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精選5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精選5篇)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1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旋律流暢、一段體四個樂句構成。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弱起小節、附點音符較多,學生不易掌握;音準也有點不易掌握。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活動來進行教學的:

1、新課提問導入:同學們喜歡春遊嗎?

2、聽範唱《田野在召喚》,抓住速度,節奏,情緒等要素分析歌曲。

3、師唱旋律,引導學生劃分樂句,找出樂句間的關係。

4、視唱歌曲旋律時,讓學生找出樂句間的相同與不同點。

5、學唱歌曲,找出歌曲難點,師指導。(用歡快、活潑的聲音演唱歌曲,並掌握八分休止符、頓音、重音的運用及演唱)。

6、在歌曲處理中,注意八分休止符地方的演唱、力度的處理,通過不同的演唱方式感受歌曲情緒。

這節唱歌課,我付出了很多,但是課堂效果卻並不像我預期的那樣精彩,太想把每一步每一環節走紮實、到位,浪費了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對於歌唱中歌詞、情緒、表情、聲音的處理都顯得有些流於形式,沒能讓學生更深一步的體驗到歌曲的美。

綜合以上問題,我覺得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多加強理論的學習,對於教參和課標還應進行深入的理解、思考,對於教學環節的審計還將多學習,多反思,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相信下粗再上這節課,我會有不一樣的表現。我想就在這樣的反覆錘鍊中,我會有更高的教學水平吧!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2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意大利民歌,具有朝氣蓬勃、熱情奔放的特點。旋律流暢、一段體四個樂句構成。歌曲中出現的八分休止符、弱起小節、附點音符較多,學生不易掌握;音準也有點不易掌握。整節課,通過聆聽、個人自學、小組交流等多種教學形式,讓學生感受音樂,喚起學生學習音樂的渴望。

在製作課件《田野在召喚》之前,我認真研讀了教材。《田野在召喚》是一首熱情奔放的意大利歌曲,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一隊郊遊的兒童們在充滿着春意盎然的田野中邊走邊唱,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研讀教材之後不難發現“意大利、春天、田野”這幾個關鍵詞,我在選擇導入活動的風光圖片時就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篩選,並將圖片設置爲自定義動畫。既使課件豐富多彩,又避免過多的材料堆積造成喧賓奪主。伴隨着活潑歡快的音樂,一張張具有濃郁意大利風格的田野美景盡收眼底。現代信息技術集圖文聲像多形態信息爲一體,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加強了教學的情景性、直觀性,將音樂形象化,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中學生感知活動的效率,激發、內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活了教材內容,激活了音樂課堂。

歌曲《田野在召喚》是一首二聲部的合唱歌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安排了兩個課時,循序漸進地開展合唱教學。因此,在製作課件時,我依據每節課不同的教學內容有側重點地製作課件。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分聲部學習歌曲,以第一聲部爲主。教師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多插入分聲部的歌譜;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是學習二聲部合唱,我在製作課件的過程中插入了二聲部合唱譜和二聲部合唱的音樂。

在實際教學中,我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聆聽音樂的能力。從一開始導入的背景音樂、自學歌譜、再到自學歌曲,每一次的聆聽我都會有具體的要求。比如:在復聽歌曲的時候,引導學生注意反覆跳躍記號;在自學歌譜之前,我引導學生先安靜地聆聽、默唱,注意八分休止符和附點節奏;在聆聽教師範唱的時候,引導學生思考用不同的力度表現歌曲。一遍遍的聆聽之後,學生自學起來有的放矢,輕鬆容易了許多。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3

《田野在召喚》是一首二聲部合唱曲,歌曲節奏鮮明,旋律動聽,給人以春的遐想,教學難度較大,特別是低聲部的學習。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歌曲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爲合唱教學部分,也是這一課時的難點部分。二聲部的旋律單一,變化較少,但節奏特點分明,每一拍的後半拍都是八分休止,唱起來短促、有彈性,如同爲一聲部主旋律伴奏。基於以上特點,我讓學生分聲部學習,以律動的形式先學習二聲部,學生既準確地掌握了歌曲開始的弱起小節和二聲部的伴奏旋律,又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一聲部旋律,爲兩個聲部的配合做了有效的鋪墊。

歌曲第二部分也是由兩個聲部構成的。考慮到學生在一個課時內無法紮實的掌握兩個聲部的協調統一,因此,我在本課時只教了第一個聲部。這部分旋律動聽,加上意大利語的學習運用,讓學生後半節課仍然能夠興致盎然地演唱,重難點部分,如五度音程、附點節奏、頓音記號,學生在我的指導下也基本解決了。

這一課從導入到結束,我基本完成的較順利。但回想起來,仍然暴露出很多不足的地方:學習目標制定的應該再有針對性一些,針對一兩個目標,將歌唱教學完成的更加紮實。在這節課裏,我設計的內容還是過多,應該在第一課時教唱歌曲主旋律,重點解決弱起小節、附點節奏、頓音記號、重音記號和反覆跳躍記號這些知識點;歌曲情緒的表現也應當在這一課時解決,然後再將合唱教學放到第二課時完成。這樣既不會讓整首歌曲的教學支離破碎,又能讓學生更輕鬆而紮實的學會歌曲。情景創設不夠。這還是與教學設計的內容過多有關,整節課一直在讓學生唱旋律,聽音樂知識點,缺少了趣味性。最後,評價設計過於簡單,對學生的回答、演唱以及演奏應該做更詳細的點評。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4

《田野的召喚》這是人音版第七冊的一首歌曲,是意大利的民歌,歌曲節奏明快,曲調優美動聽,非常吸引人。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認真聆聽歌曲,尋找出歌曲中旋律相同的樂曲,回答了常規性的小問題後就進入了教唱歌曲第一聲部的程序。先讓學生熟悉歌譜,跟着我試唱歌譜,並且用筆畫出歌譜中相同的地方,以方便學生的學習,體現新課程理念中的學生主體性,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尋找規律,從而能夠對歌曲的旋律更加有印象!也方便了學生下面的歌詞學唱!整個過程中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激發學習興趣,培養理解音樂的情感。

歌曲中的難點是弱起小節的教唱,要讓學生嘗試畫拍唱譜!提醒學生換氣處要記得換氣!

在結尾處讓同學們聽我的範唱,並根據我的範唱思考歌曲第一段的結尾1房子到第二段究竟是怎樣銜接的。對於這個要求,聽完後學生很少有人回答出來。在我的詳細講解,不斷提示下慢慢地知道的人越來越多,然後我讓孩子們重新聽一遍,再次瞭解第1段和第2段的銜接。弄懂了1、2段的連接再請他們說說第2段演唱的幾房子,這個問題對於他們來說是簡單的,可是1、2房子的曲調是不一樣的只要他稍不留神就會將2房子的曲調唱成1房子的了。我給他們範唱,讓他們聽辨弄明白1、2段結束的曲調到底是怎樣的……

通過這一系列的手段,他們終於搞懂了。

《田野在召喚》教學反思5

歌曲《我們的田野》由於它的`音樂形象鮮明,旋律優美動聽,易於上口,多年來廣爲流傳,成爲一首獨立的兒童抒情性歌曲。歌詞精彩,富有詩意旋律優美、動聽,襯托出了祖國江山多嬌的美麗畫卷。教學反思如下:

本節課幾個環節及內容的設計,較充分地考慮到了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審美能力和興趣愛好。課程題材很優秀,符合少年兒童的興趣意志,同時難易程度適當,學習起來只要能夠用心感受,細心探究便能夠掌握知識與技能。

首先,在開始聽音樂想象的聆聽感知模式下,讓孩子們感受到音樂表情達意又不可具象性的功能,在音樂中發揮想象,並且熟悉旋律。培養孩子們的音樂想象能力、表達及表現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注意聆聽音樂的好習慣。聆聽感知,由表象認知到聯想探究,再提升至理性思考。這也是學生認知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和科學步驟。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認真安靜的聆聽一遍回答了常規的4個小問題後直接就進入了歌曲難點部分的解決。我讓同學們聽我的範唱並且根據我的範唱思考歌曲第一段的結尾到第二段開頭究竟是怎樣銜接的。

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有兩處出現了小問題,第一處是,第一樂句的結尾的最後一個音田野的“野”字,只要唱一拍,但是學生在唱的過程中往往會拖拉,造成節奏的拖拉,影響了下面的演唱。還有一處是在最後一個樂句的開頭,“無邊的稻田”的“無”字唱的時候出現偏快的現象,這兩處問題出現後,經過聽唱、看唱(配合老師的指揮動作),最後學生就掌握了,弱起拍的演唱掌握的還可以。通過教學我覺得在教學中,單單讓學生唱唱、說說、講講,是不能讓學生從根本上掌握音樂技能技巧的,歌曲的音域較寬,對學生的演唱的技能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音樂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演唱技能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教學中,爲了能讓孩子更深的體會歌曲所描寫的意境,我首先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方法,將四季的田野直觀形象播放歌曲伴奏展現在學生眼前,使他們深刻的體會到不同季節的不同田野特徵和不同勞動動態。然後提出相關問題。如:這些圖片多美麗,誰能講講自己家的美?有位作者用歌聲唱出了自己家鄉的美麗,我們來聽聽是怎麼唱的?的方式來直入主題。“如果你來到一片美麗的田野,你能想象到什麼樣的風景呢?”讓學生思考回答,再通過聆聽歌曲感受意境。

其次用老師範唱歌曲,體會歌曲優美、寬廣的特點。同時指導學生認識“延音線”和後半拍起唱的演唱方法。接着讓學生更進一步瞭解歌詞的內容,感受詩歌描述的美景,通過朗誦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歌詞含義。然後再欣賞旋律,首先感受情緒。在流動的旋律上反過來再次感受歌詞的含義,體驗這首歌曲所表達的對祖國山山水水的熱愛和對大自然的讚美。接下來的環節,還是圍繞着常用的初聽體驗——復聽探究——知識生成的過程進行,學生在畫旋律線的環節顯然不知從何入手。對音高概念也較模糊,所以我分句進行聆聽,但是時間就耽誤了不少,可見平時的培養和訓練是必不可少的。最後的藝術文化拓展,欣賞了宋祖英08年的歌曲《田野的春天》歌曲題目、內容和本課程內容相聯繫,又和欣賞歌曲《我們的田野》有着明顯的風格、年代、意境的對比。使學生豐富了藝術體驗,瞭解了多元文化。也作爲課程的結束,再一次將課堂的氛圍提升,也使學生愉悅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