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夜望月》教學反思

《十五夜望月》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首先在導入環節我引出話題:“同學們,中秋是舉家團聚的日子,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與家人團聚?哪些人在這一天是不能和家人團聚的?”引起了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有戍守邊防的戰士,有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有在海外留學的莘莘學子......課堂得開頭同學們沉浸在深深的惆悵和惋惜之中。在古代也有很多的人不能和家人團聚,我們一起跟隨王建回到唐朝看一看他們不能團圓時用什麼方法去表達思念之情。

《十五夜望月》教學反思

誦讀感知先有情,第二個環節我重點放在了指導朗讀上,由淺入深,先斷句停頓,標出重讀的字詞;再注意語氣和語調;由於正好多媒體設備壞了,給我帶來了大困難。不能出示配樂怎麼辦?我先有感情的朗誦,之後學生個讀,小組讀,然後小組裏推薦最好的.在班裏讀。在過程中我們對一些詞的讀法做了討論。特別是在讀熟練了之後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畫面裏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學生又開始七嘴八舌的說,灑滿庭院的月光、寂寞的烏鴉、被露水打溼了的桂樹.....我欣喜的聽到孩子們給這些物象都帶了修飾詞。於是我順勢引導,展開聯想,從你學過的古詩中找一句和“地白”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吧。不少人舉手了“疑似地上霜”“桂樹”會讓你想到什麼?有人說嫦娥,也在想家想念親人。

至此,我覺得我成功了。學生能感受到那種清冷、寂靜的氛圍,體會到詩人明月之夜不能與家人團圓的孤單。自然後兩句的理解就很輕鬆了。但是“不知秋思落誰家”中的“落”一字大家不能準確的表達它的妙處,這需要今後的課堂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