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懷古(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桂枝香 金陵懷古-王安石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弔古傷今”的寫作手法

2.體會作者蘊含於詞中的深沉感情

3.背誦整首詞

二.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蘊含於詞中的深沉感情

三.教學準備

1.幻燈片(自制)

2.錄音機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我國悠長的歷史給我們帶來了無數的輝煌,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傷痛。而我們的前輩先哲們面對這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時,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了思索和詠歎。爲我們留下了許多詠懷古蹟的不朽篇章。如左思的《詠史》、李白的《越中覽古》、杜甫的《詠懷古蹟》、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等等等。而其中又以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最爲有名。我爲大家朗誦一遍。(放音樂和《念奴嬌赤壁懷古》的幻燈片)

師問:“這首詞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生答:“雄壯、豪放、有氣勢!”

師說:“的確,這是蘇軾官貶黃州時,面對滔滔江水,聯繫自己的仕途遭遇,所產生的人生體驗。也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也是一首氣勢雄壯的懷古之作,它是與蘇軾同時代的另一位大文豪王安石的作品,在這首詞中作者要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體驗呢?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王安石的內心世界。(板書標題)

2.互動交流(上片)

師說:“請大家翻到文學作品選讀的68頁。”

師說:“我們先一起把整首詞讀一遍,注意語速不要太快!”

師講:“通過預習提示的介紹,我們知道這首詞是王安石晚年的作品,也就是王安石被二次罷相之後,退居金陵時所寫。當時,宋王朝表面上太平盛世、歌舞昇平。其實在繁華的背後確是隱藏着種種的危機。這首詞正是在這種情形之下,作者登金陵有感而作的!首先,我們一起來看詞的上片。

師問:“詞的上片主要寫什麼?”

生答:“寫景。”

師問:“寫作者在哪看到的景色?”

生答:“是作者登高遠眺所看到的景色。”

師問:“那作者登高遠眺的時間和環境怎樣?詞中有告訴嗎?”

生答:“晚秋(深秋)、天氣蕭索。”

師問:“作者登高遠眺看到了哪些景物呢?”(板書)

生答:“長江(橙江似練)、翠峯、船隻(征帆去悼)、殘陽、酒旗(酒家)、彩舟、星河(長江)、白鷺。”(板書)

師說:“作者通過對這些意象的描繪,爲我們展示了一幅秀麗的山河圖。我們一塊將上片的美景再重溫一遍。不要看書,請試着根據黑板上的圖示背誦。”

師問:“在如此的美景中,你們有其他的感覺嗎?”

生答:“似乎有冷清的感覺”

師講:“沒錯,在這一幅秀麗的圖畫中,隱隱有着冷落、蕭條的感覺。‘晚秋、殘陽、西風’自古中國文人都有悲秋的習慣。如“秋風蕭瑟天氣涼”、“倚窗愁對秋空”、“蕭索清秋珠淚墜”等詩句都是悲秋之作。在這首詞中‘晚秋、殘陽、西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場景。而我們的作者王安石真的是斷腸之人嗎?讓我們接着看詞的下片。

3.互動交流(下片)

師問:“下片以念往昔總起,首先作者爲我們列舉了一個典故:是當敵國大將已攻到宮門之外,陳後主還在醉生夢死,與寵妃們尋歡作樂。陳後主不過是一個典型例子,因荒淫而亡國者又何止陳後主一人!這種”悲恨相繼“的亡國悲劇連續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生答:“是貪戀女色、不理國事”

師問:“這只是表面現象,其實作者已於詞中告訴我們了,是那一句?”

生答:“繁華競逐”

師說:“對了,正是這種窮奢極欲、貪圖享樂、不思進取的作法才造成了國破家殘,敗亡相續的後果!”

師問:“有沒有同學願意起來解釋‘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這一句?”

生答:“後世之人登上高處,只會空嘆什麼榮耀與恥辱!”

師問:“那後世之人有沒有吸取前車之鑑呢?”

生答:“沒有?”

師問:“何以見得呢?作者有告訴嗎?”

生答:“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師問:“這是借用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這一句,但在此作者爲什麼還要強調‘至今’和‘時時’這兩個時間副詞?”

生答:“杜牧生活的唐末到王安石所生活的宋初如此長的一段時間,但這種繁華競逐的生活依然不變,在這裏之所以要強調‘至今’和‘時時’就是爲了讓統治者對這種導致六朝覆亡的那種奢靡、荒淫的生活有所改變,讓悲劇不再重演!”

師說:“所以,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作者並不希望只是對歷史空空的感嘆,而是要從政治上加以改革。吸取歷史的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這不是一般文人的見解,而是政治家的見解!”

師說:“好的,大家對下片已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們一起來根據黑板的是的圖示把下片試着背誦一下。”

4.互動交流(拓展、提高)

師問:“學完了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我們再回頭把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聯繫起來。這兩首都是懷古之作,都是借景抒發自身的感情,但從人文精神、人生體驗上着眼,二人有沒有差別?大家可與前後左右的同學自由討論,再起來回答。”

師總結說:“兩首詞一比較,我們不難發現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只是悲嘆自己華髮早生,壯志未酬。這是對於自我人生價值的關照,是道家個體精神的集中體現;而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卻是對於國家命運、前途的擔憂,是對社會的關照,這是儒家‘居高位則憂其民,退居江湖則憂其君’的兼濟天下精神的體現。我們說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思想的兩大主流,對中國文人,乃至中國社會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就老師而言,老師認同道家那種對人個體發展的關照。但同時,老師更傾向於儒家那種積極進取、探索和對國家社會的關注的精神。而在今天,於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而言,那就要求大家不要只作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書呆子,而要在學好本領的同時投更多目光去關注我們社會的發展,關注我們國家的發展。

師說:“由於時間關係,我們的討論暫時就到這兒。在座的同學還話要說的,請將自己的看法形成文章,以隨筆的形式交到老師這兒。讓我們的思想繼續碰撞,產生更多的火花!”

師說:“最後,我們一塊將整首詞背誦一次,注意詞中感情的把握!”

師說:“很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六.板書設計 

 

桂枝香 金陵懷古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