容滿面。袋中塞滿槐花的小夥子美滋滋地吃着槐花。無需我多講,孩子們便心領神會。

這堂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的情緒方面有所欠缺。這次教學也讓我認識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處。以後我會更加努力地教好語文,教活語文!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2

《槐鄉五月》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一篇課文。第七單元共有四篇課文,《恐龍》和《海底世界》是比較典型的說明文,結構很清晰,內容比較有趣,學生在學習時比較感興趣。《日月潭的傳說》是一篇傳說,以故事形式展現,也是學生樂於接受的形式。與第七單元的其他課文不同,這是一篇語言文字都很美的文章。學習這篇課文意在讓學生體味語言文字之美。

看到這樣的文章,我有點無從下手。我首先明確了教學目標,其中有一點是讓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悟槐鄉五月的美。但是運用何種教學方法確實讓我想了很久。直到我看到了薛法根老師的教學實錄,讓我覺得有章可循。我沒法上出薛老師的味道,但我覺得有幾點是可以借鑑的。

一、從詞語入手,感受字詞的運用。這篇課文中有很多ABB式的詞語,如“白茫茫”“白生生”“喜盈盈”“香噴噴”“傻乎乎”等。這種類型的詞語讓人讀着有不同的感受。就如“白茫茫”這個詞,它體現了槐花之多。而“白生生”呢,則體現了槐花之白。又如“傻乎乎”一詞,顯得孩子的可愛,與“傻”有着本質的區別。再如“小小子”一詞,它是比較特別的,指的是可愛的小男孩。可見文中的用詞是十分恰當的。抓住這些關鍵的詞語,感受語言文字的妙處。

二、以朗讀入情,吟誦語言的美。文中有很多比喻句,相似卻不相同,層層遞進,漸漸深入。比如第一自然段中將槐花比作瑞雪初降,比作玉雕的球,比作姑娘的小辮子。這三個比喻由遠及近,從不同的角度對槐花進行描述。在教學時,讓學生體會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會有不同的發現。寫比喻句也好,寫作文也好,要有自己的視角,不要人云亦云。

三、借重點字體會語言之精煉。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薛老師抓住“飄”和“塞”兩個動詞。“飄”字是形容小姑娘體態輕盈,身心愉悅。“塞”字則體現了小男孩的大大咧咧,自由自在。這兩個字用的巧妙,而且沒有更適合的了,非得這兩個字不可,這就是語言的精煉之處。

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基本上抓住了這幾個點來展開教學。我感覺總體效果還是不錯的,就是朗讀感悟時,有些拖沓,導致感受重點詞部分時間就少了很多,只能大概地講講,沒能講透。時間分配上有些不合理。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3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情景交融的抒情散文,作者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迷人的景色和槐鄉孩子的美好品格。一句“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將這種感情抒發得淋漓盡致。

在教學本文時,我將重點定位在從美入手,以讀引導學生感悟語言文字的美,通過語言文字體會槐鄉景色的美以及孩子心靈的美,並引導學生將這種美的感受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品讀文字,領會語言的韻味

“‘嗡嗡翁……’小蜜蜂飛來了,採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們跑來了,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這句話文字優美,節奏感強,相同的句式讀來琅琅上口,象聲詞的運用讓我們感覺出蜜蜂採蜜的熱鬧與孩子們跑動時的歡快,爲讓同學們進一步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想象槐鄉五月的熱鬧情景,我設計了一個品讀語言文字的環節:

(出示句子,請一位同學來讀一讀)

師:讀了這句話,你又什麼發現?

生:這兩個句子的句式是一樣的。

師:具體說說?

生:前一句中的“嗡嗡翁……”和後一句中的“啪啪啪……”相對

生:第一句中“採走了香的粉”和“釀出了甜的蜜”句式是一樣的。

生:第二句中“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和“心裏裝着喜盈盈的滿足”也是一樣的。

師:是啊,兩句話句式相同,讀來琅琅上口,語言文字是多美奇妙呀!請大家再讀一讀,你還能發現什麼?

生:“嗡嗡翁……”寫出了小蜜蜂採蜜時的熱鬧,“啪啪啪……”寫出了小朋友跑得很高興。

師:瞧,就這麼幾個字,把這麼熱鬧得場面寫出來了,把槐鄉孩子們興奮激動得心情寫出來了,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讀一讀!

語言文字的鑑賞早在《雲房子》一課中,我就強調過,記得當時有這麼一句話:“唧唧喳喳唧唧喳,你到我的房子裏來做客,我到你的房子裏去玩耍。”關於這句話的節奏與教學,高林生老師和薛法根老師都曾談到,不再敘述。但從中我們能很清晰地看出,蘇教版的語言文字是美的,引導學生品味優美的語言文字,從而喜愛我國的語言文字也正是蘇教版教材的一個重要意圖。

在本句的教學中,我曾考慮讓學生在品讀了語言文字後,再及時運用,但一時沒有好的點子,又怕影響了教學進度,最終作罷。

二、自主感悟,體會槐鄉的情趣

“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引領學生透過語言文字,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是本文的重點。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以讀解文,以情促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自主感悟。

“請大家細細地閱讀課文,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與作者同樣的感受,同樣覺得五月真是槐花飄香的季節?”帶着這樣的問題,學生認真地閱讀了課文,體會到了槐鄉五月遍地花開,美麗的花,甜甜的香,清香、醇香、濃香的槐花飯,小姑娘戴着槐花四處留香……真可謂處處有槐花,時時聞花香。在自主朗讀感悟的基礎上,我不失時機地展示了擬寫的對聯——“遍地槐花遮望眼,漫天花香迎賓朋”,學生讀來抑揚頓挫,似有親臨之感,並從中感受到了槐鄉的美麗與好客。

課文除了介紹了槐鄉獨特的風韻外,也讓我們感受到了槐鄉濃厚的槐花文化。在引導學生體會“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一句的含義時,我以遊客的身份導入課文,並以一問統領全篇:“走進槐鄉,你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之後,學生將自己在朗讀中發現的最有意思的鏡頭作了交流:槐鄉孩子在花開的時候興奮地採花做飯;遊客來到槐樹底下,被槐花香味薰醉,流連忘返;槐鄉孩子熱情好客地拉小夥伴到家裏吃槐花飯;槐鄉小姑娘將槐花戴在頭上,槐鄉小小子大大咧咧地生吃槐花等槐鄉特有的情趣被同學們描繪得淋漓盡致,個性化的閱讀與交流讓課堂分外融洽,充滿詩情。

三、拓展延伸,策劃槐鄉的精彩

當孩子們對槐鄉的美景流連忘返,對槐鄉的文化情有獨衷時,爲槐鄉設計槐花節的活動也水到渠成了。

“同學們,又是五月,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槐鄉又將迎來新一屆的槐花節,當我們領略了槐鄉美景,品嚐了槐花香飯時,我們是否也該爲這個槐花節作出自己的努力呢?你有什麼創意呢?”

有了個性化的閱讀,有了老師的對聯作鋪墊,學生的創意十分精彩:

生:我要畫一副巨型海報,展示槐鄉槐花的美

生:我要寫一篇文章,介紹槐鄉的故事

生:我想做一回導遊,介紹我們書上的內容

生:我要辦一家飯店,讓遊客們免費品嚐槐花美餐

有的學生提到可以辦一個槐花博物館,讓遊客們盡情領略槐花的不同品種;有的學生說如果可能,可以開闢一個槐花島,專種槐花,一如射鵰英雄轉中的桃花島;也有的說,要寫一首小詩,讚美美麗的槐鄉,也有同學說,要爲槐鄉設計一個形象大使,那大使就是一個最最漂亮的槐花仙子……

雖然孩子們的小詩還很稚嫩,雖然孩子們的創意不失天真,但在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們對槐鄉的美景更加深刻,對槐鄉的文化更加親近。同時,以課內的學習延伸到課外,由一篇課文的學習帶動到一個小課題的研究,不正是新課程理念的一個突出表現嗎?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好長的課文,從54頁一直寫到57頁,我和學生花了整整四節課才學完了它。可學生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學得津津有味。因爲這回學生真的是跟着作者那詩一般美麗的文字走進了五月的槐鄉,和作者一樣迷戀上了那賞心悅目又清新可口的槐花。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讀第二小節的時候。這一段講的是被香氣薰醉了的外鄉孩子們盡情地品嚐着槐花飯的甜美,享受着槐鄉孩子的熱情款待。

“在這洋槐開花的季節,你們一定很想去槐鄉看看吧”(一張張小臉寫滿了對槐花的嚮往)

“那就跟着作者去吧,盡情地去讀讀課文第二小節,好好的在槐鄉逛逛。”(學生很起勁地讀了起來)

“剛剛你們都在槐鄉幹了些什麼呢?”

“我到了槐鄉就被槐花的香氣薰醉了,傻乎乎地臥在槐樹下不想回家。”

“你們也都去了槐鄉,你們看到翁宇峯在槐樹下那樣兒了嗎?”這下學生可都樂了,小手一個比一個舉得高,爭着跟我說看到了。

“老師,他呆呆地坐在槐樹下,連我叫他都沒聽見。”

“他一個勁伸手抓槐花往嘴裏塞,一不留神就撞着樹了。”

“他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槐花看呢!”

……接着又有學生說自己在槐鄉吃到了香噴噴的槐花飯,現在想起來還流口水;還有說槐鄉孩子送了他一大包的槐花。就這麼說着說着,孩子們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文字和作者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此時的朗讀以不再需要我刻意的指導,每一句聽來都是那麼動人。讀書就當是這樣纔會是一種享受吧!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5

今天鎮教委來我校開展“導學案式”課堂評比活動。我講了《槐鄉五月》這一課。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如畫,富有韻律。因此,我“以讀爲主,讀中感悟”爲最重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欣賞語言文字本身的美,感受槐鄉人情物趣;並通過主線教學設計,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和創設美。

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的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注重了課前的組織教學。

(上課前五分鐘)我說:“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有這麼多的領導和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生:“不緊張。”

我說:“可老師有點緊張,你們誰能說幾句鼓勵我的話啊?”

生甲:“老師,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

生乙:“老師,不用緊張,你一定能行。”

我說:“聽了你們的鼓勵,老師不緊張了,可是我看到有些同學也緊張,那麼也請你們大聲的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我最棒。”

生大聲說出,然後我又說:“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說:我倆能行,我倆最棒。再對全班同學說:我們能行,我們最棒。”

就這樣學生放鬆了,心情愉快了,有了好的學習狀態,我爲教學開了好頭。

2、注重了課堂激勵性評價。

課堂上,當學生積極提問或響亮的回答後,我不僅及時的進行了語言表揚,還獎勵了糖果,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回答既完整又真確。

3、爲讓學生感受“飄香的季節”,賞槐花之美,品語言之神韻。我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自主探究感悟美。對這樣一篇詩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異。我讓學生們通過個體自主感悟,說說槐鄉的槐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行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點,再使學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優美的文字,體會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讀品味美。我曾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是基本手段,讀是綜合,讀是表達,把讀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評價。”我覺得這話非常有道理。課文詩一樣的語言直接激發了學生感情朗讀的慾望,欣賞着美麗動人的槐花,伴隨着舒緩輕柔的音樂,學生靜心朗讀體味,通過個體領悟讀、集體感受讀,讓自主體味後的朗讀,讀出文的意境。

(3)個性想象表達美。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現槐花開放的遠景和近景,讓學生展開充滿詩意的想象,對槐花之美進行再創造,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進一步理解和提升。整個環節的交流給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快樂,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感。

不足之處:

今天講的是《槐鄉五月》的第二課時,但我爲了展示學生的書寫,開始設計了《基礎達標》,在這一環節足足用了10多分鐘,因而影響了後面的教學,導致這課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十分的遺憾和惋惜。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學生。堅持不懈的實施“學案式”教學,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使自己能在教學改革中不斷的成長。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6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抒情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洋槐花盛開的動人景象,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課文第一段,描繪了五月的槐鄉到處盛開着洋槐花,婀娜多姿、香氣醉人的美好景象。第二段,寫被香氣薰醉的孩子們盡情地享受槐花飯的香甜,設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一定會聞香沉醉,受到熱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敘寫孩子們用槐花裝點自己,表達他們對槐花的喜愛之情。最後一節總寫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作者巧妙地將槐花與孩子融爲一體,既讚美槐花,又讚美人。

語文教學中讀書是必不可少,所以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書方式,如:個別讀、齊讀、自由讀、表演讀、男女生分角色讀,力求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感受槐鄉的花美、人美以及文章的語言美。通過這次教學更讓我明白了讀書不只是一種形式,更是一種技巧,要着重激發學生的情感,要不然讀書就是徒然的。所以今後在朗讀指導上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

一篇美文如果深挖進去的話會挖出很多內容,但課堂時間有限所以我抓住了幾個中心句,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讓學生體會這種對稱句式的妙用濃化了情境氛圍,如同詩的意境疊加。這裏,“遠”“近”對稱,用景語渲染了洋槐開花“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的情境。“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情爲心聲,體會這種誇張性的讚美,不但不感到唐突、張揚,反而覺得熨貼、自然。最後通過“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讓學生通過讚歎的朗讀把由衷的讚美之情一下子宣泄出來,體會作者讚的對,頌的準,讓全文的美好意蘊達到了新的價值層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了許多的不足,除了自己預設的內容順利講完之外,在課堂調控上、關注學生上和問題引導上都存在不足之處。像最後想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槐鄉的花美人美”但最終還是沒能引導學生說出。另外,在整個教學中給與學生的評價少之又少,今後要多多注意,注意關注每一位學生,及時給與他們不同的評價。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7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它以詩一般的語言,童話般的意境,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中長短句的錯落有致,疊詞、擬聲詞的恰當運用,使文章琅琅上口,字裏行間無不洋溢着景色美、人情美、文字美,充滿着生活情趣。如何藉助具體的語言材料,讓學生感受到槐鄉五月的美麗景色,感受到槐鄉孩子的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是我這節課首要解決的問題。

因爲通過第一課時的教學,學生已初步感受了槐鄉優美的景色。所以第二課時上課伊始,我就以“五月的槐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開場,既是對上一課的複習,又是對這一課的導入,並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你對槐鄉五月的總體印象。引出整篇文章的靈魂和基調:“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全文正是以槐花飄香的美景和孩子們的歡樂兩個方面進行描寫的。因此,整個教學我就設計了圍繞這句話來展開,引導學生感受“飄香的季節”,領悟“孩子的季節”。

學生在輕鬆曼妙的音樂中,走進了槐花的世界,藉助文本自主閱讀,體會槐花的特點。通過“山山窪窪”、“坡坡崗崗”、“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感受花多色白;通過“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感悟槐花的多、美,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不同比喻的巧妙,同時教給學生學習圈圈劃劃,關注文本中的細節,品悟語言文字的魅力。並且利用“空白”,“我們也想象一下,你看到的槐花像什麼?”讓學生展開充滿詩意的想象,對槐花之美進行再創造。通過“嗡嗡嗡” “啪啪啪”等詞語和詩一般的語言,感受小蜜蜂和孩子們的歡樂;通過“清香、醇香、濃香” “浸在香海” “香噴噴”“香氣撲鼻”等詞語感受槐花之香。課堂教學按我事先的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着,然而內容過半,卻發現時間過大半,剩下的內容估計是來不及了,怎麼辦?

課堂上教師應該把學生推向前臺,而把自己隱藏起來,真正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這也是我課前設計的一個主導思想。可這堂課中當我發現對時間掌控不住了,就失去了那份坦然,顯得有點兒急燥了。如果說前半節課我是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和文本進行對話,後半節課我就把屬於學生的舞臺給奪了過來,拉着學生匆匆跑過課文。下課了,也許有的學生還沒趕上來。以至於本文的難點,領悟“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只是草草帶過,本來設計通過品讀請吃槐花飯、送槐花乾和槐花蜜,來體會槐鄉的孩子熱情好客;通過體驗槐鄉小姑娘和小小子的表現,來感受槐鄉孩子的快樂和淳樸。最後,讓學生用課文當中的語句,分別來說明“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和“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藉助文本,有意識地在課堂上爲學生搭起說話練習的平臺,既幫助學生再次走進文本,對全文的內容作一個總結,又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也使文本中的語言內化爲學生自己的語言。但由於時間倉促,缺少給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領悟提供鋪墊,沒能達到預期的效果,指導朗讀和體驗感受也由於時間關係而感到不到位。

課後,有老師對我說:“來不及的話,你乾脆就不要上下去了。”我靜下心來仔細想想,是啊,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爲本”,應該是從學生學習語文的角度去考慮,而不是爲了完成預設的教學任務,爲了上完整一堂課,即便是評優課也是一樣的。看來,三尺講臺,雖已站了好多年了,可一旦處於領導和同事們的衆目睽睽之下,還是缺少一份自然與老練,缺少一份靈活應對的機智。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變動。”確實,課堂上當學生的回答超出我的預料,走上“岔路”時,就有點慌,總想着把他拉回來。備課時認爲自己的設計應該是很順當的,但上完課後發現,設計還不夠細緻周到,考慮比較多的是學生理所當然的答案,但課堂是千變萬化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爲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着自己的知識、經驗,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樣性。教師如何靈活地面對課堂上的“生成”,如何體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作爲教師精心細緻的預設,才能在上課時隨機應變,才能應對學生的種種不同,爲了生成的精彩瞬間,所以教師在課前的預設是很重要的。我深刻地體會到,語文教師特別要提高生成教學的駕馭能力,隨機處理的能力,才能在課堂上給學生騰出空間,爲學生生成提供條件,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

語文評優課雖已告一段落,但給我們語文老師卻留下了無窮的回味。我越來越感受到作爲一名語文老師,教學相長,學無止境。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8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全文通過寫槐鄉開滿槐花,沉浸在香海中,更寫出了槐鄉的孩子們熱情好客,活潑可愛,與槐花的深厚情誼。我這次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設計教案時我把主要的教學目標設計爲學會本課的10個會讀會寫的生字和9個只識不寫的生字,並且能夠理解部分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同時使學生們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本課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的條理。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做得比較滿意的有:

一是導入課文很自然。一開課,在黑板上書寫一個“槐”字,並讓學生舉起手來和我一起書寫,並與“愧”字進行區別偏旁的比較組詞,較好的幫助學生理解了字義和區別形近字。

二是生字新詞的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將生字和新詞進行歸類學習,教學目標十分明確,學生學習時自然順暢,一步到位。

本課中有很多如“山山窪窪”“白茫茫”“香噴噴”“清亮清亮”之類AABB、ABB、ABAB式的詞語,它們有的表示顏色,有的表示味道。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進行詞語歸類,並根據生活經驗進行再積累,豐富了學生的個人詞庫。

同時,我覺得自己在如下方面還需努力調整:教師的語言還顯瑣碎;教師對學生課堂生成的精彩還需捕捉,少了一些靈動,課堂氣氛顯得沉悶。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9

詩意語文,詩意課堂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散文,語言優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感覺越是美的課文,越是難上實在。考慮到是向家長開放,我們教研組選擇上第一課時,下面簡要談談我的一點想法:

1.紮實訓練字詞。

本課中的一些字詞很有特色,針對學生的預習,我們設計了下列詞塊教學。①一組動作的詞:挎着籃子擺出槐花飯 拌上槐花蜜 讓學生通過朗讀、觀察,發現規律。②兩組有規律的詞:甜絲絲香噴噴白生生喜盈盈白茫茫傻乎乎∥山山窪窪坡坡崗崗大大咧咧 讓學生通過朗讀,發現規律,並說出同類型的詞語,豐富學生的積累。同時,又進行詞語辨析,如“白茫茫”、“白生生”,提高學生運用詞語的能力。

2.品味槐花之美。

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先讓學生欣賞精美的槐花圖片,感受槐花的獨特魅力。當學生仍沉醉其中的時候,引領他們賞析如詩般美妙動人的語言文字。我先讓學生通過默讀,體會槐花的特點:多、白、美、香。再讓學生通過細細品讀,抓住關鍵詞語,進一步感受槐花的特點。如在教學槐花香的時候,我讓學生找出描寫香的詞語,並重點推敲“清香、醇香、濃香”,讓學生反覆朗讀,說說感受到了什麼?有學生感受到香味的濃烈,有學生感受到香味越來越濃了,越來越香了。從孩子的回答中,我想:槐鄉的孩子走到哪裏,哪裏就會有香。此時,我相信,教室裏的學生也聞到了,整個空間都是香的啦!真應了那句“浸在香海中了”。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0

《槐鄉五月》是蘇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課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熱情好客、純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之情。教學中我努力落實三個教學原則:

一、引領學生走進文本,享受詩意語文。

二、引導學生讀書感悟,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三、以學定教,順勢而導,促進學生的和諧發展。

本課我是分五步進行教學的:激情導入、初讀感知、精讀感受、總結昇華、拓展延伸。

一、激情導入。“語文教學應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爲此,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說說暑假裏都到哪旅遊了,看到了什麼,然後我問學生你們去過槐鄉嗎?今天老師就帶領同學們走進五月的槐鄉看一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潛移默化的認識到,要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就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初讀感知。導入新課後,首先檢查學生讀書,因爲新升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課前讀書,自學生字詞的能力,課堂上我就直接進行了檢查。在檢查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相機指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達到每個學生都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的要求。然後說說對槐鄉五月有哪些瞭解,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感知槐鄉五月的花美、人美。

三、精讀感受。“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我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與學生交流情感,使學生樂於進入教學情境,主動與文本對話,積極展示自我,按照“感受花美——花美人也美——花美人更美”的順序展開教學活動。

四、總結昇華。首先由花美人更美自然過渡到課文最後一句話“……”作了全文總結。然後我誦讀了自己做的一首小詩,以激發學生表達情感的慾望。學生在寫作、交流中昇華了對槐鄉五月的理解和感悟,激發了學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五、拓展延伸。我創設了一個情境,課下讓學生策劃槐花節。目的是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1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

“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爲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

教學中我也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爲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2

5月12日,我進行了《槐鄉五月》的第一課時的教學,這次的教學過程讓我難忘。因爲這次我參加了新教師的全封閉式彙報課。這次的彙報課讓我感受頗深,既有獨立備課時的種種困擾,更有教學之後的種種遺憾。

《槐鄉五月》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全文通過寫槐鄉開滿槐花,沉浸在香海中,更寫出了槐鄉的孩子們熱情好客,活潑可愛,與槐花的身後情誼。我這次進行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在設計教案時我把主要的教學目標設計爲學會本課的10個會讀會寫的生字和9個只識不寫的生字,並且能夠理解部分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同時使學生們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本課的主要內容。但是等到教學結束之後,我感覺我的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顯得銜接不夠,有些脫節,如果在第一課時能夠讓學生初步感受槐鄉的美,槐鄉孩子的美那就能夠在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更加水到渠成。

在本課的教學中,爲了讓孩子們能夠融入情境,在開始的時候,我特別設計了帶孩子們遊玩五月的槐鄉的情境,讓孩子們有興趣去讀課文,並在學習中把自己放入文中,去親身體會這槐鄉的美。考慮到這一課的課文閱讀的難度比較大,而且孩子們可能接觸文章的時間比較短,所以我採用了先範讀的形式,讓孩子們在閱讀的時候能夠降低難度,讓他們學會自主學習。

在充分初讀了課文之後,我集中出示了本課的生字詞語,讓孩子們首先解決生字的讀音問題,而在之後的朗讀課文中,邊讀課文,邊理解文章中的生字詞語的意思,或者是注意生字的字形,我將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進行結合。但是教學完之後,我始終感覺對生字詞語的理解太過生硬,並沒有完全爲理解課文服務,有些爲了理解詞語而理解的感覺。雖然我儘量做到將詞語放到句子中去,以讀促思。

在之後反思的時候,我感覺如果我把生字的字形教學可以放在集中識字這一部分,而在朗讀課文的時候,並不是所有的生字詞語都要理解,需要理解的是一些有助於理解槐鄉之美的詞語。

同時在梳理文章的條理時,我缺少了總結,使孩子們在瞭解了文章的各個段落的主要內容之後,卻沒有對整個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

總的來說,我對第一課時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的看法都太孤立的,將兩者的功能分離開來,卻沒有很好地考慮到兩者之間的承接關係,沒有考慮到第一課時是爲第二課時服務的這一層關係。所以在初步感受文章的整體基調上造成了很大的遺憾。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3

6月9日,我爲福建省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三明地區教學研討活動開設一節研討課《槐鄉五月》。《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幹、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寫花又寫人,花與人交織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題自然生髮開去。課文的語言如詩般動人,對稱句式的錯落有致,描寫抒情的交融,使全文呈現出較強的節奏感和濃濃的意境美,爲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澱提供了很好的語言材料。

這節研討課很榮幸地得到福建師大基礎教育課程研究中心劉一承教授、方永華老師、陳國平老師三位專家的指導,他們親臨我校聽課、評課,給予我熱情的鼓勵。劉一承教授認爲這節課用理性、智慧和真情,對小學語文新課程進行了一次深度的演繹,體現了課改的核心理念:以人爲本;重視了小學語文教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體現以讀爲本的思想;體現學科特點,教學特點鮮明,表現了作爲學科帶頭人較高的教學水平和素質。事實上,這節課的設計是在我校林品英副校長、姜冬梅老師等幾位老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幾易其稿形成的。我自己在備課、上課的過程中也收穫良多,受益匪淺。簡而言之,以下幾個方面的感受頗深:

一點成功: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般清新流暢,如歌般富有韻律。因此,“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最重要的教學方法,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感受到槐鄉的美、人的美,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並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通過開放的教學設計,創設優美的情境,把學生帶入課文描述的優美意境,讓學生在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不斷實行自我建構。

一點嘗試:

本文句式對稱,節奏鮮明,語句優美,意境無窮,全文閃爍着音樂的韻律和節奏。本課教學設計嘗試着探尋語文文本的音樂物質及在語文實踐中實現文本音樂性的迴歸。而文本的這種音樂性將使語文教學充滿活力、靈氣與意韻。鑑於教材特點,讓音樂與語文結緣,追求語文與音樂學科的融合,借音樂記憶教材的內容,借音樂凸顯教材的美。在輕快柔和的旋律中,孩子們通過歌唱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一點困惑:

本課教學內容太多,有點貪多求全嚼不爛,有位老師說這麼優美的課文教學4、5課時都有可能,如果細細挖掘,如果適度延伸,如果再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確實如此。所以,我力圖在一節課內完成一個較爲完整的教學,就勢必要忍痛割愛,最終這樣的取捨也不知道對不對,課上完了心中仍有困惑。

一點遺憾:

改編歌詞這個環節原來是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創作的,其意義不僅僅是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那麼簡單,更重要的是一種創造潛能的開發。我想唱着由他們自己改編的歌,他們該多麼自豪啊。可惜由於時間不夠,我只好越俎代皰了。這是我感到遺憾的一個地方。

一點不足:

教學進行到填空練習的時候,指名填空“五月是 ( )的季節。”我預設的答案是“五月是槐花盛開的季節”,學生的回答是“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當時我請同學們評價誰的答案正確,孩子們都說是那位同學正確,我的評價是兩者都可以,課後靜下來想想,其實那位同學的答案的確比我預設的答案好,因爲整個片斷是圍繞“槐鄉的孩子”來寫,用“五月是槐鄉孩子的季節”更能提示中心。我當時沒有隨機應變,尊重學生的獨特感悟,白白浪費了一個很好的生成資源。另外,此處將填空處留白,讓孩子發揮更多的不同見解,對於激發學生的潛能無疑是十分有益的。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4

在教學《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之前,我向同科目的老師請教這個自然段理想的教法。她們認爲據課文逐層去理解,學生較易接受。可一走進教室,我就忍不住想嘗試另一種教法。

我踩着鈴聲走進教室:“同學們,五月,洋槐開花了,大家想不想去槐鄉旅遊?”“想!”學生異口同聲。“那好,現在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同走進槐鄉。請自由讀《槐鄉五月》第2自然段,然後告訴大家:去到槐鄉,你最想幹什麼?”這問題一經提出,班裏就像炸開了鍋,很快小手林立。“老師,我最想吃槐花飯!”一學生迫不及待。“我也想吃槐花飯!”“我也是!”學生爭先恐後。“喲!這麼多人對槐花飯情有獨鍾!那好,今天就讓我們大飽口福吧!我這也有一大碗槐花飯,”我拿起一個盒子,“請一個同學到講臺來,給大家說說他是怎麼吃槐花飯的。”班裏一反常態,非常踊躍。我請了曾超波。他到了講臺上,隨手拿起桌上的一個礦泉水瓶,“我喜歡吃辣的。我可以在槐花飯上面澆麻油蒜泥、陳醋。”

呵,這樣子,好像早就彩排過的演員!講臺下面情不自禁地送給了掌聲。我內心一陣欣喜。看着下面躍躍欲試的學生,我不忍就此打住,就再讓兩個學生來表演,且邊演邊解說吃法。龍子佳的表演尤其讓我感到意外,那可真的像電視節目中介紹風味小吃的主持人。

就在衆學生在座位上“狼吞虎嚥”“槐花飯”時,我不失時機地問:“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學生們的答案也出乎我的意料:“這兒的人太聰明瞭,竟能做出這樣的人間美味來!”“這裏的人真能幹!”……

“槐鄉的人除了勤勞能幹,還有什麼特點?”“小朋友臨走時……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一學生照搬課文原話。“你手中的槐花多有重?要錢嗎?從這你感受到了這兒的人怎樣?”“熱情大方!”臺下齊唰唰地回答。“除了吃槐花飯,你還想幹什麼?”“我想躺在槐樹下傻乎乎地睡。”那憨厚老實的韋尚賢站起來說.“你可真會享受!”我投去了讚許的目光,然後作陶醉樣,“躺在槐樹下,既可以聞到沁人心脾的花香,又可以欣賞那美麗潔白如瑞雪的槐花。這是多麼幸福的感覺啊!”

……

在學習第2自然段時,我讓學生說說到了槐鄉自己最想幹什麼,實際上就是讓學生自主選擇最想學的內容。這樣的問題一經提出,學生立即興趣盎然,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再如:“吃着如此美味的槐花飯,你想到了什麼!”“槐鄉的人們除了具有勤勞能幹的特點外,還有什麼特點?從槐鄉孩子送禮,你感受到了什麼?”以上諸多問題的提出,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去感悟槐鄉不但景美,而且人更美。常言道:教無定法。所以我認爲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我們能嘗試不同的教法,未必見得不是好事。

槐鄉五月教學反思15

《槐鄉五月》是一篇散文,作者以優美抒情的語言,描繪了槐鄉五月洋槐花盛開的動人景象,抒發了對美好生活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課文第一段,描繪了槐鄉五月到處盛開着洋槐花的美好景象。第二段,設想中走進槐鄉的小朋友定會聞香沉醉,受到熱情接待的情景,第三段敘寫孩子們用槐花裝點自己。最後一節總寫五月是槐花瓢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作者巧妙地將槐花與孩子融爲一體,既讚美槐花,又讚美人。

選擇這篇文章作爲開課內容主要是讀完文章,第一感覺就是,就是要帶着學生美美地讀好它。因此,“以讀爲主,讀中感悟”是我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爲了使學生感受槐花的美,香,槐鄉孩子的快樂,一方面我設計了不同形式的讀,如,指名個別讀,小組讀,男女生讀,自由讀,齊讀等,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語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通過多媒體手段,配樂,圖片欣賞等從美入手,以讀解文,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但在朗讀時還是發現了一些問題,齊讀時由於語速偏慢,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感的充分體現。這是我在以後教學中要注意的一個問題,通過老師多一些的範讀,使學生朗讀水平更上一個臺階

在教學中我也很注重抓關鍵字、詞、句,從關鍵字詞句入手,讓學生有一個從整體到局部的概念。例如我先讓學生抓住“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爲表達主線,使學生對全文有個總的印象,然後進一步深入學習、領會課文的內容,做到抓一句而帶動全篇,爲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做好了準備。還有在教學“中午,桌上就擺出了香噴噴的槐花飯,清香、醇香、濃香……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香氣撲鼻,整個槐鄉都浸在香海中了。”這段文字時,我先讓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後理解“清香、醇香、濃香……”感受槐花香味越來越香,越來越濃,並通過朗讀體會,還有“浸”字更是體現了香味到處都是。學生通過對關鍵字句的理解,更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教學是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也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前半部分花的時間稍微多了點,在引導學生體會槐花爲什麼這麼多時,還應有效藉助多媒體,設計更爲合理些。 在教學中讓我也認識到了一些自己的不足,例如在教師自身的語言上,有時比較囉嗦,不夠簡練。通過此次教學,讓我歷練了很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畢將再接再厲,向更高的目標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