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學(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建陵中學教師備課用紙

勸學(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   2005    年   9   月  19    日備  9    月    20  日授)

課  題 《勸學》教案

課 型 講授、自學 第   1課時

教  學

目  標 1、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瞭解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掌握積累課文中文言虛實詞、古今字和通假字。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1、探究詞義, 

2、學習比喻論證等的方法

教  具

準  備

要學--怎麼學:從師而學

                    閱讀經典

思考創新

作  業

布  置 1、背誦全文

2、翻譯重點語句

3、落實重點實詞、虛詞、句式

                                                                            教        學        過         程 教法提要

學法指導

關鍵點撥

第一教時:

1.朗讀,畫出疑問處

教師作朗讀提示:

爲了突出強調,有時需重讀,有時還需讀後稍作停頓。例,第一段:“學

不可以已”,應重讀“學”“不”“已”,並且“學”後稍作停頓,即:“學

/不可以已”,以下要根據文意自己確定重讀,停頓情況。第四段,應注意

一組一組的對比句,要把兩種截然不同的方法和態度讀出來--嚴格按標

點符號的停頓來讀。

2.交流

3.學生翻譯

4.整理字詞句式

(1)實詞:勸、已、中、就、勵、疾、彰、假、致、絕、興、功、舍、一、

躁;            虛詞:於、而、焉

(2)通假字:揉、知、暴、有、生

(3)詞類活用:日、水、上、下、高

名詞作狀語:a.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飲黃泉

名詞用作動詞: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形容詞作名詞:登高而招

(4)古今譯義:博學、用心、爪牙、寄託

(5)句式

判斷句:雖有槁暴,不復挺者,揉使之然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

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倒裝句:定語後置: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介賓短語後置: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爲之,而寒於水。

建陵中學教師備課用紙

( 2005 年 9 月 19 日備  9 月 21 日授)

課  題 《勸學》教案

課 型 講授、自學 第  2課時

教  學

目  標 1、認識學習的重要性以及學習必須“積累”“堅持”“專一”的道理。

2、瞭解本文比喻論證的寫法。

3、掌握積累課文中文言虛實詞、古今字和通假字。 

教  學

重  點

難  點 1、探究詞義, 

2、學習比喻論證等的方法

教  具

準  備

計     學習的意義:提高自己(2個比喻)

                改變自己(3個比喻)                  喻證

學習的作用--彌補不足(5個比喻)                道理明白

                       積累(4個比喻)               具體生動

學習的方法、態度 :恆心(4個比喻)對比論證       深入淺出

                       專心(2個比喻)

作  業

布  置 1、背誦全文

2、翻譯重點語句

3、落實重點實詞、虛詞、句式

                                                                            教        學        過         程 教法提要

學法指導

關鍵點撥

第二教時

教學要點 

1、 複習字詞

(1)《勸學》的“勸”起着統領全篇的作用。教師先在黑板上寫一個

“勸”字,問道:這個字是什麼意思?學生往往會不假思索地回答:“勸

告”。教者趁此在“勸”字後加上一個“學”,再問:“勸”是什麼意

思?學生纔會領悟:原來它還有“勸勉”的意思。爲什麼要勸學?

(2)作者介紹

  荀子(約公元前313-前238)名況字卿,戰國末期趙國人,曾遊學於

齊,當過楚國蘭陵令。後來失官居家著書,死後葬於蘭陵。 

   荀子是我國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後的代表,樸素唯物

主義思想集大成者。韓非和李斯是他的學生。他反對迷信天命鬼神,肯定

自然規律不以人們意志爲轉移的,並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

思想。他強調教育和禮法的.作用,主張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視

教化兼用“禮”治,強調“行”對於“知”的必要性和後天學習的重要性,

認爲後天環境和教育可以改變人的本性。

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該書由《論語》、《孟子》的語錄體,

發展爲有標題的論文,標誌着古代說理文的進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說理透

徹、語言質樸、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勸學》是《荀子》的第一篇。本

文是原文前幾段的節錄。

“人性惡”之說,是作者勸學之因,學而知之,完善自我。

3、 文章的的中心論點是什麼?作者是如何具體論證的?

本文第一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學不可以已。接着圍繞這個中心論點

                                                                            教        學        過         程 教法提要

學法指導

關鍵點撥

分三段從三個不同角度進行論述: 

    第一段:學習的意義。作者用了五個比喻。第一個比喻“青”出於藍,

不能認爲它的意思是比喻學生超過老師。這是它作爲成語後新產生的意思。

本文中這個比喻和“冰寒於水”,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可以提高。“直

木爲輪”說明事物經過一定的變化,還可以改變原來的狀態。這樣,三個

比喻分了兩層意思。作者在這基礎上,用“故”歸納上文,又用了“木受

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個比喻作爲事例,進而推論出人必須通過學習

和參省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的境地。後面兩個比喻並列說明:肯下

功夫,必見成效。它們是對後面推論的有力襯托。綜上所述,本段是從總

論學習的重要性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第二段:學習的作用。作者用了五個比喻。開頭作者用“終日而思”,

“不如須臾之所學”先來闡說,接着就用“揉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見”

這個比喻,形象說明只有擺正“學”和“思”的關係才能使學習產生顯著

效果。爲了把道理說得更透闢,作者順勢而下,連用“登高而招”、“順風

而呼”、“假輿馬”、“假舟楫”四個比喻,從見、聞、陸、水等方面闡明瞭

在實際生活中由於利用和藉助處界條件所起的重要作用,從而說明人藉助

學習,就能彌補自己不足,取得更顯著的成效。最後由此得出結論,君子

所以能超越常人,並非先天素質與一般人有差異,而完全靠後天善於學習。

綜上所述,本段是從學習的重要作用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 

    第三段:學習的方法態度。作者用了十個比喻。作者先用兩個比喻, 

從“積土”、“積水”推論到“人的積德”,正面論述積累的作用,說明學習

上的成就是不斷積累起來的。接着又用“不積跬步”、“不積小流”兩個比

喻從反面說明如果不積累就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是本段第一個層次,說

明學習要積累。下面就分兩層說明如何做到積累。作者用四個比喻正反對

照:先用“騏驥”、“駑馬”對比,說明主觀條件的好壞,不是學習的決定

                                                                            教        學        過         程 教法提要

學法指導

關鍵點撥

因素,堅持不懈纔是學好的關鍵;又用“鍥而不捨”,“鍥而舍之”對照, 

說明只有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纔會有所成就。這是本段第二個層次,說

明做到積累就要堅持不懈。最後一個層次,作者用蚓和蟹兩個比喻正反對

照,說明做到積累還要專一。後面兩個層次說明:做到積累的兩點保證, 

兩者缺一不可。綜上所述,作者在本段中又分三個層次,是從學習的方法

和態度這個角度來論述中心論點的。

4. 學習討論本文比喻論證的方法:

   本文是闡述學習道理的議論文,通篇設喻,使所講道理形象生動,深入

淺出,既有說服力又有感染力。本文的設喻特點:

(1)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情或現象作爲喻體。如說明“學不可以已”之理,

作者用了人們生活中常見的靛青色的提取,車輪的製造以及水寒冷而成冰

等事例爲喻加以說明,充分表達了“學不可以已”而必須有所造就的道理。

這樣化深奧爲淺近,由感性到理性,令人心悅誠服。 

(2)設喻方式多樣:①正面設喻,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輮木

爲輪”、“金就礪則利”等從正面闡明學習的重要性。②正反設喻,如“蚓”

和“蟹”、“騏驥”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捨”,通過正反

對照把所要說明的道理說得更具體明白。③反覆設喻,如“跂而望”、“登

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連用幾個不同的比喻,

使讀者加深對道理的理解。 

(3)設喻與說理結合緊密,形式十分靈活:①有的是將道理隱含於比喻之中,

如“青出於藍”、“冰寒於水”;“鍥而舍之”、“鍥而不捨”。②有的先設喻,

後引出道理,如第二段,作者先連用五個比喻,後引出“善假於物也” 的

道理。③有的先設喻,引出道理後,再用另外的比喻進一步論證,如第三

段第一層,作者先用“積土成山”“積水成淵”設喻,引出“積善成德”的

道理,再用“不積跬步”、“不積水流”兩個比喻從反面進一步論證。 

                                                                            教        學        過         程 教法提要

學法指導

關鍵點撥

   小結:本文作爲《荀子》的開篇之作,是一篇論述學習的重要意義,勸

導人們以正確的目的、態度和方法去學習的散文。文章以樸素的唯物主義

理論爲基礎,旁徵博引,娓娓說理,反映了先秦儒家在教育方面的某些正

確觀點,其中闡述的關於學習的道理,在今天也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同

時,本文也體現了作爲先秦諸子思想集大成者的荀子文章的藝術風格。《勸

學》是一篇說理性很強的文字,卻形象清新、膾炙人口,千百年來爲人們

傳誦不衰。

六、佈置作業。

1.書面作業:完成學習評價。 

2.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