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

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1

教學目標:

1、在吹泡泡的遊戲中,體驗創造以及成功的快樂,萌發愛探究的積極情感。

2、在自主操作中,瞭解吹泡泡的工具要有洞或者縫隙。

3、能動手動腦解決問題,能創造性自制吹泡泡工具。

活動準備:

4個籃框、16個盤子、泡泡水、吸管若干9根、袋子裏的四件件套15份、樹葉若干片、鐵絲若干、計時器、毛巾15條。

活動過程:

一、我們來玩吹泡泡

1、看準備的東西,猜猜今天有可能玩什麼遊戲。

2、提問:吹泡泡吹泡泡,怎麼吹?

3、小結:吹泡泡是要把氣往外吹,千萬別把泡泡液吸進去,吸進去會肚子疼的,要學會保護自己。

二、用吸管吹泡泡

1、要求:保護好盤子裏的泡泡液,不要把它弄灑了,灑了就沒法玩了。吹泡泡的時候不要吹到別人的臉上和自己的臉上,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如果吹到了,趕緊用小毛巾擦一擦。

2、幼兒操作,巡迴指導。

3、收管子。示意成功的小朋友坐下來。

4、請成功的小朋友說說、吹吹給小朋友們看看。

5、進一步小結:我們剛纔都用吸管成功地把泡泡吹出來了。我們都要輕輕地用力,然後要吹很長是時間,不是“噗”一下吹出來。

三、用工具吹泡泡

1、提問:還可以用什麼吹出泡泡來?以前你都是用什麼(工具)吹的?

2、認識袋子裏的工具。

3、幼兒猜想並嘗試自主探索。

4、要求1:袋子裏的四種東西每一種都要試一試,如果能成功地吹出泡泡,請把它放在桌子下的籃子裏。如果不能吹出泡泡,請把它留在袋子裏。

5、要求2:記住了還是那兩個要求。保護好你的泡泡液,保護好自己,別對着小朋友吹。拿到了就去試一試,如果成功了抓緊時間把它送到籃子裏來。

6、分享試驗結果: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下,袋子裏吹不出泡泡的工具有什麼。誰來說說你的袋子裏還剩了什麼。

7、請試驗成功的孩子教教不成功的孩子,一起發現原因。

8、關鍵提問:泡泡從哪出來的?

8、關鍵提問:你們爲什麼認爲XX可以吹出泡泡?泡泡從XX的哪裏吹出來?

9、重要總結:有洞洞有縫隙的都可以吹泡泡來。工具有一個要求……

四、改造樹葉吹泡泡

1、改造樹葉:我的袋子裏現在又有一樣東西,它有洞洞有縫隙嗎?它能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能吹泡泡的工具必須有什麼?那你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幼兒操作:拿到了就去試一試,有想法就去試一試。看誰能把樹葉變成吹泡泡的工具,誰能當科學家。

3、落座,討論怎麼把小葉子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分析成功與失敗的原因。

五、各種形狀的鐵絲吹泡泡

1、改造鐵絲:我們的小葉子變出小洞洞就可以吹出泡泡來。那這個東西,認識嗎?直直的,可以變形的。它可以變成吹泡泡的工具嗎?

2、誰敢挑戰?我發現有人把小鐵絲打了個圈,他會變形。這個圓形會吹泡泡嗎?怎麼弄呀,擰在一起。還能變其他形狀嗎?

3、拓展思維: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會是什麼形狀?

4、在幼兒操作中結束。

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2

設計背景

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我是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主題。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麼祕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於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活動目標

1.學會吹泡泡並瞭解泡泡的特性。

2.知道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

3.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及體驗吹泡泡的樂趣。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泡泡的特性(易爆 透明 七彩色)

教學難點:通過操作實驗驗證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

活動準備

教學準備:泡泡水 不同形狀的吹泡棒(△○?□☆)自制或購買

活動過程

一、 出示泡泡槍,同時打出許多泡泡,幼兒說出名稱,引入課題。

二、 教師講解泡泡水、吹泡棒,認識各部分名稱。重點講解泡泡的吹法,幼兒學習。

三、 操作實驗:

利用圓形吹泡棒練習吹泡泡,並在吹的過程中觀察泡泡的特點。

大大小小的圓形 透明 七彩色 容易爆破

四、 教師小結並讓幼兒知道:圓形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

五、 逐一出示其它不同形狀的吹泡棒(△?□☆)幼說出名稱,教師再次設疑,引起幼兒探索與思考興趣:那麼想一想,它們吹出的泡泡又會是什麼形狀了?

六、 幼兒操作驗證結果,教師巡迴提問。

七、 根據幼兒操作回答,教師逐一示範驗證結果。

八、 小結:

原來不光圓形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是圓形的,其他形狀的吹泡棒吹出的泡泡也是圓形的。泡泡真奇妙呀。

延伸活動:

去院子可以互相交換吹泡棒,再次感受吹泡泡的樂趣,在太陽底下觀察泡泡顏色,玩抓泡泡的遊戲。

教學反思

平時,經常看見公園門口有許多孩子在玩吹泡泡遊戲,而他們的年齡大多都在3歲左右,一個個滿懷喜悅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誰吹的多等,由此激發了我設計此節課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到更多知識。”而本節課的選材也正是迎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故而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其樂融融的場景,達到了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在於幼兒玩得還不是那麼盡興,考慮到時間關係,教師只好在幼兒興趣點最高時,終止了遊戲,進行小結本次探索活動。通過這點,讓我認識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則,有時候可根據孩子實際課堂情況做以靈活多變的調整,這樣又會起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

中班科學教案:吹泡泡3

一、說設計意圖:

我一直認爲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應該再注重靜態知識的傳遞,而應該注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兒童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的培養上。因此,我在科學教育活動內容選擇上特別注意活動內容"源於生活,緣於興趣"。中班科學活動《吹泡泡》就是我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的新主題。在一次區域遊戲中許多幼兒興趣都集中在"吹泡泡"角,幼兒你一言我一句的說"爲什麼泡泡有的會飛、有的好破、有大有小……"等等,由於幼兒受到無意注意和表象性思維等特點的左右,對泡泡的探索缺乏深度。所以,在幼兒"玩"的過程中,我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你們發現吹的泡泡有什麼祕密"這個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自然生成了這個主題。目的在於保持幼兒們的好奇心,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使他們從小就善於觀察和發現;從而感覺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讓幼兒們真正理解科學、熱愛科學,達到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目的。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建構知識的能力我爲本次活動制定瞭如下三條目標:

1、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

2、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

3、在探究活動過程中,體驗發現的樂趣。

三、說活動重點、難點:

此次活動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幼兒更深層的探究"泡泡特性以及不同9、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慾望。因此我將本次活動的重點確定爲"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泡泡的特性,瞭解不同形狀的工具吹出的泡泡都是圓的"。將"嘗試運用記錄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發展學習的自主性"確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四、說活動方法:

爲了構建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體現真正有價值、有意義的學習,以此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我有意識運用了以下三種教育方法:一"順",二"引",三"助"。

"順"即順應幼兒的活動,爲他們提供有關主題的資料及活動所需的材料、時間、場地等等,使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進行探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給足幼兒自由的時間與空間,提供豐富的材料,"順"應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表現出極大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他們發現問題、尋找問題答案的能力和潛力都能得到真正發揮,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引"即用巧妙的方法引導幼兒生成和建構新的主題或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通過觀察思考和設置開放性問題的策略,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與幼兒有效地互動。讓幼兒"變被動學習"爲"自主學習","變接受性學習"爲"自主建構學習",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以此解決重點難點。

"助"即教師在適當的時候"助"幼兒一臂之力,對幼兒進行點拔,藉助當時的情景、材料,直接地提出主題,把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在此過程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並把教師的主題轉換爲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以此突破重點難點。

五、說活動準備:

1、教師收集的各種形狀的吹泡泡工具:圓形(每人一個),三角形、正方形,圓錐形、菱形……(每組若干)。

2、每桌一盒水彩筆、若干張記錄紙。

3、展示板、膠水、抹布。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共分四個環節:設疑激趣—感知探究——體驗驗證—經驗拓展第一環節:設疑激趣。

在本環節中,我通過"順"應幼兒活動的方法,爲他們提供"吹泡泡"所需工具、時間、場地等等,讓幼兒觀察並提問:"這些工具能做什麼?",以問題引出課題"吹泡泡"遊戲。設疑激趣,激起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爲建構新知做鋪墊。

第二環節:感知探究。

在本環節中通過爲幼兒創設自主探究的空間和時間,讓幼兒親歷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運用各種感官,積極地觀察、操作和實驗,教師則巧妙地以玩伴的身份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藉助開放性的問題:"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什麼祕密了?看誰發現的多?吹泡泡的時候,你們發現的共同特點是什麼?",用"引"的方法,啓發引導幼兒在"玩"中體驗泡泡的特性。讓幼兒在喜歡的"玩"中,自然而然地調動自己全部的智慧,主動去探索、去發現、去嘗試,並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以此解決活動的重點。

第三環節:體驗驗證。

(六)在本環節中,教師捕捉隨機教育的契機,藉助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吹泡泡工具(主要是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錐形等工具),邊觀察邊記錄想象結果時,對幼兒感覺疑惑的問題"不同工具吹出泡泡的形狀應該是怎樣的?",利用開放式問題:"你用的是什麼形狀的工具?你發現吹出的泡泡都有什麼祕密?進行適時點拔,把教育活動的難點轉換爲幼兒感興趣的問題,從而把幼兒的探索興趣引向教師要求的方向,將幼兒的學習興趣推向深入。同時抓住幼兒互相交流、表現、分享展示板上自主探究過程和結果的契機,設置開放式問題"每個人吹泡泡的工具和吹泡泡的結果,有什麼祕密?","引"發幼兒進一步深入思考和概括,讓幼兒對探究結果進行推理,得出結論:"吹泡泡的工具不同,結果吹出的泡泡都是圓形的",幼兒在自主解決問題的狀態下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從中學會了學習、學會了生活,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以此突破難點。在這個環節我還將"增進幼兒表達與交流能力"這個隱性目標有機整合在科學活動之中,適時的創設讓幼兒用"記錄表"和語言交流的方式表達幼兒自己想法的空間,幼兒通過思考和交流梳理頭腦中的信息,明晰所發現的事物特徵和關係,以及自己的探究過程,再通過與同伴的討論,觀點的相互碰撞,明晰和構建科學知識與經驗,以此發展幼兒準確的表達方式。

教學反思

平時,經常看見公園門口有許多孩子在玩吹泡泡遊戲,而他們的年齡大多都在3歲左右,一個個滿懷喜悅的追逐泡泡,抓泡泡,比比看誰吹的多等,由此激發了我設計此節課的興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要讓孩子在玩中樂,樂中學到更多知識。”而本節課的選材也正是迎合幼兒的心理、年齡特點。故而課堂上表現出一種主動、積極、其樂融融的場景,達到了教學目標。

不足之處在於幼兒玩得還不是那麼盡興,考慮到時間關係,教師只好在幼兒興趣點最高時,終止了遊戲,進行小結本次探索活動。通過這點,讓我認識到,不要一味的遵循原則,有時候可根據孩子實際課堂情況做以靈活多變的調整,這樣又會起到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