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5篇)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通用5篇)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1

《陶罐和鐵罐》是學生喜歡的有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發生在陶罐和鐵罐之間的有趣故事,全文可分爲兩部分:第一主要講驕傲的鐵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第二主要講許多年代過去後,人們發現了陶罐,鐵罐卻早已氧化。作者告訴人們“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長處,而看不到自已的短處,也不能只看到別人的短處而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這樣一個道理。這則寓言故事語言樸素卻富有童趣。教學時,引導學生明白寓理並受到教育是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既是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了抓住對話、注重朗讀,體會人物性格特點。

故事中的陶罐和鐵罐個性鮮明,鐵罐傲慢無理,說話咄咄逼人,而陶罐謙虛容忍,態度溫和友好,這從他們彼此的對話中顯而易見。在教學時我主要讓學生以感悟人物性格爲主線,以分析朗讀爲主。我首先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陶罐還是鐵罐?”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卻意義深重,既啓發了學生有價值的思維,又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珍視了學生的獨特感受、理解、體驗。在指導朗讀時我主要引導學生畫出課文中陶罐和鐵罐神態的語句,再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通過品讀、比較、分析,學生自己就能用恰當的詞語來形容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再一次激活學生思維、訓練了學生語言概括的能力,對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達能力。在學生把握“人物”的特點、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後,我便讓出講臺給學生表演。學生在分角色朗讀課文時還加上了自己的動作,誇張的表情等。學生學得輕鬆愉快,同時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老師也都加深了對“人物”的理解。這樣一來,課堂不再是教師的獨角戲,而是成了學生的舞臺。

這種以讀帶悟,以悟促讀,在讀中體驗、揣摩角色的性格特點,提高思想認識,爲理解寓意作鋪墊。今天這節課的教學,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教學要求,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這時,明白故事所蘊含的道理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2

《陶罐和鐵罐》這篇童話故事講的是國王御廚裏的鐵罐自恃強硬,瞧不起陶罐。

埋在土裏許多年後,陶罐出土成爲文物,鐵罐卻化爲泥土,不復存在。故事告訴人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善於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陶罐和鐵罐和對話、神態的描寫,瞭解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謙虛而不軟弱,理解課文講的道理是教學的難點。我今天教的是第二課時,教學中我覺得做得比較好的地方有如以下幾點。

1、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開展教學活動,用激發性語言激勵學生大膽展示,並讓學生互相評價,這樣做有幾方面好處:

①學生評價學生是站在同一高度來看問題,這樣做更直接,更容易被接受。

②學生評價別人的同時,自己也會加深認識。

③這樣做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④學生在進行評價的同時,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2、鼓勵學生以不同方式感受課文,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珍視自己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我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多美的陶罐!”一個人說,“小心點,千成別把它碰壞了。這是古代的東西,很有價值的。”談讀後體會。學生說出了陶罐很美,很有價值和人們很珍惜它的體會,此環節挖掘了學生思維的深度,拓寬了思維寬度。

3、生活處處皆語文,在課堂教學中,讓生活陽光普照學生心靈,也是提高學習成效的途徑,學了這課後,我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道理與生活實際融合在一起,會理解得更透徹,記得更牢靠。

不足之處也有一些:

1、上課時,我要求自己的語言,教態,教姿應該是親切,活潑富有親和力的,但我覺得自己有點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2、提問時,因爲學生髮言非常積極,有很多學生舉了手卻沒有被叫到,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我無法兼顧到所有的舉手的學生。

3、小練筆環節時,忘了讓他們先同桌交流就直接指名回答,這對中下程度的學生而言太難了。

一次公開課教學就是一次很好的鍛鍊,雖然我做得不好,但比起開課前,我進步了,這就夠了。在今後的教育教學生涯,我將繼續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3

回顧《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感受頗深。本課的教學目標,以人文目標爲基本點,透過文本的學習,與文本交流,感受本課透過神態和語言描述表達人物內心的寫法。以期到達對學生待人處世方面良好品德的教育。在教學過程中,重視了朗讀,卻忽略了文本內涵的挖掘;對鐵罐的反面教育過於注重,卻忽略了以陶罐爲住的正面引導。縱觀整堂課,有收穫亦有遺憾,現反思如下。

1、鼓勵學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課文資料。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珍惜學生獨特的感受、理解、體驗”。因此,在課中,我有目的地引導學生抓住課文中陶罐和鐵罐說的語句,透過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等多種方式來體驗。課後拓展設置瞭如果陶罐和鐵罐再次相遇,鼓勵學生進行續寫。但是對續寫思考不夠周全,要求不夠明確。能夠讓學生仿照課文,透過神態和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心。

2、本課教學中,爲了體現自主合作探究這一教學理念,我多次安排學生自讀,指名讀,表演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想一想這是一隻怎樣的陶罐和鐵罐,進行分主角表演朗讀,讓學生在體驗中讀,在感悟中讀,讀出自己的感受,讀出自己的個性。激勵學生大膽的參與,努力調動每一個成員學習的用心性,目的想把學習的主動權、選取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做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獲得充分自主的發展。

3、在教授本課時不僅僅注重了對學生朗讀的指導,還注重了透過反覆朗讀中對重要詞語的理解,如“傲慢、輕蔑、相提並論”等。在反覆朗讀和老師的激發下,以讀帶講,學生能夠體會人物的內心感受。在講解輕蔑一次時,我查閱了資料,利用字理解學,讓學生感受這個蔑字,還讓學生透過動作體會當你這樣看人時心裏是怎樣想的,從而理解文本。這也是本堂課的一個亮點,給聽課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對於學生正確全面認識陶罐和鐵罐有很大的幫忙。

4、本節課讓學生反覆自讀、展示讀的資料比較多。在課堂上,我對學生每一次的朗讀做出了鼓勵性的有效評價,不再是空空而談。比如:學生在讀到鐵罐帶着更加輕蔑的神氣時,我給出“透過你用眼角看人的眼神老師感受到了你的輕蔑。從你的動作和上揚的語調中我們明白了你瞧不起陶罐。”學生讀到鐵罐惱怒時,我給出“你眼睛瞪得圓圓的,從嗓子裏吼出的話語,我明白你惱怒了。你指着它,跺着腳,我感受到你惱怒了。從你咆哮的聲音中我明白你真的生氣了。”有效評價,不是“好,再來。讀得太好了!”而是要細心觀察學生課堂上的表現,給出準確、具體的指導。教師要融入其中與學生,還有文本進行交流和對話。從而教師以讀代講,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理解。

5、由於太過投入鐵罐的主角,課上教態顯得略有生硬。課後有老師向我提出教態要具有親和力,語速再慢些,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與學生平等的交流會更好。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童話故事,將陶罐、鐵罐擬人化,圍繞鐵罐奚落陶罐以及時間流逝後陶罐依然光亮如新而鐵罐卻腐蝕消失這兩個事件來寫,並通過描寫陶罐、鐵罐的神態和動作來表現出兩者截然不同的性格特點,從而引出要正確地待人事物的道理。根據學習目標,我特將此課分爲五個環節來進行。

一、詞語

此環節分爲兩個部分,第一,複習本課重點、易錯生字新詞,採用開火車的形式,再由全班齊讀一遍加以鞏固。第二,是從文中找出“驕傲、傲慢、懦弱、輕蔑、謙虛、奚落”等詞語的近義詞反義詞,旨在讓學生從中理解詞語意思,與之同時考慮到三年級閱讀中也經常出現“根據文意填空”此類型的題目故特意設置這一部分。而在課堂裏面,學生在第二部分中也表現較爲積極活躍,避免了直接展示詞語和解釋的枯燥。

二、文意

讓學生朗讀課文,概括文意。朗讀前特別提醒學生注意對話的語氣,爲之後的分角色朗讀環節做準備。在指名生回答後,我特意讓其他同學分別對概括的同學進行點評,讓他們學着自己發現、自己評價、自己修正。

三、性格

讓同學們着重找出對陶罐、鐵罐的對話、神態的描寫,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分爲“議鐵罐”和“議陶罐”。並總結出鐵罐的性格特點“傲慢無禮、目中無人、蠻橫無理和自以爲是;陶罐的性格特點友善、謙虛而不軟弱、寬容和善良。這一部分,學生基本都能找得準,並且說得很貼切。在出示原文句子中也順勢講解了提示語在中間,對話在前和後的情況下標點符號的運用。在最初設計時,是打算把標點符號空出來讓學生補充來引起注意。但又考慮到出示老師總結的體現性格特點的句子後是全班齊讀PPT,這時如果沒有標點符號就會令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容易混淆,因此最後只是把那些標點標紅,再直接提問”爲什麼老師要標紅?”而實際上,學生在剛剛接受完鐵罐性格的朗讀後,一時半會沒能跟上節奏。因此這樣的提問顯得太過突兀,讓學生來不及反應過來。過後思考發現,把對話提示語以及標點的運用放在朗讀前提示會更自然一點。

四、故事

這一部分是進行分角色朗讀,同學可以自由選取兩個情景(第2—9自然段、第11—17自然段)中的任意一個,和同桌合作進行有感情朗誦。開始之前,有三個小提示。第一,提示感嘆號用法。本文使用了較多的感嘆號,因此重點提出來讓學生感嘆號的使用情況以及引起學生注意有感情朗讀時語氣的把握。第二,提示鐵罐語氣“傲慢——輕蔑——惱怒——怒不可遏”和陶罐“謙和寬容、心平氣和”。第三,提示可以適當配上動作。

在這一環節,學生很感興趣,膽子放得很開,聲情並茂的。大概因爲是故事性較強的原因,很多平常較沉默學生也主動加入和同桌角色扮演的朗讀當中,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

五、道理

此環節從本單元前兩課《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亞的木匣》的寫作特點入手,指出本文也是“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道理”,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想啓發寫下,爲這個童話故事加上闡明道理的結尾。

最後,出示兩句與本文想表達的道理相近的名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作爲積累總結。

《陶罐和鐵罐》教學反思5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童話故事,通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具體、生動的神態、動作描寫,使鐵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謙虛形象躍然紙上。通過教學這篇課文,我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說明的道理,學會全面地看問題外,還要讓學生學習初步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課文內容簡單易懂,生動有趣,教學中我讓學生根據學習方法提示,放手讓學生自讀,在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陶罐和鐵罐的對話,以及表現陶罐和鐵罐說話時的不同神態、語氣,體會他們的不同內心活動。比如:通過“你敢碰我嗎?”“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恥,你算什麼東西!”可以看出鐵罐的自以爲是,傲慢無理。通過“不敢,鐵罐兄弟。”“何必這樣說呢?我們還是和睦相處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謙讓寬容。在學生自讀後,我檢查學生自讀的情況。根據學習方法提示中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的方式進行檢測:陶罐和鐵罐是怎樣對待對方的?讓學生找出對話部分,反覆讀,根據課文對陶罐、鐵罐語言、神態的具體描寫,提出自己的看法。比如:鐵罐傲慢、蠻橫無禮;陶罐的謙虛、友善、寬容。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