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蘋果》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分蘋果》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分蘋果》教學反思

《分蘋果》教學反思1

在教學《分蘋果》認識“平均分”這一重要知識點時,除呈現出學生熟悉的各種情境,並大量運用實踐,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在師生與生生互動中,學生的智慧得到了啓迪,學會了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份的方法並能用語言來描述自己分的過程,學習效果良好。

教師應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更加關注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學習體驗:

1、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在情境,導入新課,讓學生髮現數學就在他們身邊,生活中充滿着數學知識,學生自然就認爲他們學習是有用的(有價值的)數學,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指導學生個人、小組合作動手操作實踐,在活動中通過分東西體驗到什麼叫“平均分”,體驗平均分的不同分法;鍛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並且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中,手腦並用,發展學生“做數學”的能力;小組合作探究,能讓學生學會與同伴合作、交流。

3、以學生爲主,提倡課堂活動的開放性,學新的知識和基本練習都融合到活動和遊戲中去,使學生學得愉快,有利於學生多種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4、運用生動的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進創設的生活情境之中,又能夠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效地增強教學的效果。

《分蘋果》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體會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3.通過開放、發散性的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問題的兩種不同情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表達、思考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教學難點體驗分東西的方法多樣性,且有不同的策略,培養數感。

教學準備掛圖、每人20個圓片。

教學板塊教與學預設

一、情景創設

1.談話:淘氣家裏來客人啦,媽媽拿出了一些蘋果招待客人,要淘氣把蘋果分一分。板書

二、問題探究

1.出示12個蘋果圖片和4個盤子圖片貼在磁力板上。

2.問:看到了什麼,能幫淘氣分一分嗎?

3.老師收走盤子,問:現在沒有盤子了,還可以怎樣把這些蘋果平均分呢?A老師巡視,指導B老師邊聽彙報邊板書:

三、體驗感悟

嘗試第1題你還發現了什麼?

基本練習。試一試第2題,幫助學生弄清題意

四、實踐應用

試一試第4題1.出示做操圖2.還可以怎樣排?

五、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的開心嗎?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六、佈置作業

34頁的試一試。

板書設計

分蘋果

平均每個盤子放3個

每個盤子裏放2個,可以放6個盤子

教後隨記

這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遊戲,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濃的趣味性。但是遺憾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時間展示出來。由於前面的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彙報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而恰好後面的內容纔是整節課出彩的地方。難過!

《分蘋果》教學反思3

本節課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除法的起始課《分蘋果》。這節課的主要內容是學習除法的豎式計算。本節課具有承上啓下的作用。承上的是,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已接觸到了除法,並理解了除法的意義和較爲熟練的掌握了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所以學生能過根據所學,運用數學信息,提出有關於除法的數學問題並解答。啓下的是,本節課所學習的除法的豎式計算,爲學生將來學習更爲複雜的除法打下基礎。所以本節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分物過程,在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的基礎上學習豎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在這個過程中要讓學生掌握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這也是啓下的重要一環。

成功之處:

1、在上課的起始跟着學生一起復習除法的意義,運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除法各個部分的名稱,爲新授課做準備。

2、讓學生根據主題圖,找出數學信息,並根據自己選出的兩個數學信息提出有關於除法的的數學問題並列式解決提出的數學問題。

3、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解釋如何解決除法問題,並引導學生說一說,擺一擺。

不足之處:

1、在介紹除法豎式時,沒有結合除法的意義來解釋,只是單純的引導學生觀察,橫式與豎式中被除數、除號、除數和商之間的對應關係。

2、沒有介紹清楚除法豎式的書寫順序。

3、沒有設置動手操作的環節,讓學生擺一擺,進一步鞏固除法的意義。

需要改進的地方:

1、認真專研教材,把握教材中各個環節之間的關係,比如說,本節課需要着重把圓圈2中所提煉出來的除法的意義,運用到圓圈3講除法豎式中去,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除法豎式的書寫,也可以進一步加強對除法意義的理解。

2、需學習提問的技巧,爭取做到提出一個問題之後,學生能馬上明白老師的用意。

3、在備課時,要在需要學生動手操作的環節上,設置對學生學習該知識有幫助的操作活動。

《分蘋果》教學反思4

《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強調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教學設計以爲學生提供了現實而又有趣的數學學習內容和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爲理念

教材分析

教材編寫首先通過小狗分蘋果爲學生積累對10的加減法的感性認識奠定基礎,教材創設豐富多彩的練習活動,不斷強化數的“分”與“合”的意識。有關10以內的加減法在計算教學中十分重要,讓學生將每次的分配過程用數據記錄下來,從而引入10的各種分配方法。接下來通過練一練中連一連以及口算進一步鞏固掌握10的加減法。爬臺階、說一說,填一填等環節的設置讓學生開闊思維自主探索,結合教師的引導,鍛鍊從而提高學生的對運算學習的興趣、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思維方式及運用數學運算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的對象是剛入學不久的兒童。他們對新知識有很高的學習興

趣和熱情,但年齡小,認識與思維方式仍處於直觀形象的階段。在教學中要注重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直觀實物操作與言語解說引導相結合,採用多種練習方式,設計不同層次教學習題,使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激發興趣鞏固所學,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的思維方法和能力。學生們通過本章節前幾節課程的學習和練習,已經理解加減法的含義,體會到加法的交換律,掌握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一定的運算思維方法,教學時要在這些知識的基礎上讓學生逐步構建完善自己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 在分蘋果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實際意義,逐步發展解決問題的意識。

2. 初步掌握“10”的加減法,並能正確計算。

3. 發展有條理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會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

2. 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維方式和思考問題能力。

教學流程示意

第一環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第二環節:師生合作分蘋果。

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將出示10個實物蘋果,與學生一起分蘋果,要求是把10個蘋果分成兩份,在分蘋果的過程中,教師將與學生一起列出算式.這部分教學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學會10的組成以及有關10的加減法.

第三環節: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在這部分教學中,教師設計了“輕鬆一刻”活動.活動之一:拍手遊戲,教師用手指出示數字後,學生用手指回應教師,手指之和是10。活動之二:“找朋友”學生手中拿櫻桃卡片,尋找另一位拿櫻桃卡片的同學,櫻桃數量之和是10。通過“輕鬆一刻”使學生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第四環節:鞏固練習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將帶領學生完成書中的練習題

第五環節:猜電話號碼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給每組學生髮一張帶有計算題的卡片,小組合作完成後,得數排列起來就是老師的電話號碼,在這個活動中,通過小組比賽的形式完成,這一活動,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的生活中,就在我們的身邊。

教學過程

《分蘋果》教學反思5

1、精心創設數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課標指出: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活動中學習數學。因此,在教學“分蘋果”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教科書所提供的情境,開展教學活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我創設了多個數學情境,不但有效地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以形象的情景爲媒介,縮短了小學生在認知過程中的形象思維與抽象認識之間的距離。本課中的情境創設,其素材都是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如從開始的幫智慧老人把12個蘋果平均分在4個盤子裏,每個盤子分幾個?拓展爲12個蘋果,每2個分一盤,可以分幾盤?再拓展爲如何將10個蘋果每3個裝一袋,可以裝幾袋,還剩幾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也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從而使學生產生親切感,讓學生在研究、發現問題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發展數學

2、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及思維能力。

本節課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如:分一分、擺一擺、填一填、圈一圈、畫一畫等),讓學生親自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逐步體會兩種“平均分”的形式。同時,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既重視學生的“平均分”的結果,但更重視引導學生去探索“平均分”時你是怎麼想的,以使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3、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採用同桌合作的形式開展數學學習活動,讓學生探究怎樣給24名學生排隊,有幾種排法?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探索交流,得出幾種不同的排法。在教學中,我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小組活動。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師生關係還算融洽。學生能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讓學生與同伴交流,傾聽同伴的不同分法;注意傾聽學生的表達,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引導,啓發學生探索出平均分的意義,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

總之,我在課堂中,注重知識的感受過程,但還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強的地方:如學生的小組小組能力、傾聽能力、動手能力還需要不斷培養;教師的評價語言不夠豐富,對小組合作的組織和任務交待應明確、具體等。

《分蘋果》教學反思6

在開學之初,我在本學期第一課《分蘋果》的教學,非常榮幸能夠得到主任的聆聽和指導。各位領導給我的教學工作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議,也爲我這學期的教學指引了明確的方向。 下面,我就本節課的教學,進行如下的反思:

1、教學目標方面。我在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時出現了偏差。本節課是在藉助分物活動,回顧與理解除法的意義、算理的。再結合分物活動理解除法豎式,掌握其書寫形式,瞭解除法豎式各部分的意思。這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了解除法豎式各部分意思、除法豎式形式這方面,而忽略算理的理解。導致課堂上,前面學生的列表法、數線圖法、口訣計算法我一帶而過,沒有深入引導學生去發現他們的共性是讓學生體會18裏有3個6,教材這部分的安排是讓學生通過用這幾種方法的計算理解除法計算的算理,而我沒有理解教材這部分的安排用意。學生課堂上在算法多樣化環節提出了圈一圈、分一分的方法,我更沒有藉此機會分一分,使學生能充分理解算理,在除法豎式的教學時,就可以結合分一分的活動講解除法豎式,學生也能容易理解除法豎式的意思了。因此,我以後的計算教學要注重學生對除法算理的理解,備課時也要理解教材的安排用意,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

2、本節課的教學中,我的教學語言不簡潔、準確,以後我要注意規範自己的教學語言,使我的教學語言表達精煉準確。

3、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動性,沒有放手讓學生多說、多表達。

今後努力的方向:

1、課前談話。對於有人聽課時,學生易產生緊張心理,課堂上不敢大聲表達自己的想法的現象,課前談話可以使學生心情放鬆、精神集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我要從平時練習課前談話,使學生能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學習。

2、讀教材:(1)情景,教學情境的設計要有實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2)通過多讀、細讀教材、向同組老師請教的方法理解教材的安排意圖,合理有效地使用教材。計算課中,注重算理的滲透。

3、我以後要加強語言表達的訓練,使自己的教學語言表達簡潔、有效。與學生的交流語氣要平和、親切。

4、我在以後的備課中,要重視教學問題設計,使自己的教學問題要精練、準確。

《分蘋果》教學反思7

《分蘋果》這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乘法的意義,學會了2-5的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初步體驗平均分的意義,來感受平均分與生活的聯繫。體現了動手操作與概念思考對於認識除法的重要性,是後續學習、體會除法意義的重要基礎。

我認爲,教學方法不應以直接傳授知識爲主,而應以促進學生的智力、情感、意志等個性優秀品質發展爲主。教師不是爲了教,而是幫助學生學。因此選擇的教法應以學生爲中心,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服務,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爲目的,以學生的發展爲方向。因此在本課中,我採用了以下教法:1、故事情境法;2、激勵法;3、多媒體輔助法;4、開放式教學法。“教是爲了不教”,可見教學貴在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地參與探究,動手實踐,討論交流,獲取新知,領悟方法,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從學生所熟悉的和喜歡的事例(過生日)出發,設計了一個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創設了12個蘋果怎麼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的需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於是,我精心設計了動手操作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分小圓片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培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建立準確的、清晰的表象,爲後面正確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每個孩子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不同,因此爲了能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學習和表現的機會,我在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給學生留有足夠完成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並對於班上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整個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個個參與,真正“活動”了起來,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從而使學生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這節課學生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發展。

《分蘋果》教學反思8

一、注重問題意識的培養,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一個新的知識點,平時教師講授了一遍又一遍,也自認爲講得夠透徹了,該交待的該提醒的也都有了,學生也似乎在自身形成概念了,基本上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爲什麼有些學生做題時又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我想問題的關鍵就是我們並不清楚學生把我們所講的知識內化爲自己的知識了嗎,他們到底還有什麼問題不明白?學習通過預習,自覺地對課本提供的信息進行獨立選擇、吸收、存儲等處理,這時讓他們自主提出問題,這就是他們不明白的問題 這些問題,其中有的沒有多大的思考價值,但只要是敢問的學生,都應該表揚他。學生敢提問題了,還要再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於是平時在鼓勵他們提出問題的同時,還引導他們什麼是好問題,什麼是有價值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培養學生用心體驗數學。 提出問題是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善於思考、敢於創造的一種手段,但並不是最終的目的,在學習過程中怎麼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數學上有所發現,有所體驗,這纔是最重要的。學生在積極的心態下,恍然大悟了,不僅他們知道怎樣做了,而且學生也懂得怎樣做好,從而促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等得到較好地提高。

三、教學相長,共同發展。 只有知識的授權,沒有知識的對話;只有情感的傾注,沒有情感的交流,這樣的課堂缺乏個體的靈動,缺少個性的獨特。課堂教學,只有進行師生"視界融合"的對話,在相互的磨擦碰撞交流中才能迸發出創造思維的火花,學生才能真正成爲探索新知的探索者,教師才能真正成爲引領者,共同提升對真知的理解與認識。

《分蘋果》教學反思9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分蘋果》是在學生學習了9以內加減法的基礎上教學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由於一(5)班的學生比較活潑好動,聰明好奇,善於表達,樂意合作,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具和課件,通過讓學生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的情境導入,然後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同桌合作動手分一分,讓學生在有序的分蘋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因爲學具是在課前用紙包住下發的,學生感覺它很神祕,明確自己的學習任務後就迫不及待地想打開包裝。當形象的小蘋果卡片捧在手裏的時候,學生感到很興奮,自然而然地就分起了蘋果,學習興趣異常濃厚。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較強的學習興趣,加上原有的計算基礎,便能自己攻破學習難點了。

二、 動手合作,發展思維。

本節課採用同桌合作的形式開展數學學習活動,比較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學情,做到動而不亂。新課標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爲主的學習方式。通過讓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經歷獲取知識的過程,逐步體會多種分蘋果的形式,從而探索出10的幾種不同分成。在教學中,我以合作者、引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生的合作活動。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尊重每一位學生,師生關係還算融洽。學生能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讓學生與同伴交流,傾聽同伴的不同分法。我比較注意傾聽學生的表達,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動態,進行引導,啓發學生探索出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並通過動手操作的過程領悟加減法算理。我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激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實現資源共享、信息共享,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氣氛,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三、巧換方式,固化學習。

本節課我注重改變教學方式,利用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好動好玩,喜歡易上口的歌謠及短時記憶能力強的特點,讓學生在樂中學,邊拍掌邊唱10字歌,既強化10以內的加減法,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學習熱情異常高漲,每張小臉都洋溢着興奮的表情,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掌握了知識。

四、 練習跟進,畫龍點睛。

教學中我通過考反應、巧應用、我能行等專題練習跟進學生的學習,達到學習效益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在動手操作10的分成後,讓學生口頭表達數學信息並提出相應的數學問題,然後要求學生列出相應的數學算式。在學習10的組成歌謠後,讓學生與我合作,我說出一個數字,要求學生立刻說出湊成十的另一個數字。接着完成水果拼盤、小狗爬梯、看圖列式等問題,練習層層遞進,課件圖新穎有趣,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內化了學習。總之,我在課堂中,注重了學生學習知識的感受過程,但還有很多有待完善加強的地方:如學生的傾聽能力、動手能力還需要不斷培養,教師的評價語言要再豐富些,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有待進一步加強等。我將繼續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分蘋果》教學反思10

年級數學下冊的第2頁《分蘋果》,這課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除法的含義、掌握表內除法計算(包括豎式計算和試商)的基礎上,安排有餘數的除法。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加深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知道什麼是餘數及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同時又可以鞏固表內除法計算,還爲以後進一步學習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打下基礎。

動手操作必須和算式相結合,兩者脫節是我們教學中容易出現的問題,怎樣進行有效結合呢?教學中,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抽象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每一步的實際含義。我首先讓學生分一分,在列豎式時知道每一步的含義,一邊列豎式,一邊演示,用語言喚起學生的回憶:20表示要分的20個蘋果,5表示每盤放5個,商4表示分的結果是放了4盤,驗證一下,每盤5個放了4盤,一共是多少,4和5的乘積是20,寫在蘋果總數的下面,相減得0,表示全部分完了。

反思:

1、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探究中理解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培養學生質疑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

不足:這節課上得不夠生動、活潑。

《分蘋果》教學反思11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初步的理解兩數之間的多大小。

2、更進一步得理解數數。

注意:在數物時的手不要遮住圖案 ,最好是用小木棍,或時有一定長度的東西來帶領幼兒按物數數。

二、活動準備:

1、一張圖,上有20個蘋果 、15個梨 、10個香蕉,按每排5個用排列法排列

2、卡紙做的獎品彩色小蘋果、香蕉、梨圖案小勳章數個。

三、活動過程:

教師:小朋友們好,你們喜歡吃水果嗎?

教:那你們喜歡什麼水果呢?

教:那麼多,,那天水果王國給我送來了幾個勳章圖案,他們說你們好聰明,是個肯動腦筋的小朋友也很乖,所以想把它送給你們 (拿出水果勳章)你們看好看嗎?幼:好看。

教:想要嗎?

教:那好。(拿出圖)你們看這上面有什麼呀?

教:對了,我們來看看他們有多少個,我們一起來數好嗎?

幼: (1、2、3、4、5、6、...)

教:小朋友有多少蘋果個呀?誰來回答。

教:恩,對了,你回答的很好,給你一個蘋果圖案小勳章。

(一樣的依次的和幼兒再數一數香蕉和梨各多少)

教:數出了香蕉15個梨10個,香蕉和蘋果誰多一 點呀?

幼兒:蘋果比香蕉多一點。(教師在黑板上寫上蘋果多一點,再在蘋果和香蕉的下面對應的寫上個數的數字)

教師:對了,那蘋果20個,香蕉15個,那麼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也就是20比15多、是20比15大,小

朋友們跟着我說:20比15多,20比15大,20個蘋果比15個香蕉多。

(再依次說蘋果和梨、香蕉和梨的大小關係)

結束語;小朋友你們回家後再數一數別的玩具呀,杯子呀等等再比比誰比誰多,誰的數量大)

《分蘋果》教學反思12

前兩天聽了許老師和武校長同上一節《分蘋果》一課,感受頗多,反思如下:

許老師:

許老師真是像武校長說的那樣就像一個小魔女,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說是用心用情來上課,這真是我要學習的。許老師在開始時運用了猜書籤進入導入,這樣的設計和後面進行十的分法是不是有些相同呢?在進行同桌互相分的時候因爲孩子小,我想必須應該給孩子一個要求,讓他們按着要求去做,這樣我想就感覺在同桌合作時不亂了。再一個,在學生看圖去列加法和減法算式,我的想法是,如果讓他們看圖去讓學生同時列出兩道加法,兩道減法去發散他們的思維是不是會更好一些?

後面的啞劇遊戲我特別喜歡,就像在網上教研所說的那樣,這是一種由無聲到有聲的一個過程,再有猜電話號碼這個遊戲其實就是讓學生更好的去運用十的加減法,我覺得學生很感興趣。這兩天我在上課的時候也用上了這個遊戲效果不錯,在這裏感謝許老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許老師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很到位。

武校長:

課前談話部分特別吸引我,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不能很好的全身心的聽課,通過這部分的小兒歌,孩子能在心裏上有一種好好上課這麼一種願望。同時也給了學生上課時的要求。

在數的過程我認爲這部分設計的很巧妙,不僅讓學生爲我們服務,而且還讓學生知道了我現在是9個還差1個是10個,我現在是11個,再給教師1個就是10個了,讓學生親身經歷了數的過程。在整理算式這個過程,讓學生體會到看圖能列出兩加兩減,這樣把加減法有機的結合起來。由於那天學生要上提高班後面的內容沒有聽到感覺很遺憾。

再一次感謝武校長和許老師給我這麼多值得學習的好方法。

《分蘋果》教學反思13

[一]、教學目標

1、 通過"分一分"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及"平均分"的過程。

2、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的能力,進一步培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3、 通過發散性、開放性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二]、學具準備

蘋果圖片、小棒、掛圖、寫着題目的小黑板

[三]、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出示小熊的掛圖,師:今天,小熊過生日想請小動物們吃蘋果,(出示蘋果圖片12個)小朋友們快來幫小熊分蘋果吧!

(二)、操作探索,體會新知

一、出示小黑板:小熊準備了四個盤子,想想平均每個盤子能放幾個?

1、學生獨立思考。

2、利用學具分一分,並彙報結果。

二、出示小黑板;

1、 如果準備了三個盤子呢?

2、 如果準備了六個盤子呢?

3、 如果準備了二個盤子呢?

4、 你還有其它的分法嗎?

以小組爲單位,思考以上問題,並進行解答、交流方法。

小組派代表彙報結果,師生共同訂正。

三、交流探索

師:從幫小熊分蘋果中你發現了什麼?在分的過程中你是否有比較快的方法?

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學習的方法。

{對於知識可以進行一定的概括,讓學生更一目瞭然,在學習的過程中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更輕鬆,能找到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三]、動手嘗試,鞏固新知

一、 個人嘗試(第34頁的"試一試"第1題)

1、 學生看題,說題意。

2、 利用學具分一分,獨立動手實踐。

3、 交流訂正。

二、進一步深會(第35頁的"試一試"第2題)

1、 學生看題,請個別學生說題意,並請個別學生嘗試分析題目。

2、 不用學具,直接完成練習。

3、 師適當引導,學生間交流好的練習方法。

三、嘗試探索(第35頁的"試一試"第3題)

1、 學生看題,說說題意。

2、 小組合作:編一題簡單的應用題。

3、 小組展示應用題,集體修正,給予及時的評價(不要磨滅學生的那份熱情)

4、 獨立完成應用題,集體交流。

四、靈活伸縮(第35頁的"試一試"第4題)

1、 看圖說一說:圖上有多少名學生?他們是怎樣排隊的?(列式計算)

2、 與同桌合作,利用學具擺一擺,思考:還可以怎麼排?

3、 彙報結果。

[四]、課堂小結

一、小結

平均分的方法很多,但是無論哪一種分法,分得的結果每份同樣多。

二、 延伸

數一數本班的同學一共有幾個,除了我們現在的這種排法,還可以怎麼排?

《分蘋果》教學反思

《分蘋果》這節課主要通過“小熊過生日”這一情境使學生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發展他們的數感。我從學生所熟悉的和喜歡的事例(過生日)出發,設計了一個小熊過生日的情境,創設了12個蘋果怎麼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動手分一分、擺一擺的需要,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初步的感知,下一步就需要孩子們親自去經歷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從中體驗到探索的樂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於是,我精心設計了動手操作這一環節,讓學生在分小圓片的活動中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培養了他們動手的能力,有利於學生建立準確的、清晰的表象,爲後面正確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由於每個孩子的知識基礎和個性差異不同,因此爲了能讓不同類型、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學習和表現的機會,我在動手操作這一環節,給學生留有足夠完成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並對於班上部分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特別的關照,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我們的學習中來。新課程改革中也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求我們不再作爲知識的權威,而是充當指導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與學生共同經歷知識探究的過程。整個課堂活動中,讓學生個個參與,真正“活動”了起來,而且有收有放,收放有序,使整個課堂活而不亂。從而使學生感到不是“學數學”,而是在“玩數學、體驗數學”。另外我還在整堂課中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設計了多種“小動物的遊戲”,帶出了多種有效的練習,目的就是爲了讓學生們能在一個輕鬆、和諧的氛圍中學習數學,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使學生在饒有興趣中逐步提高計算技能,從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這節課學生有比較明顯的進步和發展,表現在有一部分學生已經可以擺脫學具操作,應用乘法口訣進行平均分了。

《分蘋果》教學反思14

本課是有關10的加,減法的比較重要的環節。教學時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理解得數是10的加法和相應的減法,發展他們的數感。因此,爲了能使這節課更加生動和富有真實情境感,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課件,通過讓學生把10個蘋果分成兩堆的情境導入,然後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自己動手分一分;學生交流分的方法;最後再引導學生思考:要使自己分的方法最多,既不重複,也不遺漏,應該怎樣分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有序思維的能力。讓學生在有序的分蘋果的方法中思考,得出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這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要突破這個重難點,我們在設計時,先由老師扶着寫出兩組10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接着讓學生自己寫出其餘的幾組組成和加,減法算式,然後彙報,教師板書。最後讓學生讀算式,讀10的組成,做練習的第1,2題,使學生突破這個難點。但是,由於自己在讓學生分蘋果時,反覆重複了分的過程以及將組成和算式分開來完成,耽誤了時間,後面的練習未能完成。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意將知識融爲一體,按知識體系創新地設計教學環節;結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遊戲性,生活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這節課是一節計算課,相對比較枯燥,但是我加入了玩手指遊戲,以及很有意思的flash,增加了很濃的趣味性。但是遺憾也可以說是不成功的地方就是沒有時間展示出來。由於前面的小組活動以及小組彙報時間過長,導致後面的內容沒有時間進行,而恰好後面的內容纔是整節課出彩的地方。難過!

今天是教學開放日,很多家長都有來聽課,學生的反映都很好,思維很活躍,思考問題都很積極,回答問題很踊躍,連平時很少舉手的學生都很積極,讓我很想盡情的讓他們說,讓他們盡情的展現自己。但是同時也意味着我被學生領着走了,整節課學習的內容很少,節奏不緊湊。

反思這節課的時間分配不合理,在小組活動中應減少一半的時間,在之後的彙報中應該點到爲止,而不是讓學生永無止境似的發現。這樣就有充足的時間來進行後面的練習,畢竟那裏纔是這節課的亮點。以後要注意這個問題。

提個疑問:10分成兩堆。能不能分成0和10?

《分蘋果》教學反思15

在教學中組織數學活動,目的是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使學生體驗除法豎式抽象的過程;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生活中有很多經過平均分後還有剩餘的現象,體會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瞭解有餘數除法豎式每步的含義;通過自主探索,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的關係,進一步理解餘數的含義。

1. 引導學生體驗抽象除法豎式的過程

學生在學習表內乘除法時,利用乘法口訣已經能夠在算式上直接寫出得數。教材安排了20個蘋果可以放幾盤的分蘋果活動,列舉了四種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在此基礎上,我創造性地改編了教材,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分這些蘋果,結果自然出現了整除和有餘數除法這兩種情況,進而再由對除法豎式有一定了解的學生介紹豎式計算,並且把豎式中的每一步所表示的含義和分蘋果的活動緊密聯繫起來。

2.在操作活動中抽象出有餘數的除法

在第一次每盤放5個的分蘋果活動的基礎上,我組織了第二次活動每盤放6個,通過學生自己的操作活動,感知、體會有餘數除法,發現可以放3盤,還餘下2個,而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體會到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後有餘數的情況,認識有餘數除法。

3.在探究中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不斷髮現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

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觀察比較,對餘數和除數的關係有了明確的認識,這個餘數爲什麼要比除數小的探索過程,其實也是培養質疑、批判和創新精神,學會學習、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在練習中,教材還安排了分數目比較大的物品,引導學生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

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把能夠整除和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的內容都在一課時內教學稍顯緊張,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起來存在一定困難,所以我認爲這一課的教學分成兩課時更爲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