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教學反思

教學《諾貝爾》第二課時後覺得從課文內容的角度來說文本還是比較簡單的,這一單元以來一直是寫人的文章,《天火之謎》中富蘭克林,《厄運打不垮的信念》中的談遷,一到這一課的時候忽又覺得不知道如何去教了。“諾貝爾”應該是一個炙手可熱的名詞,讓學生了解這一詞彙的相關意義是教學的一個目標,比如頒獎的五大領域、頒獎的時間、頒獎的地點等都作爲常識教給學生,要理解諾貝爾這個人,還是應該從他發明並改進炸藥的描寫中去體會。

諾貝爾教學反思

爲此,我讓學生帶着“諾貝爾在發明炸藥的過程中失去了什麼又得到了什麼”的問題去默讀課文,在令自己心動的句子旁邊寫上自己感動的理由。然後組織學生交流。

一、失去了什麼。

他的“實驗室化爲烏有”,失去了弟弟,父親也成了殘廢,這可都是全部的家當和休慼與共的親人啊!此時此刻,他的母親會怎麼對他說?他的妻子又會怎麼對他說?他又會怎麼對自己說?

這就是什麼樣的諾貝爾?——堅強、執着……

痛苦讓他毫不氣餒,血的教訓令他更爲細心,租船在湖上實驗這又是爲了什麼?爲了安全。

這又是什麼樣的諾貝爾?——細心、謹慎……

二、得到了什麼。

實驗之中,諾貝爾是怎麼做的.?“盯”讓我們想到了什麼?盯的是實驗的過程,盯的是實驗的成敗,這是一種專注,更是一種獻身。

“近了!近了!火星即將靠近炸藥了!”這句話,你發現了什麼?讀起來有什麼樣的感覺?連用了三個“!”這又是爲了什麼?這是什麼樣的激動?這是失敗了兩百多次實驗的期待!這是失去了親人後悲痛所積聚的力量!

沒有寫激動,但激動卻躍出紙面!我們學校的“冬季三項活動”在即,你如何表達自己的激動之情?

文章之中還有寫諾貝爾激動的句子嗎?“成功了!成功了!”這是什麼樣的吶喊?是聲嘶力竭的,是百感交集的,是欣喜若狂的!

一生的探索、實驗,失敗、努力讓諾貝爾得到了一個又一個成功,他還得到了什麼了?200萬英磅他真的得到了嗎?這是什麼樣的諾貝爾?——無私、奉獻……

也正因爲如此,最貧窮的諾貝爾卻成爲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爲他得到了全世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