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心英語三年級上冊《What do you like》教學反思

(一)優點

開心英語三年級上冊《What do you like》教學反思

1. 在日常生活中取材, 學生熱情參與

本課時以展示水果拼盤引入,深受學生歡迎,學生注意力集中、熱情參與,既複習了水果類的單詞,又能爲新授句型What do you like ? I like _____.做鋪墊,可謂兩全其美。

2. 以舊聯新拓展語言知識,有意識地從三年級起初步滲透閱讀教學

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情況採用了以舊帶新引入新知識的教學策略,並以新舊知識的整合作爲本課的落腳點,以便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擴展和豐富語言知識。在教授Conversation過程中我把對話的小故事設計成Tony,Jenny and Gogo are in the park. They have a party. What do they like ? 很自然地引出本課的教學內容。通過chant ,games, picture reading 等在課堂上的運用,讓學生能通過圖片和情景教學,初步培養他們的聽、說技能。在學生了解其大意的基礎上把課文對話整合成小篇章閱讀,從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小篇章閱讀。

3. 整合教材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本節課對教材進行了靈活處理,把Unit 11 Conversation 和學生在以前學過的單詞關於食物、水果、文具、動物等整合在一起。讓學生在真實的情景中進行對話交際,能夠達到活學英語,活用英語的良好效果。

(二)不足

1. 在展示水果拼盤引入新課時,在我的示範之後,應該讓幾位學生品嚐自己喜歡的水果,然後自然引出句型,新授句型效果會更好些。

2.在學生分小組shopping的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熱情高漲,但個別組員沒有嚴格落實使用英語進行對話,而且到了後面,時間不夠,沒有對學生進行檢測。第三稱的引入沒有起到有效性的作用,應該刪除那個環節。

課例評析:(綜合了科組教師的評析)

如何提高農村小學英語讀寫能力,如何在第一課時滲透閱讀和寫作教學,如何讓學生將學習內容內化到自己認知的結構中,如何從興趣入手、創設情境,這是我們科組在研討的英語教學問題。鄭老師的這節課,代表了我們科組教師研討的課堂模式。

本節課鄭老師在新授內容時注重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的活動均以學生爲本,並注意挖掘文本的隱性素材,整堂課做到了教學結構嚴謹,一環扣一環,重、難點處理得當,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孩子們學習主動、輕鬆、活躍、動靜分明、教師駕馭課堂張弛有度、評價有效,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鄭老師在授課的過程中,教態語言非常的親切,深深的`吸引着每位孩子,運用了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創設了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融入到真實的情景交際之中,達到了師生交流廣、互動性強,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及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詞彙教學中,注重拓展詞彙,如:cake , my birthday cake, juice, apple juice, orange juice ……,配上精美的幻燈圖畫,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體現了教師對教材的開發,不是爲了教單詞而教單詞;在學習和理解Conversation後半部分時,鄭老師採用了自制的螞蟻和Gogo的道具,和學生互動,進行了語言交際,是課堂中的一個**部分,不僅吸引了學生參與表演的積極性,而且學生通過交際,理解了文本Ouch! I don’t like ants。這樣,難點也很自然得到了解決。鄭老師很注重迴歸課本,領學生朗讀,在學生理解和朗讀了文章後,鄭老師將Conversation內容,設計了一個聽力練習,採用二選一的模式,檢測了學生對課文及詞彙聽、說、讀的理解情況。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活動的設計要儘量貼近學生生活和經驗,並能在生活實際中運用,要儘量爲學生創設接近生活的語言情景,使他們在情景中運用語言,習得語言。鄭老師在新授本課的環節中,通過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操練句型,拓展新知,層層遞進,讓學生在真實生活中使用新學的交際用語的過程,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語言交際自然得到了發展。本堂課,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鄭老師不是事先就寫好單詞或句子卡片,而是特別注意板書示範,作爲三年級的教學,這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一點。

本堂課只是我們科組根據我們學校學生的實際,組內研討的上課模式,還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在理解和學習Conversation過程中,有個重點沒有落實,就是I like cheese, cake and noodles中的and,鄭老師沒有考慮,作爲三年級學生,這也是個難點,課後,科組老師都有同感,應該給多些句例讓學生明白超過三個或以上,會有 and來連接的。其次,在完成Conversation後,鄭老師用了第三人稱進行了錄音複述,並用幻燈展示給了學生看,大約2分鐘時間,就過到了下一環節的語言交際,學生對呈現的第三稱這一段話並沒有理解,造成了後面的交際檢測不夠時間,不知道孩子們在小組內的交際效果到底如何。科組老師都認爲把這個環節放到第二課時處理,會收到實效性。最後,學生去不同的商場夠物那塊,欠缺滲透情感、社會公德的教育(在公共場合,注意排隊,有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