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軸教學反思

數軸概念是中學數學中數形結合的起點,數形結合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分享了關於《數軸》教學反思,歡迎借鑑!

數軸教學反思

數軸教學反思1

數軸是學習絕對值和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它使數和數軸上的點建立其對應關係,可以用它揭示數與型之間的關係,它是數形結合的基礎。此外數軸還能反映數的性質,從數軸上可以一目瞭然地看出某個數是正數、負數還是零;數軸還能解釋某些概念,如相反數、絕對值,還可以使比較大小變得更直觀。爲了使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準確的畫出數軸,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適當的創意,並採取了學生動手主動探究,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達到了預期的學習目的。

成功:

1、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創設問題情境,佈置學生預習。認真觀察已準備好的溫度計,是否有刻度?刻度是否均勻?所標出的溫度是否有方向性?零上的溫度是在溫度計的上方還是下方?零下的溫度呢?然後讓學生拿出已準備好的工具,自制溫度計,對比看自己在製作過程中出現了什麼不足,能否製作出更長的溫度計?激發學生的求知慾,點燃了激情。從而導入新課,自然得出數軸的概念和三要素。

2、根據一些學生的操作,進行了以下幾點的強調。

數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2)要畫直線。(3)原點可以是數軸上任意一點。(3)正方向用箭頭表示,一般是從左到右。(4)單位長度選取應適當,但刻度要均勻。

3、學生辨析,及時糾錯。設置了一些典型的錯誤畫法,讓學生辨別及時糾錯。同時讓學生動筆畫圖,儘量讓他們出現錯誤,互相糾正,加深理解。

4、在教會學生在數軸上表示有理數的同時,利用數軸得到了互爲相反數的概念及幾何性質,進一步強調“只有”兩字的意義及零的相反數的規定。在本節的教學中始終注重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5、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動手畫,解決實際的問題。如利用數軸表示據我校東300米的食雜店,西500米的車站。體驗數學知識的使用價值及數學知識來源於實際並應用實際的現實。

不足:

1、個別學生不會利用數軸比較大小,有時把方向標錯。

2、個別學生的應用能力還有欠缺。

3、在數軸應用方面還要進一步加強

4、若有時間再給學生一定拓展思維的空間,進一步挖掘學生的探究能力。

數軸教學反思2

教完《數軸》這節課後,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自己能夠以學生爲主體,比較充分的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三點: 一是溫度計引入,創設情境.

上課時我拿了一支溫度計,學生看到後就好奇了:老師這節課要幹什麼呢?上課後,我說:“請一位同學來觀察一下這個溫度計,並報出具體度數.”學生的情緒一下子就起來了,把手舉得高高的,希望被老師看到。接下來我挑了一位學生上臺做,其他同學也在密切的注視,完成這個小活動以後,我又向學生們問了兩個問題:(1)溫度計裏零上幾度與零下幾度和正負數有何聯繫?就有學生迫不及待的發言:“零上對應正數,零下對應負數”,進行到這裏,我就發現學生不僅積極性高漲,而且對正負數的理解也變得清楚了.(2)你能把這個溫度計畫下來麼?學生就想:畫畫啊!我會.都認真的畫了起來.畫完以後我就告訴他們,他們畫溫度計的示數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的知識---數軸.那麼就引起了學生的興趣,降低了學習新課的畏難情緒.

二是結合溫度計的具體形象來了解數軸.

引入新課以後,我讓學生自學課本,在自學數軸的具體畫法時,讓學生回想剛纔畫溫度計的示數過程,並讓學生思考溫度計怎樣放時的形象最像數軸?學生就這樣邊自學邊對比,然後長出一口氣:原來這就是數軸啊!這樣學生就把枯燥的理論知識與具體形象結合了起來,對於數學概念有了一個生動化的認識,就加深了理解和記憶.

三是在習題的配備上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面向全體學生,學生學習效果很好,尤其是正分數和負分數的表示上練系的很到位,使學生突破了難點。

由這三點我悟出:教師在課下要多研究教材,多做準備工作,找出數學知識與生活事例的結合點,以具體化的事例引起學生的興趣,把數學與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覺得數學有用,那麼他們肯定就會主動地去學習.

當然也有很多不足之處,一是對學生情緒的調動不能做到張弛有度.在利用溫度計時,雖然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可是在前期學生的積極性過於高漲,以至於很難平靜下來,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很難投入進去;二是時間控制把握不準,活動前期耗費過多時間,以至於後期時間不足,沒有靈活有效的把握好課堂,這就需要我在課下時間多研究學生的心理,學會利用一些合適的語言來收放學生的情緒, 爭取儘快彌補自己的不足,早日解決這些問題。

數軸教學反思3

這一課時學習的數軸概念是中學數學中數形結合的起點,數形結合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學好數學的重要思想方法。在教學與學習中注重數形結合是數學教學與學習的重要指導思想,以後學習有理數的有關性質和運算都是結合數軸進行的,由此可見這一課時學生學好數軸概念的重要性。

“數軸”這堂課我在教學的引人部分進行了一些修改和細化,我從“射線→數射線→數軸”一步步引入。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個點,再從這個點引出一條射線,在射線上等距離地標上數,使之成爲一條數射線,接着把數射線向另一方向延伸,就成了一條數軸。有了這樣動態的過程,學生對數軸的形成有了較爲清晰的認識。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帶着以下幾個問題進行自主學習:

1、怎樣用數學語言描述數軸?

2、說說數軸有哪些要素?

3、畫數軸有哪幾個步驟?

學生在自學的過程中非常認真,問題一一得到了解決,整個概念的教學流暢自然,而且讓學生充分地進行了思考和積極地探索,令學生對於數軸的三要素理解深刻,突破了難點。學生在畫數軸時容易出現一些畫法上的小錯誤,所以我在屏幕示範畫數軸的過程中邊畫邊附上幾點說明:原點、單位長度和正方向三要素缺一不可;直線一般畫水平並非只能畫水平;原點可取直線上任一點但一取定就不再改變;

正方向用箭頭表示,一般取從左到右爲正;單位長度取適當應結合實際需要但一旦取定就不再改變,要做到刻度均勻。這一示範和說明使他們對自學的內容進行了糾正和有效的強化,但簡單的說教所達到的效果並不顯著,所以,我設置了一組典型的錯誤畫法讓學生辨別及時糾錯、深化理解,幫助他們真正領會了數軸的含義。我想,作爲教師,我們在備課時不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生可能會出現怎樣的問題和疏忽,我們要有所準備,及時預防和糾正。我又想,如果先放手讓學生自己畫,然後把學生自己畫的數軸(特別是有錯誤的)展示,相互指正,以示警戒,也不失爲一種很好的教學資源。

本節課,當學習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正負數時,學生不但要知道數軸上給定的點表示的數,還要能把給定的數用實心點表示在數軸上。在整個數軸的教學中始終注重數與形的結合教學,在最後設置了一個實際問題,如:上海楊浦大橋主跨602米的結合樑斜拉橋在1994年建成時居世界斜拉橋跨度之首,現名列第三。它是中國大跨度橋樑的又一里程碑,標誌着中國正在走向世界橋樑強國之列。①上海楊浦大橋中孔跨徑A、B點的距離爲602米。如果以AB的中點0爲原點,向右方爲正方向,適當的單位長度畫數軸,那麼A、B兩點分別表示什麼數?②如果以左塔A爲原點,那麼塔B所表示的數是多少?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數軸上的點表示的大小與點的位置有關”,並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數軸教學反思4

本人對其中《數軸》這一節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悟:

一、問題的引入

在問題的引入上,新課標規定應從實際情景入手,並且使學生能夠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我採用了以計算機爲輔助手段,設計以下三種情境:A、一隻老虎和一隻獅子從同一地點出發分別向東西方向跑去,比較相同時間後它們所在的位置(奔跑速度不同)B、放風箏C、溫度計。對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並且在對學生提出的各種情況,做出實際的操作,使學生明白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我感覺在問題的引入上問題有些簡單,使學生思考的範圍過於侷限。沒有出現比較熱烈的學習氣氛。所以問題的引入應加大深度,應具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問題的探索

在問題的探索上,我採用了師生雙邊活動。通過師生雙邊活動產生一種動態效果,使學生在充滿好奇心的狀態下,在老師提供的情景下,在具有較多的時間和空間的條件下,親身參加探索發現,主動的獲取知識和技能。但在整個的實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在概念的得出上學生的.總結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再處理時由於怕時間不夠充裕所以學生出現的問題我給做出瞭解答,其實這裏應由學生自己來解決,這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幫助。

三、習題的配備

整個習題的配備大致是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列的,面向全體學生,採用多種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得,並且採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使學生對數軸任意兩點之間的大小關係理解進一步的加強以及對相反數概念的理解。在講解完例題後,讓學生互相提問,以促使學生積極踊躍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創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在最後的習題配備上,讓學生對兩個數大小關係作出判斷,並且對各種情況做出討論,達到本節課的一個高潮。促使學生的思路得到進一步的加強。但我總體感覺習題的量不夠充足,學生的練習機會較少。

四、設計思想

本課之所以這樣設計,理由是:

(1)從教學目標看,數軸是數形結合的典範,也是數形結合思想的初次出現,抽象性較高,同時它也是重中之重的概念,所以老師必須提供足夠生動的背景,使學生獲得比較深刻的感性認識。

(2)從教學藝術的需要看,運用生動活潑的場景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愉快地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在這種教學情景中,學生理解最深刻,記憶最牢靠。特別要強調的是:深刻的感性認識是學生在理解、記憶、應用等思維活動過程中的強有力的支撐點。

(3)在動態的演示與多種情況的歸納,有利於提高學生動態解決問題的意識,建立運動的觀點,同進也有利提高學生的數學建模能力。

(4)一些感性認識的建立,也有利學生學習下一節“絕對值”的概念,起承上啓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