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作爲一名教職工,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通過教案准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精選15篇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操作嘗試,掌握三位數橫式計算的方法,會用不同的材料建構三位數加法模式。

2、能力目標:發展遷移能力、建模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算法思維的多樣化,瞭解計算結果並不是的目標。

3、情感目標:在操作、交流、探究與討論中學會表達、傾聽。

教學重點:

掌握三位數橫式計算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算法思維的多樣化。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新

請你估計一下,學校的多功能廳大約有多少個座位?

生活中還有數量需要用三位數表示嗎?(說說數的組成)

二、探究新知

1. 課件引入“上海中小學生音樂會”。

學生蒐集信息,老師出示信息:

A看臺356人,B看臺247人。

兩看臺共坐了多少個同學?

2. 說說解題方案、估計計算結果。

3. 學生嘗試計算。

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以4人小組爲單位,利用手頭的材料嘗試計算(學具、卡紙、草稿紙)

(巡視、指導)

4. 選擇用不同的算法進行講評、演示。(請學生交流,教師做適當點撥、歸納與評價)

4種方法:

小組內選擇一人進行彙報:

(1) 6+7 個加個

50+40 十加十

300+200 百加百

356+247

=13+90+500 =603

(2)300+200 百加百

50+40 十加十

6+7 個加個

356+247

=500+90+13

=603

(3)356+247

=356+200+40+7

=556+40+7 先加百

=596+7 再加十

=603 最後加7

(4)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先加個

=403+200 再加十

=603 最後加百

(在教學的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解法遠遠不止書上介紹的幾種,學生運用以往的知識經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採用了多種解法。)

三、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並寫出過程

開學時,我們學校舉行了“手拉手,幫助貧困小夥伴”的捐款活動,全校師生都踊躍參加了。(出示PPT課件)引出計算題:

“一、二年級苗苗兒童團員共捐款多少元?”

有能力的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有困難的學生可互相探討,尋求幫助。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嗎?(請解答)”

教師巡視、輔導。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 結合具體情境體會混合運算的意義。

2.能正確計算混合運算題。

3.引導學生探索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

4.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5.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與意識,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課教材創設小熊購物這個問題情境,通過學生幫助小熊計算買食品花了多少錢,引出混合運算的教學,其中包括乘加與乘減的運算。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自己探索出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千萬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要讓學生自己在具體情境中探索出來。另外,在計算過程中要讓學生之間進行不同算法的交流,以拓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遼源市第一實驗小學教學條件、師資條件比較先進,學生的素質相對來說也比較高。特別是,我們班的學生經歷了近兩年的課改實驗,由於注意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現在數學課上已形成了學生樂於學習、善於提問、敢於創新的局面。但由於學生年齡偏小,缺少生活經驗,所以教學中,我儘量爲學生創設具有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課堂實錄

爲了吸引學生學習,我將教材中虛擬的小熊購物情境設計爲真實的買水果情境,課前佈置學生去水果超市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結合學生的調查,我在課上出示有代表性的水果及其價格,然後,師生間進行真實的購買。通過買水果的活動,學生不但掌握了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而且還增長了實踐經驗。

教學中,我設計了猜一猜活動。先出示購買水果所列的混合算式,讓學生根據該算式猜出是怎麼買的水果。讓學生經歷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的過程,加深學生對混合運算知識的理解。

最後,我還設計了一道讓學生設計春遊購物預算方案的綜合實踐的課外延伸題,以加強學生應用混合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之,整節課,我都竭力爲學生創造一個可參與、可探究,貼近生活,富有童趣的數學活動空間。

(一)爲水果貼價格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帶來了一些水果,大家看,都是什麼?

生:香蕉、蘋果、金橘

師:課前老師已經佈置大家到超市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了一次調查,現在我就要根據同學們的調查爲水果貼價格。

(師在一個貨架上爲水果貼價格,單位按每千克計算。)

蘋果2元 香蕉3元 金橘4元 橙子5元 香瓜7元 草莓8元

(二)買水果

1. 教學乘加混合題

師:價格標好了,同學們,下面我們要玩一個買水果的遊戲。

(生很高興。)

師:現在你就是一名顧客,我就是水果店的老闆。我的小顧客們,你們想買點什麼?

生:3千克蘋果;4千克金橘

師:如果你要買兩種水果的話,你想怎麼買?

生:我想買3千克蘋果,1千克香瓜。

師:他應付給我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生動筆計算。)

師:現在我們進行小組交流,說說你剛纔是怎麼算出來的。

(小組交流。)

師:現在誰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全班同學進行彙報。

生1:我是這麼算的:23=6(元),6+7=13(元)。我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是6元,再用6元加上7元,就是蘋果和香瓜一共的價錢。

生2:我列的算式是23+7。我把生1的兩個算式合起來成爲一個算式來計算,這樣簡單些,結果也是13元。

師:大家觀察23+7這個算式,這是把剛纔那個同學的兩個算式合起來的,叫綜合算式。這個算式裏既有乘法,又有加法,應該先算誰呢?你是怎麼想的?

(生觀察思考。)

生3:應該先算乘法,因爲這樣是先算出了3千克蘋果的價錢,然後再加1千克香瓜的價錢,就是它們一共的價錢了。要先算加法就講不出道理了。

生4:老師,我知道沒有括號的算式先算乘除、後算加減,所以這道題應該先算乘法、後算加法。

師:他們倆說得都對,這道題我們只有先算3千克蘋果的價錢才能知道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所以像這樣有乘又有加的題,我們要先算乘法、後算加法。要求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5:我的計算方法是7+23,我把香瓜的價錢放前面,也可以算出兩種水果一共多少錢。

生6:老師,我是口算的,兩種水果一共是13元。

師:大家用的方法真多,都可以算出兩種水果的價錢。

2.教學乘減混合式題

師:我們繼續來玩買水果的遊戲,假如你有20元錢,買了4千克香蕉,我應該找給你多少錢呢?這個問題請同桌合作解決,並把算式列在練習本上。

(同桌間討論並解決此問題。)

師:哪一桌想說說你們是怎麼想的。

生1:我們先計算出4千克香蕉的價錢,列式是34=12元,然後用20減12等於8元,你應該找回8元錢。

生2:我們列的是綜合算式20-34,你要找給我們8元。

師:我們在計算20-34這個算式時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你能說明原因嗎?

生3:我們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因爲,先算出4千克香蕉要用多少錢,才能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4:應該先算乘法、後算減法,算出香蕉的價錢,再用一共的20元錢減去香蕉的價錢,剩下的就是找回的價錢了。

3.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了混合運算。通過剛纔的學習,你們有沒有發現混合運算時,我們應該先算什麼?後算什麼呢?

生:(齊答)先算乘法、後算加減。

4.提問題

師:同學們,你們能提出混合運算的問題嗎?

生1:我買2千克草莓、1千克香瓜,需要多少錢?

(生在練習本上做,並作答:28+7=23(元)。)

生2:媽媽買了4千克橙子、1千克金橘,要花多少錢?

生3:我是這樣算的:45+4=24(元)。

生4:老師有30元錢,買了3斤香瓜,還剩多少錢?

生5:我列的算式是30-37還剩9元。

(三)猜一猜

師:現在我們換個玩法。我當顧客,我來買東西,但是我先不告訴大家我是怎麼買的。我要請大家看我列的算式,猜猜我買了哪些水果。我列的算式是:23+8,25-27。

師:下面請同學們以組爲單位,討論一下我是怎麼買的水果。討論的時候小組裏的每個人都要積極地參與,踊躍地表達自己的見解,並且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

(生以小組爲單位討論23+8這個算式。)

生1:我們小組認爲,老師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

生2:我們小組認爲,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和1千克草莓。

生3:我們小組還有一個猜法,就是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

(觀察25-27。)

生4:我們猜老師拿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還剩11元錢或者用25元錢買了7千克蘋果,我們猜的對嗎?

師:從算式上看同學們猜的答案都可以算對,現在我宣佈我實際購買的答案。我買了2千克香蕉和1千克草莓,我還用25元錢買了2千克香瓜,你們誰猜對了?

(一部分學生因猜中而歡呼。)

四)指導學生看書、質疑

師:我們這節課學的買水果就是課本中小熊購物的內容,大家看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請提出來。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們學會了什麼?

生1:我學會了買水果。

生2:我知道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

(六)佈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運用今天我們所學的混合運算,做一份你們小組春遊時的購物預算,填好下表。

預計 花費 剩餘(或補上)

()元 ()元 ()元

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創設學生感興趣的買水果遊戲。教學實踐證明,由於我將教材提供的虛擬小熊購物轉變爲真實的買水果,學生更樂於投入到學習中來,而讓學生在課前對各種水果的價格做市場調查,則更有助於買水果的學習,同時也爲學生創造了實踐的機會。

在探究運算順序的過程中,我先是讓學生獨立思考,再梳理自己的思路,然後進行小組交流、全班彙報。在不同算法的彙報中,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說明先算乘、後算加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不是直接告訴給學生先算乘、後算加。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的方式獲得了知識,對此印象會更爲深刻。

愛迪生說過: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教學中,我轉變以往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教學方式,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互相解答。只要學生能夠答的,教師決不包辦代替。課堂中,學生積極性很高,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的場面令我欣慰。因爲,他們活躍的思維及表現源於我平時課上的訓練。我爲學生創設寬鬆、自由、民主的氛圍,使學生展開自由的羽翼,在猜一猜和多種算法解決問題的環節中,學生機敏的反應、多種算法和出人意料的猜法(即23+8的猜法:老師買了3千克蘋果、1千克香蕉和1千克橙子)都令我感到吃驚,也令我感到了教學的成功之處。

課後的延伸作業是爲學生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這要發揮小組的團隊作用。學生既可運用所學的混合運算知識幫助解決問題,又增加了社會實踐經驗。因爲,這其中包括購買哪些食品、輕重如何、攜帶是否方便、價錢是否合理等問題。

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設計能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改編原教材的情境,使學生從生活經驗的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變以往讓學生死記先乘除、後加減的規律爲促使學生獨立自主地探究出混合運算的規律,特別是課前讓學生親自去市場調查各種水果的價格,更爲課上的計算買水果的價錢做了鋪墊。這是這篇教學設計的特色之處,因爲它更密切了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繫。

教師所設計的猜一猜活動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一個算式,學生可以猜出買的不同數量的水果。答案的不唯一性,使學生在探索性學習方式上得到培養,並且發展了創新意識。同時,這一活動也有利於學生理解算式的意義。

最後,教師還在課外延伸教學方面下了功夫,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認識。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結合具體情境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2.能力目標: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重點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能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

教學難點:

藉助辨認方向的活動,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解決策略:

合作探究前置作業根據主題圖說出體育館、商場、醫院和郵局分別位於學校的什麼方向。

教學內容:

知道東南、東北、西南、西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你看到什麼,並說出它們的方向。

讓學生將自己置身於學校這個位置,用已經學過的方向知識,說一說體育館、商店、醫院、郵局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教師先讓學生4人一組說一說,再由教師指名讓學生自己說一說。

學生口頭回答後,教師讓學生填在書上,並讓學生在圖中將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標出。

二、總結

教師讓學生觀察剩下的4個建築物所在的方向與以前所認識的方向有什麼特別之處。教師讓學生討論後說一說少年宮、電影院、動物園所在的方向。教師引導學生髮現這樣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煩了,請大家分別給這4個方向取名字。小組討論後,將所取名字寫在書中的建築物的旁邊。教師讓學生多說一說這4個建築物分別在學校的什麼方向,最後教師總結。在教學中應該糾正學生北西、北東、南西、南東等錯誤說法。師生共同製作方向板,教師在黑板上板書指導,先將8個方向的點找出,並將北的方向給出,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剩下的7個方向,

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教師讓學生上臺展示方向。

1.試一試(小組活動)

(1)利用方向板說一說教室裏8個方向分別有什麼?

(2)讓學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師給出班級面朝的方向,小組內說一說自己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小組活動後,指名說一說。使用方向板時,教師應讓學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應與現實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小組交流,彙報。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物體的輕重。

2、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3、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重點:

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物體的輕重。

教學難點:

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同學們,在節日裏,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買許多禮物,老師這裏有些禮物,你能說出哪個玩具比較重?哪個玩具比較輕嗎?

學生交流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物品的輕與重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直接觀察

1、氣球和蘋果比

2、小胖和小亞比

師:你知道這個蘋果與這個氣球比哪個重呢?你是怎麼知道的?

學生交流

師:小胖和小亞比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直接憑經驗來判斷。蘋果重,氣球輕。

根據圖片看出小胖重小亞輕。

探究二:動手操作

1、比較下列物體的輕重、書上第42頁中的2 橡皮、吸鐵石、小汽車等

爲學生提供學具,動手操作

2、驗證比較結果:可將這些物品懸掛起來

之後小結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師:數學書和文具盒比誰輕誰重?

學生交流,你是怎麼比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方法來比輕重。

探究三

1、小包裝的酸奶,一包裝3罐,大包裝的酸奶,一包裝6罐,4小包裝的和2大包裝的酸奶,哪個重?哪個輕?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個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個重?哪個輕?

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判斷輕重

棉花和小鐵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電話

練習二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汽油。那麼12箱小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樣重。

師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練習二

小組活動

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物品,用今天學習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來比一比它們的輕與重。

小組交流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比較物體的輕重,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來比較。

課後習題

五、課後作業

教科書P42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5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和特點本節教材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數一數與乘法”的第2節課(第18、19頁)。繼上一節課“有多少塊糖”對連加算式有了一定體驗的基礎上,結合“兒童樂園”的現實情境,提出並解決其中需要列連加算式進行計算的數學問題,並經歷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爲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改寫爲乘法算式,體會到乘法的簡便性。爲後面有“有多少點子”的學習做準備。

2、教學目標1)結合“兒童樂園”這一現實的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掌握它的讀法、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3)結合具體情境,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應用加法計算簡單的乘法算式的結果。

3、教學重、難點重點:從相同加數連加的運算中抽象出乘法算式,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並能正確的讀寫乘號以及各部分的名稱。難點:準確地讀寫乘法算式;正確說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會把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二、學情分析

小學二年級屬於小學低段,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不穩定,所以在教學中設計了懸念和小組討論的環節有助於激發學生興趣和集中學生注意力。經過一年對新教材的接觸,學生已初步學會觀察生活、發現信息和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可以在小組內有序合作、與人交流,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一)教法分析

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在教法上,我以教師爲主導,主要採用互動、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創設大量的活動情境,放手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根據自己的學習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師生互動、合作探究等方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得出結論。

(二)學法分析

《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學習方法的引導上,我力求體現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讓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獨特的學習方法;通過靈活、有趣和富於創意的練習及時反饋鞏固,通過聯繫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四、教學過程分析

根據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分爲三個環節:一、創設生活情境,體會乘法必要性;二、結合問題情境,體會乘法的意義;三,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

第一個環節:創設“排隊去兒童公園”的情境,體會學習乘法的必要性。通過用加法解決“每排有5個同學,一共有多少人?”這個問題,讓同學們體會到連加這種方法的煩瑣。這時,我引導學生:象這樣每個加數都一樣的加法算式,有沒有更簡便的算法呢?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第二個環節:結合“兒童樂園”的問題情境,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突出重點和難點的重點環節。我準備用以下四個步驟來解決問題。把主題圖以課件的形式展現在大屏幕上。

1、請同學們自己在情境圖上尋找數學信息,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讓同學們在四人小組內進行問題交流,並進行彙報,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學生的問題一一板書在黑板上。

2、請同學們獨立完成這些問題,爲後面抽象乘法算式做準備。可以請幾個同學在黑板上板演,並共同覈對答案。

3、結合上述相同加數的連加算式,進一步抽象出乘法算式。我以其中一個做例題,對學生進行乘法算式及其各部分名稱的講解。如以2+2+2+2=8爲例,它可以用乘法表示,寫做2×4=8,或者4×2=8,讀作2乘4和4乘2。其中,中間的叉號叫做乘號,這是一個乘法算式,2和4在這個乘法算式中都叫做乘數。

4、請學生把其他幾個算式也改寫成乘法算式的形式,及時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在這四個步驟中,我還會提醒學生注意:乘法算式中兩個乘數:一個是相同加數(顯性的),一個是相同加數的個數(隱性的),要讓學生明確它們的由來。經過第二個環節四個步驟的學習,學生已經對乘法的意義及算式改寫及各部分的名稱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也就自然而然可以到過度到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

第三個環節:聯繫生活實際,感受乘法在生活中的運用。這個環節也可以分爲兩個層次進行教學,首先,小組內交流,尋找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並在全班進行交流;然後,把本課引入的“排隊”的問題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這樣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有用的數學,因此,我們有必要把所學的數學知識延伸到生活中去。學生能夠在生活中尋找到用乘法解決的問題,也就說明他們對乘法的意義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已經真正掌握了乘法的意義。

六、說板書設計

相同加數的連加的算式和抽象出來的乘法算式對應着寫,這樣讓加法到乘法的轉化過程更直觀的展現出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經過實際的觀察和操作,初步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簡單圖形中線段的條數,會選擇合適的工具畫線段。

2、培養學生初步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具有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以及與同伴合作的良好意願,進一步感受生活裏的數學事實。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的特徵,形成線段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直觀感受,認識線段。

1、如果要把線段用圖表示出來,它會是什麼樣子的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在腦子裏想象一下線段的樣子。

2、(課件出示線段圖)線段是什麼樣子的? 師根據學生描述介紹端點。

3、學生完整描述線段的特徵。

4、再次閉上眼睛,在腦子裏記住線段的樣子。

5、這是剛纔的線段,(課件逐步演示旋轉)它變了,現在還是線段嗎?爲什麼?你們發現了什麼?

6、師:是啊,不管方向怎麼改變,只要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它就是線段。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那些是線段。(學生辨別線段)

7、(隱去非線段,留下線段)這些都是線段,仔細觀察,它們有什麼相同的地方?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8、師小結過渡。

二、迴歸生活,體驗線段

1、我們的生活中藏着許多線段。(尺)你們看,這把尺的一邊,就可以看成是一條線段,這兩端是它的兩個端點。這把尺上還有線段嗎?

2、(數學書)你能在數學書的封面上找到線段嗎?同桌互相指一指。

3、黑板上有線段嗎?誰把它找出來?

4、直尺、數學書、黑板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生活中的線段可多了,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小朋友兩人一組,你指給我看我指給你看。

5、全班交流。

三、實踐操作,感悟畫法。

1、生活中的線段太多,我們說也說不完,能不能想個辦法把它畫下來呢?想一想,可以用什麼來畫線段?爲什麼?

2、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自己試着畫一條線段。

3、交流。你是用什麼工具畫的?(指名演示畫線段)你是怎樣畫的?

4、誰也是這樣畫的?你們是用什麼工具畫的?

5、誰畫線段的方法和他們不一樣?

6、師:我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選擇合適的工具來畫,在這麼多工具中,你最喜歡什麼?爲什麼?

7、師:尺子是我們常用的畫線段工具,用尺畫線段,不僅畫得好,還特別方便,尺的用處可大了,將來我們還可以用它來測量、設計圖紙。

8、學生用尺任意畫不同的線段。全班評議、欣賞。

四、多種方法,深化認識。

1、(出示紙)你能用紙折出一條線段來嗎?試試看。

2、交流。你折的線段在哪裏?誰折的線段比它長(短)?

3、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圍起來,還能拼成我們認識的圖形。這些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學生數一數,填一填。)

4、反饋。猜猜看六邊形由幾條線段圍成?七邊形呢?你怎麼知道?

5、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線段嗎?

6、師:一條線段看起來不起眼,很單調,幾條方向不同的線段能圍成我們認識的各種圖形,許多線段還能組成很神奇的精美圖案。(欣賞)

7、漂亮嗎?我們也來試一試,畫一畫,做一名小小設計師。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爲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於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爲學生分組並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麼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嶽”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

教學目的:

1、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會恰當的選擇長度單位

3、會比較大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一千米有多長?生活中有那些距離是千米?

2、走1千米大約要多少時間?跑了?

3、千米和米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二、新課

1、教學例3

問:大家知道三峽嗎?我們的三峽大壩呀,全長2300米,他長嗎?

我們北碚有一條高速公路叫什麼?誰知道?

其中有一條隧道,長6公里

你門說,大壩和隧道誰長?

學生思考,回答

小組討論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一可以把千米換成米,還可以把米換成千米

2、練習

(1)對口令,選擇合適的單位

教室長8()公路長800()飛機飛行高度8000()火車每小時開60()

(2)說說大約幾千米

引導學估計

1675千米大約是多少千米那4850米呢?

(3)學生看圖提出數學問題並解答

三、作業

練習十二1-4

2題,學生看題目要求和圖,理解了題目的意思後在做

學生獨立作業

四、課後記

第3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79頁例4,80頁課堂活動,81-82頁練習十二5-9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體會毫米的實際長度

2、會簡單的單位換算

3、會選擇正確的單位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1千米有多長,生活中的1千米呢?

2、千米和米有什麼關係?

3、3657米大約是多少千米?4567米呢?

二、新課

1、教學例4

學生拿出直尺,請觀察,直尺上長度單位都有哪些?

學生逐漸觀察得出許多小格,這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也可以說是1mm,學生讀

這些小格把1釐米分成了幾份?

學生觀察數

得出分成了10份,那麼一釐米就是多少毫米呢?

1釐米=10毫米,學生讀

毫米是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

2、感知1毫米

請你用手指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

學生自己比劃

生活中有1毫米的物體嗎?

拿出2分硬幣,量一量有多厚,大約是毫米

還有嗎?

學生在量

3、整理長度單位

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

你可以把他們從大到小排一排嗎?

教師板書: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

相鄰兩個單位的進率是多少?

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三、練習

1、80頁1

學生獨立完成後訂正

2、80頁2、3

學生測量

3、完成81頁5-9

四、課後記

五、時分秒

1、能認識,寫鐘錶的具體時刻

2、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3、能進行時分面的簡單換算

4、能計算經過時間,知道珍惜時間,會合理安排時間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通過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體驗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通過觀察各種物體,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體形狀不同,初步體會局部與整體的關係

2、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小象的玩具模型,圖塗有不同顏色的長方形盒子,杯子,三張抽象的杯子圖片

學生自備一個小玩具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大家在暑假的時候有沒有去旅遊呢,說一說你去過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時候,我們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氣,奇奇也去旅行了。他們來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動物呢,是大象。這一天他們也看到了一頭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說:“我看到一扇門上掛着一條尾巴。”

淘氣說:“我發現一堵牆上有一隻耳朵。”

奇奇高興的說:“我看到了一頭可愛的大象兩隻呼扇唿扇的耳朵,還有長長的鼻子。”

爲什麼同樣一頭大象,三個小朋友看到的確是完全不同的畫面呢?

生答:因爲觀察的角度不同,他們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們要全面瞭解一個物體,必須全面觀察這個物體,學會觀察物體。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觀察物體吧。(板書課題:觀察物體)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長方形盒子)現在老師手中有一個盒子,它是什麼形狀的呢?

生答:長方體

大家仔細觀察這個長方體,它的每個面的顏色是一樣的嗎?(轉動長方體)它有哪幾種顏色呢?

(板書:黃、紅、白、綠、藍、黑)

老師手拿盒子,分別提問距離相差很遠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幾種顏色?

(板書幾個小朋友的答案,並按種類多少將其歸類)

(老師手指黑板上的答案)爲什麼有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三種顏色,而有的小朋友看到的卻是兩種甚至只有一種呢?

生答:觀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細想想:我們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幾種顏色呢?

生答;3種

那隻看到一種顏色或者兩種顏色的小朋友要怎樣才能看到三種顏色呢?

生答:轉動長方體,或改變觀察角度

3、現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來親身體驗觀察的樂趣吧。

要求:四人一組,分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玩具,告訴同伴你看到了玩具的那一部分,並且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到的部分相同嗎?

(老師巡視,指導學生觀察物體)

剛纔我們已經觀察了自己的玩具,誰能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麼?

對集體發問,在觀察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轉動自己的玩具觀察呢?通過轉動玩具,你又發現了什麼?

老師總結,板書: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結果不同(齊讀)

小遊戲:現在我們來做個小遊戲,猜猜它是什麼 自由討論30秒,對於這四幅圖,你的謎底是什麼呢?

其實,這四幅圖是同一個物體。有的同學可能就疑惑了,同一個物體怎麼會有四幅不一樣的圖呢?(觀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圖片合在一起向想,這個謎底是什麼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嗎?(出示杯子)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個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圖呢?第二幅第三幅還有第四幅呢 ?

三、練習鞏固(課本67頁)

1、軍事博物館舉行恐龍展,小亮、小明、小紅都來看恐龍 。那你知道這些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嗎?(老師巡視,然後集體糾正)

2、現在不把書壘起來,你會做第2題嗎?試一試吧。

四、總結

通過觀察長方體,自己的玩具,還有猜謎遊戲 ,你有什麼收穫?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並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瞭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裏,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划船,有的玩遊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並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裏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並說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划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B: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爲什麼能用乘法?爲什麼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麼?說一說。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表示6個4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1

課 題:認識米 用米量

 教學內容:第4頁例4例5及第4頁“做一做”和練習一第3—5題。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 初步認識單位“米”,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概念。

(2) 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理解1米=100釐米。

(3) 學會用1米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形成米的正確表象,體驗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繫,來感知數學來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使學生學會用米尺量物體的長度。

難點:體驗1米的實際長度,並形成印象。

教學方法:

教法:討論、演示。

學法:自主探究、小組討論法。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捲尺、繩子、CAI課件。

教學步驟:

一、 複習引入

(1) 提問:

①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什麼長度單位測量?

② 你們的哪個手指寬1釐米?

(2) 引入新課

請兩名同學用釐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長,並說一說有什麼感受。

(很麻煩、很累)

對!我們量較長的物體或距離通常用“米”作單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米”的知識。

(板書:認識米 用米量)

二、 探究新知

(1) 認識“米”。

猜1米有多長,用手比劃;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長度;看看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

(2) 認識釐米和米之間的關係。

課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個1釐米

(3) 用米量

用米尺量黑板的長度、教室的長、寬學生的身高等。

三、 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1) 判斷(對的打√錯的打×)

① 鉛筆長15米。( )

② 課桌高70米。( )

③ 一棵樹高16釐米。( )

(2) 完成練習一第3—5題。

四、 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認識米 用米量

1米=100釐米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加兩、三位數的不進位加法及驗算方法的過程。

2、使學生了解驗算的作用,並初步養成檢查和驗算的習慣。

3、使學生在探索算法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發展數學思考。

4、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數學意識,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習慣,提高獲取信息、整理信息及處理信息和探索發現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豎式計算及進行驗算。

教學難點:

理解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啓迪探究。

1、小朋友們,上個星期三我們學校開展了一項活動,誰來說說是什麼活動啊?(愛心大義賣的活動)

2、你買了哪些物品呢?

3、小朋友們通過這次活動,獻上了自己的一份愛心,真棒。

4、齊老師在星期天也逛了一次商場,摘錄了一些商品的信息。(示信息)

5、誰來說說,你知道了哪些物品的信息?(學生彙報商品價格信息情況)

6、那麼你最想買那兩樣物品呢?求一共要付多少錢怎樣列式?(學生彙報購買情況)

二、自學互動,進行探究。

(一)探究不進位加法的計算方法。

教師摘錄信息:老師想買兩樣最貴的,買一個遙控汽車和一個積木要花多少錢呢?

怎麼列式?126+132 =

1、(1)你想怎麼算,跟同桌說一說。

(2)生彙報多種計算方法(計數器算法、豎式算法)。

(3)生演示計數器算法。

(4)講解豎式算法。

這道題在列豎式時要注意什麼?

2、探索驗算:

(1)同學們算的對不對呢?我們可以來驗算。

(2)怎麼驗算呢?將這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再算一遍。

(3)驗算結果和原題結果相同,說明我們算對了。

三、作業練習,反饋探究。

1、想想做做 第1題

2、想想做做 第3題 填表

3、小結: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啊?(揭示課題)

做筆算加法時需要注意什麼?

四、應用探究,培養個性

1、判斷對錯

2、探究圖書館借書問題(示P31 例題)

3、示評選“文明班級”表格,算一算哪個班能獲得“文明班級”稱號。

4、算路程:從學校到公園走那一條路比較近呢?生算

5、許多小動物在玩套圈遊戲,選擇2個來算一算一共多少分?

五、系統回顧,延伸探究

1、小朋友們今天學得開心嗎?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2、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和數學問題,我們平時要多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並認識物體的輕重。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2、能力目標:通過遊戲、實物的操作,學習比較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通過學習、遊戲的過程,激發兒童對輕重比較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通過觀察或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難點:

通過親身體驗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猜物體的輕與重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帶來了好多好玩的玩具,那讓老師看看有哪些啊?

生:小汽車、變形金剛等。

師:那現在老師手裏的這兩樣玩具哪個重?哪個輕呢?(隨機拿取學生手中的兩樣玩具)

師: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輕與重的關係。

板書:輕與重

二、探究新知

(一)用觀察(眼睛)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師:現在讓我看一下,小巧和小胖在幹什麼?

生:玩蹺蹺板。

師:你們看一下,誰重誰輕呢?爲什麼?

生:肯定是小胖重,小巧輕。小胖的一邊已經蹺下去了,而小巧蹺到上面去了,肯定是小胖比小巧重。

師:你們這是用什麼方法比較得出的?

生:看。

師:你們真聰明,有些物體可以仔細觀察比較,用眼睛就可以觀察得出物體的輕與重。

(二)用手掂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出示小亞手拿氣球和蘋果的圖片。

師:你現在能告訴我們小亞手中的物體,哪個重、哪個輕嗎?

生:氣球輕,蘋果重。

師:好,現在老師拿來了這兩樣玩具,你們能告訴我哪個重,哪個輕嗎?(從學生帶的玩具中拿兩樣差不多大小的)

生:右手重,左手的輕。

師:到底是不是呢?你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得出呢?

生:可以用手掂一掂的方法。

師:好,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試一試。

師:拿出兩樣不同大小的玩具,請學生猜一猜、試一試,哪個重、哪個輕?(注意老師拿的時候,大的輕、小的重)。

師:你們的答案和上面的小朋友答案一樣嗎? 師:現在,你想告訴我們一些有關比較輕重的知識了嗎?

小結:比較物體的輕與重,有些物體我們可以通過觀察(眼睛)直接就可以得出,有些物體可以通過用手掂一掂的方法得出,不能光看大小就來判斷誰重誰輕。

三、鞏固練習

(一)比一比

1. 請學生看物體,告訴同桌的好朋友,誰重誰輕?

2. 老師出示一些比較容易看得出輕與重的物體,例如一本書和一個骰子等。

(二)猜一猜

1. 請學生相互之間拿出自己的小玩具,交叉進行比較輕與重。

2. 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新知

(一)用橡皮筋比較物體的輕與重

1. 出示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

師:你們看一看,那樣物體最重、最輕?

師:你們知道小丁丁是怎麼比較的嗎?出示課件。

小丁丁用同樣的橡皮筋將海綿、吸鐵石、膠水、夾子、玩具車等掛起來。

師:你們說這個方法怎樣啊?你們現在看着這幅圖,能告訴我們誰最重誰最輕了嗎?爲什麼? 學生討論,小組合作。

生:吸鐵石最重,夾子最輕。因爲物體越重,橡皮筋就會拉的越長,所以吸鐵石最重。

師:請你們根據這幅圖,把這些物體從最輕到最重排一下,填寫表格。

2. 小結: 生活中,我們比較物體的輕重時,可以藉助一些物體,達到比較物體輕與重的目的。

(二)小練習

1. 師:請你們現在也學一學小丁丁的方法,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帶的玩具進行比較,看看這個方法怎樣?

2. 學生以小組爲單位,把自己的玩具也掛在橡皮筋上,進行比較。

五、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本領?你對你今天的學習評價如何?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鞏固所學內容,能根據圖意列出連加的算式,說出是幾個幾相加。

2、進一步體會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和加法之間的關係。

3、總結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總結出規律。

教學重點:

理解乘法的意義,能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教學難點:

有關0的乘法。

教學方法:

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本、電腦,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

3+3+3+3=()()

7+7+7=()()

5+5+5+5+5+5=()()

6+6+6+6+6=()()

2、寫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4 3 = 12

( ) ( ) ( )

3、談話:神奇的魔術家今天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節目,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這個魔術是怎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魔術家的表演吧!語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授。

出示掛圖:第一幅圖

引導學生仔細看圖,說說魔術師在變什麼魔術?通過看圖你知道了什麼?誰能根據這幅圖提幾個數。

老師引導學生提問:第一幅共有幾頂帽子?幾隻鴿子?板書:原來三頂帽子中一共有幾隻鴿子?誰來解決他的問題?(指定5名以上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掛圖:第二幅圖

思考:魔術師現在在變什麼新花樣?誰看懂了?老師引導學生第二幅有幾頂帽子?幾隻鴿子?

老師想問問大家現在三頂帽子裏一共有多少隻鴿子

學生回答,引導學生回答出0只。

提問:誰能列出加法算式?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師在黑板上列式板書)。

出示書中的思考題: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數分別有什麼規律?然後通過小組的合作,實踐、體驗,最後總結要點,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結論:1和任何數相乘,得數就是這個數。

0和任何數相乘,得數都是0。

三、鞏固練習。

1、 提問

(1)圖中一共有幾棵樹?你是怎麼知道的?

誰能列出加法算式?說的對嗎?爲什麼他說得對?

誰能列出乘法算式?你爲什麼要這樣列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樹上一共結了多少個果子?你是用什麼辦法算出來的?

什麼方法數得快、算得快?

請你在書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讓學生比較數數的方法、連加的方法、乘法哪種方法最快)

2、 根據插圖,按順序回答。

(1)吊椅上現在坐了幾個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減法算式。(學生說出乘法算式的意義)

(2)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只要學生的問題符合題目內容,都要給予肯定。

3、自主練習第4、5題。

4、自我檢測:我學會了嗎?

四、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自己的表現怎麼樣?

五、佈置作業。

提前預習下一課。

板書設計:

1+1+1=3 13=3 0+0+0=0 03=0

教學反思:

學生能根據圖意列出加法算式並說出算式的意義,列出乘法算式,並能和加法算式進行聯繫,學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規律時,很容易總結出規律,但在具體做題時個別學生還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結果搞錯,應讓學生多多練習,加以鞏固。

小學二年級上冊數學教案1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是不同的;能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正確地解決有關排列數和組合數的問題,滲透排列和組合的思想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藉助學生的操作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能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教學難點:能正確辨別從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三、教學準備

課件、玩具汽車等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引入課題

1.情境中設問

(1)課件出示第100頁圖(四)的情境圖。

(2)指定學生說說和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有關?

(3)課件出示兩件不同的上衣和兩條不同的褲子,問:看到這個圖,你想到這學期學的什麼知識?

2.揭示課題

板書: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情境的創設及教師的設問,讓學生髮現已學的數學知識,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自主梳理

1.複習觀察物體

(1)課件出示小汽車的圖,同時將實物汽車擺放好。

①自主觀察,組內說說。

小組內的學生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觀察小汽車,組內說說自己所看到的小汽車的樣子。

②交流彙報,發現問題。

a.指定一組內的學生說說看到小汽車的樣子。

b.爲什麼他們看到的樣子會不同呢?小組內交流。

c.彙報交流,引導發現:從不同的位置觀察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

③課件出示從前面、後面、側面看到小汽車的圖樣,指定學生進行連線,說說:你是怎樣判斷?

(2)及時練習

①練一練。(課件出示教材第102頁的第7題)

a.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b.彙報交流,重點交流:前面、後面是怎樣判斷的?

②說一說。

a.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正方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正方體)

b.從任何方向看到都是圓形的立體圖形是什麼?(球體)

③猜一猜。

看到我們學過的立體圖形的一個面是正方形,它可能是什麼?(正方體、長方體、圓柱)

a.學生拿出準備好的立體圖形進行觀察。

b.彙報交流,學生彙報時教師適時出示立體圖形讓學生觀察。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比較中,發現觀察一個物體從不同方向看到的圖形可能不一樣,並在不同形式的練習中加以鞏固、提高,從而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

2.複習搭配問題

(1)課件再次出示兩件不同上衣和兩件不同褲子

①學生根據圖樣,提出數學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②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③彙報交流,重點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時要有序。

(2)及時練習

①排列問題

課件出示:從8、2、4、1四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a.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組兩位數時一定有序地擺數。

②組合問題

課件出示:每兩人握一次手,6個人一共握手多少次?

a.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b.彙報交流方法,重點說明:在握手時一定有序地握手,同時每兩人間只能算一次握手,不考慮順序問題。

(3)引導比較,發現問題

上面的組數問題和握手問題在解決時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穿衣服、組數、握手”等活動中掌握排列問題和組合問題的解決方法,並在比較中發現兩類問題的相同點和不同點。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與過程,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搭配問題的認識與與理解,滲透搭配問題的思想方法。

(三)解決問題,鞏固提高

1.練一練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3題。

(1)學生獨立在數學書上進行連線,小組內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說:你是怎樣判斷的?

2.組一組

課件出示:從5、9、0三個數字中選出兩個數字組成兩位數,每個兩位數的十位數和個位數不能一樣,能組成幾個兩位數?

(1)學生獨立完成,小組內交流組數的方法。

(2)彙報交流,重點說明:和0組數時,0不能擺在十位。

3.送一送

課件出示:元旦時,小明、小剛、小陽三人互相贈送一張賀卡,他們一共贈送多少張賀卡?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4.比一比

課件出示:六個小朋友進行乒乓球比賽,每兩個小朋友要比賽一場,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1)學生獨立完成,提示學生:可以利用畫圖的方法來分析。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思考的方法。

5.擺一擺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的第14題。

(1)學生動手用小棒擺一擺,然後小組內交流想法。

(2)彙報交流,指定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重點:讓想法不同的學生進行交流。

【設計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練習,鞏固了觀察物體和搭配問題的相關知識,同時又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的靈活性,滲透一定的數學思想方法。

(四)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的複習,你又有什麼收穫?以後在解決問題時應注意什麼?