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身爲一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精選7篇)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1

《因數和倍數》是一節數學概念課,透過這個乘法算式直接給出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

數學課程標準“以人爲本”的理念決定着數學教學目標的指向:適應並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本節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採用了主角轉換、數形結合、合作學習等發展性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注重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新理念,努力爲學生的探究發現帶給足夠的空間。在課堂中,我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教學: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忙學生理解因數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

因數和倍數是揭示兩個整數之間的一種相互依存關係,在課前談話中我利用一個腦筋急轉彎,滲透相互依存的關係。透過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遷移到數學中的數和數之間的關係,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了對數學的興趣,又潛移默化地幫忙學生理解了因數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在教學中,也到達了預期的效果,學生對因數和倍數相互依存的關係理解的比較深刻。

(2)主角轉換,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和數之間的聯繫。

因數和倍數這節課研究的是數和數之間的關係,知識資料比較抽象。因而,我採用了“擬人化”的教學手段,每人一張數字卡片,學生和老師都變成了數學王國裏的一名成員。當學生想回答問題時都會高高地舉起自我的號碼,整節課學生都沉浸在自我的主角體驗中,學生都把自我當成了一個數。透過對自我一個數的認識,舉一反三,從而理解了數與數之間的因數和倍數關係,既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十分有效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3)數形結合,讓學生帶着已有知識走進數學課堂。

“數形結合”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對教師來說則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對學生來說又是一種學習方法。如果長期滲透,運用恰當,則使學生構成良好的數學意識和思想,長期穩固地作用於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開課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空間想象。

(4)重組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多種形式探究找因數倍數的方法。

教材上,探究因數這部分的例題比較少,只有一個:找18的因數。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我進行了重組教材,先讓學生根據乘法算式“一對對”地找出15的因數,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探究18的因數。透過“質疑”:有什麼辦法能保證既找全又不遺漏呢?讓學生思考並發現:按照必須的順序一對對的找因數,能既找全又不遺漏。進而又藉助體態語言——打手勢,讓學生說出20和24的因數,到達了鞏固練習的目的。這樣設計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貼合了學生的認知規律。而在探究倍數時,我則大膽的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找一個數倍數的方法,給學生帶給了廣闊的思維空間。這樣透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5)趣味活動,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潛力。

只有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數學知識內在的智取因素,數學學習的無窮魅力才能深深地打動學生。這節課的練習設計緊緊把握概念的內涵與外延,設計有效練習,拓展知識空間。譬如:讓學生用所學知識介紹自我,透過數字卡片找自我的因數和倍數朋友等等。學生拿着自我的數字卡片上臺找自我的朋友,讓臺下學生決定自我的學號是不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如果臺下學生的學號是這個數的因數或倍數就站到前面。由於答案不唯一,學生思考問題的空間很大,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潛力,又使學生享受到了數學思維的快樂。但由於我缺乏時光觀念,這部分時光太倉促,沒有展開練習,學生沒有盡興,也沒有到達充分地練習效果。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2

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上、第三單元第一節《倍數與因數》是一節概念課。關於“倍數和因數”教材中沒有寫出具體的數學好處,只是藉助乘法算式加以說明,進而讓學生探究尋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透過備課,我梳理出這樣一個教學脈絡:乘法算式——倍數和因數——乘法算式——找一個數的倍數。從教材本身來看,這部分知識對於五年級學生而言,沒有什麼生活經驗,也談不上有什麼新興趣,是一節數學味很濃的概念課。如何藉助教材這一載體,讓學生在互動、探究中掌握相應的知識,讓乏味變成有味呢?我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點教學體會。

一、設疑遷移,點燃學習的火花。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我採用一道腦筋急轉彎題作爲談話引入課題,不僅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看似不相關的兩件事例中隱藏着共同點:一一對應、相互依存。對感知倍數和因數進行有效的滲透和拓展。

教學找一個數的倍數時,我依據學情,設計讓學生獨立探究尋找2的倍數、5的倍數,學生髮現2的倍數、5的倍數寫不完時,透過討論,認爲用省略號表示比較恰當,用語文中的一個標點符號解決了數學問題,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學生從中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愉快感和掌握新知的成就感。

二、滲透學法,構成學習的技能。

由於一個數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那麼如何讓學生體會“無限”、又如何有序寫出來呢?我讓學生嘗試說出3的倍數。學生找倍數的方法有:依次加3、依次乘1、2、3……、用乘法口訣等等。我組織學生展開評價,有的學生認爲:從小到大依次寫,因爲有序,所以覺得好;有的學生認爲:用乘法算式寫倍數,既快而且不受前面倍數的影響,能夠很快地找到第幾個倍數是多少,因爲簡捷正確率高所以覺得好。如此的交流雖然花費了“寶貴”的學習時光,但是學生從中能體會到學習的方法,發展了思維,這纔是最寶貴的。正所謂沒有一路上的山花爛漫,哪有山頂上的風光無限。

三、學練結合,及時把握學生學情。

在學生透過具體例子初步認識了倍數和因數以後,透過超多的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感悟,練習中加深理解概念;在探究出找倍數的方法以後,及時讓學生寫出2的倍數、5的倍數,從而引導學生髮現一個數的倍數的特點,並適時進行鍼對性練習,鞏固新知。

課尾,我設計了四道達標檢測練習,將整堂課的資料進行整理和概括,對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較,對本節課重要知識點進行檢測,及時掌握了學生的學情。

縱觀整節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主體地位,嘗試練習、自主探索、解決問題,教師只是加以引導,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學生在思維上得到了訓練,探究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策略的潛力也會逐步得到提高。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3

一.數形結合減緩難度

《因數和倍數》這一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在導入中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一樣的長方形,並用不一樣的乘法算式來表示自我腦中所想,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好處。由於方法的多樣性,爲不一樣思維的展現帶給了空間,激活學生的形象思維,而透過數學潛在的“形”與“數”的關係,爲下方研究“因數與倍數”概念,由形象思維轉入抽象思維打下了良好基礎,有效地實現了原有知識與新學知識之間的鏈接。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直觀感知,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好處。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放手讓每個同學找出36的所有因數,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怎樣才能找全36的所有因數呢?”這個問題,去尋找36的所有因數。由於個人經驗和思維的差異性,出現了不一樣的答案,但這些不一樣的答案卻成爲探索新知的資源,在比較不一樣的答案中歸納出求一個數的因數的思考方法。既留足了自主探究的空間,又在方法上有所引導,避免了學生的盲目猜測。透過展示、比較不一樣的答案,發現了按順序一對一對找的好方法,突出了有序思考的重要性,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透過觀察12,36,30,18的因數和2,4,5,7的倍數,讓學生自我說一說發現了什麼?由於帶給了豐富的觀察對象,保證了觀察的目的性。誘發學生探索與學習的慾望,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許多的不一樣中透過合作交流找到相同。

三.在遊戲中體驗學習的快樂

在最後的環節中我設計了“找朋友”的遊戲,層次是先找因數朋友,再找倍數朋友,最後爲兩個數找到共同的朋友。這樣由淺入深的設計貼合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心理,同時也讓學生在遊戲中再次體驗因數與倍數的特點,如找完因數朋友時我以你是我的最大的因數朋友點出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找倍數朋友時起來的學生十分多,讓學生再次體驗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找共同的朋友則是一個思維的昇華過程,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在求知慾的支配下去進行有效地思考。這一環節使課堂氣氛更加熱烈,也讓學生在簡單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

這堂課我還存在許多不足,我的教學理念很清楚,課堂上學生是主體教師只是合作者。但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許多地方還是不由自主的說得過多,給學生的自主探索空間太少。如在教學找36的因數這一環節時,由於擔心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因數,對於因數的概念不夠了解,而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引導的過多講解的把工作搞得更好。過細,因此給他們自主探究的空間太小了,沒能很好的體現學生的主體性。雖然是新理念但卻沿用了舊模式,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要不斷改善自我的教法,讓學生成爲課堂的真正主人。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4

《倍數和因數》這一資料與原先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一樣,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此刻是在未認識整除的狀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資料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資料。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決定,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的探究發現帶給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爲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一樣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一樣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好處。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構成因數與倍數的好處。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好處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爲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好處,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潛力,初步構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探索,在隨後的巡視中發現有很多的學生完成的不是很好,我就決定先交流在讓學生尋找,這樣就用了很多時光,最後就沒有很多的時光去練習,我認爲雖然時光用的過多,但我認爲學生探索的比較充分,學生也有收穫。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必須困難,那裏能夠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先讓學生自我獨立找36的因數,我巡視了一下三分之一的學生能有序的思考,多數學生寫的算式不按必須的次序進行。之後讓學生在小組裏討論兩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找36的因數,如何找不重複也不遺漏。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對自我剛纔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老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三)變式拓展,實踐應用---—促進智能內化

練習的設計不僅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在遊戲中,師生互動,激活了學生的情感,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學生不僅僅參與率高,而且還較好地鞏固了新知。課上,我能注重自始至終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學習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養,並及時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享受數學,感悟文化魅力。

由於這節是概念課,因此有不少東西是由老師告知的,但並不意味着學生完全被動地理解。教學之前我明白這節課時光會很緊,所以在備課的時候,我認真鑽研了教材,仔細分析了教案,看哪些地方時光安排的能夠少一些,所以我在第一部分認識因數和倍數這一環節裏縮短出示時光,直接出示,,實際效果我認爲是比較理想的。課上還就應及時運用多媒體將學生找的因數呈現出來,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自我的發現: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本身。教師就應及時跟上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將學生的思維不斷活躍起來。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5

《倍數和因數》這一內容與原來教材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老教材中是先建立整除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認識因數倍數,而現在是在未認識整除的情況下直接認識倍數和因數的。數學中的“起始概念”一般比較難教,這部分內容學生初次接觸,對於學生來說是比較難掌握的內容。首先是名稱比較抽象,在現實生活中又不經常接觸,對這樣的概念教學,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判斷,需要一個長期的消化理解的過程。

這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爲學生的探究發現提供足夠的時空和適當的指導,同時,也爲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在本課的教學中體現了自主化、活動化、合作化和情意化,具體做到了以下幾點:

(一) 操作實踐,舉例內化,認識倍數和因數

我創設有效的數學學習情境,數形結合,變抽象爲直觀。首先讓學生動手操作把12個小正方形擺成不同的長方形,再讓學生寫出不同的乘法算式,藉助乘法算式引出因數和倍數的意義。這樣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從動手操作,直觀感知,使概念的揭示突破了從抽象到抽象,從數學到數學,讓學生自主體驗數與形的結合,進而形成因數與倍數的意義。使學生初步建立了“因數與倍數”的概念。這樣,充分學習、利用、挖掘教材,用學生已有的數學知識引出了新知識,減緩難度,效果較好。

(二)自主探究,意義建構,找倍數和因數

整個教學過程中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整節課中,教師始終爲學生創造寬鬆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理解倍數和因數的意義,()探索並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在充分的動口、動手、動腦中自主獲取知識。

新課程提出了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教學中的多次合作不僅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發表意見,參與討論,獲得知識,發現特徵,而且還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

找一個數因數的方法是本節課的難點,如何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地找36的因數對於剛剛對倍數因數有個感性認識的學生來說有一定困難,這裏我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討論交流,學生對自己剛纔的方法進行反思,吸收同伴中好的方法,這時老師再給予有效的指導和總結。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6

本節課的內容涉及的概念非常多,即抽象又容易混淆,如何使學生更加容易理解這些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相互聯繫,構建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同時學會整理知識的方法更是本節課教學的靈魂。

成功之處:

1、構建知識網絡體系,理清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在教學中,我首先通過一個聯想接龍的遊戲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利用因數和倍數單元的知識來描述數字2,學生非常容易想到2是最小的質數、2是偶數、2的因數是1和2、2的倍數有2,4,6…、2的倍數特徵是個位是0、2、4、6、8的數,通過學生的回答教師及時抓住其中的關鍵詞引出本單元的所有概念:因數、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公因數、最大公因數、公倍數、最小公倍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如何整理使這些凌亂的概念變得更加簡潔、更加有序、更加能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呢?通過學生課前的整理髮揮小組的合作交流作用,在相互交流中,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借鑑,逐漸對這些概念的聯繫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然後通過選取幾名同學的作品進行展評,最後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整理和調整,最終來完善知識之間的網絡體系。

2、教給學生整理知識的方法。在教學中,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作爲教師莫過於教給學生必備的學習方法。在這節課的整理複習中,課前我讓學生把第二單元的關於因數和倍數的概念進行了彙總,涉及的概念有如下幾個:因數、倍數、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質數、合數、奇數、偶數、2的倍數特徵、3的倍數特徵、5的倍數特徵,並提出具體的要求:一是觀察分析這些概念,哪些概念之間有着密切的聯繫;二是根據這些概念之間的緊密聯繫可以分爲幾類;三是用你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出來,可以以數學手抄報的形式來呈現。通過課前的設計,我事先蒐集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放在課件中,讓同學們進行欣賞,相互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課堂中在小組討論交流的過程後,教師與學生共同對本單元的概念進行了整理和總結,並得出知識網絡圖。

縱觀本節課的設計,就是通過學生的聯想,回憶前面學過的知識,並在頭腦中構建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揭示出這個知識網絡圖就是思維導圖。掌握了這種方法,就可以把數學中的每一個單元進行整理,也可以把每一冊知識進行整理,還可以把小學數學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思維導圖方法的強大之處,學生在感嘆這種方法的魅力同時,並把這種方法推廣到其它學科,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整理的方法,並在以後的單元知識整理中加以運用。

3、在練習中進一步對概念進行有針對性的複習。在練習環節中,我根據這些概念設計了一些相應的練習。目的是以練習促複習,在練習中更好的體會這些概念的具體含義,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不僅掌握了知識整理的方法,還深刻地理解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對每個知識點的概念理解也更加清晰了,起到了複習回顧舊知識的作用。

不足之處:

1、個別學生在展評中不會去評價,只是從設計的美觀上去思考,而沒有從體現知識之間的聯繫上去進行說明,在這一點上教師還要加以引導。

2、出現個別學生由於第二單元的知識是在開學初學習的,有些知識點已經遺忘,導致出現連最小的偶數是幾都不知道了,因此在學完每個單元后要不間斷的進行知識的`鞏固和練習。

3、由於本節課的知識點過於多,練習的時間有些不足,導致基本的練習時間可以保障,但是需要拓展的知識沒有更好的呈現出來。

再教設計:

1、抓住數學知識的本質,美觀的整理形式只是一些外在的,並不是重點,注意引導學生從數學的本質去思考問題,排除數學本質以外的東西,去引發思考,從而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品質。

2、還要繼續深入挖掘數學的思想、靈魂和方法,用以指導課堂教學,讓學生掌握以後學習知識的鑰匙,學會開啓知識的大門。

因數和倍數總複習的教學反思7

《倍數和因數》這一章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的內容。由於這一單元概念較多,學生要掌握的知識較多,所以掌握起來較難。我上的這節複習課分以下四部分。

1、先從自然數入手,由自然數的概念讓學生總結自然數的個數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又根據生活實際試着讓學生把自然數分成奇數和偶數。點名說出什麼數是奇數,什麼數是偶數,是根據什麼分的,這樣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

2、由偶數都是2的倍數,複習2的倍數的特徵,5的倍數的特徵,3的倍數的特徵。學生邊複習老師邊板書,由於大家共同協作,很快找出一個數的最小倍數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倍數。然後總結同時能被2、3整除的數就是6的倍數,引出倍數和因數的意義。讓學生隨便說一個算式,說明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學生列舉乘法或除法算式,準確表達倍數與因數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關係的理解和認識。

3、隨便給出一個數找出它的所有因數,得出一個數最小的因數是1,最大的因數是它身。根據因數的個數把自然數分成質數、合數和1。複習什麼是質數,什麼是合數。最小的質數是幾,最小的合數是幾。20以內的質數。爲什麼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這是根據什麼分類的呢?任意給出一個數判斷是質數還是合數,若是合數讓學生分解質因數。先說分解質因數的方法,然後點名學生板演,教師巡視。指出錯誤。

4、帶領學生一起做練習,讓學生邊做邊說思路。這節課比較好的地方是條理清晰、內容全面;練習的設計不僅緊緊圍繞教學重點,而且注意到了練習的層次性、趣味性。

不足之處是我缺乏個性化的語言評價激活學生的情感,以後需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