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書局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全冊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華書局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全冊,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書局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全冊

中華書局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全冊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能夠比較全面地掌握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

2、能夠理清從洋務運動至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發展的各個階段,提高概括歷史發展階段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創設“名人訪談”情境,體驗張謇興辦實業的背景、影響、結局。

2、創設“穿越時空”情境,探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徵。

情感態度價值觀

學生在情境體驗學習中,感受張謇等興辦企業,實業救國的愛國情懷,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二、教學難點:

1、正確理解一戰期間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

2、正確瞭解民族工業發展的特徵。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1、課件:狀元殿試策封面圖、捷報圖

2、教師活動

①設疑:被光緒帝“欽定第一甲第一名”的人物是誰(張謇)

②簡介張謇,引入本課學習

設計理念:選擇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材料,設疑激趣,切入新課

【自主學習建構新知】

1、學生閱讀教材,完成下列問題:

①、《馬關條約》簽訂後,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於是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

②、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期”。內因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資產階級一度受到鼓舞。外因是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

③、中國近代的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總的來說是比較落後的。

設計理念:通過問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初步瞭解知識輪廓。

2、創設情境:“名人訪談——走近狀元實業家張謇”(課件)

設計理念:通過生活化、大衆化的“名人訪談”情境,變歷史事件爲現實生活,變歷史人物爲現實人物。依靠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學習活動,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學生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愛學,從而實現“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潤物無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凸顯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徵——主動性。

3、教師活動:小結學生名人訪談的表現情況,過渡:張謇大生紗廠的命運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經歷了哪些階段其主要特徵是什麼呢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第二目,提煉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相關信息。

設計理念:緊扣教材,承上啓下。

4、歸納概括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時期、特徵、原因。

教師活動:

⑴指導學生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課件展示)

1、洋務運動的推動

2、封建制度的阻撓

內因:辛亥革命成功,衝擊了封建制度

外因:列強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帝國主義捲土重來

⑵點撥: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使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速度不一。

學生活動:學生口頭回答完成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表

設計理念:初步感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階段、原因、特徵,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提煉歷史有效信息能力。

創設情境:“穿越時空——張謇來到1914”(課件)

教師活動:1914年,正直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張謇請你幫忙創辦實業,調查市場行情:

①此時創辦實業是否有利爲什麼

②當時有那些行業適合發展請具體介紹

③根據市場行情,你會把資金投入到哪個行業工廠會設在哪些地方爲什麼

④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你的企業將會出現什麼狀況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到什麼階段爲什麼會這樣

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完成市場行情調查,探究知識:

①有利於創辦實業,因爲辛亥革命__了清朝的封建統治,帝國主義國家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進入“黃金時代”

②紡織、麪粉、精鹽等行業。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落後。

③紡織、麪粉、精鹽等行業,工廠會設在上海、武漢等大城市,因爲沿海大城市的民族工業比較發達,內地卻非常薄弱。

④倒閉或被吞併,1918年後,中國的民族工業發展進入一戰後至新中國的成立時期,因爲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發動內戰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民族工業沒有得到很好的恢復。

課後小結

引導學生回顧本課知識,整體感知民族工業發展的歷程,概括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特徵:發展階段艱難曲折,發展程度極不平衡,發展水平極爲落後。中國的民族工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徵是由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決定的,只有實現民族獨立,才能實現現代化。

中華書局八年級歷史下冊教案全冊2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實行工業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過程及其內容和意義。

二、能力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

2.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綜合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我國的工業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業化開始起步。

2.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第一部憲法的頒佈,真正地體現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顯著成就。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基本任務和第一部憲法的頒佈。教學難點: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性質。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學生閱讀教材導入框教師由此導入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教師提問】

閱讀教材18頁—19頁,思考新中國成立之初,經濟上面臨怎樣的局面(背景)(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多媒體出示背景

(1)1952年主要產品產量表。

(2)中國、印度、美國的工業的對比表格。

(3)毛澤東的話語。

教師歸納背景1:國民經濟得到根本好轉,工業生產超過歷史水平背景2:我國工業水平落後

【教師提問】爲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改變當時的經濟狀況,我國政府制定了什麼

學生回答:制定了第一個五年計劃。(多媒體展示制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圖片)

【教師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把課本第二段內容看一下,瞭解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

[教師要求]請大家把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內容複述一遍。多媒體展示一五計劃的任務[教師引導]現在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第一個五年計劃爲什麼要以發展重工業爲主一般來講,應該是先發展輕工業、農業和商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纔對呀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

【教師歸納】1.當時的國情,中國的工業基礎太薄弱。

2.受蘇聯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