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教學基礎是學生在進行了大量的分一分和充分認識了除法算式的基礎上開展教學的,就除法的意義而言學生還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問題在於。

1. 在教學乘除法聯繫時,只停留在了算式的層面上。學生已經說出了乘法裏的積在除法裏面就是被除數,乘數在除法裏變成了除數和商,但我並沒有再次進行處理與引導。在此處其實即可引導學生得出:求其中一個乘數可以用積除以另一個乘數、求除數可以用被除數除以商、求被除數可以用商乘除數。

此外,課程強調將數學與生活聯繫,將知識與生活聯繫,同時學習計算也是爲了應用。而我在處理時只停留在了計算的層面,應該進行更高層次的挖掘。比如根據算式編簡單的文題和簡單的應用題。

2. 教學有餘數除法時,學生雖然有了分一分有剩餘的情況的經驗,但是將分一分的過程及結果用算式表示出來是一個難點。這一點是我課前沒有預想到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在講完後第一次後的第一次嘗試中有將近30%的同學能夠準確的列出算式,而另外將近70%的同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不知道哪個數應該寫在哪個位置。在第二次的嘗試過程中也只有70%左右的同學完完全全地寫對。課後反思這個問題與在寫算式前沒有進行清楚的指導有密切的關係。此外在教學中還有兩個問題:(1)沒有教會學生有餘數算式正確的讀法。

(2)沒有讓學生深刻地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實際意義。由於時間和組織的原因並沒有將教學設計中提出的教學難點“餘數一定比除數小的道理”落實。

3. 教學組織過程中的語言組織問題。這是我在開始工作以來就遭遇到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如何讓自己的語言更加具有科學性

(2)如何使自己的語言組織得更加的簡潔

(3)如何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和問題表述得更加的完整和清楚,以發展他們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在撰寫教學實錄的過程中發現自己在上課的過程中所講的話遠比學生多,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兩個,其中之一是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另外一個就是對學生的話重複得比較的多。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的評價和反饋問題同樣值得深思。如在課上有一個學生就提出“老師,你爲什麼沒有把算式裏面的單位讀進去”,而我並沒有對其進行反饋。所以今後上課的過程中教材的處理、語言的組織、教學的評價與反饋和數學整體知識體系的建立等將是我進後一段時間內所要着重解決的問題。

“路漫漫起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的這句詞一直是我的座右銘。我時刻用這句話來告誡自己戒驕戒躁,告誡自己教育是一條長路並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艱苦卓絕的探索與努力。“教育是事業其意義在於奉獻,教育是科學其意義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其意義在於創新”藉助這句話道出自己的追求,相信在未來經過各位老師的悉心指導與自身的不懈努力定能取得成功!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2

本節課藉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這一節課一開始,就以逛商場爲題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針對不同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自己佈置三個櫃檯,價格有整元,整角的,也有幾元幾角的,可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對人民幣的認識。通過三個櫃檯經理的競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產生及濃厚的購買慾望,然後,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回收站的作用,幫助小朋友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

在巡視中,發現問題,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碰到了些什麼問題,如何解決的等等,體現開放性教學模式,發揮學生個體的特點,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活動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此活動的實踐性、開放性、現實性都非常強,教師主要做好引導的工作,增強學生的數學交流,使學生認識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各方面的能力。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3

從平時的練習和檢測中可以看出,學生的惰性表現突出。在新授的知識中,理解的內容少,記憶的內容多,特別是學生對記憶,掌握不夠,容易出現三天不記,幾乎忘記的現象。所以在今後的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理解、掌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其首要任務是樹立正確的數學觀,積極地自覺地促進自己的觀念改變,以實現由靜態的,片面的數學觀向動態的,辯正的模式論的數學觀的轉變。其次要以發展的眼光對待學生,做到眼中有人,心中有人。“眼中有人”是指關注現在的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認識並肯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愛護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提出“爲什麼?”“做什麼?”怎樣做?”鼓勵學生敢於反駁,挑戰課本。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對於二年級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註定打敗仗。對於我們新分教師來說我自認爲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足夠具有全面性、開放性。

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

(4)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對聽課的反思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

四、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

五、記教學中學生的獨特見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見解。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對此,教師應將這些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4

《回家路上》這一課的教學設計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觀念:

1. 創設學習情境,激活學生的學習思維。

《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與已有知識設計生動有趣的。直觀形象的`數學學習活動。因此,在教學伊始設計成觀察主題圖、聽錄音故事、想數學問題等活動,積極創設學生熟悉的、喜愛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從生活情境中主動地感受數學、理解數學和應用數學。

2. 剖析學生情況,靈活調節學習重點。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有條理地思考,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是課程標準的要求。針對平時學生從練習與作業中反映出來的不善於用完整數學語言整理信息的現象,設計有價值的思維活動,積極促進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如動筆在練習本上寫出想提出的問題這一環節,就是培養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後,能用通順、簡潔的語言提煉出數學問題,既充分培養初步的數學思想方法和意識,又整合了語文學科與數學學科的知識聯繫點。

3. 優化合作環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而且,合作精神是時代對人的基本要求,真實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項任務,都必須通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合作才能得以完成,得以實現。所以,在教學活動中,着力優化合作交流的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是尤爲重要的。

(1)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營造合作氛圍,提供合作機會。如:在聽故事後,首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想提出什麼問題,而後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並且讓學生之間互相提問、互相評價,創設寬鬆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們在愉悅、民主、平等的氛圍中,縮短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和共振,激發起合作的慾望,從而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合作活動中去。

(2)拓展合作時空,注重應用實踐,提升數學素養。

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本人在教學設計時特別注意體現這一理念,努力給學生提供充分的參與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在認真聽講、課堂練習的同時,有更多的機會去親自探索,去與他人交流和分析探索的結果,更好地理解數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數學方法。如:教學訓練安排學生和父母或好朋友觀察家中物品或上學路上的景物,尋找數學信息,試着提出並記錄5個數學問題,進行相互提問並解答的遊戲。充分貫徹聯繫生活和數學應用的思想,讓學生具有實踐活動的機會,有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現實生活,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數學、應用數學。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5

《有多少粘貼畫》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2至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對編制乘法口訣具有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因此,在探究6的乘法口訣的過程中,要讓學生體會新舊乘法口訣的聯繫,體驗從已有的知識出發探索新知識的思想方法。在這堂課中,我爲求做到體現新課標的理念,始終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因此,我精心構建口訣教學的新格局,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反思,我認爲自己有以下幾點的突破:

一、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新課程倡導要爲學生提供輕鬆、和詣的學習氛圍。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中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貫穿始終,學習就會成爲學生沉重的負擔。因此,教師首先要營造出學生感興趣的、愉悅的、輕鬆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慾望,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究新知的活動中。課中我首先創設有多少粘貼畫的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估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習慣。接着讓學生根據粘貼畫情境圖,提出問題並列出乘法算式,爲編制6的乘法口訣做好準備。然後爲學生創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氛圍,讓他們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計算得數,編出6的乘法口訣,並在組內交流思考過程。通過設置找6的乘法口訣的祕密這一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的特點,找出規律記憶口訣,並開展記口訣比賽。最後通過對口令、搶答、找朋友、移格子、購文具等遊戲和生活情境,爲學生創設了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二、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間,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自主探索,積極主動地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通過觀察、思考、動腦、動手、動口去發現問題,探求新知識,體驗成功的愉悅。

本課教學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估一估老師帶來的粘貼畫有多少?培養學生估算的意識和習慣。讓學生編制口訣,重視引導學生從已有的乘法口訣出發,去探究、編制新口訣。體驗新舊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不僅是爲了加強對乘法口訣的記憶,更是爲了促進知識的溝通,使所學的知識變得能動、靈活。對於6的乘法口訣,前5句前面已有接觸,本堂課的重難點是後4句口訣的編制和理解。我爲學生創設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經歷口訣編制的過程,通過自主參與學習活動,獲得親身體驗。在小組合作交流中,同學們相互表達自己的想法,主動去探索新的知識,出現了用操作學具、連加、想前一句口訣再加6等多種思考方法。在引導學生髮現6的乘法口訣規律時,首先讓學生對6的乘法口訣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再努力創造機會,通過探索和交流,從中發現口訣的一些規律,加深對口訣的記憶,併爲學習後面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獨立發現規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三、設計形式多樣的練習,提高學生的應用和思維能力

《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知識。課中我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活動和遊戲,練習的形式豐富多樣,遵循從易到難的原則,體現一定的梯度性與趣味性,並進一步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把練習融於遊戲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習數學,應用數學,享受成功的喜悅。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四個層次的練習。第一個層次:記憶口訣。讓學生自由背、分角色背、開火車背,師生、生生對口令遊戲等形式,幫助學生熟練口訣。第二個層次:運用口訣。數一數1只、4只、7只、8只蜜蜂有幾條腿,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口訣的意義,還設計了找朋友遊戲,進一步熟練口訣,又培養了學生的口算能力。第三個層次:拓展提高。引導學生討論交流,用多種方法數出小正方形的個數。體會通過移格子的方法,可以把不規則的圖形變成規則圖形的策略。利用課件形象地展示出學生利用移動方格來計算的多種方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第四個層次:解決生活問題。設計了購文具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爲生活服務的思想。15乘9等於多少的探討可以爲今後學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埋下伏筆,這是一個知識拓展題,是讓學生學會利用所學知識來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個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延伸,激發了學生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同時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這節課爲學生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願意合作交流,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有經歷、有體驗、有獲得、有發展,同時我也注意過程性評價,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動手動腦,思考和探索,真正意義上尊重了學生的創造性,挖掘了學生的潛力,促進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讓學生雙基得以落實,能力得以發展。

在課中,也存在一些需今後進一步改進之處。如課中,在小組合作探究嘗試編制口訣之後進行彙報交流時,還把學生的思維控制得有點緊,應進一步放手讓學生自由彙報,而不是讓學生順着老師的思路從第一句開始,讓學生自主選擇一個研究對象,可能會出現更多更好的思考方法。在課中,對學生的評價激勵不夠,還應進一步加強評價機制,更好地促進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6

這節教材將乘法與除法混編,創設了“花園”境地,其中蘊含着與“倍”有關的數學信息,既可以提出乘法問題,也可以提出除法問題。要求學生本身去發明、選擇數學信息,提出並解決數學問題,目的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和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並在這個過程當中,進一步體驗認識“倍”的意義,和它與乘法、除法運算的接洽。 本節課的講授活動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寬鬆、興奮、自由的學習空間,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經由自立探索與互助交流得出解決問題的要領。可是,在講授中怎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怎樣有效地引導學生練習運用、怎樣更好挖掘學生潛在力量等方面還存在着不足。在以後的講授工作中,我還要改善這些方面,爭取做得更好!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7

《分物遊戲》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分一分與除法》第一課時的內容,屬於概念知識。由於除法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說是一個比較難理解的概念,因爲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沒有形成,而形象思維能力又佔主導,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必須積累許多平均分的數學活動經驗,理解平均分的具體意義,才能突破學習除法的難點,理解除法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創設的“分物遊戲”的具體情境,通過“分桃子”的操作活動,讓學生感受分法的多樣性,同時感受到分得一樣多的方法最公平。再通過“分蘿蔔”讓學生供助學具來分一分,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動中方法的多樣性與結果的一致性。而“分骨頭”則是在前面兩問題的基礎上讓孩子們嘗試用自己的方式獨立畫圖來解決分骨頭的問題,並經歷交流各自平均分的分法過程。三個活動層次分明,由分實物到學具再到畫圖,讓孩子們經歷了由直觀到抽象的過程,從而讓孩子不斷積累分物活動的經驗,體驗平均分的意義。除此之外,讓自己比較滿意的地方還在於能將課堂還給學生並在學習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能讓孩子們在自主經歷分物的過程中,先形象地感知“平均分”,再抽象出“平均分”的概念,最後再動手操作“平均分”活動。在活動中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發現可以一根一根分;兩根兩根分;三根三根分……但不管怎麼分,分的結果卻都是一樣的,從中體會變與不變的思想。

雖然本節課中有一些亮點,但也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如由於要儘量地讓學生經歷分物過程積累活動經驗,因此在操作中花費較長的時間,導致練習的時間就減少了,因此新知識就沒能得到及時的鞏固和消化;又如在板書上一直以來都較隨意和零亂……因此在合理安排時間與板書設計上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8

《分香蕉》的具體內容是除法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體會除法的意義,建立除法和等分活動之間的關係;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數學思考的能力。在教學後我做了以下的反思。

1、充分利用教材。我在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開展各項教學活動。教學伊始我講述猴子媽媽分香蕉的故事,讓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其求知慾。讓學生樂學、樂思、樂說、樂做.在“你還能怎樣分12根香蕉”的活動中,有的學生說 “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多少?”和“把12根香蕉分成一份,每份是多少?”這是多麼聰明的孩子。在練習中,有的學生說到了有剩餘的分法。如 “把10個氣球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每個小朋友分得2個,還剩2個”.這種分法在此時是多麼富有創意。這證明學生在學習實踐中積極思考與創造。創新教育的目的和核心就是“培養創新人才”。這樣既關注了學生學習的結果,又關注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發展變化;既關注了學生學習水平,更關注了其情感、態度等的發展。

2、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其口、手、腦融爲一體。我在教學中多次設計擺一擺、分一分、說一說等活動,使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多種感官協同運作,理解“除法的意義”,感悟“分香蕉”的多種靈活的分法,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動態中滲透了“平均分”的數學思想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寓教於樂。

3、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識,掌握學習方法,學會舉一反三,學會知識遷移和轉化。從而培養其自學能力。

4、這節課的遺憾與改進措施:在實物操作演示這一活動中,學生未能有足夠的時間和機會展示。如果能用上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分香蕉”的多種方法,那效果會更加理想,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將會更精彩。另外,學生對除法算式意義的理解還顯得不夠深入。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盡量讓學生得到充分的實踐活動。將數學生活化,注重引導學生在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