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的教學反思

求平均數是在學生已經具備一定收集和整理數據能力基礎上,從生活實例出發,讓學生充分產生求平均數的需要,進而自主探究平均數的意義,掌握求平均數的基本方法,並能運用平均數的知識解釋簡單實際問題,體驗運用統計知識解決問題的樂趣。教完這堂課後,覺得有以下體會:

蘇教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平均數》的教學反思

情境的成功運用。課一開始,我創設了一個生動有趣口算競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注意力特別集中,興趣盎然,既而我拋出一個實質性的問題:同一時間內是男生算的多還是女生算的多?然後進行全班交流:有的學生用最多個體進行比較,有的學生用最少個體進行比較,有的用總數進行比較,還有的用求平均數的方法進行比較。這時候我鼓勵他們將心中的矛盾展示出來,讓他們充分地爭論,使學生切實感受到用求平均數的方法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合理性。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議論紛紛,有的認爲男生組,有的認爲女生組,學生們各抒己見,各自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一情境的創設爲新課的教學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爲求平均數的方法(移多補少法)起到了遷移的作用。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在教學中,我還結合教材內容,遵循學生認知規律,把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融進課堂,引導學生領悟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掘現實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利用身邊有效的數學資源學習數學知識。在我所選取的'四個練習,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所選的內容都與學生生活貼近的題材。在平均水深120釐米的河水中,小明下河游泳有沒有危險?這個討論中,讓學生受到了安全教育。這樣的教學實現了數學教育的多重價值,使各學科起到了有效的整合作用。

但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也有困惑:雖然這節課我課前作了精心的設計,由於我過重關注學習結果,就是關注學生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需要、疑惑、困難等。另外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有流於過場的傾向,怎樣實現這一學習方式優化及發揮其最大功用,這些問題仍值得不斷探究和實踐。我們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不斷地努力探索,力爭讓自己的課堂有更多的精彩,讓學生有更多的收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