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使學生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們。

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

篇一: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

在我們學校的微格課展示活動中,我選擇的課題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分類與整理》,這節課是通過讓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如數量,形狀,顏色)對物體進行比較、分類和整理,在比較、分類、排列、整理的活動中,體驗分類結果在同一標準下的'一致性,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經歷了簡單的整理過程,並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圖標、表格)呈現分類結果,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並能根據數據提出簡單的問題。

課的導入,我設置了一個“找書“的情景,使孩子們初步感知分類及分類的作用。接着帶着孩子們一起來看課件展示的氣球,問:通過觀察你有什麼發現?根據學生觀察到的結果,分別以顏色和形狀作爲分類的標準,小組合作利用氣球卡片嘗試分類(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把分類和計數的結果清楚地表示出來。可以擺一擺,畫一畫,寫一寫),然後請小組展示。之後教學進行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反思這節課,感覺自己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在氣球分類環節中,設計的問題缺少深度。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怎樣可以讓別人一眼就看出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多,什麼形狀的氣球最少?讓學生開動腦筋去思考解決的方法,從而介紹象形統計圖這個概念,並且要讓學生明白爲什麼要這樣擺,這樣擺有什麼好處。讓學生經歷了從無序到有序,從無結構到有結構,學生們就更容易掌握這個知識點。

2。有效控制課堂中的放和收。學生利用氣球卡片分類的活動是開放的,小組成員如何配合完成分類整理,如何把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都需要在教師引導下來完成,即收的過程,使學生自主經歷探究過程,獲取知識。

3。課件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而知識點的歸納和整理,板書還是必不可少的。

今後,努力做到:精心備課,注意課堂生成,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同組課老師多交流,使課堂成爲是老師、學生喜歡的有魅力的舞臺。

篇二:分類與整理的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在“分類與整理”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引導學生全身心地投入數學學習活動中,努力使學生在這樣一個生動愉悅的教學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積累領悟分類的含義。

整節課我讓學生親自來前面動手操作,給實物分類,給學生提供一個分類活動的平臺,這樣更讓學生一目瞭然,同時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操作能力。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所以我在實際生活中尋找數學題材,鞏固體驗分類的方法,我安排了“分氣球”的環節,既能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而且學會了按不同標準分類,又學會了把已知數據進行整理,又能讓學生讓數學走進生活、聯繫生活實際學習數學。

這節課雖然經過了經心準備,但在教學過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如:

1、我在每個環節讓學生參與完之後,都應該進行小結,而我忽視了這點。

2 、我在課堂中的語言不夠精練簡潔,應該多給學生自己傾聽思考的時間,讓他們養成獨自思考的習慣。

3、在學生要思考和回答問題時我應適時點撥指導,不應該替學生說出答案或是說出後半句,都應該讓學生自己思考,而且最主要的是要培養學生學會自己組織語言,回答老師的問題,不能老師問一句,學生答一句,這樣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永遠得不到提升。

如:教師問“這些氣球可以按什麼進行分類?分爲幾類?每一類有幾個?可以讓學生試着用完整的話回答,如果回答不好,老師再進行指導,相信通過幾次練習,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