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三篇

篇一:《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三篇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基本平面圖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注重讓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比較反思活動,使學生理解和探索組合圖形的面積。在發展空間觀念的同時,滲透解決問題的思考策略,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體現以下幾點:

一、藉助經驗,理解概念。

學生通過觀察課件生活中物品的圖片,使學生初步感知生活中許多實物的表面都是有幾個簡單圖形組成的。藉助主題圖的演示,從具體的實物抽象出幾何圖形,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組合圖形概念的理解,密切了數學知識與現實的聯繫。藉助學生的介紹,抽象出什麼樣的圖形是組合圖形。這樣通過一系列的直觀感知,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充分。

二、嘗試應用,掌握方法

以計算小華家客廳面積爲例,引導學生觀察圖形,估一估、算一算。通過試做彙報交流、比較觀察。在探索策略前,先安排估算的環節能起到培養學生估算意識的作用,同時又能讓學生在估算的時候,潛移默化地運用添補和分割的轉化思想。接着直接讓學生憑藉已有的經驗探索計算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給了學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間。最後讓學生找各種方法的共同點,水到渠成地由學生揭示出轉化思想,進而把轉化思想根植於學生心中;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以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加強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綜合應用,培養能力。

在應用階段,教師精心設計了不同層次的幾個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通過把組合圖形分成已學過的圖形,並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藉助較複雜的組合圖形的面積,運用不同分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通過計算隊旗的面積,體現算法多樣性,進而選擇簡便的解決辦法;通過計算一塊硬紙板剪下剪下4個邊長是4釐米的小正方形後,做成一個沒有蓋子的盒子,算剪後紙板的面積,進行獨立計算、選擇合適數據,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體驗數學的實用性。

四、總結全課,學習解決問題方法

引導學生對本節課學習內容進行回顧,引導讓學生在總結上有所提升,在知識方面,還有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方面都應該有所收穫。

對於本節課,也暴露出一些問題:

1.各環節時間的分配。課前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多媒體使用不熟練,本節課在各環節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對各環節有個提前預設,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在有效的單位時間內進行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課堂進行中,給於人的印象爲趕,導致最後一題練習沒辦法完成。

2.語言藝術。在引導孩子們過渡環節以及佈置任務的目的性上不明確,導致花費時間在糾正孩子們對於不同的答案的判斷上。

3.在課堂生成上,沒有及時的進行思考,導致一些生成沒有及時的解決,忽略後,孩子們的質疑沒有解決,也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篇二:《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組合圖形的面積一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長方形與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研究圖形的面積,也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我設計時主要是讓學生自主探索,在具體的情境中領會轉化的數學思想,體會並掌握計算組合圖形的多種方法,並能夠在比較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一是設計了“複習鋪墊、激趣引入”的欣賞導入環節,引導學生欣賞組合圖形的圖案,給學生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組合圖形的存在,並激發學生動手操作的興趣和慾望。二是設計了“實踐操作、探究新知”的新知探究環節,創設情境讓學生用自己準備的學具(圖片)動手“畫、剪、拼”把組合圖形拼成已學過求面積的圖形,在“比一比、說一說”活動中與同學交流,把學生手、口、腦都用起來,體驗合作探究的快樂。三是設計了“知識應用、解決問題”的知識鞏固環節,學生自己探索出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處於一種躍躍欲試的狀態,於是我就安排學生完成教材76頁第二題和第三題,學生不僅順利完成,而且在彙報交流中明確了計算組合圖形面積既要講究方法,又要靈活處理,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四是設計了“交流小結、深化知識”的知識提升環節,安排學生談本節課學習收穫,讓學生在學生的發言和教師的引導中感受轉化數學思想的意義,掌握求組合圖形面積的方法,體驗探究學習的成功。通過課堂教學實踐,反思如下:

反思一,激發學習興趣比過多要求學生更實際。

上彙報展示課總想學生活躍起來,配合老師按課前設計的思路學習,課前交流中主要是要求學生上課時要這樣、要那樣,可是在課的開始圖片欣賞、拼圖形中,學生就情緒低落,儘管是簡單的問題也回答不上來,,根本就不能按課前要求的去做,這麼有趣的環節,學生怎麼沒興趣呢?於是,我藉助學生拼圖,讓學生展開想象,說說象什麼,有的說象房子、有的說象大山、有的說象鳥、還有的對想象給予評價??,學生的興趣來了,有探究新知的強烈慾望了,教師借勢引入後面的學習,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反思二,用手操作解決問題比單憑思維解決問題更實用。

新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生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時,我安排學生動手剪、拼圖形,在學習小組中演示、全班交流中說思路,結合自己的拼圖,你一言我一語,不僅探索出組合圖形面積計算方法,而且還領悟了多種解題思路,既讓優生在探索中發展了思維,又讓學困生學到了知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思三,學法指導比面面俱到講解更實惠。

常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數學教學也是這樣,面面俱到的教給學生知識不如引導學生學會學習,這節課教學中,我沒有教學生怎麼樣去求組合圖形的面積,而是讓學生藉助學具、課件,自己去動手、去交流、去思考、去歸納,去提煉,從感受到理解,自主解決本節課中的問題,不僅學得了本節課的知識,而且領悟了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數學思想,還學得了一些數學學習的方法,爲今後更好的學習數學奠定了基礎。

篇三:《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反思

《組合圖形的面積》是學生學習了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計算的基礎上認識學習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這是面積知識的提升和發展。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則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提高學生組合圖形面積的必要性,三是針對組合圖形的特點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探索性,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以及成就感。針對本節課,我有一下反思:

一、出示實物,建立組合圖形模型

課前教師爲學生準備了房屋、小鳥、松樹等學生喜歡的圖案,課上展示,讓學明白生活中有數學知識。通過這樣的活動使學生自己想要自己組合圖形。這樣做不但使學生熱情高漲,興趣濃厚,而且增加了神祕感,也具有挑戰性,同時,使學生在頭腦中對組合圖形產生感性認識,更爲下一步探究組合圖形面積做好鋪墊。

二、探究方法,尋求解決問題最優化

在學生解決組合圖形面積時,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讓學生分組討論,動手操作,把組合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知識來解決。重視把學生的思維過程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培養了能力。學生的做法多樣,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開拓學生的思維,並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方法優缺點,尋找最簡單的方法,同時也是反思自己的方法和學習別人方法的一個很好時機,通過學生的探索、交流、討論、優化、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

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生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後通過小組和全班交流,使學生學會了別人的方法;最後,從這些方法中,比較、反思、知道最簡便的方法。

三、總結,學習解決問題方法

課堂內容進行完後,我注重讓學生談做法,學法,談收穫,談感想,學生語言表達流暢,各抒己見,暢所欲言,烘托了課堂氣氛。 對於本節課,暴露出的問題:

1.各環節時間的分配。本節課上完課時延長10分鐘。在各環節的分配上有所欠缺,需要對各環節有個提前預設,需要適當的引導孩子們在有效的單位時間內進行學習,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課堂進行中,給於人的印象零散,這就不能照顧到後進生,導致他們對本節課失去學習興趣。

2.組合圖形方法優化上。雖然引導孩子們質疑可以使學生明白在組合圖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據所給的條件進行合理的分割,可以達到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但由於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時間相處更多的方法,從而忽略個後進生,也忽略了孩子們想表現自我的心理,導致出現個各個相同分割的方法。本節課沒有在最後引導孩子們達到“分割的圖形越簡潔,計算起來越簡便”也是本節課的一大不足。

3.在課堂生成上,沒有及時的進行快速思考,導致一些生成沒有及時的解決,忽略後,孩子們的質疑沒有解決,也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4.孩子們的傾聽上。這需要課堂上,老師時刻關注未回答問題學生的課堂集中度,比如多問些“你們同意嗎?”“和你的觀點相符嗎?”這可以使孩子集中思想,但本節課沒有做到,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