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詳案(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江蘇省華羅庚中學 徐兵強 

1、導入?(閨怨詩)

打起黃鸝兒,莫叫枝上啼。夜夜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李清照在它的詞作《一剪梅》中說過:“此情無計可消除,纔可眉頭,卻上心頭”,寫出了她對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領略到她的萬千愁情,給予人們無止境的遐想。而當代臺灣詩人鄭愁予的詩《錯誤》,則描寫了一個女子等候歸人的心情。

2、古人說:“三分文章七分讀”。請你給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比較好的同學來讀一下這首詩,好嗎?(二次推薦)

3、你能給大家說說,詩中的“你”“我”分別是怎樣的一個人?(形象)

“我”是一位遊子,有“我打江南走過”句爲證。 “你”是一位閨中思婦,有許多詩句爲證,關鍵字是“等”,“等”字涵蓋第二節的內容。

4、小詩第二節中運用了哪些意象?這些意象有什麼特徵?(學生板書接力)你能否給這些意象歸納分類?它們反映出了這個思婦什麼樣的心緒?

我把它們分爲兩類:

一類意象是作爲比喻的喻體出現,如 “小小的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緊掩”三處意象,寫“思婦”心境的孤寂。作者描寫它的心態時,連用了三個比喻,請找出來,並說說它反映了這個女子什麼樣的心緒?明確:它的心如江南的這座小城一樣,封閉、寂寞,又像傍晚的街道一樣落寞、孤單;更像緊掩的窗扉,把自己封閉了起來。雖然作者未言一“愁”字,但我們完全可以感覺到劉方平《春怨》中“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句的內涵。 從語言運用上來講,第二、第三個比喻的原句應是“你的心恰若向晚的青石街道”“你的心是小小的緊掩的窗扉”,如今把“向晚”和“緊掩”倒裝,化板爲活,去俗生新,加強了語言的變化,婉曲的表現了思婦的懷人心理,描摹出思婦幽閉的內心世界,形象地刻畫出一個寂寞女子哀怨的形象:怨婦的內心封閉、沉悶、沒有生氣,在這個“城中”東風不來,柳絮不飛、街上寂無人跡,她將失望的心扉緊掩。

第二類意象是寫與春天、三月有關的 “東風不來”、“柳絮不飛”、“春帷不揭”,春天來了,從本部分看來,描寫的應是江南,春天到了,春季的江南大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陽光明媚,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但這獨處深閨中的思婦卻視而不見,以春天的燦漫來反襯思婦的孤寂落寞。春帷不揭說明什麼? 她甚至封閉到了連窗簾也不拉開的地步,那麼,她在幹什麼?在苦苦地守侯她心上人的出現。

綜上:一類意象爲比喻,一類意象爲反襯。

提問:有人認爲此詩繼承的還是中國詩歌的傳統,作家楊牧說,“鄭愁予是中國的中國詩人” 你怎麼評價?第一個中國是指國籍、血統,第二個是指從語言、情感和意象上講的是中國的。

5、這位思婦可曾等到她的丈夫回來?標題爲“錯誤”,究竟錯在何處?既然是錯誤,又何談“美麗”呢?“美麗的錯誤”在前人的詩詞作品中也曾有過,請指出下列詞中“美麗的錯誤”是哪句?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曾經出現過?

(1)沒有

(2)說 “錯誤”:a、女子誤以爲“我”是她的心上人歸來了;b、“我”的出現打攪了深院中的女子。本詩寫了兩個人,“我”和“你”,“你”在閨中苦苦地等候心上人,“我”是一個過客,打江南經過,“我”的馬蹄聲讓“你”產生了“我”就是“你”的“白馬王子”的錯覺,但可惜的是一瞬間的“驚喜”換來了難以用語言來表達的“失望”。

(3)說美麗:是因爲它曾經先引起了詩歌中女主人公情緒的激動,達達的馬蹄聲給了女子希望,雖然最後以失望告終,但這過程是美麗的,因爲女子的生活起了漣漪,打破了原本內心的死寂。

(4)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顰洲。 (溫庭筠《夢江南》)

想佳人,妝樓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 (柳永《八聲甘州》)

溫詞的“過盡千帆皆不是”,柳詞的“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兩處都是寫“美麗的錯誤”的。在這些詞句中,我們一樣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襲過作者心頭後迅速轉變爲深深的失落。

6、你對這首詩中的哪一個詞、句或標點最情有獨鍾?

“蓮花的開落”:一個柔弱的女子,在閨中,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春去秋來,獨守空房。“花無百日紅”,加上“相思催人老”,無盡的相思折磨着她,使得她的容顏憔悴了。詩的前奏短句和長句交錯,短句暗示過客之匆匆,長句暗示思婦等待之悠悠,詩人用“蓮花的開落”來喻指女子紅顏的消退。 板書:蓮花開落--相思無盡,紅顏消退。

“省略號”在詩歌中出現有何作用?

①因爲“我”只是一個匆匆的陌生的過客,不是思婦的丈夫,所以纔會出現“美麗的錯誤”。

②和思婦的丈夫一樣,“我”也是一個離開自己的妻子家人的遊子。那麼這位過客,也是離家外出遠行的遊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親人。文中不僅寫了思婦對遠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寫了過客對家中妻子的思念,不僅寫了幽閨之哀怨,還寫了羈旅的愁苦。更進一步講,詩歌所寫的故事,不僅發生在兩對夫婦間,而且發生在所有分離生活的夫婦間。

如我們還學習過另外一首遊子謠《天淨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錯誤》這首詩不僅寫了閨怨的思婦,而且寫了苦旅的遊子。它是一首思婦詞,也是一篇遊子謠。

7、假如你是一個導演,你如何抓住“達達”一詞設計這一情節劇?(從聲音、神態、動作和心理進行想像)

背景:江南-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緊掩的窗扉

1、閨中女子苦苦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出現,那麼,她等到了嗎?她的心情又是如何變化的?

2、在百無聊賴中,街道上分明地傳來了越來越近的“達達”的馬蹄聲,一絲希望在她心中升騰。大家設想一下,這個女子會做出什麼動作來?她在那瞬間的心情又是如何的?

明確:她會快步走到窗前,迫不及待地揭開窗簾向外張望,滿心希望馬兒送來的是“她”的“白馬王子”,心中充滿了驚喜。 板書:(蹄聲) 驚喜

3、事實又是如何?這女子的心理又是如何變化的?

明確:殘酷的事實,馬上的“我”只是“打江南走過”的一名“過客”,根本不是“她”期盼已久的“白馬王子”。“她”只好千萬個不願意地放下了窗簾,悄然轉過頭去,雙眼已經模糊;馬上過客看到的,依然是一道凝滯的無情的簾子。這時,女子心裏充滿了失望。板書:(過客)失望

4、請大家再深入思考一下,產生了這次錯誤之後,這女子的心理又會如何變化?

明確:她會在心裏嗟嘆“應念我,終日凝眸。從今又添,一段新愁”。然後,她又會在“期待”到“驚喜”再到“失望”之間不斷地反覆。爲什麼呢?

明確:我們想像一下,這位過客走了之後,如果窗外又一次響起馬蹄聲,她會怎樣?顯然,她還是會重複剛纔的動作,即使“過盡千帆皆不是”,但當第一千零一片帆過來之時,她還是會舉目遠眺,隨帆移動自己的目光,無怨無悔。情至深處,“腸斷白頻洲”啊。

8、你能把這首短詩詩詞寫意而改寫成一篇小散文嗎?

賞析鄭愁予《美麗的錯誤》高一(5) 肖曄

三月江南,柳絮飛,濃濃的江南氣息瀰漫其間,青石鋪就的街道,寂寞。

一個倦守閨房的女子,獨自守侯,誰?親人?友人?愛人?無人知曉。

緊掩的春帷,擋住了微風中似花非花的味道,以及那望不到頭的由青石鋪成的路。

夕陽西下,寂寞的小城響起了馬蹄聲,從遠至近,不緊不慢,飄然而至。

諦聽、起身、含笑、開窗,向外望去,不是歸人。

失望、垂眸、轉身、關窗,窗外,路人匆匆過,不留痕跡。

寂寞,誰?女子?路人?或兩者皆是。

多少日落晨曦,故人不歸,空留一聲嘆息。

路人流浪無依,不見故鄉影子,何處是歸路?

寂寞,爲了見不到的親人,爲了回不到的故鄉。

9、你能給我們介紹一下作者嗎?

鄭愁予,本名鄭文韜,原籍河北,生於山東濟南。童年時就跟隨當軍人的父親走遍了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抗戰期間,隨母親轉徙於內地各處,在避難途中,由母親教讀古詩詞。15歲開始創作新詩。1949年他隨家人去臺灣後,一面學習,一面繼續從事寫作。1955年中興大學畢業後,在臺灣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夢土上》。他的早期詩作多爲關懷社會的詩。1963年成爲現代詩社中的主要成員。1968年,鄭愁予35歲那年應邀赴美國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1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住骯際寫作計劃”?972年在愛荷華大學獲創作藝術碩士學位,並留校在中文系任教,翌年轉往耶魯大學,在東亞語文學系當高級講師,現任耶魯駐校詩人及資深中文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