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糖果》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分糖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糖果》教學反思

《分糖果》教學反思1

根據幼兒園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索慾望。注重整個活動的綜合性、可操作性、寓教育於遊戲活動中。

根據幼兒喜愛遊戲和喜愛糖果的天性、有過吃糖果的生活經驗和思維的特性,本節課通過“兔媽媽分糖果”遊戲串成一系列的操作活動貫穿整個活動。在整個活動中,始終以幼兒爲主體,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啓發幼兒探索來調動每個幼兒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腦,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給幼兒一個自由空間。讓幼兒自主操作、體驗成果,讓他們在操作中獲得知識經驗,發展各種能力,培養興趣,學習按數量取物,複習4以內的數。

這節課的活動環節設計清晰明瞭,層層遞進,由易到難。整個活動教學過程中,我先利用了“兔媽媽分錯糖果”來激發幼兒的興趣,接着我以“兔媽媽請小朋友來幫忙”進一步激發幼兒的興趣,最後兔媽媽爲感謝小朋友的幫忙,請幼兒吃糖果,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活動後,我對這次的教學活動進行了反思,如下。

教師課前的教具準備還應更考慮細節。

1、請孩子幫忙“按數量取物”時,最好是一樣的糖果便於幼兒數數。

2、請幼兒做作業時,因多少幼兒畫糖果造型的經驗不夠,應該讓孩子們畫圓圈表示。

《分糖果》教學反思2

1、運用身邊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課堂教學開始時,我引導學生向全班小朋友介紹自己小組的人數,體會人數不同不是平均分,把抽象的“平均分”的意義蘊含在具體的生活中,使數學生活化。

2、創設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通過兩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

在解決分100塊糖果的問題時,在活動前我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明確分工,在活動時又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時,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每次不必一塊一塊地分,邊分邊根據剩下的數量來確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適。在課堂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感受有效解決總是的策略與方法。

3、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本節課,我結合教學內容,在每次動手分糖果時都設計了一個較好的小環節“觀察估計糖果的塊數”。特別是第二次估計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塊時,引導學生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培養學生有依據地進行估計活動,創設了一次提高估計意識、增強數感的機會。

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策略,學生感知得還是不夠,特別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麼樣分。在分100塊糖果時,我是否可以這樣提問:“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每人大約可以分到多少塊?”因爲學生具有100以內加、減法的知識,應該能夠說出“至少10塊”

《分糖果》教學反思3

《分糖果》這節課是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體驗,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意識和能力。

先用PPT展示主題圖,並讓全班齊讀題目,讓學生思考2分鐘。

我拿出20個糖果,請5個學生到臺上來,再叫一學生分,這位學生便一人分4塊,沒有猜也沒有試,理由:四五二十,我心喜:學生能用乘法口訣來平均分,真不錯。但一回想,20數目不大,四五二十的口訣又是學生學過的,如何引導策略的多樣性,我轉念一問:“很多同學能用乘法口訣來平均分,真聰明,可對於還不懂口訣或沒想到口訣的同學,你又怎麼建議他來完成這題的呢?生紛紛舉手,於是我便依次另請5位學生上臺,另請一位學生來分,呈現了每次分一塊,共分4次;每次分2塊,分2次;第一次分3塊,第二次分1塊這三種方法,我依次板書在黑板的表格裏,通過實物演示,演示與表格對應,學生一時間體驗了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感受了分法的多樣性。有了上面的師生合作,接下來的小組活動,我放手讓小組合作完成。

題目:把50根小棒平均分給你們小組的小朋友。

(1) 說一說可能怎麼分

(2) 分一分,把分的過程記錄下來

每個小朋友分到( )根,還剩( )根。

由於我班共31人,分組中有的小組5人,有的小組6人。通過小組討論,有的小組很快有了答案,我下去巡視,驚喜地發現學生合作能力遠遠超過我的想象。雖然每組人數不盡相同,但同學並沒有因此混亂。我發現學生合作很有步驟,在組長的組織下,他們先寫姓名,然後數出50根小棒,便開始平均分給組員,分完後再填表,每個小組的分法各不相同,在小組合作中,學生已慢慢學會了試商,由於小組活動後,學生對用表格記錄平均分有了切身體驗,因而本課的練習做得不錯,對於用表格來記錄平均分的過程掌握不錯。

深刻體會:往往我們會認爲小組合作太浪費時間,有時爲了節省時間,總省了小組活動,而用師問生答來代替,這樣表面看起來是節省了時間,但其實之後我們老師要花更多倍的時間來無休止地重複,學生還未必掌握得好,而讓學生通過自身操作、小組合作將事半功倍。

因此提高課堂實效,小組活動必不可少。

《分糖果》教學反思4

這一課是認識較大數量的平均分。這一課有2部分內容。第一部分是通過將20個糖果平均分成5份的活動,認識記錄表,學會用記錄的方式將平均分的過程表示出來。這一部份學生分的方法有很多種,有每次每份分1個,分了4次才分完。有第一次每份分2個,第二次每份分1個,第3次每份分1個,分3次分完。還有第一次就每份分4個,1次就分完了。不管學生是1次分完,還是分2次,分3次,必須抓住他們的共同點:每次,每份分得同樣多,才能保證平均分。

當分的數量比較小的時候,每次每份分一根,分幾次分完,還不覺得有多麻煩。當分的數量較大時,再這樣一根一根得分,就很麻煩。有什麼好辦法呢?可以採取第一次每份幾根幾根得分,後面剩下的小棒少了,每份可以1根1根得分。不管怎麼分,每一次都要保證每份分得同樣多。這部分要注意幾點:1、不管採取怎樣的策略,怎樣的分法,必須每次每份分得同樣多。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2、剩下的.,必須是不夠每份分得1根,而不是每份分得幾根。

《分糖果》教學反思5

《分糖果》是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的第三課時內容,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體驗平均分的過程,並能準確地完成記錄表的填寫。

本節課我採取4人一小組的合作學習方式,二年級學生較小,難於控制。但我想,只要經歷多次的嘗試與操作,應該能把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在教學中開花結果。

在開始上課的時候,我就和學生說了一個關於“合作”的故事,使學生認識到“合作”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在實際操作中,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第一、人員的組合,因爲貪圖方便,我按原座位前後兩排合併的方式進行組合,出現了幾個優秀的學生或者幾個學困生在一組的現象。在以後應該深入瞭解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人際關係再進行重新組合,並作好記錄。

第二,學生的有效交流極少,差不多都是組長是主角,成員成配角的情形,大家不多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聽組長說什麼就是什麼。以後要訓練學生學會說出自己的意見,交流後選出最佳的方案,組長只是這交流過程的組織者和最後最佳方案的執行者。

第三、在派代表彙報時,成員經常推諉,不敢大膽發言。要訓練學生把這們的機會當作表現自己的機會,應該主動爭取,大膽地發表自己的意見。

在二年級第一次組織的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是失敗的,但這樣的失敗給了我很多的啓發,尤其是上完這節課後,有機會聽了李玉平老師的一節有關小組合作學習的課例,有了更多的想法。以後的教學工作中,只要經過努力,我想一定能走向成功。

《分糖果》教學反思6

這節課內容是通過分糖果,讓學生通過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具體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樣性與合理性。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獲得試商的初步經驗。經歷小組合作的實踐活動,培養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所以,整節課我把教材略做改動,把後面的分小棒,改爲分糖果,最後,拓展數學時,讓表現最出色的小組抓一把糖果,平均分給自己的組員,讓學生再一次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可惜,由於時間關係,沒有完成,我想是由於前面一些環節的設計不當有關。這節課,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一些回顧與思考,反思如下;

1 運用身邊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生活的意識。課堂教學開始時,我讓學生猜給他們帶來了什麼禮物,引起學生興趣,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從而引出分糖果的課題。在具體的生活中,使數學生活化。

2. 創設情境,通過實踐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分法的不同策略。課堂中我創設了分糖果的情境,通過兩次分一分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雖然分的方法是多樣的,但是分的結果是相同的。

3 讓學生體驗用表格記錄平均分的過程,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他們會說,但不一定會填,這時,我在示範後又設計了同桌合作,看看別人的記錄表,你知道他是怎麼分的嗎?學生通過合作既學會了記錄,又體驗了分法的多樣性。

4 在解決分50塊糖果的問題時,在活動前我有意識地提醒學生明確分工,在活動時又有針對性地參與到各組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在分較大數目的物品時,一次分不完,可以分步分,可以用表格記錄分的過程;每次不必一塊一塊地分,邊分邊根據剩下的數量來確定下次分多少更合適。在課堂中注重讓學生自己感受有效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

5. 重視估計意識的培養。本節課,我結合教學內容,在每次動手分糖果時都設計了一個較好的小環節觀察估計糖果的塊數。特別是第二次估計一大包糖果有多少塊時,引導學生把它與20塊糖果進行對比,培養學生有依據地進行估計活動,創設了一次提高估計意識、增強數感的機會。上完課後,我感覺到對大數目物品進行平均分的策略,學生感知得還是不夠,特別是每次分多少,可以怎麼分。也許是時間的關係,最後有些匆忙。在分50塊糖果時,我是否可以這樣提問:請小朋友先估計一下,每人大約可以分到多少塊?因爲學生具有100以內加、減法的知識,應該能夠說出至少10塊。真希望聽過此節課的同仁們,給我一些意見。

《分糖果》教學反思7

現實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數學問題,學生學習數學已不僅僅侷限於數學課內,而是擴大到了生活的每個角落,學生每天都在接受着大量的信息,電視、報刊、網絡等,都是學習數學的場所。我們教師惟有打破學生在課堂40分鐘內學習的侷限,把周圍的社會生活這個廣闊天地作爲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纔會引發無限的探究樂趣!

自己動手,學生投入了極大的興趣和探究欲,我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讓學生根據圖意自己提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覺得本課還是比較成功的,成功的關鍵在於學生是通過自主探究,獲得知識後,具體分析如下: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探究慾望。

教學中始終圍繞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的是大家熟悉的情境,課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喜歡吃糖果嗎,爲什麼喜歡吃,你們能幫助小朋友分一分嗎?一下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積極地動手。

2、參與實踐,增強課堂互動

課堂營造一個平等、和諧的良好氛圍,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動手實際分一分,讓每一名學生自始自終地共同參與,通過動手分一分,擺一擺,通過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等分活動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在分的過程中,通過小組交流使學生感受到有多種不同的分法,但結果都是一樣的,在幾次分一分過程中,還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進一步體驗除法的意義,並把操作的過程用數字記錄下來。

3、精心設計練習

學生進行分豆子游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掌握平均分的概念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追問學生在生活中能平均分的事物,怎樣解決呢?

在課堂上,也有一些地方需今後改進,如放手不夠大膽,還有一些是講得過多過細之處,學生分得明白,記錄不明白等。

此外還可以在教學中增強教師對學生,學生對學生自評價機制。總之,在課堂教學中,我要儘可能真正把創造還給學生,使課堂煥發生命活力。

《分糖果》教學反思8

“分糖果”是第三個“分一分”活動。在教學目標中明確的寫着:能力目標是體會物體分組有不同的策略,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情感目標是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在教學例子時有些同學能很快的知道20塊糖分給5個小朋友,每人分到4塊糖。但也有很多同學是不知道如何分的,當我問同學們還有什麼方法時,同學們都搖頭,只有小靜同學舉手。當她把答案寫出來時,同學們都笑了還有的孩子喊出:“錯了。”我讓小靜說說自己是如何想的,這時孩子們才明白。於是有一些孩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會分了,可是還是有許多的孩子不會分。很顯然教學目標沒有完成。

事後和幾個平行班的交流,得出瞭解決的方法。

1、讓孩子明白題意,讓他們知道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結果。

2、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比較,使學生從中探討出一些估算的方法。

3、注意講清分得每一個步驟讓孩子有個清晰的思路。

4、對既直接又簡單的方法應肯定,鼓勵,這樣孩子們在今後的生活中才會採用既簡單又方便的方法。

《分糖果》教學反思9

1、平均分是學生學習除法的基礎,理解了平均分的含義,對學生學習除法有重要意義。因此本節課通過分糖果和分花生等活動,讓學生參與並體會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在分糖果的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指導學生把平均分的活動過程記錄在表格內,初步學習用表格記錄活動的簡單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分析、概括及表達能力。

2、平均分較大數目時學生很容易出現錯誤,學生平均分產生錯誤後,教師和學生共同分析錯誤原因,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幫助學生採取補救措施改正錯誤。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不僅教給學生平均分較大數目的方法,還要教給學生補救失誤的方法,這對學生是受益無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