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於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

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1

一、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你還有其他方法嗎?”在例題和每一個練習中,我都喜歡這樣問學生,不同的學生的解決方法是不同的,經過對不同學生想出的不同解決辦法的展示,使學生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選擇信息,採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例1中,求“3個方陣一共多少人?”,學生可以從先算出每個方陣有多少人入手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先算出3個方陣共有多少行入手解決問題,還可以……完全取決於學生觀察思考的`角度。這些習題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尋找幾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同學進行交流,讓學生在不斷探索與創造的氣氛中發展創新意識。

二、注重讓學生學會表達數學思維

因爲學生是聰明的,很多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觀察角度出發,用了多種策略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有了教師的引導,學生列式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難的是還在於教師要引導學生透過所列的算式來探尋算式背後的東西,讓學生在探尋、展示的過程中暴露自己的數學思維,在交流中產生碰撞,從而促進學生的數學發展。所以,讓學生真正弄懂算式背後表達的意思非常重要。我把訓練學生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作爲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標。在每一題中都儘量多讓學生進行“說”的訓練,說先求什麼再求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等等。“說”是學生數學思維的一個更高要求,促使學生學會數學地思考。讓學生形成好的數學的思維方式,這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我想這也是數學的真諦吧。

三、精心加工教學材料。

教材是數學知識的載體,本節課我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沒有按部就班,而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有目的地對教材內容進行了選擇和加工。新授和練習都圍繞學生熟悉的校園生活中的活動展開,情節具有連貫性,使學生的學習材料更貼近他們的生活,讓探究更有效。主題圖基本不變,只是對數據作了相應的調整,使其更真實,更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本節課我圍繞“六一”學生的活動爲學生搭建了一個個學生熟悉的情境:首先是廣播操比賽,從這一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去發現相應的數學信息,並讓學生說說“你想知道什麼?”從中選擇書本的問題“三個方陣一共多少人?”這既體現了數學教學的人性化,又尊重了教材。接着,“六一”節學校飯堂給每個學生雞蛋作爲節日禮物,我讓學生幫助飯堂的阿姨數雞蛋,“李阿姨不想一個一個地數,怎麼算出一共有多少個雞蛋?”我拋給學生這個數學問題,讓學生自由獨立解答,使學生充分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在展開運用環節改編了練習二十三的第1題,利用自己班中一位同學的實際跑步情況“跑道每圈200米,玉鳳每天跑4圈”讓學生添加一個條件和問題,讓它成爲連乘的解決問題。通過讓學生編題、再解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碰撞出了火花,更透徹的掌握用連乘來解決問題的基本模型。由於我們學校三年級的大多數同學多參加了學校的鼓號隊,利用這一點,我設計了一份鼓號隊的統計表,讓學生課後去猜每個小組的人數,給了學生一個思考的空間,同時,也爲用兩步除法解決問題做好了鋪墊。

在“解決問題(連乘)”這一內容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和要改正的地方:

一、例題中的課件設計不夠周到

在例題探究環節,學生運用了三種方法來解決“三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分別是10×8×3=240(人)、8×3×10=240(人)和10×3×8=240(人),學生列的連乘算式到底什麼意思呢?第一種方法,因爲有課件的'幫助,所有學生很容易明白是先求出“一個方陣有多少人”,但是,後面兩種方法就只有個別空間思維比較好的同學能明白,所以不多同學舉手。因此,我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通過學生的描述來進行直觀的展示,比如,“8×3×10=240(人)”可以把隊形做一個變換,3個方陣豎着排列,先算出有總行數8乘3等於24行,每行10人,再乘以10,等於240人。“10×3×8=240(人)”是先把這三個方陣的同學集合在一起先求整個大方陣每行的人數10乘3等於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於240人。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數形的結合是相當必要的,可以通過形象思維這個中間環節提高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加深學生對某些抽象關係的理解;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忽略了細節

1、對連乘的教學只侷限與兩步計算,沒有充分利用學生編題中出現的三步乘法解決問題引導學生知道連乘的真正含義:“兩步或兩步以上的乘法計算都屬於連乘。”

2、因爲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綜合列式很少接觸,而且在此之前教材都是在算式的後面直接寫得數,所以,很少同學懂得正確的書寫格式。應趁機利用曾玉鳳同學的規範的板書進行書寫格式的榜樣示範教育。

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教學反思2

1、注重數形的結合

教師經常要藉助數、形結合的教學方法來着力揭示知識的內在含義和知識之間實質性的聯繫,使之易於理解和記憶,並在潛移默化中開拓學生思維。本節課的探究環節,在解決“3個方陣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學生列出四個算式:8×10×3=240(人)、10×3×8=240(人)和8×3×10=240(人)、8×(10×3)=240(人),學生列的連乘算式到底什麼意思呢?我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清楚的明白每一個數表示的意思,讓學生用綜合法思路來分析數量關係,有利於學生找出不同的中間問題,透徹地理解每一個算式背後的含義,得出正確的解法,理解兩種解法所表示的不同數量關係,明確兩種解題方法的區別,便於學生掌握分析和解答的方法。從數到形再到數,幫助學生建構起相應的數學模型。通過一系列的數形轉換,使學生對於用連乘解決問題的數學模型有了相當透徹的理解。在幫阿姨算“一共有多少個雞蛋?”練習中,通過對雞蛋圖的理解,學生能明白的說出各個算式的相應含義,同時通過對雞蛋圖的變化來打開學生的思維,對於三年級孩子來說,數形的結合是相當必要的,可以通過形象思維這個中間環節提高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化難爲易,化繁爲簡,加深學生對某些抽象關係的理解;還可以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使數學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注重學生的說。

在課堂中,呈現了不同的說的方式,個別說、小組討論說、跟着同學一起說,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每個學生通過說展現思維過程,表達自己的想法。重視引導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問題,不失時機地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形成解題思路,每列出一個算式,就要求學生說出:“求的是什麼?怎麼想的?”,最大程度的培養全體學生數學語言的完整性。

3、強調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引導和鼓勵,使學生逐步形成從多角度去觀察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從不同的方面去解決問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學到自己喜歡的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