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常常需要準備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小學數學教案1

一、自學導航

活動一:認識簡單的橫向條形統計圖

1.○□○〓△□〓□〓□△○□△○△□△〓〓△

2.畫一個統計圖

3.○有( )個

□有( )個

〓有( )個

△有( )個

4.( )最多,( )最少,( )與( )同樣多。□比△多( )個,□比○多( )個,○比□少( )個,○比△少( )個。

活動二:

1.以學習小組爲單位,調查全班同學喜歡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各有多少名同學?

2.學習小組四個同學比較一下,哪個同學的記錄方法你最喜歡?

3.在數學書P86上的表格塗一塗。

4.說一說,你一共調查了( )名同學,

喜歡( )色的人數最多,喜歡( )色的人數最少。

活動三:

1.你喜歡什麼電視節目?

A.喜洋洋灰太狼

B.家有兒女

C.貓和老鼠

D.天線寶寶

2.調查你們大組成員,喜歡這四種節目的同學有哪些?

3.繪製簡單的統計圖,說說你的方法。

4.喜歡哪種節目的人數最多,哪種最少?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經歷數據的收集及過程,進一步認識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2.能力目標:體驗通過統計結果,進行判斷與決策的過程,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情感目標:激發參與統計活動的興趣,培養合作交流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預習、質疑,看書買氣球內容,完成學案活動一至活動三,教師下組指導看書,瞭解各組學習情況,重點指導學困生。

二、交流展示

交流5分鐘,重點交流不會的知識點。

展示25分鐘,每組根據任務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學展示學案的活動一至活動三的內容,其他同學認真聽、認真評,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點評。

注意,點評時關注易錯點:

1.

2.

3.

4.

完善導學案2分鐘。

教學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2

教學案例:“認識平面圖形

[背景分析]

數學是人類文明的結晶,數學的結構、圖形、佈局和形式無不體現數學中美的因素。我們有些學生不能把數學與美聯繫在一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我們數學美育教學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很多地方體現了數學的美,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數學教學的美育功能,不僅可以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還可以獲取知識,開發智力。

認識平面圖形這一內容是從現實生活中引出的數學內容,都是來自於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經常看到的物體,學生已有了一些經驗,在此基礎上通過觀察、繪畫圖形,能夠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直觀地認識、辨認、區分這些圖形的同時獲得對簡單圖形的美的體驗,並在合作交流中初步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和觀察、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等平面圖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畫一畫各種圖形,直觀而充分感知各種圖形的特徵,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 、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索與創新意識,以及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4、 在愉悅的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感知體與面的關係,對立體圖形有一定的感性認識。

2、找出平面圖形的共性,區分不同的形狀。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上課一開始,播放優美、輕快的音樂)

師:小朋友們,今天早上的空氣多新鮮呀。可愛的小雞們也跟小朋友們一樣早早地起牀,在綠油油的草地上尋找食物,瞧!他們找得多高興啊!(多媒體動態演示)你們看,這幅圖漂亮嗎?

生:漂亮。

師:漂亮在哪裏呢?爲什麼覺得它漂亮啊?

生:因爲它有很多種顏色:有綠色、紅色……

生:因爲它畫了大樹、房子、太陽……

生:它有很多種形狀,有圓圈、有三角形……

師:小朋友們很會欣賞畫,老師也覺得漂亮,這些圖畫裏頭有我們的數學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的樣子和名字嗎?

生:想。

二、動手操作,誘導美。

師:其實,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創造出這些美的圖形,先請大家從學具袋裏任意拿出一個正方體,把它按在紙上沿着底面畫一個圖形,看看在你的筆下可以變什麼樣的圖形?(邊示範邊說明)

(生獨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小朋友們,現在你能不能告訴大家,從長方體的底面畫出來的圖形是什麼樣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師: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訴我們,什麼樣子的圖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師:沒錯,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還有一點這個小朋友沒有說,正方形的四條邊也都相等。我們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條邊都相等的圖形我們就叫正方形。老師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們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長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大家再拿出任意一個長方體和圓柱,也沿着底面畫畫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先來說圓柱底面畫出了圖形?

生:圓柱可以畫出一個圓圈。

師:圓柱畫出了一個圓圈,你們同意嗎?(同意)在數學課堂上我們不把這種圖形叫做圓圈,我們有更好聽的叫法,有誰知道嗎?

生:圓形。

師:對了,像這樣子很圓滑,沒有角的圖形我們叫它圓形,你們記住了嗎?(全班齊讀:圓形)那長方體又畫出了什麼圖形呢?

生1:我畫出了一個長長的,方方的圖形。

生2:我畫出了正方形。

師:我們請這兩位小朋友上來展示一下他們畫出來的圖形好嗎?(好)你們看,他們畫出的圖形一樣嗎?

生:不一樣,一個是長長方方的,一個是四四方方的。

師:爲什麼同樣是長方體,他們畫出的圖形不一樣呢?我們來看看他們是用什麼樣的長方體畫出來的好嗎?(請學生把運用的長方體拿上講臺展示)哦,小朋友們都看一下,原來這個長方體是一個特殊的長方體,它的兩頭都是正方形的。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這個我們把它取名叫“長方形”,這就是它的照片,我們一起來認一認吧。

生:(根據教師拿出不同大小的圓形和正方形說出名稱,加強記憶)

師:接下來輪到球了,它能畫出什麼圖形呢,小朋友們想試試看嗎?(想)

(第三次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師:畫得時候,你們發現什麼困難沒有?

生:球很難畫,我畫不出來。

師:大家有沒有發現,小朋友們用球來畫圖形很難畫出來,所以現在暫時球沒有辦法畫出什麼樣的圖形,但是等到高年級的時候,相信有小朋友能想出好辦法畫出來。接下來我們來玩一個“找朋友”的遊戲好嗎?

生:(根據教師指定的名稱找對應的圖形)

師:小朋友們表現都很棒,用掌聲給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鏡),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畫出一個新的圖形。(教師畫)它就是你們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師總結:我們今天認識了四個新朋友,他們是誰呢?(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這四個好朋友和我們昨天認識的立體圖形不一樣,他們住在平面圖形的王國裏,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尋找美。

師:認識了這四個朋友,它們還委託老師另外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要把這些智慧星送給認真動筆表現出色的孩子,你們商量商量要獎給誰?

生(興奮地討論着,給課堂氣氛掀起一個高潮)

師: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師的第一個任務已完成了,第二個任務就是幫它們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體的面是這些圖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訴你身邊的同學。(教師巡視指導)

誰來幫老師來完成這個任務?

生:(爭着搶着說,教師指導補充)課本的封面是長方形,飲料罐的上面和下面教師圓形、三角板的面是三角形,桌子的面是正方形……

師:我們重新再來看這幅圖。(電腦逐一顯示各種圖形,學生說它們各自的名稱。)

四、遊戲鞏固,創造美。

(1)找一找,練習一第3題。

(2)拼一拼,練習五第4題。

(3)引導學生用這四種圖形拼出自己喜歡的動物或其他的,拼好的進行全班展示,並給矛獎勵。

(4)畫一畫,用學過的這些圖形設計一幅自己喜歡的圖案,畫得漂亮得,老師給他簽名,並送給一朵小紅花。

五、課堂小結,表達美。

師:今天,你覺得我們的課堂美嗎?美在哪裏?

生:美,因爲我們可以拼很多畫也可以畫出很多畫。

師: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畫,畫出的畫很漂亮,很有創意,回家的作業就把你們的作品帶給爸爸媽媽看,說給他們聽,美在哪裏。

[教學反思]

一、創設情境——以美激趣。

鮮豔美觀的圖案,簡潔大方的板書,親切生動的語言,活潑有趣的故事都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妙方”,因此,本節課教學,我就創設了如下情境:以“陽光明媚的早晨”畫面導入,通過學生邊觀察邊欣賞,“說說漂亮在哪裏”,把冷冰冰的知識與美結合起來,觸動學生的心靈,接着讓學生通過動手描一描,拼一拼,畫一畫等一系列活動來獲得知識並從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迴歸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圖形”這部分知識源於現實生活,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平面圖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學生在生活實踐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積累。所以在教學中我安排了讓學生合作、尋找交流生活中物體的圖形這一活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生活積累,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從而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積極評價——以美育德。

教師的每一次動情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學生記憶猶新,激情高潮。爲了迎合低年級學生的好表揚心理,我承讀了幼兒教育的評價方式:如掌聲、小紅花、智慧星等,以無聲、有聲的方式對學生及時評價,營造舒心、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和持久的學習興趣。

小學數學教案3

教學內容:

蘇教版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程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8—9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簡單的分類,初步感受到同一類物體有相同的特性。經歷分類的過程,體會分類的思想,掌握分類的方法,能夠按照給定的標準或自定的標準進行分類。

2.體驗分類方法和結果的多樣性,初步養成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整理物品的習慣。

3.感受到身邊有許多與數學相關的事情,喜歡學習數學,樂於提出問題。在合作交流中培養善於表達和傾聽他人意見的學習品質。

教學重、難點及教學突破

重點

結合學生熟悉的事物,讓學生經歷分類的活動,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在活動中體驗分類的思想方法,感受分類整理在生活中的用途及作用。

難點

讓學生能學會自己確立標準分類,有時能按不同的標準多次進行分類。

教學突破

以學生原有生活經驗爲知識背景,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自主活

動,親自動手操作,經歷分類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感受分類的標準和方法。按不同的標準分,選擇通過講<<它倆誰分得對>>的小故事把學生帶進生機盎然的教學情境中,學生們討論後明白我們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從而突破教學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套。

學生準備:日用品和食品若干。

教學步驟

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創設情境2.教師指導學生按一種標準分和按不同標準分並組織練習。3.拓展延伸,課堂總結。1.觀看錄像,感受分類的價值。2.自主活動,經歷分類的過程。3.自由發言,交流體驗。4.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約4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1.出示多媒體畫面,畫面中大頭兒子,到超市想買一盒水彩筆,摸頭自問:超市這麼大,我該到哪兒去找呢?2.提問:超市裏的商品是怎樣擺放的?3.揭示課題。1.學生觀看多媒體畫面回答大頭兒子提出的問題。2.學生說出超市裏的商品是同一類的物品放在一起的。

二、自主活動,體驗分類 (約30分鐘)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分一分,說一說。多媒體顯示教科書上文具和學具的主題圖。提問:有個做事馬虎的小朋友,他把文具和學具都散放在桌子上。我們一起來幫他整理一下。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放到學具盒裏?教師在學生回答時用電腦配合顯示收文具和學具的過程。

2.分一分,理一理。談話:下面請各小組將課前準備好的一袋物品拿出來,(袋內裝食品、日用品若干件)說一說袋中有哪些物品?學生交流時老師巡視。

(一)學習按一種標準分

1.學生觀察後回答哪些物品應放到文具盒裏,哪些物品應放到學具盒裏。

2.(1)學生在小組中交流。

(2)談話:現在老師想請小朋友們把這些物品分別裝到兩個籃子裏,怎樣放合適呢?看哪個小組分得又對又快!

(3)提問:大家評一評,分得對不對?

3.分一分,做一做。

(1)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一題。把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圈起來。提問:小朋友們喜歡這些小動物嗎?誰認識這些小動物? 談話:小朋友,這些動物中哪些能在水裏生活,你能把它們圈出來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用鼠標點擊畫面上的動物,畫上圈,併發出該動物的鳴叫聲。 除了圖上的動物還有哪些動物能在水裏生活呢? 小結:剛纔我們把這些動物分成了兩類,一類是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一類是不能在水裏生活的動物。多媒體顯示兩個集合圈,把這些動物分成兩類。

(2)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三題。它們各在哪裏行駛?提問:小朋友們,這些都認識嗎?它們各在哪裏行駛呢?各小組先討論,互相說一說。 指導學生根據行駛地方的不同,可以用不同的符號來做記號。如在天上飛行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地面上行駛可以畫個 來表示,在水裏航行的畫個 來表示。在輕鬆的音樂聲中各小組分別操作。學生把本小組分的兩個籃子拿到講臺上,一個籃子裏裝的是食品,另一個籃子裏裝的是日用品。

(3)學生檢查各小組分情況。

3.

(1)學生首先認識題中的小動物。並回答出是什麼動物。學生在跳躍輕快的音樂聲中在書上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題。並回答。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2)小組討論,學生紛紛互相說出各在哪裏行駛。學生在柔和的音樂聲中獨立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題。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點擊畫面上的交通工具,同時發出各自的聲音,畫上符號。 提問:我們把這些交通工具按什麼要求,分成了三類?小結:把一組物體按一種標準分,分得的結果是一樣的。

(二)按不同標準分。

1.多媒體顯示小故事<<它倆誰分得對>>提問:小白兔、小灰兔把採集來的花分成3堆,都說自己的方法對。你說誰分得對呀?

小結:小白兔和小灰兔都分得有道理,都對。一組物體按不同的標準分,結果是不一樣的。

2.選一選,分一分。 多媒體顯示:觀察下面八頂帽子,請你分一分。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對學生出色的回答給予表揚:小朋友們真聰明!只要他細觀察,肯動腦筋,會學到很多知識。3.聽口令遊戲。 現在我們來做個聽口令的遊戲。看哪些小朋友注意力集中。男生起立!女生起立!女生坐下! 提問:小朋友們,想一想,現在我們把全班的小朋友按什麼來分的? 談話:現在戴帽子的小朋友起立!這時我們全班的小朋友是按什麼來分的? 談話:我們全班的小朋友還可以怎麼分,小朋友們課後再去想一想。

4.分一分,說一說。多媒體顯示“想想做做”第四題。談話:小朋友們我們各小組討論一下,可以怎樣分?然後選擇一種你喜歡的分法?在書上做上不同的記號。 教師對於學生說出的分的結果只要有道理都給予肯定。小結:一組物體有時可以按多種標準分,分出的結果是不一樣的。學生完成後,分別說一說,再把自己畫的和符號和屏幕上一一覈對。學生分別回答出:按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水上航行的標準分的。

(三)按不同標準分

1.學生思考回答分得都對,分別是按顏色和形狀來分的。

2.仔細觀察,有的回答可以根據顏色分分成三類,有的說可以根據帽子的款式分分成兩類。

3.玩聽口令遊戲。 學生根據口令做一做。 學生回答是按男生女生來分的。 學生聽口令做一做。回答是按有沒有戴帽子來分的。

4.上“想想做做”第四題。 學生觀察後討論,然後各小組在舒緩的音樂聲中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各小組展示分類結果,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蔬菜和水果分的,我們把它們分成兩類;有的學生回答我們小組是按照顏色來分的,有紅的、有綠的、有紫的,我們把它們分成三類。等等。

三、自由發言,交流體驗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談話:小朋友們,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運用了分一分的方法嗎? 學生追憶後,回答在生活中做過的、見到的用分一分方法的事。

四、實踐延伸,學以致用。 (約3分鐘)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多媒體顯示一組房間衣屋散放的畫面。 提問:看了這幅畫面你想說些什麼? 談話:我們小朋友回家後運用分一分的方法把自己的小房間整理一下,好嗎?學生觀看後分別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如說這個房間太亂了,需要整理一下,準備回去怎樣整理自己的房間等。

五、本課小結

本課是讓學生自己在探索中掌握分類的方法。學會分類可以根據同一標準分也可以按不同的標準分。在生活中有許多時候都需要用到分類。

六、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分一分

按同一標準分 按不同的標準分

(注:由於學生剛入學,這裏的板書教師要加上拼音。)

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探究問題:關於垃圾的分類

小朋友們,你們別嫌垃圾髒糊糊、臭烘烘的,裏面可大有文章呢!讓我們一起翻一翻,看看垃圾袋裏究竟有什麼?我們也可以將垃圾分一分。我們可以將垃圾分成三成以下三類。

不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果皮、菜葉、需要扔掉的變質食物和髒土等。

☆ 大多攜帶細菌,或是非常容易導致細菌的滋生和繁衍。

☆ 如果存放時間過長,就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危害我們的健康。

☆ 應當及時清除,封閉回收,嚴格銷燬。

可再生垃圾:

☆ 主要是指廢紙(像舊書報)、廢金屬(像易拉罐)和廢玻璃(像酒瓶)等。

☆ 這些東西放在家裏,好像並沒有多大的用處。

☆ 應當科學地分類回收,實現再生利用,使廢物不廢,再立新功!

有毒垃圾:

☆ 主要是指電池、廢燈管等。

☆ 這些東西含有毒物質,非常容易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

☆ 應當投入指定的回收桶,由國家統一回收處理。

探究問題:關於垃圾的處理。

☆ 認真做好分類工作,三類垃圾最好裝入不同的垃圾袋。

☆ 對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堅持每天清除一次;扔之前必須繫緊袋口;必須扔進指定的回收箱,嚴禁亂丟亂扔。

☆ 對可再生垃圾必須做到:最好分類放置;定期進行處理,賣給由國家經營的廢品回收站。

☆ 廢電池等有毒垃圾,一定要投到學校、商場特設的回收桶裏。

☆ 在公共場所,食品垃圾(像瓜子皮、果核、香蕉皮、冰棍紙、喝空的飲料瓶等)嚴禁隨手亂扔,必須投進垃圾箱裏。

☆ 口香糖好吃卻不好清除,所以絕對禁止亂吐亂扔,必須用糖紙或廢紙包好後,再投進垃圾箱裏。

☆ 從樓上向下投擲垃圾的做法萬萬要不得!

探究活動:

看着眼前的這些垃圾,小婷一時不知該怎樣分類纔好。請你幫她分一分,然後裝進不同的垃圾袋。可口可樂易拉罐、梨核、雞骨頭、啤酒瓶、粘有醬油污漬的廢報紙、用過的衛生棉籤、髒塑料袋、西瓜皮、用完的作業本、漏底的開水壺

拓展活動:

活動一 :分鉛筆

小朋友通過按不同的標準分,可以按顏色分;按有沒有橡皮頭分;按筆桿的形狀分;按鉛筆的型號分;按有沒有削過分;按筆桿的材質分。按照不同的標準分每次分的標準不同,分得的結果也是不同的。

活動二:將大街上的人分一分

如按性別分;按年齡分等。

活動三:整理書包

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整理的。

評價設計

一、“看誰分得好”,請小朋友們從每一行中選出一個與其它不同類的圖形,用筆圈出來。

二、“看誰想得好”請小朋友們看下面的四個圖形,你可以怎樣分,看看哪個小朋友分類的方法多。

三、“比一比誰最棒!”下面四組圖形小朋友們會分嗎?可以怎樣分?你有幾種分法?

小學數學教案4

一.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傳授知識要求達到的教學目的。

2.能力目標——發展智能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3.德育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

三.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突出重點,必須分清主次。

2.不能孤立重點,要以重點帶動一般,以一般烘托出重點。

3.認真思考,分析得出。必須突出重點、排除難點、把握關鍵。

四.教學方法(過程):

1.主要包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方法,課堂小結,習題作業等。

2.設計順序:複習舊知識——傳授新知識——鞏固新知識。

3.順序啓發式教學方法:邊講邊實驗,邊講邊討論,邊複習邊講授。

4.使用以下提示語:

(複習提問)——(引入新課)——(講授新課)、(演示)——(討論)——(講述)、(設疑)——(啓發)——(小結)、(舉例)——(分析)——(解答)、(概括)——(歸納)——(推論)、(練習)、(提示)、(着重指出)、(板書)、(邊寫邊討論)、(回憶)、(強化)、(注意)、(資料)、(思考)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得出規律性的結論,發展他們的智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要啓迪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討論問題,病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去解決問題。

七.教學反思:

在明確的計劃指導下,隨着教學進程,逐步啓發、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結果;通過複習、練習以及結合實際的運用,形成學生認知結構。

小學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使學生重視估算的現實應用,理解估算的方法,並學會用“≈”表示估算結果。

教學重、難點:加法估算的理解與應用。

教具:教學用光盤。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說說下面的各數各接近幾百。

896401609593689

2、揭示課題。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出示家電圖,商店裏有這麼幾樣商品,請你說一說它們的名稱和各自的價格。

估計一下,買一臺電話機和一臺取暖器,大約需要幾百元?指名口答說說自已的想法。

500元是一個準確的價格嗎?(不是,它是一個大約的價格,所以在這裏不能用等號,而要用約等號“≈”

讀作:二百零六加二百九十二約等於五百元。

指導學生寫約等號,再齊讀。

2、教學試一試。

完成第(1)問題。學生用估算的方法自已解決,指名說說估算的方法和理由,列出相應的算式。

完成第(2)、第(3)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不同的方法。

3、小結。

三、鞏固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第1~7題。

小學數學教案6

一、教材分析

主要包括:教學主要內容,教材編寫特點(本節課內容在單元中的地位,本節課教材編寫的意圖及特色等。),教材內容的數學核心思想。

說明:可以在教學組內或學區中心集體研討,或專家的指導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應體現在學習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上。

二、學生分析

主要包括: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含知識技能,過程方法),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學生學習該內容可能的困難,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習方式和學法分析。說明:學生分析應該通過學生調研,以作爲科學依據,不能僅憑經驗判斷。學生分析是個性化的工作,不能由他人的結果簡單代替對自己的學生分析。已有知識基礎的調研可以通過設計幾個指向明確的小問題實現,對這方面的數據統計及分析是更爲重要的,這種分析是教師設計和修正“學習目標”的重要依據。

學生經驗、學生學習困難、學生學習興趣等的調研可以通過訪談實現,可以是抽樣,也可以是有針對性的選擇訪談對象,如對於學困生做特別的訪談。調研中可以將學生測驗、訪談、小組觀察等結合起來。

三、學習目標(以學生爲主語)

1.知識與技能

2.過程與方法(數學思考、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說明:

1.教學內容分析和學生分析是學習目標制定的依據和前提。因此,如果對教學內容分析的要求越透徹,對學生分析的要求越科學和規範,學習目標的設計就越不是一件簡單而迅速的工作。

2.學習目標是爲學生的“學”所設計,教師的“教”是爲學生的學習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學習目標是個性化的,又是尊重數學學科發展需要和學生未來學習需要的。

3.學習目標的制定應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思考,但具體形式不一定逐條對應。

4.學習目標應該在下面的教學活動中得到實在的落實。特別是教學活動中設計意圖應該闡釋,活動及其組織與實施是如何爲達成目標服務的。

四、教學過程

主要包括

1.活動內容:

2.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說明:指教學活動開展的具體形式,包括學生學習方式—獨立學習,還是合作學習等;教師活動的開展—提問或提出任務,組織合作學習,組織交流,講授等;教學資源的準備等,如學具、教具、課件等。

3.活動的設計意圖

說明:爲教學活動和活動的組織實施進行辯護,辯護的出發點是分析它們是否促成了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不是簡單地主觀臆斷是爲目標服務,應該有一定的理由—數學的、教學的。更不應該寫成一些沒有針對性,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

4.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

a)說明:主要指對教學活動的時間分配預設,以便於自己檢測教學設計上合理與否。

五、習題設計

1.題目設計

2. 題目解析

六、總結

1.教學效果

2.個人反思

小學數學教案7

教學內容:認識鐘錶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和大約幾時。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發展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4.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發展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教學難點: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時間問題。

 對策:讓學生通過撥一撥、畫一畫、說一說等活動進一步建立時間觀念,認識整時數和大約幾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老師這兒正好有一段動畫片,想不想看?

在這段動畫片裏有一樣物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作用可大了,請你們邊看邊找,比一比,看誰能第一個把它找出來。(課件播放動畫片)

2.指名彙報,公佈正確答案:鐘錶。

3.提問:你知道鐘錶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用處嗎?學生介紹

4.揭示課題:鐘錶在生活中有很多用處,它能告訴我們時間,幫助我們利用好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鐘錶”。出示課題。

【開課伊始,從深受小朋友們喜愛的動畫片入手,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通過讓學生說說鐘錶在生活中的作用,使他們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做好了學習新知識的心理及能力上的準備。】

二.自主探索,體會領悟。

1.組織探究,認識鐘面。

(1)師:今天小朋友們都把自己的小鬧鐘帶來了,各式各樣的,真漂亮!向同學們展示一下吧!(學生之間互相欣賞各種式樣的鐘表)

(2)師:無論什麼式樣的鐘,都有一個鐘面。仔細觀察你的鐘面,看看有什麼發現?小組交流。

全班交流彙報:誰來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用教具鍾演示:12個大格,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板書)

由學生介紹時針和分針。

提問:怎樣區分時針和分針呢?

每人在自己的實物鐘上指出“時針”和“分針”給同桌看。

(3)師:下面請你們撥動你的小鬧鐘,看看還能發現些什麼?小組交流

指名彙報:時針和分針同時在走,而且走的不是一樣快的……

(4)師:老師這兒也有個鐘面(課件出示一個空白鐘面)。

提問:這個鐘面完整嗎?再給它加上些什麼纔算比較完整?

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上12個數字,時針和分針。

2.認識整時。

(1)指着剛剛添加完整的鐘面,提問:這個鐘面上的時間你認識嗎?你是怎樣認出是3

時的?(學生介紹認識整時的方法)

(2)出示5時的鐘和表,提問:這隻鍾和這塊表上表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

小結: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幾時。

(3)出示電子鐘,提問:你知道這個是什麼鍾?這個電子鐘錶示的是幾時呢?怎麼看出來的?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也見過這樣表示時間的?

小結:圓點後面兩個零,前面是幾就幾時。

(4)師撥鐘面,指名口答。

(5)請你撥一個你喜歡的整時,讓同桌的小朋友來認一認。同桌活動集體反饋時根據學生撥的整時讓學生說說當時一般在做什麼?

3.認識大約幾時。

(1)教師撥鍾(5時整),提問:這是幾時?再撥(5時過一點),提問:這又是什麼時刻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小組討論最佳答案。再撥(5時不到),提問:這個時刻怎樣說比較合適呢?學生口答並說明理由。

小結:幾時不到和幾時過一點我們都可以說成“大約幾時”。

(2)出示“7時不到”“7時剛過”“7時整”三個鐘面,指名認鍾並說明理由。

(3)交流活動:讓學生帶着自己的小鬧鐘撥出自己最喜歡的時刻(可以是整時或大約幾時)找自己的好朋友或老師,介紹一下自己撥的時間,並說明此時此刻自己一般在幹什麼。

【設計這一環節時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讓他們通過觀察、撥鍾、小組交流、全班性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學生自主探索,通過自己的感悟和體驗去獲得新知。】

三.實踐應用,鞏固內化。

1.畫一畫。“想想做做”5。

丁丁聽說我們小朋友今天學習了認鐘錶,想出示幾個鐘面考考大家,可沒想到他是個小馬虎,畫出的鐘面不是缺這個就是少那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三個鐘面,依次指名說說缺少什麼。

你能幫幫丁丁,把這幾個鐘面補充完整,並且使鐘面表示的時間正好是丁丁要求的時間嗎?學生完成,集體評議。

2.議一議。“想想做做”6。

課件出示:有一天,老師聽到兩個小朋友在爭論一件和時間有關的事,小明說10時的時候他在上第二節課,小麗說10時的時候她在牀上已經睡着了,聰明的小朋友,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小組討論,交流彙報。

小結:原來一天之中,上午有個10時,晚上也有個10時。

3.說一說。課件出示:上午時,中午時,下午時,晚上時。

讓學生根據這幾句話填上合適的時間,並說說當時自己在幹什麼。(小組交流)

【練習的設計力求聯繫生活實際,注意加強趣味性,讓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初步掌

握一天24小時的概念。】

四.課堂總結,拓展開放。

週末的時候你們一般都做些什麼呀?

請小朋友們根據今天所學的知識,回家以後和爸爸媽媽一起設計一張週末的“作息時間表”,合理的安排好時間,渡過一個“愉快的週末”。

【讓學生根據本節課所學的知識設計“作息時間表”,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初步的數學應用意識。】

小學數學教案8

教學內容:年、月、日

目的要求: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大月、小月、平年、閏年的`知識。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重點:認識年、月、日的知識

難點: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

教具: 年曆卡,投影,電腦

教學過程:

出示日曆冊、掛曆、年曆卡、

師:問他們是用來幹什麼的?

誰來告訴大家自己的生日?

誰知道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哪年哪月哪日誕生的?

年、月、日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年、月、日也是時間單位,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電腦出示課題 年、月、日

一、認識年、月、日

1、結合實際認識一年、一月、一日的時間長短

師:問你知道多長時間是一年?多長時間是一月?多長時間是一日?

(讓學生儘量說出自己所瞭解的)

師:爲了看着方便,人們把日曆冊製成掛曆和年曆卡。

2、請同學們拿出1900年、1993年、1996年的年曆卡,認真觀察一下,看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有多少天?

師:結合學生回答板書: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31天:一、三、五、七、八、十、十二;

小月:30天:四、六、九、十一;

二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師:習慣上人們把有31天的月份叫大月,把有30天的月叫小月。

你知道爲什麼這樣規定每月的天數嗎?

電腦講述故事。

3、計算全年天數

生計算後彙報。

師板演:31×7+30×4+28=365,平年二月:28天,全年365天;

31×7+30×4+29=366,閏年二月:29天,全年366天。

二、判斷平年、閏年

問:有的年份的二月是28天,有的卻有29天,是不固定的,你知道它的排列有什麼規律嗎?

請你觀察下表:

電腦出示1981--2004年二月份天數表。

問: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當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年份有什麼特點?

學生討論後得出每4年出現一次29天 ,二月份是29天的這一年的年份是4的倍數。

師:算一算1900年是4的倍數嗎?但1900年的二月卻是28天,這是因爲公曆年份是整百年時,必須是400的倍數,這年的二月纔是29天。

師:你知道爲什麼4年纔會出現一次二月份是29天,也就是閏年。

學生說出自己瞭解的情況。

師:用電腦介紹形成閏年的原因(地球繞太陽旋轉,加解釋)。

1、練習:

判斷:下面哪一年是閏年?請你說一說是怎樣判斷的。

1990、1908、2000、1998、2100

生說出想法後,師介紹可以用年份的末兩位數字除以4能整除就是閏年,否則是平年。師告訴學生大家喜愛的奧運會一般在閏年舉辦。

2、記憶每月天數

你有什麼好的方法記憶每月的天數嗎?

讓知道的同學回答,師結合學生回答介紹下面的方法:

(1)拳記法:師邊示範邊講解。

(2)歌訣法: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閏年二月再把一加。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1)一年有幾個月?

(2)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

(3)平年二月是多少天?閏年二月有多少天?

(4)閏年全年有多少天?

(5)小強滿12歲的時候,只過了3個生日,猜一猜他是哪一天出生的?

2、判斷:

(1)一年中大月有7個,小月有4個。( )

(2)每年都有365天。( )

(3)凡是4的倍數的年份都是閏年。( )

3、遊戲

大月過生日的舉起你的生日卡。

4、聯繫實際解決問題

(1)你今年幾歲?算一算你是哪一年出生的,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2)老師今年38歲,算一算是哪一年出生的?

(3)今年二月你家的電費花了多少元錢,算一算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4)今年1--3月共花電費多少元錢?平均每天花多少元錢?

(5)4月份有幾個星期零幾天?

板書設計:

一年 12個月(7個大月、4個小月、1個平月) 365天 (366天)

大月 31天

一月 小月 30天

平月 29(28)天

小學數學教案9

【教學內容】

教材第2頁例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學生已有的分數加法及分數基本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例,通過對分數連加算式的研究,使學生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夠應用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比較熟練地進行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比較,指導學生通過體驗,歸納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探求知識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演示,使學生初步感悟算理,並在這過程中感悟到數學知識的魅力,領略到美。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難點: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

【導學過程】

【情景導入】

(一)探索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1.教學例1(課件出示情景圖)

師:想一想,你還能找出不一樣的方法驗證你的計算結果嗎?

2.小組交流,彙報結果

3.比較分析

師:我們先來比較第(1)和第(2)兩種方法,請分別說說你是怎麼想的?預設:

預設:乘法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計算,只是這裏的相同加數是一個分數。

引導說出: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板書)

師:我們再來比較第(2)和第(3)兩種方法,這樣算可以嗎?爲什麼?

師:再來看這裏的第(4)種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嗎?結合圖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進行交流。

4.歸納小結

通過剛纔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三個算式解決的是同一個問題。並且知道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整數乘法的意義相同。接下來我們再看看它們的計算方法有什麼聯繫和區別。

【設計意圖:呈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個?”,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以原有的知識和經驗爲基礎,經歷獨立思考、自主計算並驗證、小組交流等環節,鼓勵學生大膽地呈現個性化的方法,兼顧了不同層次的學習狀態。採用因勢利導的方式,通過比較分析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繫,引導學生自主得出結論,加深了對分數乘整數意義的理解。】

(二)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現和比較

師:剛纔的第(4)種方法用語言描述得出計算結果的過程,結合自己的解題方法回顧一下,的計算過程用式子該如何表示?預設:生1:按照加法計算=(個)。生2:(個)。師:比較一這兩種方法計算結果相同嗎?它們的相同點在哪裏?(分母都是9)不同之處又是什麼?(根據學生回答分別打上方框)這裏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麼?預設:有多少個。

2.歸納算法

師:你覺得哪一種方法更簡單?那麼這種方法是怎樣計算的呢?

引導說出:用分子與整數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不變。(板書)

3.先約分再計算的教學

師:剛纔我看到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計算的。與這裏的第二種算法又有什麼不同呢?

師:比較一下,你認爲哪一種方法更簡單?爲什麼?

小結:“先約分再計算”的方法,使參與計算的數字比原來小,便於計算。但是要注意格式,約得的數與原數上下對齊。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明確了自主探索的方向,使得對算法的感知上升到理解。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留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最大程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爲什麼分母不變,只用分子與整數相乘”這是教學的難點,通過多次追問,適度引導轉化,促進學生的理解。對於“先約分再計算”這種方法的教學,充分利用課堂生成資源,引導學生經歷觀察與思考的過程,從而使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二、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1.例1“做一做”第1題

師:說出你的思考過程。

2.例1“做一做”第2題

師:在計算時要注意什麼?(強化算法,突出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小學數學教案10

一.教材分析

首先我對本節教材內容進行如下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強調以學生爲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本節教學內容分數除法中的解決問題,問題情境的數量關係表現爲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要求這個數,這樣的的實際問題,與上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具有緊密的內在聯繫,即數量關係相同,區別在於已知數與未知數交換了位置,因此我有意識地採用多種活動方式,讓學生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嚐到發現數學的滋味

二.學情分析:

我跟班上來的,對我班學生也比較瞭解,我班有47名學生,人數比較多,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大部分學生對數學學習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與其他學生差異較大,對數學學習缺乏信心,積極思考的習慣有待於培養。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關注更多的是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激發學生的興趣。

三.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掌握“已知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求這個數”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能熟練地列方程解答這類應用題。

2、進一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斷等思維能力,提高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用列方程的方法解決問題。

四.教學難點:

明確題中的數量關係。

五.教學準備:

PPT課件、尺子等。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第一關

找出下面題中的單位“1”,並寫出數量關係式。

(1)白兔的只數佔兔子總只數的1/3。

(2)甲數正好是乙數的4/5。

(3)男生人數的5/6恰好和女生同樣多。

2.第二關

閱讀下面的句子,說說你的理解。

根據測定,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重有35kg。他的體內水分是多少千克?

3.師小結:同學們對於運用分數乘法來解決問題這一塊內容掌握的真不錯。今天,我們將繼續研究運用分數除法來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板書:分數除法解決問題(一))

二、探究新知

(一)收集信息,明確條件問題

出示例題:根據測定,成人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2/3,而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小明體內有28kg的水分,小明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1)你知道了什麼信息?

(2)成人的信息與問題有關係嗎?

(二)畫圖分析,分析數量關係

提問:每當遇到這樣的題,我們常規作法是什麼?(找到關係句,畫出單位“1”,畫圖理解,寫出等量關係式。)

(1)問題中最關鍵的句子是什麼?

(2)從“兒童體內的水分約佔體重的4/5”這句話中你能知道什麼?

(3)哪個量是單位“1”?用線段圖如何表示?

(4)列出等量關係式。

單位“1”的量×對應分數=對應量

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三)讀懂過程,感悟不同方法

(1)在等量關係式中,哪個量是未知的,哪個量是已知的?

(2)學生嘗試完成。

預設有3種方法。

方法一:根據等量關係式列方程解,設小明的體重是×千克,列出方程,解出×。

方法二:根據:小明的體重×4/5=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

則:小明的體重=小明體內水分的質量÷4/5

方法三:根據份數的方法。28÷4×5=7×5=35(kg)

(四)回顧反思,溝通不同方法

(1)怎樣檢驗結果是否正確?35×4/5=28

(2)這些不同的算法中有什麼相同點與不同點?(單位“1”相同,數量之間的關係相同。但一道是已知單位“1”,一道是未知單位“1”)

三、鞏固練習,提升認識

1、完成練習八第1題和第3題.先自主解答,再集體交流。

2、完成練習八第2題.做完思考:“鮮牛奶250ml”這個條件與要求的問題有沒有關係?

3、完成練習八4題。本題有幾個要求的問題?有哪些信息?你是怎樣篩選的?

四、全課總結,佈置作業

1、談談你今天有什麼收穫?

2、作業:第39頁練習八,第5.6題。

小學數學教案11

教材分析:

《節日禮物》是觀察物體的第一課時。本單元的教學內容具有活動性,過程性和體驗性的特點。學生在觀察物體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經歷觀察物體和5個正方形搭成立體圖形的過程,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一組立體圖形的形狀;能區分拍攝一組照片的先後順序。教材選取了小狗貝貝四次由低到高觀察節日禮物的有趣情境,讓學生在四個畫面上分別標出四次看禮物的順序,鼓勵學生親身體驗,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觀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觀察物體的具體活動中,判斷觀察對象畫面所發生的相應變化,並讓學生體會由遠及近位置的變化所引起的觀察範圍的變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學情分析:

四年級是小學生涯的重要階段,是承上啓下的年級。是小學數學開始進入系統學習的開始。經過前三年的教學,學生在掌握的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基礎,邏輯思維和智能有了一定的發展,學生在接受程度上,分析問題的能力上,以及語言表達的能力上都有較明顯的提高。

本班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能完成老師交給的學習任務,學習積極性高,興趣大,有強烈的求知慾、自覺性高。有25%的學生處於中等,學習比較被動,其中有10%的學生自覺性差,不能積極地思考問題。本課需要展開觀察、想像、推理等思維活動才能完成,對學生具有挑戰性。首先讓學生自學觀察,再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體驗,豐富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和物體的範圍變化。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

②讓學生經歷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過程,發展學生的運動智能、空間想象智能;

③促進學生觀察、分析、歸納、概括、交流等能力的提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營造一種輕鬆愉悅的氛圍,讓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展現自我,培養其積極的樂學態度;

②從不同方向觀察物體,主要以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索活動爲主,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在活動過程中增強對數學價值的認識;

③培養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

④通過合作交流,養成互助合作的習慣,培養團隊協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由低到高來觀察物體,體會不同的位置看到的範圍不一樣。

教學難點:通過由遠到近看景物,體會看到的範圍會越來越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評,應該是學生這種學習共同體的活動的一種方式,學生互評是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相互對話,瞭解我們自己的學習進步、學習狀況,有助於學生克服自己的弱點,瞭解他人的學習狀況,幫助自己學習上取得進步。

內容設定:

夥伴們評評我: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教學中可以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互評。通過學生的互評,加強學生間信息的溝通,清楚地瞭解他人的優缺點,進行自我反思,取長補短、互相促進,使競爭與合作意識同步發展。

教學反思: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在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如運用講故事、直觀演示、模擬表演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認識數學知識。”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爲了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快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課始的故事導入、課中新知識學習的情境創設等,把學生領入樂學的氛圍之中。

2、觀察、猜測、交流,使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爲了使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猜想、小組討論等活動,體會並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狀,並能根據提供的情境圖,想象、判斷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範圍變化,教學中先讓學生分組用五個小正方體學具擺自己喜歡的圖形,交流自己所在位置看到的形狀,接着,創設小狗觀察禮物的情境,引導學生觀察、猜想(有困難的可用學具模擬體驗)然後,在小組討論、交流的基礎上,讓學生思考:小狗從蹲在地上到最後爬上桌子,它觀察的位置有什麼變化?觀察的對象又有什麼變化?接着,繼續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想、討論、交流等活動,體會並判斷由遠到近觀察同一物體,物體的範圍逐漸縮小。整個過程充滿了觀察、猜想、體驗和交流等活動,讓學生以“做”的方式而不是以“聽和看”的方式介入學習。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而且促進了其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思想。

3、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發現數學知識的價值。

《標準》中明確提出,在數學課上要使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現實世界中有着廣泛的應用,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主動探索其應用價值。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爲了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我在實際應用、拓展延伸環節中安排了判斷圖片觀察位置的練習,例如:“有兩個偵察員明明和莉莉,他們分別從兩個方向觀察同一間房子,請你分別標出明明、莉莉看到的情形。”和“說出下列房屋、坦克、汽車的平面圖是從什麼方位看到的”等。

4、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很多人都認爲數學知識是枯燥乏味的,其實數學中充滿了美,我們要深入挖掘數學的美,展現數學的魅力。例如:我在拓展練習中安排的“這是兩幅意大利比薩斜塔的照片,你知道爲什麼第二幅照片中的斜塔不斜呢?”和生活延伸中欣賞一些優美的風景、名勝圖片等,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美,使其產生熱愛數學的情感。

5、還給學生評價的權利,讓學生自主對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過去課堂教學的總結評價歷來是教師的專利,本節課我把評價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對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進行自主評價,體現了教學的民主與和諧。

小學數學教案12

教學內容:浙江省編教材小學數學第七冊P42例4、例5

教學對象:奉化市實驗小學三(4)班

教學目標:通過觀察、猜想、驗證、歸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減法的性質並選擇運用進行簡算的過程,有機滲透數學推理思想、應用意識與反思意識。

教學歷程

一、引入

1、教師談話切入

師:走進奉化實驗小學,宋老師的第一感覺是這裏的人氣特別

旺。我從奉化實驗小學網頁中瞭解到,本學期實驗小學學生數爲1875人,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小學部男生有525人,女生有475人(出示信息);如果想知道實驗小學比我校小學部學生數多幾人,你能用不同的綜合算式來計算嗎?看誰寫的算式多。

2、學生列式交流:

1875-525-475=875 1875-(525+475)=875

1875-475-525=875 1875-(475+525)=875

師:能看懂這些算式嗎?你也是這樣想的?

2、師生過渡小結

學生簡介列式思路,教師指出:不管是先減去男生還是先減去

女生,都要連續減去兩個數;不管是男生加上女生再減還是女生加上男生再減都是減去兩個數的和。今天我們研究的話題與這有關。

【教師巧妙地抽取學生熟悉的學校總人數比較引入,親切自然,在引入環節進行適時小節點撥,爲學生進一步開展學習活動指明瞭方向,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得以呈現。】

二、展開

3、對比計算感知

320-64-36= 320-(64+36)=

100-37-45= 100-(37+45)=

147-47-78= 147-(47+78)=

187-28-87= 187-(28+87)=

在同桌校對中,你發現了什麼?

生:每組的答案一樣。

師:計算結果一樣,我們可用什麼符號連接?

生:等於號。

教師板書等於號,使等式成立。

師: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生:每組左右兩邊的算式數字相同,運算符號、順序不同。

師:誰聽懂他的意思?能說得再具體一些嗎?

生:他的意思是左邊從一個數裏連續減去兩個數等於減去這兩

個數的和。

師:是這樣嗎?其他算式也符合他的意思嗎?

師:這位男同學給大家一個很大的啓發,左右聯繫看可以看出

一條規律來,真不簡單!不過,剛纔大家是從左往右看的,如果從右往左看,你能看出些什麼?

生:從右往左看,我發現從一個數裏減去兩個數的和,可以一

個一個減去。

師:同學們,真的很厲害,把老師要講的心裏話也說出來了。

【藉助於對比計算,引領學生髮現規律,並組織相互交流,抽象概括出猜想的雛形,顯得自然、大方。】

4、舉例驗證猜想

師:剛纔從三組計算中大家發現了一條規律,這僅僅是大家的

猜想而已。是不是這三道算式湊巧呢?其他算式是不是也有這樣的規律存在呢?我們還得進行驗證。大家說,如何證明我們的發現?

生:再多舉一些例子試試看。

師:這倒是一個比較好的主意。誰先帶頭給大家作個示範?

學生舉例,師生一起驗證。

師:現在,能寫類似算式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那好,給大家兩分鐘,看誰寫的算式多。

學生兩分鐘寫算式,自我驗證。

師:你寫的算式與我們前面的猜想相符的同學,請朝老師笑一笑。

全體學生笑臉,以示意認同。

教師指向一名男生,問:老師發現你笑得特別開心,你寫對了幾道?

生:我寫了4道。

師:寫對了4道及4道以上的同學請舉手。

全體學生舉手。

師:剛纔每位同學在兩分鐘裏都平均寫對了4道,全班40位同學就寫了近160道。如果再給大家一些時間,你還能寫嗎?寫的完嗎?想象一下,這些寫不完的算式與我們的猜想相符嗎?

師:通過無數多的算式驗證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你能用字母把寫不完的算式寫完嗎?

學生用字母表示規律。

交流:

生1:a-b-c=a-(b+c)

生2:x-y-z=x-(y+z)

……

師:大家用自己喜歡的字母表示出了這條規律,在表示過程中,你有什麼經驗可向大家推廣一下?

生:我先想好三個字母來表示三個不同的數,再寫出規律。

看書深化規律。

【從“特殊——一般”不完全歸納法思想對於還處在三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是陌生的,教師力圖將這一理念予以滲透,通過引導組織學生大量舉例論證,在限時舉例驗證活動後,教師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行推想,直至推想極限,從而讓學生充分經歷不完全歸納法的全程,最後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字母來表述心中的規律、看書整合規律,促使學生從感觀的體驗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將觀察到的外化現象建構到學生原有的認知體系中去。雖然,學生對不完全歸納法的做數學思想是膚淺的,但對於學習個體來說卻是終身受益的,“經歷、體驗、探索”過程性目標較好地得以達成。】

5、變式深入感知

師: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變式遊戲,好嗎?老師寫出左邊的算式,

你馬上寫出右邊的算式;給你右邊的算式,你很快寫出左邊的算式,最後計算出結果。願意試試嗎?

出示變式練習:

513-76-24=513-( + )=

188-(89+46)=188- - =

2847-(847+629)= =

師:現在你有什麼感受?

生1:我發現第一道運用規律特方便。

生2:第三道計算也簡便。

教師引導學生說說一、三兩道簡算意識和方法。

師:第二道感覺怎樣?使用規律前與使用規律後有沒有找到特

順手的感覺?

生1:第二道用與不用是一樣的。

生2:找不到感覺。

師:誰願意把做完三題的感受小結一下?

生:運用規律有的時候可以使計算簡便,有的時候也派上用場。

【從追尋規律到運用規律實質是一個學生自悟的歷程,否則對

運用規律使一些計算簡便的預期目標感知是不充分的。往往教師直接指明規律的功效性,再進行題量訓練,造成學生一看到類似的算式馬上運用性質予以簡算,未能辨證地認識規律,常走入盲目運用規律的誤區,簡算意識與技能被扭曲。此環節教師通過變式練習過渡,不着痕跡地落實了“體驗”的過程性目標,促使學生自主地進行數學化思考。】

6、判別選用規律

出示:

576-133-67 2791-(791+652)

458-(87+258) 965-(266+134)

逐題反饋交流,對“458-(87+258)”簡算進行質疑,藉助

於引入部分的“1875-(525+475) 1875-525-475

1875-475-525”進一步理解;對“965-(266+134)”進行反思性辨識。

師:現在,你有什麼想說的?

生1:要先看數字特點,再選擇方法。

生2:我認爲書上講的“依次減去”不妥,有的時候可以調個

頭。

生3:不要看到減去兩個數的和就馬上連續減去兩個數,要先

看看能不能簡便再作決定。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我們要運用火眼金睛善於觀察數據的特

點選擇適當的計算方法,不要盲目運用規律;同時還要敢於向書本、老師提出質疑,這些都是學好數學的優秀品質。

【簡要的鞏固練習,一改大題量訓練的常規做法,引領學生通過實例聯想、反例對比、看書質疑等學習途徑將數學主題思想予以縱深,學習數學的一些優良品質得以有機滲透。】

三、反思

師:剛纔大家一起通過幾道簡單的計算題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再通過舉例驗證發現猜想成立,最後還運用規律進行了簡算。其實許多數學家也是這樣發現數學規律的,以後在學習其他內容時,大家不妨再試試看。還有一點,老師要告訴大家,今天研究的數學問題是我們下學期四年級要學的內容。學會的同學爲自己鼓鼓掌,慶賀一下!老師在恭賀大家的同時,還有一點小小的請求:根據學校的安排,下學期宋老師可能也要帶四年級。渡過一個暑假,同學們馬上要學習這塊內容,現在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介紹介紹,可以嗎?

生1:在計算時要學會觀察,再決定方法。

生2:多猜想,多驗證,就有很多的規律發現。

生3:課本上所說的方法也可以懷疑。

……

師:同學們這麼多寶貴的經驗,宋老師一定帶回去轉告,再次謝謝大家!

【別居心裁的小節,促發學生在分享學習成功的同時,不僅讓學生以成功者的身份介紹提煉知識點,而且着重組織引導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回憶,數學思想予以關注。這樣,知識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整合體系得以較爲完美的呈現。】

小學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能獨立分析和解決用小數加減計算可以解決的簡單問題,並能正確處理小數加減計算過程中需要進位或退位的問題。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體驗估算,培養估算意識,提高估算能力。

教學重點

小數的加減法(有進位後退位)。

教學難點

1、小數加減法(有進位後退位)。

2、培養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舊知鋪墊

1、出示菜單:

(1)買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要多少元?

(2)買一份青菜和一份炒蛋,要多少元?

(3)一份肉片比一份炒蛋貴多少元?

(4)買一份飯,一份青菜和一份肉片,共要多少元?

(5)還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二、講授新課

1、教學例題。

(1)出示課本情境圖。

(2)自己提出數學問題:

(3)列出算式。

(4)估一估,大約需要多少元郵資?

(5)探索計算方法。

1)讓學生自己探索方法:

第一種:把元化成角來計算。

第二種:按不同單位分別相加。

第三種:列豎式計算。

2、拓展練習。

(1)題:2包書的郵費相差多少元?

(1)列式:12.4—1.6=(元)

(2)選擇正確的計算方法。(列豎式)

(3)交流計算方法、過程。

1)處理退位問題。

2)小數點對齊。反省自己在計算中是否注意到這些問題。

3)課堂小結。

由學生自己小結小數加減法計算(有進位或退位)的方法,及計算過程中注意的問題。

三、課堂活動

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要求他們在解答過程中,要自我提醒必須注意的問題。

3、小黑板作業。

四、鞏固練習

1、課內外作業。

課本第9頁“練一練”的第1題。(獨立例豎式完成,提醒注意的問題。)

2)選用作業。

五、作業設計

1、列豎式計算。

2、可樂的單價是1.8元.

果汁的單價是10.5元.

(1)兩種飲料各買一瓶,要多少元?

(2)買一瓶果汁比買一聽可樂貴多少元?

(3)買2聽可樂,一瓶果汁,15元夠嗎?

六、板書設計

寄書

一共需要多少元?

算式:1.6+12.4=(元)

列豎式計算:

教學後記

小學數學教案14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和含有小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並學會正確計算。

2、通過學習,養成認真審題,規範書寫,仔細計算的習慣。

二、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掌握含括號的四則運算。

三、教學設備:

幻燈片、小黑板。

四、教學過程:

複習準備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購買一張成人票需要24元,兒童票半價。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1)242424÷2242412481260(元)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481260(元)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麼?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新課教學

1、(小黑板出示)先讀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算出來。120—144÷18+35(58+37)÷(64—45)

(1)學生口述運算順序,教師用框線圖表示順序。

(2)集體校對,說明注意點。

2、教學例1。

(1)把準備題

①中的144改寫成36×4的形式,引出例1,120—36×4÷18+35

(2)問這道題中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乘除法在一起,你認爲應當怎樣計算?

(3)全班同學統練,一生板演,集體校對,講評。

3、教學例2。

(1)把準備題②中的45改寫成9×5的形式,引出例2,(58+37)÷(64一9×5)

(2)比較例2與準備題的異同,確定運算順序。

(3)獨立完成並自我評價,指名讓一名學生向全班作彙報。

4、練習“試一試”。

(1)板書:1515—15×(94+54÷9)

(2)同桌同學互相交流,並獨立進行計算。

(3)用投影校對典型錯例,歸納並作出鼓勵性評價。

5、師生共同歸納小結。

鞏固練習

1、投影出示,讓全體學生做填空題。

(1)280—43×6+540÷36可以同時計算的是x和x。

(2)120+(28×5—120)÷10第一步應該算x。

(3)100—(80+480÷24)×8第二步應該算x。

(4)317+104÷13×52一270最後一步應該算x。

2、課本“練習”第1題,先說出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1)請每位學生首先認真對4個小題進行審題。

(2)學生獨立完成各題。

(3)全班集體校對,指出錯誤原因並訂正。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特別是再看例1、例2使我們明白,在四則混合運算中,我們應先看清楚,再想明白,然後做正確。

小學數學教案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體會並運用兩位數加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能對這些加法進行比較熟練地口算。

2、使學生能嘗試運用所學加法去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數學活動中累積經驗,感受數學與現實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繫,增強數學意識。

3、使學生能與同學互相合作學習,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操作實踐。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重點:

學會並能熟練掌握兩位數加減一位數(不進位,不握退位)的計算。

教學難點:

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用具:

小棒、計數器、卡片、圖片、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個新朋友,(出示松鼠卡片)大家看這是誰呢?

生:小松鼠!

師:對,是小松鼠!大家都很厲害,那麼誰知道小松鼠最喜歡吃什麼呢?

生:松果!

師:同學們真聰明!今天小松鼠特別開心,因爲今天小松鼠的生日,小松鼠跟着松鼠媽媽一起去採它最愛吃的松果,我們一起看看它們採了多少吧!(出示ppt課文情境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圖中傳達的數學信息。(講解25和4裏面有幾個十和幾個一。)

2、根據圖中信息提一個數學問題?

(1)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踩了多少松果?

(2)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松果?

(3)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採了多少松果?(出示問題卡片)

3、給學生實踐,讓學生說一說、算一算。(出示數學卡片)

4、松鼠媽媽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個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問:從20裏面拿掉4根,還是從5裏面拿掉4根?(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是從十位上拿走還是從個位上拿走?爲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1,再算20+1=21。

5、小松鼠比松鼠媽媽少採了多少了松果?

列算式解決問題,25-4=21

(提示:這個問題上個問題的算式和算法都一樣。)

6、請學生列算式解決小松鼠和松鼠媽媽一共踩了多少松果?

25+4=29

提問:4根小棒擺在5那裏還是20那裏?擺小棒計算。

4個珠子撥在十位上還是撥在個位上?爲什麼?撥計數器解決問題。

(總結:先算個位上的5+4=9,再算20+9=29)

7、帶學生做遊戲(你出幾我出幾,我們之間相差幾)

三、鞏固練習

教科書練習

四、課堂總結

把小松鼠人物化,帶領學生髮現小松鼠採松果中的數學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去思考和交流,不用教師刻意牽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能在自然平和的氣氛集中注意力並學會知識,成爲了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