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的統計》數學教學反思

“簡單的統計”根據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進一步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學會製作一些含有百分數的簡單的統計表;認識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和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並學習製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學會對統計圖表進行一些簡單的分析,受到國情教育;能從報刊、雜誌、電視、網絡等媒體中,有意識地獲得一些數據信息,經歷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的過程。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爲使學習方式得到根本上的改變,筆者作了一些有益的嘗試,現將其中的幾點體會總結如下:

《簡單的統計》數學教學反思

一、現生活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爲他們提供觀察和操作的機會,使他們感到數學有趣。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時,課的開始我先出示了一個病人的體溫記錄折線統計圖,讓學生觀察並回答:這個病人能出院了嗎?你從圖上了解到了什麼?這副圖告訴我們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和作用?通過這樣一種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形式,讓課堂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的興趣是濃厚的,學生在生活中的體驗也是充分的,本來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了。

二、導自主探究,學會繪製圖表。

在引導觀察圖表的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探索畫法,因爲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已經掌握了一些特點,教師再適時提出問題進行點撥,完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通過學生的觀察、交流,自然而然地發現了繪製圖表的方法。

三、解決生活問題,提高實踐能力。

數學源於現實,寓於現實,用於現實,應用數學知識改造客觀世界是數學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數學練習要引進相關的生活問題,學用結合,學以致用,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能力。我在教學完了本單元的知識後,佈置了一道實踐作業,要學生統計一週的氣溫變化情況,以每晚的天氣預報爲準,先繪製統計表,再繪製成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這樣不僅充分培養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總之,本節課最大的收穫是通過教學形成了對該類知識點的教學模式:觀察統計圖表—探索畫法—製作統計圖表—分析統計圖表解決問題。

由於在教學統計表時過高的估計了學生的能力,急於求成,學生在繪製時對“合計”一攔的位置把不準,出現了一些錯誤。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吃透教材,備好學生,掌握學生的知識生髮點,把握教材的難點和學生易混淆的地方,提高數學活動的參與面,特別要照顧到差生,使全班學生都有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