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優秀教學反思

本課是小數數學的空間與幾何的內容,與生活聯繫緊密,有較強的實用性。全課主要藉助自主個性學習的平臺,開展自主探索、交流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優秀教學反思

主要的流程是:

1.先以風箏製作活動的作品(由學過的基本圖形組合而成)引入,激發學生興趣。

2.佈置自主複習基本圖形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等的面積計算的推理,滲透轉換思想。並由學生來向其他同學來介紹各自的轉換方法。

3.新授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圖形,用自學方式進行。

4.交流自學結果,總結求組合圖形面積的基本思想:合理割補、分塊求積及加減組合。

5.隊旗的組合圖形實例的教學,讓學生實踐分塊、加減及割補的方法。

6.練習新知,自主選擇不同難度的進行練習。

7.交流練習、集體訂正。

8.課堂小結,並向學生介紹自主學習的平臺的使用,使學習的時間與空間都向課堂以外作出延伸。

優點:

1.以風箏這一生活中組合圖形實例導入,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興趣。同時,更能在展示的時候,使學生初步認識到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之間的一點聯繫。

2.用自主複習(練習舊知)的方式,邊操作邊計算,使學生既完成了舊知的鞏固練習,爲接下來作好計算上的必要準備,更用平行四邊形等圖形的.推理中的轉換思想作引導與滲透,更爲進行求組合圖形的面積作好思想與方法上的準備。

3.在自主舊知複習的終了,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將所有學生的答題情況彙總,並能根據總體情況及照顧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作出合理的教學調整,因材施教。

4.教師在學生自學新知時,能佈置清楚學習的目標、步驟,更有清楚的方法指導、資源的提供,爲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必要的支撐,使學生有目標、有步驟、有方法、有內容、有素材。

5.通過學生自學,動手試做練習等,讓學生在做中學,充分體驗。彙報自學成果,由學生總結出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在彙報中得到成功的感受,以刺激學生樂於學。

6.隊旗的實踐中,由學生提出分塊解決問題,將數學的學習運用於生活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運用意識,體驗數學的有用性,但從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也是有限的。

7.練習新知時,自主進行,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內容、層次的學習。

8.在小結時,再次點明自主學習的平臺的優勢,鼓勵學生在課後校外等再學習,拓展延伸了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不足與改進設想:

1.在以風箏導入時,語言並不夠生動,在情感方面未能真正起到鼓動,興趣未必能得以很多程度的激發。建議:如果能在教師出示1、2個風箏圖形後,再由學生來介紹個把自己見過或想到的由基本圖形組合而成的風箏形狀,那樣會起到更好的效果,讓材料更貼近學生,更能激發興趣。

2.同樣在導入時,出示風箏圖,但只是簡單地看,而未作合理地利用與分析。建議:如教師能在此作出適當地引導,問“你發現各風箏是由什麼圖形組合而成的?”讓學生更鮮明地知道組合圖形與基本圖形的關係。

3.練習新知時,雖然教師採用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進行練習,但是這所有的內容都是開放的,學生對自己的自評能力通常會過高或者過低,如何讓學生真正在這種形式中選擇到適合自己的內容。建議:如果能在這一環節,教師能對學生的練習內容的選擇上起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讓學生在一定自由的範圍內進行自主選擇的練習,這樣更能適合每位學生的發展。

4.在小結後,出現了一個七巧板的拼圖遊戲,教師可能是想調動學生在課後繼續學習的積極性而設計的,但學生並未體驗,實際上是形同虛設。建議:但如果將此內容換成其他內容,或者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再去探索組合圖形的實例並解決實際問題,並在相關的網絡平臺上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會更有效果,更能培養運用意識,體驗數學的有用性。

5.建議:(接上面4)將七巧板的遊戲放在一開始的導入階段,讓學生在玩中進入學習狀態,更自然,可能要比風箏可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6.組合圖形這一內容,是小學數學中的幾何板塊,與生活聯繫緊密,所以應儘可能藉此培養學生對數學的運用意識。而本課中教學的例題、練習等都相對離學生較遠,應考慮再尋找更近的素材。

7.過分依累於信息技術這一平臺,將所有的學生的練習書寫等都在電腦上進行,雖能方便教師彙總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但也有以下一些不足:(1)可能會受到學生實際電腦的操作水平的限制,可能會給此類同學造成學習上的不利;(2)也因此教師沒能在板書中出示解題的範例,學生沒有明確的規範,並不能幫助真正需要這些幫助的同學;(3)在電腦上答題,書寫過程中出現“*”“/”等符號來表示“×”與“÷”,對於數學這一學科的實際要求,是否規範有待商討。建議:必要的板書或範例仍需要出現,我們只要運用網絡與信息技術解決傳統教學不能或不能很好解決的難點,未必要將整個教學過程都完全掛在電腦與網絡上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