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澱》教學反思

作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荷花澱》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荷花澱》教學反思

語文課該怎麼上,一直以來都存在着很大的爭議,以前都是“填鴨式”、“滿堂灌”,一節課下來,老師講了不少,但學生卻沒掌握多少知識,尤其是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真正的鍛鍊。新課標認爲,學生應成爲課堂的主體,老師在課堂上主要的作用是“導”。基於新課標的要求,我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始終遵循和貫徹“引導學生自主”的學習模式,以學生爲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不僅學習到課本上的知識,還對人性美有了自己的獨特理解。思考這節課從準備到具體實施的過程,我發現了一些在教學觀念和行爲策略上的不足,也領悟到很多的教學技能,在此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課前準備

在課前備課時我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進行了綜合分析:

1、明確教學目標:

只有明確了文本的目標,我們在備課和上課時纔會有針對性,本文的教學目標主要就是引導學生鑑賞環境描寫和分析人物性格,進而完成對主題的挖掘。爲了在45分鐘完成這一目標,我抓住小說的三要素指導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採取合作探究討論法,通過分析小說三要素來品味作品清新質樸、秀雅雋永的語言風格,引導學生分析水生嫂勤勞善良、溫柔體貼的性格,把握戰火硝煙中的夫妻之情、家國之愛。

2、考慮學生實際

《荷花澱》這一課安排在了必修二中,學習本文時學生進入高中已經半個多學期了,經過着半個多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適應了高中生活,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學習方法,但是還缺少一定的自學和閱讀能力,考慮到這些,我提前佈置預習工作,解決了每節課要爲學生講解生字、新詞以及閱讀課文的浪費教學時間的問題,有助於學生儘快的融入課文。

3、精心設計導入

作爲一部戰爭小說,《荷花澱》的意境是優美的,語言是詩化的,與傳統戰爭文學血雨腥風的場面大相徑庭。爲了體現這一特點,我以戰爭來導入,上網搜尋了許多戰爭場景的圖片,放在導入中,形成對比,加深了學生對“詩化”的理解,同時搜取了許多荷花澱的優美圖片,幫助學生融入到美麗的荷花、荷葉場景中去,獲得了感官上的多重享受。

4、聽取前輩指導

爲了上好這一節課,我精心查閱資料,多次修改,認真聽取指導老師的建議和同組的老師的寶貴意見,共同商討教學重點、難點。

二、教學實踐

1、預設問題

爲了把學生導入到預設情境中,很好的實現我們的教學目標,老師往往要設計一些問題,這些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着我們的教學效果。本文中主要預設了這樣幾個問題:站在水生嫂的角度爲文本擬訂標題;通過閱讀體驗環境描寫的優美;美麗的家鄉遭到外族入侵,主人公是怎樣做的。通過這三個問題就將情節、環境和人物三要素串到了一起,把學生導入到了我們的`預設情境中。

2、思考時間

有了問題之後,要給學生留下思考時間,但往往是老師怕課上完不成教學任務,給學生留的時間不充分,甚至不夠,說是四分鐘,過上兩三分鐘就開始提問,這樣學生就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問題,更不能有條理的將問題回答好,老師再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修改或者否定,就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學生以後可能就不敢主動起來回答問題了。在這一點上我吸取了以前的教訓,考慮到學生的知識儲備,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再加上學生課前預習的好,所以預設問題和生成問題學生都能夠回答的很好。

3、小說教學

情節、環境和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所以學習小說時要牢牢抓住這三點。但情節並不是小說的重點,不必花太多的時間。小說是用來寫人的,寫人的命運和遭際,寫人的心理和情感,寫人的生存狀態和心靈世界的,所以人物性格的分析纔是小說的重點。《荷花澱》在塑造人物方面,重點寫了水生夫婦月夜話別,他們既沒有豪言壯語,也不存在悲痛傷感,從那簡短傳神的對話和精練含蓄的細節裏滲透出詩意。在這裏我設置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揣摩語言,通過語言表現出人物的個性特徵。它還寫了五個婦女在水生家裏相約探夫,五個婦女五句話,或乖巧、或直率、或老實、或急躁、或爽快,個性鮮明,惹人喜愛,給小說注入了歡快活潑的氣氛。學生對語言生活化和形象化表現出極大興趣,課堂氣氛也比較融洽。

三、課後反思

1、課堂氣氛

本節課由於有許多老師聽課,學生顯得有些緊張,我的表現也比平時緊張,沒有針對問題及時調整策略,沒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課堂整體顯得有些沉悶。

2、教師語言

在一些環節上語言羅嗦,很想把問題講明白,害怕學生聽不懂,但卻是越講越不明白,在這一點上以後一定要做到言簡意賅。

3、教學設計

開始在設計人物分析這一環節時,我設計的是先講水生嫂,再講五個女人的對話,但在課堂上學生卻先說出了五個女人的對話,我就及時調整思路,分析了五個女人的性格後,問:“在這些人物中,誰給你的印象最深”,又把問題引向了水生嫂。課下我思考這一環節,發現這樣做比我設計的要好的多。學生感興趣的往往是那些更能貼近生活的對話或描寫,這也給了我一個啓發,在以後的教學中,可以在這一方面下工夫,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作爲課堂的突破口。

4、教學行爲

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授之以漁”的過程,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而不是傳授多少知識。如果學生掌握了方法,那麼他是不會學不到知識的。我想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年輕教師深思的。

《荷花澱》教學反思 篇1

《荷花澱》,作爲學生比較熟悉的小說單元的一篇文章,我從小說的三要素着手進行授課,着重依託這篇課文來強調人物形象賞析,環境描寫在小說中的作用。下面是我對這堂課的反思:

反思一、關於課前準備的自我反思

在備課時,我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進行了綜合分析,明確這一節課的教學重難點以及它應達到的效果,開發符合教學目標的教學資源和資料。這堂課要充分以學生爲中心,通過課前學生的預習,把課文相關內容快速的過濾一遍。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加深難度。

反思二、關於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

情節、環境、人物是小說的三要素,本單元是小說單元,我牢牢抓住三要素指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尤其是人物小說作爲小說的中心要素,因此是本堂課的重點。但是由於學生對小說閱讀在方法上還有待提升,因此在理解人物形象這一環節就顯得比較吃力了。

《荷花澱》教學反思 篇2

在平常的備課中,我們往往會把關注點放在教參要求講什麼重點、考試考什麼重點等問題上,卻往往忽略學生的興趣和理解潛質,而在傳統的“一言堂”式教學模式裏,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纔是課堂的主人。我十分贊同有老師提出的要分層提問,體現學生個體差異性的說法。要把學生真正從老師的單向灌輸中解放出來,成爲學習上的主動者,就就應讓他們建立起朋輩間羣體學習的意識。老師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注意把握這種“朋輩效應”,給學生創設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比如《荷花澱》裏面的對話,如果老師仍然從逐一分析人物對話入手講的話,學生的興趣會降低,正因這些都是以前學過的,他們會覺得老師在“炒冷飯”。那麼可不能夠由學生自己找背景品讀、自己出題鞏固學習呢?我認爲是可行的。正因學生帶給的問題或答案,貼合他們年齡的思維方式,常常能引發全班進行激烈的辯論,而在討論中表現出的語言表達潛質和思辨潛質,正是傳統“少思考”甚至是“無思考”的一言堂灌輸的教學課堂所嚴重忽略的。

因此,在第一個班進行傳統教法而教學效果不理想的前提下,第二個班上我嘗試讓學生自主活動,每個組負責其中一個部分的對話,進行分主角扮演朗讀比賽,然後透過其他學生對錶演學生的評價進行人物性格鑑賞分析,並增加了“探討”的環節,評價的同學可向表演同學提問(例如:這一段對話的語調你爲什麼要這樣處理?等)。學生在學習小組間交流、探討,並透過同學所提出的問題引向對鑑賞技巧的思考,領悟小說中細節描述的內涵。課前的主角扮演,學生自主研討準備使不一樣層次學生能在互幫互助中產生思想的火花。比如有學生提出“婦女們同是思念丈夫,爲什麼她們說出來的話卻口是心非呢?”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涉及到本文的學習重點——透過對話分析人物性格特徵。而學生的回答也與以往的一味照抄參考書不一樣,作出了自己的思考,雖然略顯幼稚,但已經能看到有思考的過程,也學會了用表達技巧這個方面去作理性的分析,從而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理順小說情節發展,分析鑑賞人物性格特徵。

隨着對“有效教學”的深入探討,我對課堂教學由知識本位向發展本位轉移有了更深的明白,並帶着這個目標在教學中儘量嘗試各種有效的方法給學生營造出足夠的主動探索的時刻和空間,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啓幽閉的心智,煥發語文課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