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教學反思15篇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莫高窟》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莫高窟》教學反思15篇

《莫高窟》教學反思1

《莫高窟》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內容,課文生動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示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課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但是文中所介紹的敦煌藝術與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有一定的距離。以此爲基礎,我確定把教學的重點放在讀書指導和引導學生與祖國的歷史、祖國的文化藝術史對話上。

在教學彩塑部分時,讓學生默讀文章抓住“慈眉善目”、“威風凜凜”、“強壯勇猛”,感受彩塑“個性鮮明、神態各異”的特點,配以圖片展示,讓學生在直觀感受和語言文字之間建起“橋樑”,最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語言得以內化。

在教學壁畫部分時,讓學生緊緊抓住壁畫“宏偉瑰麗”、“豐富多彩”的特點,仔細品讀語言文字去感受壁畫的美麗,領悟語言文字的精妙。在處理壁畫內容豐富多彩的時候,白板出示填空,讓學生補充句子,培養學生說話能力的同時,在補充的過程中又一次體會到了壁畫內容的豐富多彩。

藏經洞一段前後感情變化較大,主要讓學生讀,體會其中所包含的“驕傲”、“氣憤”兩種感情。然後補充西方列強掠走寶藏的資料,激起學生心中的怒火,激起他們對祖國的愛。

三個部分的處理,落腳點都放在感受祖國燦爛輝煌的文化和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上。

課前是這麼計劃的,課堂上也是這樣進行的。上完課有這麼幾點要說:

一、課進行的較爲順利,教學目標達成良好。

二、讀的還是不夠,特別是藏經洞部分,只讀了兩遍一遍默讀一遍指名讀。

三、課備的還是不夠細緻,特別是備學生還不夠謹慎。主要表現在,補充說話部分沒人舉手,這是我第一遍在二班試講時就遇到的問題,但是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四、課堂機制還不夠靈活,有待以後日常工作中加強練習。

總之,上完這節課我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較之以前的課這節課上我的廢話明顯減少,也更從容更鎮定了。我會加倍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莫高窟》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介紹了我國西北邊陲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金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本文結構清晰,敘述具體,文字淺顯。且本課的教學對象是五年級學生,他們已掌握了一點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如:抓關鍵詞理解課文內容,讀中感知,讀中悟情,讀中領悟寫作法等。第一課時,學生已經認識了生字,通讀了課文,並且再通讀課文的基礎上,又讓學生默讀了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介紹了莫高窟的什麼?引導學生認真、紮實地經歷“初讀”的過程。再加上將利用網絡資源,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想象力較豐富,但思維的深刻性、語言的表達上有所欠缺。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充分自主探究爲主,教學過程中教師處理好傳授知識和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引導學生感悟,質疑,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另外,發揮數字化平臺的輔助教學功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深入學習課文內容。

爲了上好這節課,我開學沒多久就開始着手選材,收集資料,製作平臺的工作,儘量讓學生能夠利用豐富的平臺資源,更深入地學習課文,提高語文素養。課上,環節清晰,一環緊扣一環。設計的學習活動也很豐富。特別是教學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自由瀏覽網頁,學生的閱讀積極性特濃。然而綜觀本次教學過程,學生的確是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看、讀、想等方式學習了課文內容,但學習得還不夠深入,學生的各方面能力沒有得到真正的提高。

原因在於:

1、整堂課的設計老師牽的多放的少。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是相似的,老師在引導學生學習了第二自然段後可以總結學法,提出自學步驟,讓學生自學討論,在交流時教師再作適當地引導。這樣,就避免了教師帶着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機械似的走下去。

2、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言文字的工具性體現得不夠。由於這篇課文所處的位置較前,第一課時的教學與第二課時的教學間隔時間較長(中間隔了個期中考試),學生已經能把這篇課文熟練地背誦出來了,因此課堂上的朗讀激發不起他們的朗讀激情,學生讀得比較乏味。而這時我非但沒能用慷慨的語言激發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反而被他們的情緒所感染,每一次的指名朗讀都是草草收兵。就算是飛天的那部分積累語言,雖然以幻燈片的形式擺出來了,學生也會背了,但感情地激發還不到位。

3、不由自主地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在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學習所得時,好多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老師也就滿足了,而沒有引導學生用一段話來表達自己要說明的問題。尤其是教學過程中兩個想象片段的訓練,沒有落實到位。第一處是彩塑神態的想象,學生沒有明白老師的要求,想象回答的是“有孫悟空”“有豬八戒”等,此時教師沒能很好的把學生引導到進行神態描寫的訓練上,而是進入了下一教學環節,沒能達到真正的訓練目的。第二處是飛天的想象。有好幾個同學站起來表達的都很美,但遺憾的是他們都只說了一句話,此時如果教師能適當點撥,說一句“如果你能用上自己的,再加上別人的,變成一段話就更好了!”這樣無形之中就提醒了學生,相信他們會越說越多,越說越美的。另外,這裏如果能加進一些圖片的支撐,學生的語言可能會更豐富。

《莫高窟》教學反思3

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很陌生,書中僅有的圖片並不能激發學生對莫高窟的研究熱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掌握重點,有效地突破難點。如,在理解精妙絕倫的彩塑和宏偉瑰麗的飛天時,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多幅彩塑,飛天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聲,在欣賞了這些彩塑和飛天壁畫的同時,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在帶領學生深入走進課文,理解課文的同時,我沒有忘記對學生進行說話練習的訓練。比如: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飛天,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練習說話,學生說得生動、形象、逼真。在課堂練習時,我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第2、3自然段,按照“總分總”的結構寫一段話。大部分學生都能當堂完成,寫得也很好。

《莫高窟》教學反思4

一、藉助教學多媒體——激情。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兒童主要是通過視覺和聽覺來獲取各種信息的。教學過程中,藉助教學多媒體——音樂、錄像、課件等電教手段,讓學生形象地感知語言文字所反映的那活生生的事物,引導學生欣賞祖國山河的絢麗多彩,體驗感人場面的扣人心絃,感悟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學生便由感而發,情緒大振,激情奔放。《莫高窟》這一經典歷史文化藝術,遠離現代兒童的生活,尤其是南方的孩子。爲了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所謳歌的敦煌藝術和世界文化歷史,降低教學難度,景老師在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通過一組圖片瞭解敦煌,感知“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

教師設問:“爲什麼說敦煌是祖國西北的一顆明珠?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熱情,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介紹了莫高窟有些什麼?”這樣教師的一點一撥很快地就把學生帶進了課文。

由於學生的情感已被深深地激發了起來,對文中彩塑、壁畫、藏經洞三個部分一目瞭然,學生對“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也就不言而喻。學生在感知形象的過程中,情感得到了調控,由此成爲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

二、在語文課中做數學題。

看起來這有悖於教學常理,有違於教學的常規邏輯。但這一案例的教學結果卻顯示,這兩道簡單的算式猶如兩支點燃學生情感的火炬,讓整個語文課堂都變得生動起來:

老師:莫高窟的壁畫有什麼特點?

學生:莫高窟的壁畫宏偉瑰麗。

老師:你從哪兒覺得莫高窟的壁畫宏偉?

學生:我從“莫高窟還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宏偉瑰麗的壁畫”這句話中覺得壁畫宏偉,因爲她有四萬五千多平方米。

老師:(讚賞地點頭)你讀課文讀得真仔細!

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大呢?我們一起來做一道算式題。

學生:(都好奇地看着老師,有同學嘀咕:語文課上怎麼做數學題?)

老師:請大家聽好題目:我們的教室大約30平方米,四萬五千多平方米有多少個教室那麼大?

學生:(想了一會兒,七嘴八舌地說)150個教室那麼大。

學生:不非常正確,是150多個教室那麼大!

學生:哇!

(這時,學生的情緒普遍激動起來)

老師:再聽好:我們的教學樓底層共有6個教室,四萬五千多平方米佔地大約有幾幢教學樓那麼多?

學生:(有沉思的,有拿出紙筆計算的,有用手指在臺上比劃的,不一會兒,都說出了答案)

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佔地面積那麼大。

學生:(情不自禁地)好大啊!

老師:哦,現在想說什麼?

學生: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

生;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能造出這樣宏偉的壁畫,真是了不起!

學生:我真想親自到莫高窟去看一看!

老師:誰來把這句話讀一下,要讓人聽出宏偉。

學生:(紛紛舉手,一名學生站起有感情地讀了一遍)

老師:一齊來讀!

(師與生大聲地朗讀)

這是兩道簡單的一步除法算式,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是小菜一碟,連平時成績較落後的同學也很容易便做了出來,都獲得了一種成功的體驗。這種成功帶給他們心靈的愉悅,消除了語文課堂中的緊張感,使學生產生了積極參與的學習情感。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勢。

經過這樣一算,抽象的數字就與文中的語言、周圍的事物聯繫起來,就使學生有了更爲真實深切的感覺。“四萬五千多平方米”與“150多個教室”“差不多有25幢教學樓”哪一個更易在學生心中引發共鳴呢?很顯然是後者。由此學生纔會不由自主地感嘆:“莫高窟的壁畫真是太宏偉了!”這已不是書本中的語言,而是學生由衷發出的感嘆,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語言的距離,真正地感覺出壁畫的宏偉。有了深切的感受,再來朗讀,就水到渠成了,學生自然把感情孕育到了讀中。

語文課上做數學題,顯示的是教者的機智與對文章內容的高度把握,需要的是民主平等的理念和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的意識,牢牢抓住的還是語文教學的實質。只要我們深入研究,就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廣闢蹊徑,獨具匠心,就能使語文語文課堂變得更豐富實在,更精彩紛呈!

《莫高窟》教學反思5

本課屬於欣賞。評述領域,主要內容是敦煌莫高窟藝術作品及各時期藝術特徵。

在學習中同學們都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對於課前佈置的資料,部分同學能夠認真對待,所查資料詳細。還有一些同學對此不夠重視,給課堂教學帶來一定的困難,也影響教學效果。

在課上同學們研討評述的活動中,大多數同學的表現都不盡如人意。利用資料談自己的感受顯得很呆板,照本宣科,還不熟練,更不用提對作品能否深刻理解了。在今後教學中,一定側重研究如何改進此方面問題。

《莫高窟》教學反思6

《莫高窟》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它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而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學中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非常重要。

在這一課時的教學中,我進行了第一自然段的教學,通過讀——悟引導學生抓關鍵字詞來想象、理解文字背後的含義。學生抓住“492”這一數字知道莫高窟的洞窟很多;從“懸崖絕壁”一詞知道了莫高窟的洞窟在高處,還想象到古代勞動人民爲建莫高窟付出很多艱辛,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聰明能幹;從“四周佈滿沙丘”一句知道莫高窟身處茫茫的戈壁大漠。學生對“蜂窩似的”體悟不出什麼,我就利用媒體,一出示蜂窩,學生馬上就領悟到“蜂窩似的是說洞窟又多又密。”至此,我拋出“現在,你知道莫高窟這一名稱的來歷了嗎?”學生爭相發言,答案非常正確:“這些洞窟修建茫茫的沙漠,在又高又陡的絕壁上,故稱其爲莫高窟。”最後,請學生找出總起句來概括出段意。

《莫高窟》教學反思7

1、體現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景,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我尊重學生的個體,特別是對學習方式的選擇,以學生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師生雙方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精讀細品,自讀自悟,自我評價。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朗讀成爲了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本節課中我注重了學生朗讀能力的訓練,將朗讀貫穿於整體教學活動中,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朗讀。自由讀、指生讀、齊讀、引讀、範讀……旨在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欣賞感悟到莫高窟的美和語言文字的魅力所在。其次,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讀完後,讓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過程中,學生有代表性的發言老師非常肯定,並要求學生重新進行朗讀,馬上鞏固。

3、架設課內外的聯繫,引導學生上網蒐集、閱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大知識面,增強民族自豪感。

4、讀寫結合,詳略得當。

一堂課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教學設計中我抓住課文重點段落(2、3自然段)學習體會,在學習過程中體現了聽說讀寫的訓練,讓學生有所收穫。

5、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難點。

多媒體有聲有色、生動形象、信息量大,圖文聲像並茂,超越時空限制,交互性好,將教學內容設計製作成多媒體課件,運用於教學過程,對調動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感知,加速新概念的形成,增大信息容量,提高學生觀察能力,補充文字材料和實驗操作無法傳遞的空白,有着不可比擬的優勢。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很陌生,書中僅有的圖片並不能激發學生對莫高窟的研究熱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及音像資料,製作成多媒體課件,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掌握重點,有效地突破難點。如,在理解宏偉瑰麗的飛天時,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多幅飛天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聲,看完後,個個嘖嘖讚歎,很快就理解了宏偉瑰麗的含義。

《莫高窟》教學反思8

《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寶庫------敦煌莫高窟中精美的塑像和豔麗多姿的壁畫,讚美了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由於這篇課文對壁畫所作的描繪都是比較優美的。所以我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欣賞爲主的教學方法,從而使學生由欣賞這美麗的壁畫時所產生的感嘆昇華到爲我國璀璨的古代藝術而驕傲。

在孩子們對課文內容有一定認識後,我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很多學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因爲他們都認爲這一段所描繪的情景比較優美,所以我請一位學生來朗讀,其他同學閉目欣賞。主要目的一是爲了訓練學生的朗讀,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激發他們自己內心的感受。有時候教師的講解的比不上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感受得真切,他們可以通過自己豐富的象想力將景象呈現在腦海中,然後讓他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單靠教師的一張嘴是換不來的。

接着,我藉助多媒體讓孩子們來個直觀的感受,在發揮想象。讓孩子們欣賞彩塑,其中有詳細描述臥佛的一段描寫。讓孩子們對過以後,能通過自己的想象出其他彩塑的樣子、形態、動作等等。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把彩塑的豐富多彩表現的更加淋漓盡致。

上完着課後讓我深刻的感受的千萬不可小看孩子們的想象,他們會讓課文更加的活潑、生動、真實。

《莫高窟》教學反思9

第12課《莫高窟》也是一篇介紹我國名勝古蹟的文章,《莫高窟》這篇課文介紹的是我國西北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曾經藏有大量文物的藏經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這篇課文結構清晰段落少,學生愛讀。敘述具體,文字淺顯,學生好理解。而且本課的課文寫作手法和《桂林山水》的寫作手法一樣,都是採用“總—分—總”的形式。因此,在教學時,完全可以讓學生自學。

一、初讀課文,感受“敦煌莫高窟”是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

二、品讀課文,教學時我採用的是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瞭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讓他們銘記:這一切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學生的充分朗讀,使他們最大限度的感知、體驗莫高窟的美。

三、在學生感知課文時,練習也是必不可少的。本課在寫作上運用的排比句式比較多,因此,在課堂上,讓學生也用有的______,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句式練習說話。

由於沒有把握好時間,教學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本課結束後,我深思了幾點,一是課堂駕馭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沒有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三是細節之處還需要注意。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改進提高,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爲今後的教學添磚加瓦。

《莫高窟》教學反思10

本文是一篇說明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和藏經洞,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課文雖然是一篇說明文,但是語言優美,有鮮明的特色,很值得細細品讀。特別是一些排比句把彩塑和壁畫描繪得惟妙惟肖。但是光是品讀語言還不足以讓學生真正走進莫高窟的世界,爲了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在課堂上運用了多媒體課件。課件中包括彩塑、壁畫(飛天)的圖片和莫高窟的視頻材料,內容豐富,欣賞性很強。當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時,驚歎之聲不絕於耳,教學效果立竿見影。同時,多媒體的呈現還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了文中一些詞語的意思,如宏偉瑰麗、精妙絕倫等。網絡資源的利用讓學生的興趣更加濃厚,學生的思維頓時活躍了起來,豐富了想象力。

欠缺之處:課堂上學生缺乏思考,在讓學生模仿說話的時候,似乎美妙的詞語都讓文章的作者給說盡了,學生的語言貧乏,沒有美感。

《莫高窟》教學反思11

《莫高窟》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文章介紹了舉世聞名的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同時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但我考慮到他們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自學能力還有待加強,因此在上課前,我給學生看課文錄象,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享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隨着教學的深入,依次展示洞穴中“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曾藏有許多珍貴文物的“藏經洞”,瞭解“莫高窟”的全貌等,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感受莫高窟宏偉、神奇的魅力,認識我國古代燦爛文化的同時,體會作者優美細膩的描寫筆觸。最後再次聽錄音,看課文錄象,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課後我有幾點反思:

1、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文章,朗讀應該成爲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通過多媒體的展示,在感受到美的基礎上,自由選擇不同的方式去朗讀,尊重每個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髮表富有個性的見解。

2、由於架設了課內外的聯繫,引導學生課前上網蒐集、閱讀、欣賞有關莫高窟的文字、圖片資料,擴大了知識面,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3、課堂上讓學生選擇“壁畫上的______,有的_______,有的_________,有的________”練習說話,由於有些學生可能預習時對莫高窟壁畫內容瞭解不深,出現了內容單調,語言貧乏的現象。

4、上課前考慮到課後習題上有“有的……有的……”與“有……的”句式互改,於是我在最後一個環節安排了這個練習,似乎並無必要。如果安排學習選擇精彩片段背誦,效果會更好。

5、課堂上自己語速較慢,愛重複學生的問題,造成時間浪費較多。

6、傾聽學生有進步。

7、教學過程自己牽得太多,時間不夠的時候,感覺自己領着學生一路小跑。

8、學生朗讀時有亮點閃耀,主要得益於前面的鋪墊,把文字讀厚有一定的嘗試。

《莫高窟》教學反思12

《莫高窟》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走進風景名勝”中的一篇文章,體裁說明文。作者通過介紹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的特點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

作者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來架構這篇文章,脈絡非常清晰,並且在介紹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時,結構也大致相似都採用了先概括後具體的結構,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及點面結合寫出所介紹事物的特點,,並採用大量的排比句,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感,利於學生誦讀。因此本文無疑是學生學習列提綱和背誦積累最好的範本。

我班學生給課文分段已初步掌握,也曾初步擬寫過提綱,但不夠規範完整,所以有的同學即使寫了提綱,但依然主題模糊,重點不突出。所以如何列提綱,如何根據文題確定文章的主旨?如何根據文章的主旨選材?如何安排選材的順序?如何寫三級提綱?這些我都希望能借助這篇課例,讓學生領會。

鑑於以上的思考,我在教學《莫高窟》的第一課時時,設計了兩個目標第一識寫本課生字,理解文中的四字詞語學習一個多音字。第二個目標是以本文爲例學習列提綱。這兩個目標一個指向夯實基礎,一個指向學會表達。

因課前已佈置預習,和蒐集資料,所以第一個目標我就在檢查預習情況中完成。這一環節原先設計了四個小環節:1、辨字組詞,2、教寫“腐”和“尊”3、學習一個多音字“佛”

4、出示本文的四字詞語認讀,歸類理解。並選用其中的一兩個詞語造句。這四個環節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的進行。其中的“辨字組詞”應該說學生不僅識記了本課的生字還回顧和拓展學時了和本課生字同音或相近的漢字,可謂“一石二鳥”。四字詞語的歸類理解也達到了理解、使用並拓展積累的雙重目的。但在課堂上我忽然想到佈置蒐集資料的這項環節沒有檢查,於是我又臨時加入了“搶答”這個環節,一是檢查孩子們是否蒐集“莫高窟”的資料,另外還想考察一下孩子們對莫高窟瞭解多少,然後讓他們再對照作者所寫的文章,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夯實基礎這一目標雖是本課的重點但不是難點,可是我對這部分的時間沒有掌控好,耗時17分鐘幾乎用了一半的時間。這是今後課堂上要注意的問題,孰重孰輕要掂量清楚。

第二個目標學習列提綱我設計了兩個大環節,一是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脈絡列出本文提綱。二是遷移運用學習列提綱。把握課文內容時,我採用的是一貫使用的方法由題入手,質疑課題,帶着問題找答案。意在讓學生養成研究問題的習慣,學會給文章擬題。

給文章分段,應該不是難點,學生很快分好,我便指名學生彙報,一邊聽學生彙報,一邊板書。然後讓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句雖然在文章最後出現,但是,是先有文章的主旨呢還是先有文章材料的安排?通過思考,學生給出答案:用該在材料安排之前。我順水推舟便把文章的主旨寫在文題的下面,告訴學生,當你決定要寫什麼題目後,你接下來必須思考的就是你的寫作目的。這就如在賽場上一樣你只有知道自己的目標在哪裏,並且朝着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你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你的寫作目標確定好後,再緊緊圍繞目標選取材料,然後思考哪個材料詳寫,那個材料後寫。最後還要思考開頭如何開,結尾如何寫,這揚一篇文章的二級提綱就列好了。

反思這一環節,雖然完成了事先安排的內容,但卻不夠乾淨利落,有點拖泥帶水,又有點牽強附會。但最失敗的一個環節,還是最後一個環節遷移運用,由於前面時間耗時過多,所以最後一個環節學生練寫就沒時間展示了,只能草草收場。

雖然說課堂就是缺憾的藝術,但是這個缺憾影射的卻是平時課堂上的致命缺點——沒有時間觀念。

走進課堂,你要教什麼?你要清楚自己的目標,然後緊緊圍繞目標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方能減少缺憾。記住!

《莫高窟》教學反思13

《莫高窟》一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令人讚歎的豐富藏品,頌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全文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結構清晰,敘述具體。由於學生對莫高窟的知識瞭解甚少,所以,課前,我搜集了莫高窟彩塑、壁畫及藏經洞等相關資料及圖片,設計製作了教學課件,以便在教學中,讓學生自主地學習,對莫高窟有清晰地瞭解,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課文,理解文本內容。整堂課,我以新課標理念爲依據,在閱讀教學上進行了一些嘗試,我認爲比較成功之處有以下方面: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特別是美侖美奐的飛天圖,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享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如學習彩塑的一部分時,在學生不理解“神態”,只會想動作的時候,我適時通過播放彩塑的各種神情,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有關神態的詞語:如威風凜凜、慈眉善目等。又如學習壁畫一部分時,視頻展示宏偉瑰麗的壁畫後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描述飛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了說話和想象訓練。

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效果非常好。學生有了直觀的感受,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我想學生邊讀課文,邊欣賞這些充滿藝術美的圖片,會是一種享受。也更好地體會到“敦煌藝術寶庫”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加強詞、句的訓練,說話的訓練。

如:“飛天”內容的教學,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壁畫上的飛天,有的臂挎花籃,採摘鮮花;有的懷抱琵琶,輕撥銀弦;有的倒懸身子,自天而降;有的綵帶飄浮,漫天傲遊;有的舒展雙臂,翩翩起舞……指名聲情並茂地朗讀,其餘學生閉上眼進行想像。然後讓學生把想像到的飛天的畫面描述出來。在熟讀的基礎上,把這些優美的句子,深刻地記在腦海裏,即進行背誦練習。

三、課堂上注重寫作指導

教學本課時,注重了寫作知識的遷移指導。如在學習了莫高窟的彩塑二段後,我引導學生學習“圍繞中心句把句子寫具體”的方法,對莫高窟的壁畫進行了片段練習。

當然,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結束都會有不如意的地方值得我去深入的思考:在學生練習仿寫說話訓練時,出現了內容單調的現象,在調動學生參與及開發學生的想象力方面做得還不到位。另外,學生朗讀水平的培養仍是重中之重。該怎樣朗讀,朗讀這一環節究竟該怎樣穿插在課文中還需要好好去摸索。對於課文背誦,在課堂上沒有能設計出一些好的環節來進行檢測。

以上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在平常的教學中好好的總結經驗,我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反思,自己能從中有所得,爲今後的教學添磚加瓦。“學無止境”,我會不斷努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再上一個新臺階。《

《莫高窟》教學反思14

《莫高窟》是一篇說明文。本文描述了敦煌莫高窟的彩塑、壁畫和藏經洞,把莫高窟這一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展現在我們面前,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由於課文屬於說明文,且內容距離學生實際較遠,學起來通常會給人一種枯燥、乏味的感覺,課堂通常也會顯得沉悶。但這篇課文語言優美,句式整齊,詞語豐富,又是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的典型範文。因此,我通過抓中心句展開教學,使學生對本文有整體的認識,再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富有激情的教學語言,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激發學生情感,加深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積澱,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一、聽讀訓練,層層推進。我設計了三次聽讀訓練,每次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概括主要內容,第二次聽記描寫彩塑的詞語,第三次想象畫面。在學生層層推進加深對課文的認識、理解的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傾聽能力。

二、抓住中心句組織教學。上課伊始,我讓學生複習概括課文給你留下的印象時,學生很快抓住了中心句。然後,我再從中心句入手,以中心句爲主線,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彩塑、壁畫、藏經洞,深化中心。

三、利用多媒體,補充課文空白。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精妙絕倫、宏偉瑰麗、博大精深。教學中,我考慮到學生對莫高窟很陌生,書中僅有的圖片並不能激發學生對莫高窟的研究熱情,因此,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加速學生對事物的認識過程,使學生掌握重點,有效地突破難點。如,在理解宏偉瑰麗的飛天時,我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多幅飛天圖片,學生一邊看,一邊發出驚歎聲,看完後,個個嘖嘖讚歎,很快就理解了宏偉瑰麗的含義。

四、紮實地進行說話訓練。教學中,我將圖文結合,注重創設說話的機會,使得學生說有形式,說有內容,說有創造,並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說話熱情,使說話訓練紮實有效。如,當學生理解了精妙絕倫的彩塑,嘖嘖讚歎時,我適時引導學生想象,遊人看到這一尊尊惟妙惟肖的彩塑時,會怎麼說呢?當看到飛天后,我讓學生想象其他形態的飛天,不僅發揮了想象能力,還鍛鍊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但是教學過後,我覺得有很多地方不盡如人意:

1、朗讀要具有層次性、針對性,本課中對於彩塑、飛天的描寫應進行朗讀指導,但在教學中我由於怕耽誤時間,對學生的指導只是匆匆了事,使學生不能通過朗讀感受語言帶來的美。

2、對於彩塑及壁畫的圖片,我覺得出示的時機把握的不夠恰當,而且圖片出現的太快,沒有給學生欣賞的時間,雖然圖片很多,但學生並沒有留下多少印象,所以要想感受彩塑的精妙絕倫,壁畫的宏偉瑰麗有點遙遠。

3、對學生估計不足,想象說話效果不大。在學生彙報用表示神態的詞描述彩塑時,由於事先沒有對學生的詞語積累進行了解,沒想到學生的詞語竟如此貧乏,幾個學生站起來僅僅是說了一句話,而且重複說,在我的引導下,也只能說出簡單的幾個詞語。在想象飛天時,學生更是無話可說,課堂陷入尷尬的境地。在出示藏經洞的資料及老師介紹之後,讓學生談自己的感想,學生的感情不能與老師達到共鳴。

《莫高窟》教學反思15

課文《莫高窟》向我們介紹了敦煌莫高窟裏的精妙絕倫的彩塑、宏偉瑰麗的壁畫以及藏有珍貴文物的藏經洞,展示了莫高窟輝煌的藝術成就,讚揚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無窮的智慧和傑出的才幹。課文《莫高窟》文質兼美,既能滿足學生的好奇感,豐富他們的知識面,又是促進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好教材。本課的學習對象是五年級學生,對於莫高窟,以前只聽說過,但對它的有關知識瞭解甚少,所以,我特別注重以下兩個方面:

一、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

1、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展示莫高窟的彩塑、壁畫,特別是美侖美奐的飛天,並配以優美的音樂,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聽享受,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

2、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幫助學生理解重點,突破難點。如學習彩塑的一部分時,在學生不理解“神態”,只會想動作的時候,我適時通過播放彩塑的各種神情,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有關神態的詞語:如威風凜凜、慈眉善目等。又如學習壁畫一部分時,視屏展示宏偉瑰麗的壁畫後再讓學生用“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的句式描述飛天形象,水到渠成地對學生進行了說話和想象訓練。

3、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充分擴大信息容量。首先,我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如彩塑、壁畫豐富的圖片和《藏經洞發現與敦煌遺書流散》等補充閱讀材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幫助理解課文內容。其次,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如讓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來理解“壁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記錄佛教故事的,有描繪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間生活的,還有描摹自然風光的”一句,學生興趣盎然地交流自己收集的小故事;又如讓學生結合收集的資料並展開想象,描述飛天形象;又如課後作業,我借要聘請小導遊這一話題,對學生提出要求:既要非常熟悉課文內容,又要課後去收集更多的關於莫高窟的資料。

二、發揮想象、欣賞課文

在對整篇文章教學完畢後,老師讓學生挑選自己最喜歡的段落來朗讀。很多學生都挑了第四自然段,這一段所描繪的情景比較優美,所以老師請學生來朗讀,其他同學閉目欣賞。主要目的一是爲了訓練學生的朗讀,二是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想象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激發他們自己內心的感受。有時候教師的講解的很多,其實根本比不上學生通過自己的想像感受得真切。學生把聽到的內容直接反應到頭腦中,並通過自己豐富的想像力將其呈現在腦海中,這樣的方式會讓他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單靠教師的一張嘴是換不來的。等到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那幅美麗圖畫的時候,也就是他們對於這篇課文感情得到昇華的時候。欣賞過後的一句:“好美啊!”難道不是對此課文最好的理解嗎?

教學後,我覺得還有以下幾點需要改進:

1、由於本課的內容較多,信息豐富,短短的四十分鐘似乎不能讓學生盡情地暢所欲言,所以本課的教學內容可適當減少一些。

2、對學生的評價還要到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