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大森林教學反思

引導語: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並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下面是小編爲大家精心整理的關於東北大森林教學反思範文,歡迎閱讀!

東北大森林教學反思

東北大森林教學反思

1、因爲文章的篇幅長,需要解決的問題偏多,而課堂教學時間又有限,所以有些教學環節處理很是粗糙。比如“寫作妙招”這一環節本來應該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的,在學生經過深層思考之後,孩子肯定就會有話能說。可惜在教學中我狠狠地剝奪了學生這種總結提升的機會,這種做法無異於揠苗助長,難以達成預期教學目標,這成爲了孩子們學習過程中的硬傷,老師的灌輸會大大抑制學生“傷口”的癒合,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成爲語文學習中“飯來張口”甚至連口都不屑於張的 “小懶蟲”,學生懶了,歸根結底是老師慣出來的!

2、上課的效果直接取決於教師的備課程度。教學中,因爲我的準備不夠得心應手,所以有些環節顯得還是不夠連貫,致使課堂節奏時緩時急,時快時慢。所以教學用時偏長。其實,這一課即使不拖沓,要想在40分鐘內完成預期的教學目標,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基於是一次教研常態課的展示,爲了完整地展示整個教學過程,因此我並沒有像以往賽課一樣,將教學刪減得瘦骨嶙峋,這還望與會同仁能夠加以諒解!

3、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無論是從設計還是到課堂施教,我始終在關注學生的學習,把“教會學習”作爲本節課的教學出發點和最終的歸宿。

在導入環節,我先後設計了三個不同的方案,最後,我立足於本單元“人在畫中游”的主題思想,同時也保證了整個單元教學的完整性和連貫性,就這樣引導學生一站又一站地往下游。每游完一站,我都會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旅遊感言”。但是因爲我未能激情滿腹地加以激發、調動,致使學生並未像往常一樣,積極踊躍地表達自己的肺腑之言,使課堂未能完整地展現學生的魅力。

在確定範例學習的環節,我準備了四套方案,並不是因爲我的預設不準,也不是因爲我難以切中學生的喜好,基於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所以最終產生的結果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我在預設的過程中給予了每個人平等的選擇機會,不論最終結果如何,教學總能順利進行。所以課堂上我通過“小調查”的`方式,最終確定下了把“東北大森林之春”作爲範例,加以學習、感悟。使得教學既滿足了學生內心的需求,又準確地把握住了重點,保證了學生能夠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

因爲教學中一切要從學生出發,因此學習過程就可能變得難以調度。課堂上,學生如同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風箏,我牢牢地握着風箏的線,使學生始終能在教師的調控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的主導作用顯得尤爲重要,整個課堂學生始終在老師的引導下“翩翩起舞”,避免了老師獨霸課堂的現象的發生。在教學課件的設計方面,我靈活地採用了鏈接的方式,這樣既便於操作,也便於隨時調整,使多媒體更好地服務於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4、注重學生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學中,我始終以語言學習爲中心,關注學生與文本對話的質量,引導學生讀中思考、讀思結合,讀寫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多元解讀文本,這既是關注學生語文對話的過程,也是關注學生語文素養和能力的成長提升過程。如描寫雪的成語的積累;每學完一個季節,學生就會圍繞文眼總結出:“走進( )天的東北的大森林,你會覺得自己好像沉浸在奇妙的( )的海洋裏。”;游完東北大森林請你爲文章寫個結尾……這樣的學習,如同滋潤的雨露潛移默化地播灑在學生的心田。

5、課堂施教力求再靈活,能及時抓住課堂生成,隨時進行教學調整,避免“走教案”的現象。課堂的真正魅力在於教與學的真實、紮實、樸實,學生能在課堂上學未知、學需知,既能紮紮實實地學,又能情趣盎然地學,還能學得觸類旁通,那麼我們的課堂就是高效、完美的課堂,這將成爲我以後教學中的永恆追求。

6、金無足赤,課無完課。遺憾永遠是課堂上最美的風景,正是因爲課堂時時留有遺憾,才使得我們每個教師能不斷彌補、不斷追求、不斷成長,進而才能讓課堂上的風景更加亮麗!纔會讓我們的課堂更富有勃勃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