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反思

周希本節課教學結束後,自我小結,我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諾貝爾》教學反思

1、充分解讀了文本,利用了文本的教育教學作用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起着指導性作用,是課堂教學的依據。按照往常的思路,寫人文章的教學目標重點約定俗成地被定位在了體會人物的精神上。然而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自學課文也能夠初步領會到人物的思想、品質,那麼能夠從文本中教些什麼?學生又需要些什麼?經過請教、思考,最終覺得《諾貝爾》一文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體會人物的精神,更要教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研究問題的方法。

於是,我把教學目標重點定爲了體會諾貝爾勇於發明創造、獻身科學的精神,知道諾貝爾在科學發明上取得成功的原因。課堂教學的效果與試教效果相比,學生的思考更深入,實質收穫也更多。

2、從收到放,注重了學生情感體驗,尊重了學生的主體認知在第三個環節的設計上,我所想達到的目標就是深入瞭解諾貝爾成功的原因和諾貝爾勇於實踐、獻身科學的精神。剛開始,爲了長文短教且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我通過導語將第六小節的`內容一帶而過,重點講讀第8、9兩小節。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跟着老師在走,是被動的接受學習,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違背了學生主體的原則。經過反思,這一環節的設計改成了以諾貝爾在研究炸藥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爲主要問題,放手讓學生讀找說讀。對於教師來說,過程變得更簡潔,學生的主體性也得到了體現。但是這樣的問題卻忽略了文本的特點感人。於是,我把問題改成了在諾貝爾研製炸藥的過程中,哪些事例最讓你感動?。學生圍繞這個問題,展開了讀品說讀,有效地將對文本的利用和對學生的關注結合在一起。

成功之處主要在於對第三環節設計的改進上,但是不足之處也同樣暴露在這一環節之中:

1、品讀不夠深入。在詞句的品讀上,有些沒有能夠引導學生深入地體會,學生說得較少,說得淺,缺少亮點。

2、寫話的環節目標指向不明確。沒有能夠利用好文中對人物的神態動作的描寫,把話寫細緻。如果在寫之前先交流可能碰到哪些困難?學生的想象寫話會更加切合實際些。總體上說,《諾貝爾》一課的教學經過多方的指導算是比較順利的,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標。但課堂中客觀存在的不足還需要得到指正和幫助,個人的教學方法技巧也還需要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